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看待孩子爱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专家学者认为,世上只有两种儿童不爱玩,一种是弱智;另一种是处于患病的孩子,正常的孩子都爱玩。对于孩子们来说,玩是最快乐的事,是自发的,玩起来浑身是劲,不会觉得累;而学习往往是大人强迫的,枯燥无味。

家长多数都有这样的情形,看到孩子专心致志地学习很高兴,对孩子玩很不满意。幼儿时期孩子爱玩父母还挺高兴,小学时期爱玩父母还能容忍,但到中学你就忍无可忍了,可能会把正常的玩也称之为贪玩了。在许多父母看来,如果孩子玩心太重,必然会影响学业,而学业又是和学习成绩联系在一起的,于是,这些孩子就被父母们定义为“淘孩子”,甚至是“坏孩子”。逐渐的,这些爱玩的孩子就成为了坏孩子的代名词之一。而判定他们是坏孩子的惟一标准,就是他们在玩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可能会影响学习。

这样看来,父母并没有认真孩子玩耍的真谛和重要性。家长们可以想想,你们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是在不同的游戏中,和泥土、玩具、小伙伴一同度过的。但反观现在的孩子呢?他们天天忙碌于各种学习当中,往返于不同的补习班,在各种才艺班中默默的努力。家长们看到这,是不是也汗颜了,原来自己为孩子加了这么重的负担,完全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时间和权利。现在的孩子快乐吗?很明显是不快乐的。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想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但是现在家长的所作所为剥夺了孩子的快乐,那么,教育的意义又从何谈起呢?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正确认识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

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应尊重儿童参加活动的权利,并应鼓励提供从事文化、艺术、娱乐和休闲活动的适当和均等的机会。强调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指出:父母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儿童的最大权益得到保障,而儿童的最大权益中最主要的就是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玩,是从婴儿到老人都喜欢的活动,这是人的天性,难道父母们不爱玩吗?著名的迪斯尼公司就是一家制造“玩”的公司。你们也是孩子,只是年龄大点而已。只要孩子不因为玩而荒废了学业。其实玩对人类是很重要的,甚至玩在某种意义上是有潜在的作用,当时看不出,但只要在脑子里留下印迹,未来的某一时刻都会派上用场。

如何理性看待孩子爱玩

其实,孩子应该有孩子的天地,游戏更是激发孩子潜能的极佳手段。孩子会将木棍当马骑,将纸飞机当火箭,正是这些在成年人看来十分幼稚甚至可笑的行为,构成了孩子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成为日后天才的基石。天才是什么?许多名人都用自己的切身体会,给天才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大科学家爱迪生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由此可知,天才对每个孩子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不可估量的潜力,就看父母怎么挖掘了。

19世纪学前教育之父福录贝尔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教育的主张。在他创立的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里,实施以游戏为基础的教育取得好效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对幼儿发展规律的研究中,对游戏教育有一致看法。他们指出:幼儿期蕴藏着丰富的发展潜力,这些潜力可在游戏中挖掘。因此,为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实施教育的正确途径与方法是组织好游戏活动。可见,游戏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科学的育儿教育。

受“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说法的误导,父母反对孩子玩游戏,控制和禁止孩子的玩。他们不了解,在世界范围内,无数教育学、心理学家的研究证实:“孩子应当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其实正常的游戏并不像家长想象的那样会影响孩子学习,相反,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情商发展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引导得当,孩子可以玩出天才。玩和学习并不是相冲突的,对孩子来说,玩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

牛顿小时候常做“蠢事”。他曾把灯笼系在风筝上做实验。

爱迪生小的时候也坐在鸡蛋上企图暖出小鸡来。

飞机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小时候对月亮好奇,好几次天真地爬到树上“摸月亮”,有一次差点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