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800字五篇

导语:《人民的名义》因其贴近现实且立意深刻,人物形象刻画饱满生动而深受大众喜爱,这部剧更早已成为软开小伙伴茶余饭后畅谈的一部热门剧。这里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五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800字,希望你们喜欢。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800字五篇

观后感一:

由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江苏省委宣传部、*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湖南广播电视台、天津嘉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反腐题材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3月28日起将登录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作为暌违行业十年的反腐作品,该剧以经济飞速增长下的贪污腐败事件为创作背景和故事线索,通过影视艺术手段精准表现检察官查案办案过程。《人民的名义》演员阵容强大,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柯蓝、张志坚、胡静、张凯丽、高亚麟、冯雷、侯勇、王丽云、白志迪等实力演员云集,堪称中国电视剧的良心之作。

以检察官调查为主线 抽丝剥茧呈现贪腐历程

 《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陆毅饰)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陆毅饰演的“最帅检察官”侯亮平,不仅要驾驭超多专业繁琐的台词,还有大量情绪爆发戏码,十分考验演员演技。陆毅此次饰演高智商检察官侯亮平,不仅要深入各阶层展开抽丝剥茧的调查工作,还要以身涉险与位高权重的贪官“老虎”斗智斗勇,不遗余力消除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苍蝇老鼠。据悉,为了全面的塑造好检察官的形象,将角色人物立体化、生活化的展现出来,陆毅主动要求前往检体验生活,并结合剧情内容刻画出了“严谨而不刻板、精明却略带调皮”的检察官人物形象。

阔别十年题材大剧 团队为品质保驾护航

除了演员阵容强大,《人民的名义》制作团队也是业内一流。编剧周梅森被誉为“*小说第一人”,他表示,这次他把积蓄十年的洪荒之力都用在了这部作品中,这是他创作生涯以来的作品,写得酣畅淋漓,全面超越了他过去的作品。《人民的名义》突破了原有的坏人只写到副省级反腐轻描淡写的创作模式,把反腐的斗争推向深处。除了反腐经历,它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反思,聚焦的是贪腐者和反贪者之间的情感纠结和人格较量。

李路作为该剧的导演、制片人、出品人,拥有三重身份的他制片、导演过《孤星》、《小萝卜头》、《29天半》、《好想回家》、《老大的幸福》、《山楂树之恋》、《坐88路车回家》等作品,这次他也从多个层面精细把控着《人民的名义》的力度与节奏,李路表示,“需要一种情怀唤醒春雷,需要一出传奇荡激人心,需要一部作品代言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作为出品方之一,在该剧启动前积极联系民营投资商为该剧投资,在后续的发行以及配合审查上都倾力相助,得到了团队及上级领导的认可。

据悉,该部将从3月28日起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实力演员云集搭配震撼剧情尺度的电视剧,或将在当前的影视行业环境中引发一场热议。

观后感二:

时隔多年,反腐剧荧屏破冰。昨晚,《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周梅森编剧,李路执导,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张凯丽、高亚麟、赵子琪等40位老中青演员实力出演。   在古装玄幻、偶像剧当道的电视剧市场,反腐题材的厚重并不是那么“市场”。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周梅森是《人民的名义》的灵魂人物,此前有代表作《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公诉》《至高利益》等多部反腐剧。时隔多年反腐剧回归荧屏,剧中涉及贪腐官员官至高层,一个大省的“半壁*”都陷入贪腐。导演李路说:“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反腐力度使然。”

一名官员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元,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侯亮平临危受命……剧中饰演侯亮平的陆毅说,他熬了两个通宵把剧本看完,当即就决定必须接拍:“这部戏是有价值的,它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周梅森老师也已经十几年没写过这样的戏了。我们平时从新闻报道中看到的那些贪官落马的消息,跟我们这部戏比起来真是凤毛麟角。我在拍摄时有时候会想,周老师写到这么深入、这么高层次的贪污行为,这个剧能播吗?我有时候真的会有这种想法。”

周梅森在创作中六易其稿,小说和剧本几乎同步诞生,剧中的情节体现了最新的反腐成果,拍苍蝇、打老虎、海外猎狐等,不但突破了以往涉猎的层级和尺度,更在政治生态的剖析和经济犯罪的成因上有了新的思索。周梅森说:“我们写出来,不是要让人民绝望,而是要给人民希望,引导人民正确地看待这场反腐斗争。要让人们知道,像侯亮平、沙瑞金这样肩负着反腐职责的同志面对多么大的风险,要让老百姓相信我们。”

观后感三:

毫无征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成为时下全民热评的主题。一部电视剧再次带动了全社会对腐败问题的关注,也提醒我们党的反腐决心是坚韧不拔的。

这部主旋律的电视剧打破以往反腐剧的壁垒,还原真实的社会政治生态,从中看出了我党在反腐倡廉中开诚布公、坦诚相见的决心和情怀。《人民的名义》中的腐败事件、人物取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案例,透过文学艺术创作塑造一个个有血有肉、非脸谱化的贪官形象,揭示了官场权力运作中的某些畸态。比如剧中戏剧化的场景生动揭示了某部委项目处处长表面上两袖清风,实质上却贪腐2.3亿多元现金的“小官巨腐”和副市长外逃国外在酒吧、餐厅打扫卫生的“两面”人生,既令人触目惊心,更让人印象深刻。

