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对印度风土民情和社会现状的展现信手拈来,是一部十分精彩的电影。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看完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看完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一
说句老实话,即使是在奥运会期间,我和家人也只会关注一些我国有明显优势的体育项目,比如像乒乓球、跳水、游泳等等这些。
像摔跤这种有些“粗暴”的项目,我可以说真的是从来没有看过。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从片名来看,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但是阿米尔•汗的主演,足以让人们心甘情愿地选择走进电影院观看。
《摔跤吧,爸爸》整部电影总共说了两件事情,一是宗教与爱国、二是父权与女权。
1、宗教与爱国
大家都知道,在印度,是有很强的宗教观念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
在影片中,阿米尔•汗主演的父亲为了增强两位女儿的体质,不顾妻子的强烈反对,“逼迫”她们吃鸡肉、喝牛奶。
对于我们来说,鸡肉和牛奶绝对是两大美食。
但在影片中,从妻子表露出来的担心与惊恐,两个孩子喝牛奶时的“悲壮”神情,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她们来说,接受这两样食物无疑是颠覆她们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事情。
在为国争光的爱国之情和宗教这两者之间,父亲与两个女儿最终还是做出了选择,并都选择了前者。
这在印度来看,可以说是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往前迈进了好大一步。
2、父权与女权
父亲,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敬重的存在。
在《摔跤吧,爸爸》里面也是同样如此。
有人说,这部电影最大的缺点就是在弘扬女权的同时,仍然没有脱离父权。但在勺子看来,电影其实已经将父权和对父亲的敬重区分得相当明确。
“做一名女摔跤手”,这是父亲替她们做出的决定。
从训练到饮食,甚至发型,也是父亲替她们做出的决定。
表面上是父权,但片中父亲已经明确表明了“一年时间”的限期。
女儿的一句“下场比赛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已经说明,摔跤对于女儿来说,已经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她本人也真正爱上了这项运动。
正如那位新娘所说,在“女子就要相夫教子”的社会大环境下,他只是想女儿能有个更好的未来。
这哪里是父权?
在后期的比赛当中,身为女儿在父亲的指导下展开一场又一场的比赛。
表面上是父权,但在最后一场决赛时,没有了父亲的执导和支持,女儿仍然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了冠军的奖牌。
父亲的那句话“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你得要凭自己力量战斗,尽全力救你自己!”,才是对她最大的鼓励。
这哪里是父权?
“如果你明天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的女孩跟你一起得胜,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仅跟澳洲选手比赛,还是跟这些轻视女子的人比赛!”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鲜少有的运动题材电影,励志正能量的故事,体育赛场的激情,和燃爆的配乐,让人心潮澎湃。
电影中父亲与两名女儿打破传统常规,面对市民的嘲笑、业内的排斥,冲破一切阻隔获得成功。
不强制煽情,不强制励志,整个故事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就触碰到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看完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二
第一次看阿米尔汗的电影起,就爱上了这个制作人,未知死亡、三傻、地球上的星星、PK,最喜欢的电影全部是他的作品,自己也在欣赏作品之余惊叹于他的才华和认真,他的这些电影虽然题材不尽相同,却有着共同的主题,在我看来就是打破常规、坚守、突破、证明自己、影响他人。这次的《摔跤吧,爸爸》也不例外。
在故事开始的时候,我以为男主希望女儿实现自己的梦想,擅自决定女儿的未来这一点与阿米尔汗在《三傻》中传递出的价值观是相反的,也担心这一价值观的不一致,但有两点让我知道这担心是多余的,其一是两个女儿确实在打架上表现出了天赋,其二是我看到了她们对胜利的渴望,和不被淹没在平凡的印度妇女中的追求。自己开始流泪,也是在她们有了这种信念之时。
自己也会思考,是什么将我带入到整个电影中吸引了我足够的共情?是什么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而让我如此感动?
