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故事大全

【救东坡】

苏东坡与王安石同朝为官,由于政治见解和主张不同,两人逐渐疏远,最后到王安石晚年,他们为各自的政见闹得水火不容。王安石改革每推进一步,苏东坡都要写诗文相讥讽,弄得王安石十分恼怒,也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

元丰初年,那些记恨苏东坡的人抓住他写诗讥讽朝廷的事奏了他一本。神宗看了,十分震怒,派人把苏东坡抓来投入了大狱。苏东坡很清楚这次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

再说王安石,罢相后早已退隐山林,所以不知苏东坡入狱的消息,等这场轰动朝廷的"乌台诗案"传到江宁时,苏东坡的罪名已定。想起国家多难,人才难得,王安石连夜写信派人飞马进京给神宗皇帝。信中说,哪有国家正在用人之际,反而为些小文字惹的麻烦去杀那有学问才华的士子?

宋神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曾任用王安石做宰相推行变法。王安石虽然早已退隐,但神宗对他还是十分敬重。神宗看信后,思之再三,觉得很有道理,便下旨将苏东坡放了,贬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去做小官。从此,"王安石一言救东坡"的事,便成为历史上"文人相亲"的一段美谈。

王安石故事大全

【字谜】

王安石打算身边再要个书童,可连着看了几个都不中意。这一天,家人又找来个书童,请王安石过目。王安石问了他几个问题,小家伙答得不错。王安石看他聪明伶俐,也没说什么,在纸上写了几行字,交给了家人: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家人看了,沉思了一会儿,终于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把小家伙留下了。读者朋友,王安石写的是个字谜,谜底就是一个字,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字吗?

答案是个"用"字。

【“囍”——王安石的“小发明”】

表弟年后即将喜结连理,要我陪他去买婚庆用品,看到红红的大囍字,我不由想到了自己去年结婚时的热闹场面。囍摆在眼前,可谓双喜临门,岂不美哉!现在,每逢人们结婚办喜事儿总要把两个大红囍字贴在门前,以示庆贺。囍俗称“红双喜”,取其喜事成双之意,已经是当今婚庆活动中的必备汉字,通常新人结婚住所的房门、窗户、家具以及经常使用的物品上都会贴上“囍”字。记得上小学时,手工课老师曾教过,要想剪出一个囍,首先把一张红纸平行对折两次,然后剪出囍字对称轴一侧的部分,展开之后,一个漂亮的“囍”字就完成了。

相传囍字最先是由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独创的。王安石自幼饱读诗书,眼看就到了弱冠之年,于是毅然进京赶考,欲谋得一官半职,以光宗耀祖,造福苍生。眼见天色已晚,便到马家镇歇脚,忽见马员外家门口的灯笼上书:“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步”为仄声,很显然是上联,但旁边并无下联,显然还无人对出,王安石沉吟思索片刻,也未能对出,不禁感叹:“真乃妙对也!”

第二天科考,王安石行文游刃有余,汪洋恣肆,酣畅淋漓,一蹴而就,他第一个交卷,引起了当时的主考官,北宋前期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注意和赏识,于是便留下他当面再试。欧阳修指着大堂中的飞虎旗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心中暗喜,回想昨夜灯笼上的那行文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不假思索,当即以“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相对,欧阳修及众位考官们均拍手称赞,连连称奇。

王安石走出考场,欣然起行,踌躇满志,怀着对马员外家门口那副上联的敬意,他不知不觉地又走到了那扇大门前,恰巧与马员外相遇,员外仁厚,邀请王安石进屋喝茶,并请他对灯笼上的对子,王安石信手拈来:“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员外一拍大腿,紧紧攥住王安石的手大呼:“真乃吾之贤婿也!”原来,灯笼上的对子是爱好文学的马小姐为选丈夫而出的,许久无人能对。

