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相对于正常人来说,残疾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尤其是残疾人往往在生活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今天我们要为您讲述残疾人努力奋斗成功的励志事例,欢迎阅读

  残疾人努力奋斗成功的励志事例1:

  很多人眼里的刘伟是不幸的,花季的日子却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和艰辛的路,雨季的阳光里挥洒的是努力的汗水。青春的岁月里,本应该是无虑的、欢乐的,可刘伟不是泡在水里拼命,就是坐在钢琴前练习。“命运给我的,我不一定非要接受。”

  一场意外使他失去了可以*飞向梦想的翅膀,但他仍用双脚演奏出世界上最动人的乐章,征服了所有的听众。用他的话讲:“我从来没有把我当什么特殊群体,就是你们用手做的东西,我用脚做,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没有不一样。”

  2010年10月10日晚,《中国达人秀》总决赛在上海体育场举行,夺冠大热门刘伟以一曲《YouAreBeauti-ful》,毫无悬念地拿下中国达人秀的冠军宝座,成为第一位“中国达人”。

  1987年,刘伟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调皮、贪玩、不爱学习,小男孩的特点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小时候的他梦想当一名足球运动员,然而10岁时,一场事故发生了。1998年2月,刘伟因意外触碰到高压电,失去双臂。昏迷后醒来的小刘伟,并不知道胳膊没了意味着什么,“再接上不就行了”。但当他得知接不上了,自己再也没有双臂时,“脑袋一片空白,傻了。”

  但是他并没有被这次灾难打倒,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走出了残障的阴影。伤愈后加入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2002年,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刘伟一举夺得了两金一银;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19岁时,成绩优秀的他放弃高考,开始学习钢琴,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凭着超凡的毅力每天坚持7个小时的练习,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但是其间的过程十分坎坷。刘伟曾经找过一个钢琴老师,老师说:“我只会教人用手弹琴,用脚我自己也不会。”他又找到一家私立音乐学院,校长给他的回应是:“你进我们学校学音乐只能是影响校容。”刘伟对校长说:“谢谢你这么歧视我,我会让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后来妈妈帮着他,把买来的钢琴进行改造,在琴键旁边做了一个木基座,可以让刘伟把脚跟垫在上面进行弹奏,琴椅也调整了高度,从而解决了身体重心的问题。没人可以告诉刘伟该怎样用脚弹钢琴,控制脚趾的灵活度也绝非易事,“开始节奏都掌握不好,这个力度,可能弹一个音,下一个音就没声了,更别提配合了。练到后来脚都抽筋了也不得要领。”脚趾头被磨破很多次后,刘伟渐渐摸索出接触琴键的方法。

  刘伟说:“当时很多人嘲笑我的想法,觉得用脚弹不可能。但我从来不考虑难不难的问题,那是别人眼里的,而不是在我心里。我不会说因为难我就不干了,‘难’这个字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2006年他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并开始自己编曲填词。他说:“我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养活自己,虽然我体会不到拥抱别人的幸福感,但我能够在琴声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随后,2008年4月30日,他参加北京电视台《唱响奥运》节目,演奏钢琴曲《梦中的婚礼》,为刘德华伴奏《Everyoneisno.1》;2008年8月29日,CCTV-10《讲述》播出刘伟的故事《断臂琴缘》;2009年12月3日,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双上肢障碍者书画及才能展示活动;2010年5月,参加湖南卫视《快乐男声》济南唱区预选赛;2010年7月,参加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

  2010年8月8日晚,东方卫视年度大型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第三场比赛,当袖管两空的刘伟走上舞台时,所有人都知道他要表演什么,但没人能想象他究竟要怎样用双脚弹奏钢琴。而当他坐到特制的琴凳上之后,优美的旋律从他脚下流出,十个脚趾在琴键上灵活地跳跃着,全场陷入了一片安静。在刘伟表演结束之后,所有观众和三位评委都起身鼓掌。高晓松说:“匪夷所思,我们用手弹钢琴都要练很多年,何况你用脚。”而伊能静早已热泪盈眶:“你让我看到了达人中的达人,真正的达人是用生命展示他的才华!”面对这样的赞誉,刘伟只是淡淡地说:“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没有人规定钢琴一定要用手”。在最终宣布时,评委们表示已经无法用“YES”“恭喜你”这样的话语来评价刘伟,他们只能说一句:“祝福你!”

