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的文章感人精选
导语:亲情是长白山顶的积雪,简练却永久;亲情是底格里斯河的流水,温顺却又悠长;亲情是西西里岛的那轮夕照,亲情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碑文,恍惚却又隽永。这里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篇亲情的文章感人希望你们喜欢。
篇一:《招手》
这两年间,心中最舒坦的一件事,是和年逾古稀的父母做了邻居。他们就住在同一小区,同一幢楼,相邻的单元里。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能够就近照顾他们,是我们兄妹的共同心愿。
我并没有照料他们什么,倒是一次次受到他们的呵护。骤雨来袭,再不用担心出门时窗户大敞,他们会及时过来关上。晚上回家后,餐桌上经常摆放着母亲做好送过来的吃食。
虽然不是每天都过去,但每天和他们相见,用的是当初谁也没有想到的一种方式:招手。这个动作,成了每天的固定节目。
父母有早起散步的习惯。6点多钟,我走进厨房,张罗简单的早餐。从窗边向下面张望,多半就会看到,父母已经在下面的小花园里散步了。通常,母亲走在前面,目光平视,父亲跟在后面十几米,佝偻着腰,看着地面。但走到迎着这幢楼的方向时,他们都会抬起头来,向着我这扇窗户张望。
我住的是这幢楼房的20层,他们要仰起脸来,才能看到我所在的房间位置。我在下面张望时脖颈都感到别扭,他们抬头的动作,就要显得更吃力,更迟缓。因为角度的关系,我在上面能望得见他们,他们在下面却看不到我。
此刻我要做的,就是把固定窗纱的销子拨开,然后将一只胳膊伸出去,朝他们招手。这时他们马上就会招手回应,没有丝毫的迟疑和缓慢。手臂互相挥动几下后,我就继续完成早餐准备,他们也继续散步。
不记得第一次是怎样发生的,但自从有了第一次,以后就每天如此,成了习惯。
有一天早晨,我忽然萌生出一个孩童般的类似捉迷藏的念头:在他们半个小时的散步时间里,在他们每次走到面对这边的位置时,在他们一如既往地抬头望着,一共五六次,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伸出手去招呼他们。最后两次,他们还停下脚,望着这儿,议论着什么。我知道他们在说怎么没见到儿子。
过了几分钟,电话响了,是母亲的声音,应该是回到房间就直接拨打的。问今天怎么没看见我,没有听说要出差呀,是不是生病了,不舒服?
我心里掠过了一丝疼痛。我觉察到,我的游戏中有一种孩童般的顽劣。
那以后,每个早晨,进来厨房,第一件事,就是先走到窗边,卷起纱窗,伸出胳膊,向他们招手。然后才是准备早餐。
这样,招手对我便有了一种仪式般的意味。做完了它,我才会感到心中踏实,这一天的开始也就仿佛被祝福过,有了一种明亮和温暖。对父母而言,这个动作的意义当然更大。当脚步日渐迈向生命的边缘时,亲情也越来越成为他们生活的核心。
篇二:《母爱是一张饱满的弓》
小时候,就知道她和别的妈妈不同。她从来不说这样的话——妈妈养你多辛苦,你长大了要对妈妈好。
在我不记事的时候,父亲就病故了,之后她一个人带着我生活。所以有很多大人对我说,你妈妈抚养你要辛苦很多倍。当然,她的不同并不只是她不说那样的话,最大的不同是,她很“放纵”我。
当时同龄的孩子大多会被家长逼着学习各种才艺,上各种奥数班、英语班、才艺班。但是她不,她甚至从来不让我在作业之外再去和课本纠缠。于是小时候的我被很多每天忙忙碌碌修炼本领的同学羡慕。他们好奇地反复问我,你妈真的不逼你学奥数吗……最后得出结论,唐可的妈妈真好。
唐可就是我。
从小到大,我和她之间,一直都是轻松的相处状态。她会温和地教育和引导我,从来不用身份压制和管教我。她从来不为我数学成绩的糟糕烦闷,却总为我出色的那一面骄傲。在她这种情绪的感染下,从初中到高中,虽然数学成绩始终在班中垫底,我却不曾自卑过。用同学的话说,一点儿不像单亲家庭的孩子。
高考前和她有过一次深谈,她第一次很严肃地告诉我,要想好去哪里,以后想做什么。于是我想了好几天,然后试探着对她说,我想去北京,想学设计。一开始,有点儿担心她不会让我离开。可是她丝毫没有反对,说,那就朝你的目标努力吧。
2个月后,我拿到北京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此,外婆却并不满意,低声责备她,怎么让孩子去那么远,孩子就是小鸟,一旦飞出去再回来就难了。她笑着答,妈,我把她养大,还不就是为了让她去飞?对她来说,重要的不是我,而是她自己的生活。
外婆一怔,我也一怔。这些年,她给我的*太多,但是从来没有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似乎每个人都说,父母有义务抚养子女长大,子女也有义务陪在父母身边,这是亲情的义务。可是她不,她从来不曾提醒和要求过我尽这样的义务。现在听她这样对外婆一说,我反倒有些懊悔。
那天我对她说,妈,要不我不去北京了。为什么?她诧异地看着我。我说,你是不是太纵容我了,你该把我留在身边和你一起呀。
她笑了,说,你知道吗?我这半生几乎所有自己的愿望都不曾实现过,我是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可我不是最好的自己。我不想你和我一样。我更想你可以*地去过你的生活,认真地过你的一生。