王安石喜得佳偶相伴,正行大礼一拜天地之时,官府小吏来报,王安石金榜题名,进士及第,正所谓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日之内双喜临门,王安石异常兴奋,醉意阑珊之际,挥笔在红纸上写下了一个喜,接着在旁边又写了一个喜,合成“囍”字,并在下面批了一行小字:“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从此,囍字流传开来,并风靡至今。生活中,人们但凡看到大红囍字,心情都会变得豁然开朗,其喜庆之意自然溢于言表。

【王安石惩罚皇亲】

宋仁宗皇佑三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时值久旱,稻稷枯死,颗粒无收。土豪劣绅趁火打劫,囤粮积仓,哄抬市价,穷苦农民饥饿难熬,纷纷离乡出逃。

桐山邑池田村老佃户荀仁基,因交不起高皇后内亲荀子豪的租谷,儿子被关押,儿媳被逼抵债,一家八口,陷入绝境之中。荀仁基老人风闻王通判爱民如子,于是来到舒州告状,请求王安石作主。

桐山邑是舒州郡的一个县,由知县孟仲林管辖。他对王安石矫世变俗的改革,深表赞同,极力支持。因此,在接到王安石叫荀仁基带来的信后,对荀子豪的所作所为非常气愤。按新律,值此灾年,财主理应减租减息,削价粜米,以度众生荒生之饥。而荀子豪却仗势皇室,加害佃农,置人于死地,这还了得。于是,孟知县带着荀仁基和众公差,急忙赶到荀子豪家,当众宣布:一、立即释放被关押的佃农。三、开仓放粮,利息减半。三、侵占他人田地,三天之内全部退还,稍有迟延,按律问罪。孟知县说完,手一挥:“快去开狱放人。”

“放肆!”荀子豪霍地站起来说:“圣皇封宅,胆敢冲犯,还有王法么?”

“荀世公知律犯律,罪该几等?”

这时,忽听禀报:王通判到。原来王安石打发荀仁基走后,怕孟知县顶不住这皇亲国戚,于是赶快催马追来。

荀子豪见通判大人都来了,暗吃一惊,但又佯作镇静地说:“大人不信,尽管搜查。”

“圣皇封地,焉可鲁莽?”王安石反唇相讥,指着荀仁基问道:“他可是世公的族佃?”

“是,是荀爷的远房族叔,老爷家的老佃户。”荀管家颤颤兢兢地回答。

“侄老爷,看在祖宗面上,把我儿子放出来吧。”荀仁基老头苦苦哀求道:“我儿媳还在你家抵债呢。”

“荀世公,民立狱,犯国典,你焉有不知之理?”孟知县愤怒地一挥手,“砸开狱锁,放出佃户。”

“笨蛋,竟敢瞒着我私自立狱。”荀子豪狠狠地打了管家一巴掌,装着十分抱歉的样子,哈腰求饶:“管教不善,请县大人恕罪。”

“劳驾世公,三天后本官还要来验证。”王安石见事已了结,与荀子豪拱拱手,便随着知县孟仲林策马回府。

三个月后,仁宗皇帝按受王安石的奏书,按刑部典律,处罚荀子豪白银一万两,以赔偿佃农们的损失。

【“扒灰”的来历】

民间流传的“扒灰”的典故,竟然就起源于王安石。他的一句诗“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本是值夜班时的随意之作,却被人解读为“艳情诗”:瞧这小子,表面装老实,原来却是个“闷骚型”,晚上还在单位怀春想女人。

在当代某些热衷于搞权色交易的官员眼里,北宋宰相王安石绝对是个“另类”,他不仅家中红旗不倒,外面也从未彩旗飘飘。到头来还是他的夫人过意不去,亲自张罗为他纳了位美貌小妾。而王安石对夫人的“高风亮节”竟然毫不领情,当他了解到这位小妾是因元配丈夫罹祸而不得不卖身还债时,大发恻隐之心,不仅将这女子原封不动送回去,而且连九十万钱的巨额“彩礼”也不要了。隔着近千年的光阴,我们仿佛看见王安石也很酷很姜文地对女子说:钱和你,对我都不重要!