还是从打破常规说起好了,男主和他的女儿在前期忍受着全村人异样的眼光,可其实忍受眼光本身并没有值得感动的,重要的在那些忍受的时光中坚信终究会被刮目相看,并且有足够的坚守和努力去配得上这份坚信。因为只有当与众不同者熠熠闪耀之时,最后的出众才会与最初所被认为的荒诞形成反差。男主和他的女儿也确实这样做了,女儿的成功之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那最后的绽放是在忍受了足够的艰辛和不平凡之后才诞生的。在这一过程中,日复一日的坚持所需要的毅力是常人绝不曾付出过的,在每一个细节上反复琢磨推敲的认真也需要很大的、对抗繁琐的耐心。好的鸡汤不只是告诉你你可以成功,同时告诉你成功不易,成功是要付出代价,需要不断去创造条件的,它需要长期的坚守,也需要积极主动的突破。你需要忍受心理上的挣扎,需要克服恐惧,也需要走一些弯路,还得迷途知返,你需要变得非常非常纯粹,纯粹到心中容不下一丝杂念,因为任何杂念都可能涣散心智,都可能让你的`梦想在无关紧要的东西面前变成次要。
这个故事更是关于实现梦想的,男主的雄心壮志以及对这份雄心壮志的坚定与教练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难道无所谓输赢就是成熟,就是有平常心了吗?那只不过是为了心安理得地给自己找更多借口罢了,而能得出天生不适合摔跤的结论更是不能直面自己的懈怠和安逸的表现吧。真正的平常心是直面这些东西,是那句“如果受伤了,那就治好它”,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克服遇到的种种困难,是一次次硬着头皮咬牙坚持,是不到最后一刻就不放弃希望。
这个故事绝不仅仅是个体通过努力实现梦想这么简单的,故事的成功还得益于另外一个要素,那就是个人对他人、对一个群体、对一个国家、甚至对世界的影响力。每一个层面在电影中都有所体现,女儿的事迹让村里的孩子受到激励,她的成功之路改变了“女孩不能摔跤”的传统观念,也激励了成千上万女孩从事这一活动,当然不只是摔跤,在摔跤上对女性观念的转变也会扩展到其他领域,最终印度女性将不只是大都过着与天天与家务打交道的日子,她们也可以追求自己在各方面的事业,成为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她的成功会激励许多人。
自己被这些东西感动,大概也因为自己缺少这些却又在内心对之十分渴望吧。自己无法找到那份纯粹,而是在“什么都想要却不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的迷茫中徘徊,自己缺少坚毅,总是在坚持和妥协中选择后者,自己也不愿意拿出勇气去迎接挑战,而是一次次选择安逸。
也许绝大数人的成长都伴随着承认自己的平庸,而自己也只不过是众人中的一个,可即使知道自己很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成就一番事业,也可以从手边的事情认真做起,可以试着为了一个个小目标选择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可以一点一滴地打造自己的口碑和在身边人中的影响力。
看完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三
本以为在考研期间出去看电影是件自责的事情,但是看完以后我跟捡了块宝似的,一点也不愧疚没学习,而是庆幸没错过它。
该怎样形容电影的好看程度呢,我觉得,可能就体现在电影结束后,座位席的观众们爆发出的掌声。看电影这多年,电影结束后,座位上的观众能自发的鼓掌,真的是罕见。但这也足矣体现了它的口碑与票房。
整部电影2个多小时,这2个多小时,我是在欢笑,眼泪,和屏住呼吸中度过的。她的泪点并非全是煽情的作用达到的。我好几次的泪点,都爆发在极具正能量的场合下。例如两姑娘梳着寸头,在村民的簇拥中傲视群雄,第一次捧着奖杯回村的时候,我的眼眶湿了。一股心酸涌上心头,这是一种大喜大悲的对比。父亲的严厉,两女儿的魔鬼训练都没白费,收到了结果。可是,获得奖杯的过程谈何容易,尤其是在印度的这个小村庄里面。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女孩子不能上赛场,不能和男人肢体对抗,只能相夫教子。正如那个愁容满面的新娘所诉说的苦痛,她们中的大多数从来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人生,在14岁就要*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余生与锅碗瓢盆为伴。新娘何等羡慕两姑娘。她们的父亲虽然严厉,但是为她们好,为的是自己的女儿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权选择另一半,能看到有更广阔的天空。
和我同行的舍友对此很有共鸣。她的爸爸也是影片中的严父。她有一个姐姐,自小顽皮。小学时,数学常常不及格,但是,爸爸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天天监督姐姐学习,使出了各种招式,最终姐姐在初中时,经常在年级考取数学第一名。还有,父亲为了两个孩子学习好,自身就变成了家庭教师,自学初中数学知识,桌子上常摆着厚厚的资料,他先自己把题做一遍,然后再给两姐妹做,这样便于答疑。舍友讲这个事情时带着慢慢的自豪感,还有感激之情。我想,这个故事和影片中的故事类似,虽然我们年龄小,谈不到梦想,但是,有这样一个对你时刻上心的父亲或母亲,也是一种幸运吧。他帮你把崎岖的路垫平,让它不那么胳脚。
女生也能做好事情,凭什么认为女生就低人一等。只要你投入精力,只要你有心心,那你就有可能成功。无论你是男是女。
信心是支持这父亲走下去的动力。这也是和教练的区别。父爱真的很伟大,从一开始父亲被女儿围绕而无法实现梦想的愁容满面,到发现女儿有天赋的惊喜,再到刻苦训练。我在想,如果他发现女儿没有这些天赋,那么事情又回如何发展。我觉得,也未必是件坏事。我认为,他自始至终就没有对女孩有偏见,从他教导三女儿英文时就可以发现。他的愁是无人替他实现冠军梦,在那时的他看来,只有男生才有力气干摔跤。或许你会说,他为何认为女生不行?还不是不平等。但是换个正常人不都这样想么,女生力气大的真的占少数,这是事实啊。当他看到女儿揍人这么凶狠时,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或许,那一刻就是父亲完全男女平等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