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800字三篇
导语:《南方车站的聚会》的故事发生在南方某城市,重案队长刘队(廖凡 饰)重金悬赏在逃罪犯周泽农(胡歌 饰)。陪泳女刘爱爱(桂纶镁 饰) 、周泽农曾经的好友华华(奇道 饰)、五年未见的妻子杨淑俊(万茜 饰),各色人等各怀心事,相继被卷入这场罪与罚的追击旋涡。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华语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曾入围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讲述了被重金悬赏的偷车团伙头目在逃亡中艰难寻求救赎的故事,而故事的成形也颇具戏剧性:据导演刁亦男回忆,故事灵感最初来源于无意中构思的“白日梦”,此后一桩类似的真实事件更加映照了这一灵感的现实性。对此刁亦男对创作也有了更深的体会:“作者不可能亲身经历所写的全部内容,他是靠对生活的灵感和预感才能走的更远。”
《南方车站的聚会》依旧延续着刁亦男强烈的个人风格,保持着犯罪类型片根植于本土的创作信条。
《南方车站的聚会》不仅是胡歌的贺岁档银幕男主首秀,更是他与金熊奖获奖作品、《白日焰火》导演刁亦男的首度合作。
作为知名演员,胡歌在多部经典电视剧及话剧中的演绎可谓深入人心:
2005年胡歌主演的《仙剑奇侠传》掀起“仙侠剧”热潮;2013年主演话剧《如梦之梦》,获得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奖“最佳男演员奖”;
2016年胡歌更凭借在《琅琊榜》中对“梅长苏”一角的出色演绎,获封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视帝”。
不管是冲突与浪漫交融的文本创作、实力演员阵容,还是暗夜底色下的光影复刻,《南方车站的聚会》都在全方位释放着“类型升级”的信号。
桂纶镁饰演刘爱爱,曾经是个站街女孩,是一个渴望获得*,为之不断尝试并付出代价的女人,遇到周泽农之后,一直在帮助他还是举报他之间徘徊。廖凡饰演刑警队队长,铁面无私,认真执法的背后还有人性温度的存在。他做事有条不紊,能紧紧凝聚刑警队力量展开追捕行动的专业领导者形象。
《南方车站的聚会》展现了刁亦男在华语犯罪类型片上的更大野心和个人影像风格上的突破。猫鼠游戏般的人物关系、城中村阴暗的环境对比光陆怪离的霓虹灯场景、大量致敬「经典黑色电影」的光影探索、华语电影中少有的生猛暴力美学和情欲戏…
《南方车站的聚会》当之无愧成为今年最为关注的华语电影之一。在戛纳首映场,鬼才导演昆汀也对《南方车站的聚会》赞不绝口。
电影中大量的人为布光和对影子的运用在武汉阴暗城中村这样的地域特色里有了很大发挥空间和观赏乐趣:摩托车群呼啸而过在墙上的留影、男女主角谈话时投射到墙上的影子、主人公在楼梯间逃亡时影子越来越大的影像、拔枪动作的刻意特写对于影迷来说都是大饱眼福。
除了对经典黑色电影“大力致敬”和“为我所用”,刁亦男也同样融入了传统中国的“江湖”元素。无论是胡歌所在的帮派与警察之间的“警匪周旋”,抑或是桂纶镁宛如“侠女”的斗笠造型。
影片后半部分一场旧楼追捕戏的配乐里运用了中国戏剧和中国传统乐器,营造紧张感和戏剧感,加上几段精彩利落的打杀片段,不禁让人联想到昆汀的经典之作《杀死比尔》。
同时,刁亦男对影片拍摄地的武汉也可以说“物尽其用”。不仅全片对白使用武汉话,武汉“千湖之城”的一面更是被全面展现。因此,也不难解释一直对东方元素有兴趣的昆汀在观影全程如同头号玩家寻找影迷彩蛋、欢乐无穷。
篇二:
《南方车站的聚会》的故事发生在南方某城市,重案队长刘队(廖凡 饰)重金悬赏在逃罪犯周泽农(胡歌 饰)。陪泳女刘爱爱(桂纶镁 饰) 、周泽农曾经的好友华华(奇道 饰)、五年未见的妻子杨淑俊(万茜 饰),各色人等各怀心事,相继被卷入这场罪与罚的追击旋涡。
《南方车站的聚会》里,刁亦男的影像暴力美学再度升级,更带有银幕视觉冲击却不会引起生理不适。在电影的预告片中,我们也可以对这种“暴力”略窥一二。
主演胡歌和桂纶镁的银幕表现也可圈可点。胡歌饰演的亡命之徒周泽农形象颓废粗糙,颠覆他以往气质翩翩的古装形象。而和刁亦男第二次合作的桂纶镁,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里饰演陪泳女刘爱爱,比起《白日焰火》里吴志贞角色的发挥空间更大和有层次感,更像是冰美人和蛇蝎美人的合体。
如果一部电影能够获得暴力美学教主昆汀塔伦蒂诺背书,那么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大银幕上感受一下呢?