“腐败最严重的不是贪了多少钱,而是人的堕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人民的名义》是艺术化了的现实,而我们更需要直面现实、直面问题。众所周知,我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个性是十八大以来,一向将反腐工作当成凝聚民心、兴国兴党的头等大事来抓,正风反腐始终在路上,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构成。但正如*总书记所言,作风建设永久在路上。反腐败、正作风还远未到“松松劲、歇歇脚”的程度,“不敢腐”在上层已见成效,但在一些地方还或多或少受惯性影响。剧中其中一句对话对当下很有好处――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但是最缺的,就是忠诚的人。何为忠诚心在正中,不存邪念,是为“忠”;言而能成,没有虚假,则为“诚”。党员*不妨把《人民的民义》“对号入座”,贪官、清官、诤官、佞官等形形色色的领导*,在这部剧中都能够找到原型,看看自己是不是也“身在剧中”,看看自己到底是祁同伟、丁义珍还是陈岩石,好好自省。

正心修身,常思贪欲之害、坚守为官之本,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在纷繁复杂的官场中始终持续清醒。就像陈岩石的那句台词:“什么叫技高一筹,心里有老百姓,你就技高一筹。”

观后感四:

反腐这一话题,不论古今中外,历来都是执政者需要面对的难题,也是最受社会关注的话题,更是为老百姓所津津乐道的故事。包拯、海瑞、于成龙,一大批清官廉吏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构成了中华民族文明的一部分。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公则生明,廉则生威”,关于如何做清官的名言警句也随处可见。但是在传统的文化语境中,对于反腐的问题,更多只强调了为官者自身的修养,在预防腐败时更多地是重视对官员的教育。而对于反腐制度的建设始终是隐隐约约,看不见或者只是夹带在了道德建设中。

而《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最大的进步在于展现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反腐倡廉上的重要成就,也展示了*人在新时代对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认识。这点是给我感触最深的。在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反腐故事中,往往是贪官十恶不赦,好官刚正不阿,贪官坏事做尽,清官两袖清风,最终贪官被查处,清官造福一方百姓,社会太平,百姓山呼万岁,一片祥和。自然这样的故事可以警示世人,教育民众,但似乎要想建立一个文明的社会,光这个是不够的。剧中最大的看点就在于,不管贪官慵官,清官好官,他们始终都是人,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来自于人民,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以没有将这些角色脸谱化,而是更多的从人性的角度去探讨了这一帮人大的喜怒哀乐,命运浮沉。从缉毒英雄到黑恶*保护伞的*厅长,依仗权力肆无忌惮鱼肉百姓的官二代,出身贫苦依附权力的奸商以及众多面对诱惑难以自持的高官,这些人的故事和命运看完都让人深深震撼和警醒。同时也传递出一个重要的观点,权力只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腐败才能真正被遏制。   就像任何一个社会秩序的维持需要法律,只有好的法律和制度规定了底线,道德与美德才有坚实的土壤,道德才有威严。同样地,在对于权力的监督上,同样需要良好的制度建设,只有权力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在监督下使用,腐败才能从根源上被扼杀。这样,清正廉明之风才有可能教化百姓、教化人民,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因此,十八大以后,党*也不断强调制度建设的要义,要以监督使权力不能任性,让官员做到不能腐、不敢腐,最后才能实现不想腐。

反腐,作为一个千古难题,在今天的中国,在13亿中国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今天,必须要解决。这是人民的要求,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人的使命,是*对人民的承诺。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总书记领导下在反腐上的巨大成就,党*对制度建设的高度重视,都让人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的执政自信。而好的电视剧就是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能够发人深思,感情共鸣。我想,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观后感五:

《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陆毅饰)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检察官侯亮平,深入各阶层展开抽丝剥茧的调查工作,还以身涉险与位高权重的贪官“老虎”斗智斗勇,不遗余力消除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苍蝇老鼠。

记得那里面侯亮平说:“欲望用到正常的方面就是理想,用到这方面就是毁了,就下地狱了!”其实地狱离我们多么近啊。现在的社会,压力大,矛盾多,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总有些人看到别人日子过的红火,看到别人买车买房,享受奢华的物质生活,心里就不平衡了,就眼红了,想要得到自己本不应当得到的东西,想用自己手中的那么一点点权力去换取物质上的享受。

还记得抗日英雄吉鸿昌的一则故事——他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接着,他亲手把碗发给全体官兵,勉励大家廉洁奉公。自此,吉鸿昌就将那只写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为人做事。身为人民公仆,就应当努力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廉洁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片中的齐斌也一直在讲,他自己的教训就是学习不足,法律法规的这些学习高度没有拔上去。只有个人的思想境界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免于那些社会流毒的侵蚀。

人,无欲则刚。不去渴求那些看上去华美,其实烫手的东西,才能保持自身的刚直,行得正走得端;才能“不怒而威”,成为别人的表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古人诚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