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奋斗》前几天来学校讲堂试映,没有去看,或许是觉得那里面的奋斗占着更多的天时地利,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前几年,电视剧《奋斗》真的很火,可是说实话,我每次看这部电视剧,总是感觉不到奋斗体现在了哪里,或许赵宝刚更适合演绎爱情吧。

  相反,更喜欢《士兵突击》,康洪雷把奋斗讲得更纯粹,也更明显,更重要的是,他把奋斗讲的更简单!记得其中一个情节是老团长给许三多一个模型,三多说:“不能给我,我还不太会做人。”老团长说:“人不是做出来的,是活出来的。”是啊,人是活出来的,而活着,就得有活着的哲学。

  大学以来,给自己定了太多的计划。身边的同学可能每个人都有很多计划,四年过去了,我们到底收获了什么,至少我自己来说,寥寥无几。总结起来就是很多时候太习惯、也太急于得到了,急切地近乎忘记了该如何付出,忘记了每一个得到都不会简单。

  比起许三多,我想自诩聪明的人大多和成才更像吧,常常想着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天赋,有朝一日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注意,不是千锤百炼,也不是隐忍蛰伏。因为和前者比起来,后者需要更多智慧和勇气。“拿出”与“付出”是不同的概念,“拿出”总有那么种轻松与不经意,是我们认为潇洒的,也喜欢的,只要聪明就可以。“付出”则需要伴随忍耐与勇气,只有聪明远远不够,它需要的是智慧,也需要时间。所以三多不聪明,但他却懂得做人的智慧,红五班门口的石子路,和班副叫板的旋转单杠,在老A训练里一次次顽强而坚韧的表现,都是活出来的智慧。

  但是,活出人生,需要的不但是“付出”,更重要的是潜下心来。就像职场小说《卧槽》讲的那样,“卧槽,是一种蛰伏和修炼,跳得更高、更快、更远,必须以‘卧’为先。被潜伏,是因为最终,我们要‘浮’上来。一槽子草料,比逐鹿整个中原更现实——无论你想做什么,最重要的是先活下来。无论从哪方面讲,明天的太阳都和你无关,假若你活不过今天。”我们太需要潜下来的智慧了。

  身边很多同学早就开始定下自己的目标,出国的,花了几年时间每天练习英文,GRE、托福……同时放弃过很多东西,但真正拿到offer的时候,应该有一种突然将头露出水面的畅快与轻松吧。有的时候还真需要将自己重新“归零”,抛开哪怕一丝的自以为是,虚心接受每一次重新开始,因为“归零”,是为了守候已有,只有不断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达到“累积”,而不是“覆盖”。

  《奋斗》、《士兵突击》、《卧槽》,三种奋斗。最适合大学生们和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人的是什么呢?这个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