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水镜先生(也就是司马徽)说过:“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是他还说了下一句,下一句是什么呢?为什么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两人都没有得到天下呢?先看看刘备为什么不能统一三国,我个人认为有一下三点:
一、首先说说大的地理环境。曹、孙、刘三足鼎立的时候,曹操是占得了中原大部分地区的,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啊,中原当时无论是经济、人口和文化,都是非常强的,这就为曹操源源不断的提供的兵和钱;孙权是占尽江东,这也是富饶之地,能人众多,这也是为什么吴国是最后被灭的原因;而刘备占领的是巴蜀之地,虽然有成都平原,但相对曹、吴来说,还是弱了点。同时蜀国对曹有秦岭这个天然屏障,对吴又失去了荆州这个重要的经济战略重地,这就使得蜀国像一只被困住的猛兽,想出来,难!
二、在来说说人才问题。曹、吴都是人才济济。曹营:文臣一等一的有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武将有曹氏一族、夏侯一族、张辽 徐晃 张郃 乐进 于禁、典韦 许褚等等,人才就没断过层。吴营:文有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形成的人才梯队交替承接,武有太史慈、甘宁、程普、黄盖、韩当、周泰、凌统等等,死完一批又出一批。而蜀国呢,前期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武有五虎上将,这也是刘备能与曹、吴三足鼎立的根本了,但后期人才断层了。庞统帮助刘备夺取西川时就牺牲了,实在可惜,法正也死的太早,以致夷陵之败后,诸葛亮感叹到:“要是法正还在世,他定能劝说主公别去讨伐江东!”,也就是文臣只剩一个诸葛亮了,武将更是少的可怜,五虎将后,除了一个魏延,几乎没什么名将了,而后期诸葛亮又只培养了一个姜维,独木难支啊!
三、再说说*的问题。曹操是三个人中最厉害的一个人了,不管是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都甩其他两个人几条街。不说其他,单说用人这块,曹操虽然存在奸诈,但实惠,你只要是个人才,他一定会给你相应的酬劳;孙权用人贵在真诚,是真心实意的待部下。反观刘备,靠博取别人同情和建立的虚名起家的,虚伪成分较多,取西川时不听庞统的计谋,好吃又怕丑,以致折损庞统、张松;夷陵之战,假借关、张之仇欲灭东吴,不听诸葛亮等人劝谏,刚愎自用,以致夷陵之败,使得蜀国大伤元气。所以刘备军事才能、领导才能和个人品格都有待商榷。
所以从以上三点看,就算庞统不死,刘备也难统一三国。
从小说演义的角度看,水镜先生还说过一句话:“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子初是刘巴的字,孝直是法正的字,两个大能人,可惜法正死的太早,所以刘备注定不能一统三国。
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本身是句人物评价的广告词,听听就得了,表示此人很厉害,但若当真,就把天下看轻了,把天下英才看轻了,把天下枭雄看轻了。
争夺天下,核心当然是争人心。
争人心比较虚,细分下来,争夺人心需要三件东西,一是思想,一是武力,三是财力。
刘备想统一天下,必须在争夺人心战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必须在思想、武力、财力上全面胜过魏国和吴国,要比两国加起来的力量还要大。
但是,刘备具备这种力量吗?
显然是不具备。
有人会说,你这说的,和卧龙凤雏也没关系啊。
有关系,所谓人才,都要归结到思想、武力、财力之上。
就是说,人才分三种,思想之才,或者说谋略之才,武功之才,或者说军事之才,财务之才,或者说内政之才。
这三种人才,不是同类的,不可或缺,不或代替。
安天下,或者得天下,需要是一个人才队伍,一个人才梯队,这就不是光卧龙、凤雏能解决的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合格的组织部长的作用,要比卧龙、凤雏的作用更大。
像曹操,他的组织部长就是荀攸。荀攸发现的人才非常多。
除了发现人才,还要选用人才,还要培养人才。
选用人才,要看机制。在这方面,魏蜀吴其实做的都不好。但魏国相对好一点,有九品中正制,比蜀和吴要好,起码有标准,能让人才知道走什么路径能出头。
培养人才,各国都在做。但因为国家根底的原因,魏国培养人才的能力,比其他两国强很多。这是因为,魏国占据的是发达地区,教育传统很好,官学和私学都相对发达,长时间积累下来,培养的人才自然比蜀国和吴国更多。
魏蜀吴争夺天下,打的是一场持久战。在三方都没有大失误的前提下,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