我懂她了。
4年后,我报考加拿大一所学府的研究生,并顺利通过。在外面飞了4年,我的心已经越来越野。去吧去吧,她说,带着我的梦想。
她的梦想,我已经知道。她从小热爱舞蹈,曾那么热切地想舞向外面的大世界。可是生活和亲情温柔地禁锢了她。于是她自愿脱下美丽的舞鞋,为了亲情和爱情没有再走出小城一步。她不是没有遗憾,虽然她不后悔。但她不想我重复那份遗憾。
2年后的秋天,当我漫步在渥太华的枫叶大道时,收到她发来的一条彩信,是她和“驴友”一起在华山顶端欢呼雀跃的照片。照片中的她,笑得很灿烂。我知道她是要告诉我,她生活得很好,不寂寞不孤单,无须我惦念。我只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便好。
我给她回复信息说,妈,有没有人告诉你,你是个不一样的母亲,一个了不起的母亲。过了片刻,她回我纪伯伦一首诗中的话:母亲是弓,儿女是弓上射出的箭。
她知道我想说什么。而我不知道,会有多少做母亲的知道这样的诗句,又有多少母亲有勇气真正做到。可是,她做到了,做得那么自然平常。这是她爱我的方式。可我不知道她知不知道,不管我飞得多高多远,当她需要我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调转方向。因为我的飞翔,一直用了她的翅膀。
篇三:《父爱相随》
在得知女儿想以骑行回家的方式为自己的大学画上句号时,他坐不住了,向单位请了假,连夜开车赶往西安。女儿从来没有过长途骑行。从西安到宜春,要途经5个省,全程1200多公里,这么远的路途,女儿一个人孤身上路,他实在是不放心。
2013年6月28日,女儿上路了,他开车小心翼翼地跟在女儿后面。为了不让女儿发觉,他离得很远,开开停停,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女儿打电话掌握位置信息。女儿电话里洋溢的快乐感染了他,他心里顿时觉得成全女儿的冒险是值得的。
“爬第一个坡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了17次‘后悔了’,但每次后面都想了两遍坚持吧……这是爬了个连续5公里长的坡后,路牌写着前方3.6公里下坡,谨慎驾驶,瞬间泪奔。”看着女儿写在人人网上的话,他喉咙有点发紧。但随后还有让他更揪心的事,女儿在爬完第一个坡后,累得喘不过气来,全身发抖,之后她喝了藿香正气水,却又酒精过敏,全身发红发烫。他恨不得像拎小鸡子一样,把女儿直接拎上车回家。可是女儿的人生路才刚刚开始,以后生活中无数道坎都要她自己迈过去,别人无能无力。
当他尾随着女儿来到秦岭时,他惊呆了,那是一条20多公里的上坡路,其中8公里陡坡,17公里的缓坡,并且是逆风行驶。他自己都不敢保证能坚持下来,更何况是瘦弱的女儿?他看着女儿一边哭一边迎风前行,每骑一段,女儿就停下来休息一下,喝口水,捶捶背,或者往手腕上贴膏药。看到女儿落泪却又不放弃的样子,他觉得女儿真的长大了,懂得想做的事,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去319国道的必经路上,他猛然发现有一个年轻男子一路偷偷尾随着女儿,他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也顾不得女儿有可能会发现他了,把车尽量开得离女儿近一些,以便在危急时刻,他能随时冲上去保护女儿。年轻男子跟着女儿走了二十多公里就离开了,并没有要伤害女儿的意图。后来他看到106国道在修,瞬间明白过来,或许是热心的网友不放心女儿吧。他哑然失笑,谁让女儿累了休息的时候,喜欢把路上的情况往人人网、微博上发呢。
其实在路上,还有很多好心人帮助女儿。他看到沿途的小商店老板给女儿冲红糖水;果园的果农热情的留女儿吃饭,女儿还兴高采烈地帮果农大姐卖梨和桃子;路边的瓜农看女儿累了,还拦下她,切一块西瓜递过去给女儿解渴;半途女儿还加入了一个骑行车队,车队的叔叔阿姨都很照顾女儿,当女儿离开车队时,不仅送女儿一箱王老吉,还派一个大哥护送她到宜城边界才离开……
他向单位请的十天假很快结束,离家也很近了,看着女儿越来越沉稳坚毅,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缓缓落下。他放心地开车离开了。
西安到江西,1200公里的路程,她骑了16天。7月13日,当她回到家时,她才知道在回家的路上,父亲曾在暗中陪伴了她十天。她的骑行经历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很多人感叹她的勇敢,更多的人是羡慕她有一位如此爱她的父亲。网友天涯一叹说:“只有伟大的父亲,才能培养出这么勇敢的女儿。”更有网友称:“这一路上经历的故事,遇到的人,都将变成她人生路上一笔巨大的财富,而父亲暗中的陪伴,也会成为她一生中最温暖的记忆。”
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他让人羡慕的女儿叫廖靖文,今年22岁,是西安外国语大学2009级的学生。
其实每一个孩子成长中的冒险,都有父亲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和默默跟随的爱,只是有些你当时就知道,还有一些要你隔着长久的岁月才能体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