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独立学院教育*下的素质教育问题
一、引言
独立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在公办大学下建立的民办学院,是国家鼓励民间办学的一个措施。经过几年的实践,独立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10年,全国独立学院总数为322所,是全国所有民办高校的48.94%;其中,独立学院有146.7万人本科在校生,是全国民办x科高等教育总在校生的58.1%。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对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1]
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要求独立学院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发挥其主办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结合区域和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需要,培养创新和应用型的复合人才为主要任务。[1]
国内很多高校每年都有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大问题。这样,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如何充分发挥所长,使得在未来职场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便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2,3]这就涉及到独立学院教育*下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如何实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的问题。
因为独立学院创办的时间一般较短,仅有小部分独立学院具备比较好的教学环境及师资力量,其它独立学院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因此,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在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还将面对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4]
二、独立学院实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独立学院是在一定时期、根据中国国情而被鼓励发展起来的一类民办学院,它是否将在今后的某个时期被取消办学资格呢?这是所有独立学院已经想到也应该想到的问题。独立学院既然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在某个特定时期消亡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如果它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道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角色,那么也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将成为必然,其消亡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了。
如此,则要求独立学院自身需要不断完善、提高。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自身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在以后的职业竞争中具备强有力的竞争力,从而使学院具会有好的社会影响力。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学子来学院学习,学院才会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实行素质教育是独立学院赖以生存的基础。
2.维护学生权益的需要
学生进入大学就是为了能继续深造,学习更精更专的专业知识,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基本素质、专业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与发展,能在完成学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独立学院的学生更是如此。
国家在允许民间资本开办独立学院的同时,也允许它收取多于公办大学的学费,这就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比公办大学的学生更多的学费支出,给学生及家长增加了压力,家长对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也会更加关注。同样,家长对学生在学校里能否学到真本领的期望值更大。相应的投入应有相应的回报,这是很多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也是学校的义务。学校担负的责任非常重大,既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学生家长负责。所以,实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3.确保学生成功就业的需要
就业是个永远的话题,尤其对于求学多年的大学生而言。如何在走入社会的第一次择业中找到合适的、理想的位置,是学生关注的问题,也是家长关注的问题,更应该是学院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学校就如一个工厂,学生有能力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就如工厂生产出了一个合格的产品,投入市场后将发挥所长,为社会尽一份力。
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从事开发研究性工作,没有国家重点大学、综合性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从事技术性工作则没有职业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强。这就使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择业时面临双重夹击,学校如果不从中间找到一个适合他们的位置,几年后的大量毕业生的择业将是一大难题。所以,当务之急,独立学院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认真制定、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对学生进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素质教育,让学生掌握坚实的本领,以期毕业时能成功就业。
三、学生的素质培养
独立学院一般都依存于母体高校,吸收其优势学科,所以其学科专业一般都是社会热门专业和紧缺专业,社会需求量大。所以,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也有他们的专业优势。
如果想找到称心的工作,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必须精于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实践能力,掌握一种专业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独立学院的素质培养主要应从职业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抓起。
1.职业技能培养
企业在招聘时,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具备履行相应岗位职责所需的优良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以及是否具备团队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谈判、沟通和适应发展等能力,其中最为关注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工程经验以及良好的职业技能。
(1)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即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包括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智力技能的主要特征是抽象思维,并借助大脑的内部语言,以缩略的形式对事物的映像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3,5]操作技能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构成,是由经过反复训练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基础。职业技能以一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强化。在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强化过程中,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不能够被割裂开,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相互促进。
(2)培养职业能力。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来实现。实验教学能在实验室的环境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简单的实践中。工程实践是学生深入认识自己和工作,学习同学间与师生间的交往与交流,学习相互协同工作与主动工作,提高独立应对学习、工作和环境的必要能力,同时也通过实际项目来检验自己所学知识、技能。实践教学又分为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两部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互发展。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主要环节是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学生可以融合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并搜索相关最新理论知识及科技应用。如果条件允许,学生还可以通过在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项目实践,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完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6,7]
2.创新能力培养
(1)创新能力。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整体或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能力指在顺利完成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人类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8]
21世纪将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依赖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国家与民族的强盛将依靠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因此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一般而言,创新能力按其广度可以分为个人的创新能力、团队的创新能力、民族或国家的创新能力三个层次。
从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就业竞争和自我发展等方面来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独立学院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
(2)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的一种认识,一种态度,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活动的一种意向。独立学院学生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他们不拘一格、各具特色,虽然文化科目的考试成绩不高,但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可以说,如果加以正确引导,他们的创新能力决不屈于一、二本学生之下。但是,他们也有个非常显著的缺点,即在一直以考试成绩论成败的学校教育里,他们的自信心不够。所以,独立学院的首要任务是采用合适、正确的方法,让学生扬长避短,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树立创新的意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突破常规思路、寻找全新而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所有人都具有创新思维,只是没有被开发和利用。打破创新性思维的障碍,破除思维定势、思维惯性,才能够开启创新思维之大门。有了创新的意识之后,不能沾沾自喜。如何培养、如何训练及实施创新的思维任重道远,关系到整个教学、教育的管理与实际工作的每一环节。独立学院应从整体上推进完善创新性培养,任课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也应有意识地从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入手,设计一些独特的案例及方法。
此外,培养创新能力以学习和实践能力为基础,与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谈判与沟通的能力、适应发展的能力、判断能力和专业发展的能力紧密相关。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高等教育某一个环节的事情,需要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各种能力的培养中系统进行。
四、总结
学生的素质培养过程即为产品的生产过程,独立学院作为工厂的运营总指挥,有责任思考如何合理、有机、有序地安排整个生产过程。各生产环节处理的好坏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即学生整体职业素质的水平,择业能力的高低,就业后可挖掘潜能的深浅。本文从分析独立学院的特点及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入手,分析了独立学院实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大背景下,可以从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入手来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在独立学院教育*下,只要充分考虑学院特色及学生特点,挖掘特有的培养方案,就能因材施教,培养出创新及应用双面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