典型黑色电影的光影,相当扎实的动作戏编排,再加上国片里前所未见的血腥情欲新尺度,已经足够令人满意。但最令人称奇的是,刁亦男将城中村与湖水这两个地域特色相结合,于是武汉便被架空成一种既九龙城寨而又水泊梁山的地下世界。
缘聚、夜雨、追与逃,大雨将至,风波将起!30万赏金搅动人心善恶,冒险与爱情,人性与救赎,穷途末路的救赎又将走向何方?
影片本身充满了导演语境下的疏离感,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所有角色的挣扎与和解都令人唏嘘。在刁亦男的镜头之下,桂纶镁一如既往绽放着缥缈的美丽,而胡歌拥有了破碎的梦幻色彩。对于《南方车站的聚会》这样一部关于逃亡的犯罪片来说,动作场面无疑是重头戏。从幕后纪录曝光的画面来看,主演胡歌的动作戏可谓场场高能:地下搏斗、街头飙车、浴血枪战……无一不展现着影片对动作美学的重视和追求,丰富又内敛的情绪表达,正是电影刚柔并济的另一面。
在这场扑朔迷离的追击漩涡中,胡歌与桂纶镁因缘相聚,彼此试探中悄悄酝酿着暧昧情愫。正如桂纶镁所说:“犯罪爱情是互为一体的。”生猛又浪漫的情节,极具“故事会”的戏剧意味。
作为导演刁亦男继《白日焰火》后暌违五年的又一力作,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在多方位升级的同时,依旧延续着刁亦男的强烈个人风格,对此刁亦男表示:“希望我的类型片像拔一棵草一样带出泥土,这些泥土就是世界的碎片。”影片在典型的南方城市武汉取景,台词中更不乏“一直往南”的劝告与暗示,处处体现着导演对空间环境的极致利用。在制片人沈暘的理解中,南方“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希望”。而首度挑战边缘人物的胡歌也有所体会,认为“周泽农的灵魂是*的”。
除了独到的创作风格、扎实的人物演绎之外,影片的极致呈现也同样归功于幕后班底的过硬实力。为了保证观影体验,电影不但在叙事上有着极强的可看性,更在布景、摄影甚至录音上进行了大量论证与实践。美术指导刘强把拍摄过程视为“从场景中萃取出一种美感来”,录音指导张阳认为要“从听感上给观众传达一种真实的变化感”。生猛奇情的故事风格在极致视听语言的加持下,势必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新鲜体验。
篇三:
在戛纳看完《南方车站的聚会》后,一直想要写些什么,回来后工作比较忙,又赶上了上海电影节,迟迟没有完成。这里结合当时做的笔记,写一些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个人化的观感,据说影片将要定档八月,等上映后欢迎讨论,但希望不要乱喷或者人身攻击。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部片子比较“特殊”,在戛纳首映当晚,豆瓣上在前方的记者和影评人们口碑两极分化,不少网友开始站队,甚至为此引发了一场唇枪舌战。其实大可不必,电影本就是见仁见智的艺术,放平心态看待就好。
尤其在信息繁杂的当下,没必要人云亦云,看到的好评的不一定是发自真心,看到的差评也不一定就是故意抹黑。虽然今年华语电影很艰难,我不该泼冷水,但如果电影批评完全顾忌外部的大环境,不就事论事,可能也就失去了其价值与意义。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间相对比较晚,是在电影节的后几天,当时各方评论均已出炉,所以可以相对客观地看待这部电影。期待肯定是有的,作为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从这个项目立项之初我就一直在关注着,可惜看完之后却远没有达到预期。
影片并没有延续刁亦男在《白日焰火》中初步搭建的个人风格,而是选择模仿一些深度影迷会比较熟悉的影像,在普通观众眼中可能会觉得很独特,甚至前所未见,但如果类型片看得较多的黑色电影爱好者很快就能看出其亦步亦趋的模仿姿态。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太像《亡命驾驶》了,刁亦男是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忠实拥趸,在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高饱和度用光,可惜过犹不及,使得电影看似绚烂又华丽,实则与故事传递出的气质有一种格格不入之感。
至于将很多人看到高潮的“飞车割头”和“血花雨伞”戏,则明显是对昆汀等“血浆”系导演的模仿,也难怪他本人在戛纳首映现场看的如此开心。其实宾馆杀人那场戏在剪辑上有些问题,并不连贯,似乎只是为了这一幕而专门铺设出这一段场景。