  前不久,由教育部和*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邀请刘伟做“坚持梦想”的表演嘉宾。刘伟上台只说了两个字“你好”,便坐在钢琴旁用音乐来表达自己。主持人王小丫赞叹道:“这是我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我们能用的一个词就是震撼。”很多中小学生在论坛中给刘伟留言,称被他的精神所激励。在那一课上,他告诉孩子们,“梦想可以五花八门,可以天马行空,可以听起来很可笑,都没有关系,有梦就好”。

  很多人眼里的刘伟是不幸的,花季的日子却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和艰辛的路,雨季的阳光里挥洒的是努力的汗水。青春的岁月里,本应该是无虑的、欢乐的,可刘伟不是泡在水里拼命,就是坐在钢琴前练习。“命运给我的,我不一定非要接受。有时候我也会咬牙切齿的仰天笑喊:命运我和你拼了。”

  残疾人努力奋斗成功的励志事例2:

  6月25日,无臂少年杨彬从网上查得今年参加高考的成绩为509分,能够上今年的二本一分数线,他赶紧用手机向关爱他的人们报告这一喜讯,“我要读大学了!”妈妈田祚梅在一旁露出欣慰的笑容。

  意外折翅

  1994年农历三月初五日,是东瀼口镇东瀼口村村民田祚梅终生难忘的日子,她只差6天就满三岁的爱子杨彬因触电失去了双臂。

  当天,田祚梅正在为邻居帮忙做事,杨彬与大他两岁的堂姐在家中玩,年幼无知的他悄悄地来到屋后玩耍。杨彬无意中走到放在一块大石头的变压器边,好奇心地用小手去触摸变压器,被高压电瞬间击中,双臂严重烧伤。

  田祚梅发现后迅速将杨彬送到附近的医院,医生查看伤情后当即建议截肢保命,田祚梅仍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再看。在住院救治20多天后,杨彬被烧伤的手臂不见有好转的迹象,医生向田祚梅下发最后通牒,“再不截肢,杨彬的性命难保。”经过艰难地决择后,田祚梅只好满含眼泪地在手术意见书上签了字,杨彬用双臂换回了一条生命。

  出院后,杨彬再也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快乐地游戏和玩耍,甚至连吃饭、穿衣、洗脸、上厕所这些简单的事都无法完成。

  挣扎飞翔

  4岁时,杨彬看见堂姐正在做作业,他觉得好奇,就向堂姐要了一张纸和一支笔用脚开始比画起来。刚开始写字,脚指夹笔要么夹不稳、要么力度不够,总是无法写出堂姐用手写的字那样好。

  “虽写不好字,我没有失落感,反而觉得好玩,特别有新鲜感。”此后,杨彬每天都闹着要用脚学写字。田祚梅在家只要有空就教杨彬识字、用脚写字,从1开始练习起。没有识字卡,田祚梅就拿出旧扑克让杨彬认上面的数字,并学着写;没有纸和笔,杨彬就向堂姐要一些没有用的草稿纸勤加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久了,杨彬的脚逐渐灵活起来,学会了用脚握笔写字,到6岁时,杨彬用脚写的字达到了小学一年级学生写字的水平。当年秋季学期,田祚梅与丈夫杨勇商量着把杨彬送到附近的东瀼口小学上学。

  田祚梅背着杨彬来到3公里远的学校,向学校校长讲明了情况。校长尤德宇当即要求杨彬用脚写两个字看看。韩永春迅速搬来登子,让杨彬用脚写字。尤德宇看到杨彬用一双脚魔法般地写出一些漂亮的汉字后,深受感动,随即把附近的老师全都叫来观看。“这个娃太有毅力了,写的字超过了小学一年级的水平。”在场的刘老师看后感慨地说,说完激动地将杨彬抱起来在操场上转了几圈。因杨彬未能按时入学,也就没有课本,班主任找到了一套旧教课书,把新书送给了杨彬。从此,杨彬顺利地踏进了学校校门,开始了艰难的求学之旅。

  在学会用脚写字后,杨彬对同学们用筷子吃饭有了强烈的好奇感,他决定要学会用脚拿筷子。用脚夹勺子吃饭本来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用脚夹筷子更是难于上青天。

  最初,杨彬用脚夹筷子,感觉特别不灵活,两支筷子总是转不动,无法夹菜。他就又改用勺子,过一段时间后,又开始练习用筷子。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他成功了,到时9岁时就能把一双筷子在脚下运用自如,夹菜、吃饭均可完成。

  从小学四年级起,数学中要用三角板、圆规等学习工具。在写字之外,如何用好新的学习工具,又成了摆在杨彬面的难题。每次遇到新问题或麻烦事,杨彬从没有失望过、气馁过,他总是以一种好奇的心态去面对,用一种强烈的自尊心去挑战极限。渐渐地,一双脚能打开文具盒,能用好三角板,能使用橡皮擦、开抽屉锁。

  当完成写字、用三角板和橡皮擦等练习后,在一段时期内用圆规可难到了杨彬。“用脚把圆规从文具盒中取出后,能分开一定的角度,也可放到练习本上去,就是不能转动。”杨彬介绍起当时练习的过程来仍是满期脸的自信。通过冥思苦想后,杨彬想到了用另一只脚去帮忙,当用一只脚稳住圆规,别一只脚转动帮忙时,圆规真的动了起来。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和练习,杨彬的一双脚能画出无论大小的标准圆。

