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自新力,搬开绊脚石

所谓自新力,指的是每个生命都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生活状态的过程就好比细胞组织的代谢功能,旧的剥离,新的生长。当发现自己的某种状态已经不再适合我们,那么我们不妨试图让自己去寻找新的能力,开发新的可能性。

虽然这个词语说得好像是我们应对生活时的一种态度,然而也可以应用在我们面对自己情绪时的一种革新上。就如同我们发觉自己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过多之际,例如抱怨充盈在我们的内心,它占据了我们原本应该是正面情绪预留的空间,那么,怎么办?其实很简单,我们此时就可以开启自新力,用重启后的崭新的自我去搬开抱怨这块绊脚石,重新收获充满阳光的内心。

当我们决定要启动自新力的时候,一定是我们的内心饱受困扰的时候,这就如同安东尼·罗宾所说:“解除痛苦的三个方案:不要抱怨他人——就算自己已经很惨,可是抱怨他人仍然于事无补。不要抱怨自己——抱怨是一种过去式的行为,对于今日,它没有任何作用。改变自己对新生活的设想——这才是最有用处的。”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所谓自新力不是我们误解的那样,直接破茧成蝶,或者是整个人焕然一新,它只是一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便捷方法。我们要做到的是,一定要认识到自己近期最为困扰的是什么,如果是抱怨,那么好,我们完全可以保持固有的生活方式,而在对待抱怨这个问题上,采取自新的办法,比如说,提醒自己法:在自己容易产生抱怨的几个场合贴上提醒自己的箴言或者警句,甚至哪怕一句闭嘴,都是不错的选择;或者是紫手环采用法,真的去买一个紫手环,戴在手上,一旦发觉自己在抱怨,看见它立即就会醒悟,随即改变抱怨的习惯。

启动自新力,搬开绊脚石

实际上我们如果经常自省,一定会发觉,我们习惯性的抱怨也是从一开始一点一滴养成的,不知不觉,我们就成了喜欢抱怨的人。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从自新开始,一分一秒地把这种恶习纠正回来。假以时日,我们会发觉自己真的搬开了这块绊脚石,再现了从前那个阳光的自己。

王利芬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上有两个哥哥,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王利芬从小便心怀北大梦,高考时,却考进了华中师范大学政教系,硕士毕业后,她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任教两年。直到几年后,她终于考进了北大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圆了自己的北大梦。

北大毕业后,王利芬走出了不同寻常的路,她战胜了两千多名对手,成功进入了*电视台,打造出了精品的《对话》栏目;而接下来的《赢在中国》更是让她将事业发挥到了极致,走上了职场巅峰。

但此时,她却出人意料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选择了辞职。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她敏锐地意识到,曾经熟悉的观众正在渐渐远离电视,这种感觉让她焦灼不安,她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当时所有认识她的人都劝她说:“*电视台可是金饭碗,多少人想进都进不来,你居然还想出去。”王利芬的回答是:“当我觉得这份工作不再适合我的时候,饭碗的颜色早已经不再重要,我想改变自己,开发自己的新潜能。”

她见证了太多创业者的激情、路上的心酸,创业的愿望在她心头一次次萌生……内心从未熄灭的创业热情再度燃起。她决定自己对自己进行一次自新,发现了身体里别样的王利芬。

于是,短短的三年时间,她创办了自己的网站,并且大获成功,在业内收获了“创业教母”的美誉,而王利芬总结人生的成功经验时,说的一句话非常发人深思,她说:“带着情绪的决定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理智地、平和地对待矛盾方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实的自己。”

之所以在抱怨的一章中,有一节专门提到自新力,实则就是想告诉大家,抱怨是一种负面情绪,而如同王利芬所说,带着情绪所做的决定,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所以,当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喜欢抱怨的坏习惯时,莫不如养成随时“自新”的好办法,将抱怨这块绊脚石永远踢出我们的生活范围。

如同董思阳在书中所说:“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拥有无限的潜能,将自己所有的精力用来开发自我,而不是总想着抱怨,抱怨那些你无法更改的事实,那样你终将一无所获。”

(1)道理必须要懂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道理谁都明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确实有相当大的难度。人非圣贤,有几个人能摒弃得了内心的小恶,面对自认为的委屈与无奈不发出一些感慨,不说上几声抱怨呢?

(2)偶尔的抱怨确实属于人之常情

但是换个角度去想,如果我们的抱怨已经成为我们工作或者生活上的绊脚石,它的出现已经干扰到了我们,那么它仅仅作为一个习惯,而且还是一个不良习惯,我们是不是有理由,有决心将它纠正过来呢?所以说,不要试图去给自己的不良行为寻找适度的借口,如果,我们想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拥有美好的明天,那么就从今日今时做起,开启自新力,搬掉抱怨这块绊脚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