在这基础上,刁亦男还不舍得丢掉一些自己逐渐摸索出的所谓“作者性”,所以我们会感受到影片确实是黑色电影风格,但不成体系,美学也并未达成统一。虽说刁亦男每部电影都有其他导演的影子,但这部已经完全是东抓西拿,找不到自我了。
刁亦男也许认为形式感很重要,所以将这样一部看上去应该拍成现实主义向的影片,硬生生变成了一部形式主义电影,这也是他在影片中致力于打磨的部分,反倒弱化了人物的塑造以及剧本的完善,使得电影更像是刁亦男个人的一场炫技大秀,以及迷影情结的集中释放。
形式感的注重实际上是在压缩演员们的发挥空间,场景更像是视觉影像式的拼接,而并非完整流畅的表演,即演员似乎在努力完成好每一幕戏,但并没有把人物的线索联接起来。这可能也来源于刁亦男早年在戏剧舞台上的习惯,将戏剧经验直接搬到这里明显不对路。
镜头、调度上的僵硬,以及文本的拼凑性,直接使得人物的动机也立不住脚,我们几乎没有在电影中看到一个完整且持续的人物情绪,尤其是刘爱爱这个人物,作为电影中多次转折冲突的推动者,从始至终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这可能与桂纶镁和角色的不契合也有关。
最令人生厌的是,影片从内到外渗透出的谄媚感,而且是那种明眼人很容易就能感受到的谄媚,说它是一部为国外电影节量身定制的影片应该并不为过。尤其是在影片中堆砌大量所谓的东方奇观,完全是对外国观众的讨好。
比如电影中的荧光广场舞、瓶中女付费表演等,其实与影片本身的主题并无太多关联,但之前贾樟柯、毕赣等戛纳入围导演曾经在作品中有所展现,所以刁亦男在电影中干脆来了个大杂烩,不管有没有意义,全部放到其中,毕竟外国观众的心中,中国就该是这个样子。
标配还有方言台词,几位主要演员都不是武汉当地人,非母语台词带来的问题在电影中完全展现出来。去年《江湖儿女》廖凡也是后学的山西话,但至少在没有中文字幕的情况下能听的清楚,但这部在相同影厅的配置下,多处背景音盖过对白,很多地方混沌的令人听不懂。
演员方面最值得讨论的就是胡歌和桂纶镁(万茜也还好,如果人物更丰满一些应该是全片最佳)。胡歌的努力毋庸置疑,从《你好,之华》中的惊艳客串开始,就能看出来努力改变戏路的决心,但这次饰演的周泽农实在太过用力,偏离了这个人物冷峻的底色。
胡歌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步子迈的太大,骤然尝试性格非常复杂的角色,大家赞叹他的突破,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造型方面,但并不是扮作沧桑就一定能演出人物的沧桑感,尤其作为一个底层的小人物,胡歌还是演出了几分“贵”气。
这里要加一句,我对胡歌没有任何偏见,我很喜欢他的《琅琊榜》《伪装者》,当然还有早期的《仙剑奇侠传》。我确实不太喜欢他的《猎场》,之前写过评论,恰好这次他主演的这部我也不喜欢,但我没必要写这么一大篇文章专门来黑他,现在处于上升期的男演员不多,有一个应该珍惜。
所以诸位胡歌的粉丝们请看清楚再控评,不要上来就说我是胡歌黑。
桂纶镁有着同样的困惑,在《白日焰火》中,刁亦男将桂纶镁性格当中的“冷”挖掘出来,刘爱爱和吴志贞有些相近,但本质有着很大差别,她骨子中的倔强与孤独与大环境是相融合的,但桂纶镁基本还是用吴志贞的演法诠释,再加上观众对她的高认知度,和角色有些违和。
也难怪会有观众把这部比作“讲故事版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从人物说话的强调,到湿漉漉的场景,再到破旧城市与霓虹灯光的结合,都透出了一股毕氏风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做的彻底一些,连黄觉、陈永忠、曾美慧孜也直接请过来,来上一个“戛纳华语宇宙”联动。
仔细观察,《雪暴》+《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演员阵容都快成为国内文艺片的标配了,这固然体现了当下国内文艺片演员空缺的窘境,但同时也能看出一些小心机:直接复制成功影片的模式,连一些演员都照搬过来,借着观众的记忆渗透到自己的作品中,这很鸡贼。
也许说的有些苛刻,不过很多观点在当时看完片后和朋友讨论他们也表示认同,《江湖儿女》和《地球最后的夜晚》我个人都蛮喜欢,但《南方车站的聚会》在各方面配置都要高于前面两部的情况下,除了布景之外毫无优势可言,这确实反映了一些问题。
等未来大家同时看到《寄生虫》和《南方车站的聚会》的时候,可以稍微做一下对比,二者虽然题材不同,但都属于亚洲语境下的黑色向寓言,孰优孰劣,高下立判,至少这一次,金棕榈给到《寄生虫》确实令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