  再后来,杨彬学会了用脚漱口、开门锁、写毛笔字,还学会了用脚打电话、发短信、用电脑。除了不能用脚穿衣裤、洗脸外,其它的动作只要别人能用手完成的,杨彬几乎都可以为一双灵巧地脚去完成。在外人的眼中,杨彬练用脚练就了一些绝技,而对他本人来说,只是一种简单的求生本领。

  爱心护航

  杨彬上小学的前一个星期,田祚梅每天清早就把他送到学校,一直等到放学后又把他背回家。坚持一个星期后,老师和同学们都熟悉了杨彬,自发地帮助杨彬做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田祚梅就早晨把他送到学校,回家忙一阵农活,待到放学的时间就去学校把杨彬接回来。

  “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后,杨彬语文考了100分、数学98分。我收到杨彬的成绩单后就暗下决心:再苦再累也要将他培养成材。”从此,田祚梅陪杨彬踏上漫漫求学之路。

  小学毕业,杨彬以全A的好成绩顺利进入了雷家坪初中。田祚梅在学校附近住了下来,尽全力为他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并特意为他做了一张小课桌和一个高凳子。父亲杨勇则在镇里一家煤矿开车赚取生活费养家糊口。

  初中毕业时,杨彬以585分的好成绩顺利考入巴东一中。在县残联的关照下,田祚梅搬到了巴一中附近,全力照料杨彬的起居。

  “从杨彬上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全社会的人都在关心他。”田祚梅感激地说。

  杨彬上小学时的一个冬天,班上一位女同学的妈妈到学校无意间看到杨彬正在用一双赤裸的脚写字,回家后特地编制了一双毛线袜子送给杨彬;冬天上学时,韩永春老师总是给杨彬脚下放一个小火炉;同学们帮助他上厕所、打饭、喂饭,争先恐后地帮助他。与他同班的女同学彭了就住在杨彬家的楼下,只要天一下雨,她就会主动为杨彬打伞。三年来,从未间断过。上高三时,有个60多岁的老人将500元现金交到班主任手中,让其转给杨彬,却始终不透露自己的姓名……

  当得知今年杨彬考出509分的好成绩后,县残联主动到杨彬家,帮忙他选择学校,填写志愿,表示一直把他送进大学的校园。

  采访结束时,杨彬告诉记者,他现在想读三峡大学的财务管理系,大学毕业还要攻读研究生,一定要学得更多的知识,将来回报社会,为社会作贡献

  残疾人努力奋斗成功的励志事例3:

  639分,她来到了上海,来到了复旦。

  上课时,她喜欢坐第一排,尽可能离老师近一些。

  她叫张萌。

  她说:“我没出过大荔县,出了大荔,就来到了上海。”

  12岁,双耳失聪,2009年,张萌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做了人工耳蜗移植手术,恢复部分听力;去年,她以陕西省第86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文博系。

  “当我彻底对听力世界绝望时,只剩下了面对人生的勇气”

  张萌出生在陕西省大荔县羌白农村,父母务农。两岁,她才学会说话。生活在农村的一家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噩梦的前兆。

  初二时,在两周内,张萌的听力逐渐丧失。“这是在听英语的过程中发现的。”张萌喜欢听英语,“有一天,真的完全听不到了。”并且伴有持续性耳鸣。

  “不是问题的问题对我来说都是问题。”这句拗口的话的确是张萌生活的真实写照。

  休学回家治病期间,亲戚朋友常来串门,劝说张萌放弃学业。她的父母用沉默表达了对女儿的支持。多年前,张萌的哥哥试图退学时,父亲坚决不同意:“只要你们两个不在农村待。”这是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农村娃张萌从小就知道,“我们家要站起来,只能靠我们两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遭遇此种变故,承受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那时候,张萌家里秋季卖棉花和夏季卖西瓜的钱,都花在给她治病上,却不奏效。支出最多的时候,一天就得1万元。

  本来就不善言辞的父亲,更加沉默了。张萌记得父亲经常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房间里,不开灯,一个人闷闷地抽烟。“以前,爸爸也会偶尔抽盒装的香烟,现在,他只抽一块二一包的卷烟了。”从此,张萌断绝了一切能治好的希望,她对父亲说:“你把我送回学校,我就什么都不要了。”

  对于处在高考压力下的中学生而言,最大的困难也许是看似永远也搞不清楚的数学题,也许是埋怨父母总是不懂自己的心,也许是突如其来的友情变故……当被问到“高中时自己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张萌摇了摇头,“当我彻底对听力世界绝望时,只剩下了面对人生的勇气。”任何学业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在张萌看来,并不那么可怕。对自己重返有声世界失去了期待,一切困难也就只能靠自己去克服了。

  高三,时间都是精确计算过的

  “高三都没怎么打过瞌睡。张萌又把熟悉的笑容挂在了脸上。

  每天早上6点起床,迎来紧张的一天。上课时,张萌十分注重课堂效率,也善于总结技巧:”文科在第二轮复习时可以合上课本,边听边列大纲;数学不依赖老师在黑板上写步骤,重在思考思路以及技巧。“

  课间也不会闲着,张萌将课间用来处理上课时以及前一天做题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向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请教。

  午睡是必要的,但又想最大限度地抓紧时间。午睡前已经慢慢进入疲惫状态,张萌觉得适合做抄抄写写的作业。

  下午下课后,由于学校开灯晚,天一黑,晚饭期间想写作业都看不清楚,张萌就和同学讨论难题以及学习方法。

  晚上的时间利用是张萌学习的重头戏。”虽然只有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但我觉得这是我利用最充分,也是效率很高的时间。“

  ”一般晚上我会选择做数学以及地理等需要思考的功课。“张萌顿了顿,”其实我晚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听20分钟到半个小时的英语。“在装上人工耳蜗之后,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条件,尽管耳鸣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我不是每晚一到12点,就准时睡觉。“张萌会测出自己的睡眠极限:在一周内每天选择一个11:30到12点间的时间点入睡。”后来我发现,11:45入睡最合适,第二天也会因为这几分钟,精力比别人强很多。“

  在宿舍楼的下面,有一间楼管阿姨的值班室,高中的很多个夜晚,张萌都是在那里度过的。这个值班室本来不开放,因为张萌治疗用的仪器需要用电,阿姨就对她暂时开放了。后来很多同学发现这是个好地方,就发展成七八个人挤在一块写作业。再后来,一个同学不小心把门把手拉坏了,一直没人来修,”冬天一下雪,雪花直往里面跑,特别冷,风还特别大,后来慢慢地就剩下我一个人……“张萌用厚毯子把自己裹起来,但仍抵挡不住严寒,”腿差点冻出毛病,但一写字就不管那么多了。“每晚学习结束后,张萌不会忘了把值班室打扫一番。

  值班室里的日子让张萌刻骨铬心,她后来在日记里写道:

  ”值班室的门外雪花飞扬,柱子上滴下来的水被冻结成了冰柱,但门里却只有静静的身影匍匐在桌子上,手在不停地翻动着书页,笔底下在不停地书写。就这样静静地抓住每一分钟,直至深夜。当我在12点蹒跚上楼的时候,五层大楼的灯光已逐渐熄灭,走廊里昏黄的灯光将我的身影拉长再缩短再拉长,无声地目睹着我回宿舍的路……“

  无声世界的女孩并不孤独

  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听“课变成了”看“课,张萌依靠看老师的嘴形猜测所说内容。升到高中,学科的增多、内容的复杂、老师讲课速度的加快,无疑增加了看口形的难度。好在张萌身边还有一群愿意帮助她的朋友。

  因为听课偶尔会跟不上,张萌需要在课下请教同学。”我记得后来给我讲题的人形成了一个团队,而大多数时候都是他们在帮助我。“朋友们时常变着法儿地给她讲解,一直到最容易让张萌理解的方法出现为止。不知不党,这个小团队就发现了最方便的解题法。每当张萌理解一道题目时,朋友们就会打出这样的手势:大拇指一个搭一个往上伸,形成”天梯“.这个有趣的手势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你很棒,继续加油!

  这些帮助她的同学,也在进步着,大多考进了年级里最好的A班。如今,各自奔赴大学的他们,依然保持着友谊。

  谈到与人相处,张萌认为”主动“最重要。最初,张萌不相信自己能为身边的人带来什么,渐渐地,随着成绩的提高,她发现分享学习方法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作为班里的”尖子生“,张萌从不吝惜将学习方法”公之于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激励别人、感染别人,每个人总会有一些东西可以给予别人。“”哪怕残疾,你仍然有你拥有的宝贵的东西,比如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好的学习方法。“

  张萌希望将自己的经验告诉更多在高中奋斗着的学生,尤其是和她一样,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理性看待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读书中,关键是自己要努力,好的老师可以指导你学得更好,自己的努力却可以让你发挥潜力超越自己;在高考中,不必因为城市的繁华望而却步,城市里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让我们认清楚这个社会需要什么东西,并且靠自己的努力完善自己,只要努力,机会总是会有的。

  暑假,张萌没有回家,她选择在一家公司的客户服务部实习,早晨6点半起床,晚上7点回到学校,每天有75元的补助。尽管辛苦,但张萌依然笑着坚持。

  张萌曾经说过:”我很少去摘抄名人名言,因为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不过,贝多芬的那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成了她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