话说回来,如果就外在形象而言,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这位王相爷应该不会太招女生喜欢,因为他常常不修边幅,很不注重自己的“面子工程”,连上朝时都一副邋遢相。有一次最高领导神宗皇帝正在训话呢,竞有一只虱子从王相爷的领口钻出来,爬上他的胡须、腮帮观光旅游了一番,皇上看了也忍俊不禁——这只虱子可获“史上最牛虱子”桂冠,因为它“屡游相须,曾经御览”。

但自古以来官员和女人,似乎总是纠缠不休总是让人津津乐道,即便是王安石这样两性关系异常清白的资深“宅男”,也被编排了一些“绯闻”:民间流传的“扒灰”的典故,竟然就起源于王安石。他的一句诗“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本是值夜班时的随意之作,却被人解读为“艳情诗”:瞧这小子,表面装老实,原来却是个“闷骚型”,晚上还在单位怀春想女人。

王安石想不想女人呢?当然会想,但要看他想的是怎样的女人;野百合也有春天,这样一个不讲卫生的“糟男人”,这样一个眼里似乎只有“变法”的“拗相公”,心里也有一方柔软的角落,盛着他那一段青葱岁月的美好回忆和浪漫情怀。变法失利后,闲居江宁的王安石有次午睡时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他的初恋情人,在梦中他为情人深情地赋词一首,醒来后只记得了后半阕:“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惆怅武陵人不管。清梦断,亭亭伫立春宵短。”王安石大半生为变法而殚精竭虑,为变法而屡遭世人诟病,这一位他心灵深处的“红颜知己”,能给他多少精神的慰藉呢?恐怕更多的还是失落,感到因功名而有负于佳人,这从他的另一首词可见端倪:“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读着这样的词句,强硬而又邋遢的“拗相公”形象,仿佛一下子就让人感到亲切而生动起来,让人体味到他的率性和真情。可见,“想女人”的境界有高低之分,王安石因怀恋旧情而赋词,与当代一些官员为炫耀情史而大记“性爱日记”,不可同日而语。

历史对王安石有很多误读。他因变法而触动了许多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当这些集团对王安石恨之入骨,认为他欠下了罄竹难书的“政治债”、“金钱债”之时,晚年的王安石,却在为自己年轻时欠下的“风流债”而愧疚不安。这,也许正是历史和人性的让人玩味之处。

【王安石的另类智慧】

北宋庆历7年,江南地区阴雨绵绵,从3月一直下到9月,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受灾面积达127个县。米价接连上涨,到了10月,米价就由原来的每石400文涨到了1500文,老百姓们苦不堪言。

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商。一旦发现有人哄抬米价。轻则没收家产发配充军。重则就地斩首。靠着这种雷霆般的手段,江南地区的米价终于稳定下来,维持在每石500文左右。

但是,在东南沿海,一个当时叫鄞县的偏远小县里(现在的宁波),却有一个很另类的县令,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

这位大胆的县令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王安石。

一时间,宁波境内民怨沸腾,尤其是一些普通百姓骂得最厉害。因为米价太贵,不少人家只好举家食粥。米商们则欢呼雀跃。发了大财,他们纷纷知趣地给王安石送来金银。对此,王安石来者不拒,一一收下。偶尔有外地的商人忘了敬献金银,王安石就让师爷前去讨要。

时任杭州知府的吕向高,听说了这事,怒不可遏。只因碍着王家世代为官,实力强大,而王安石本人又是海内名士文人领袖。这才暂时没有追究。吕向高心想,等宁波闹得不可收拾,再去发落王安石吧!也免得自己落下妒贤嫉能不能容人的骂名。

没想到,由于陕西一带连年大早,朝廷已经赈济多年。如今国库空虚,对江南的雨灾,一时无力救助。到了第二年3月,江南市面上几乎已经无米可卖。黑市上。米价出到5000文一石,还常常有价无市。大量饥民开始涌现,不少人举家外迁。每天都有许多人饥饿而死。昔日风景如画的江南,一时哀鸿遍野凄凉一片。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宁波境内却米粮充足,人民生活安定。原来,全国各地的商人听说宁渡米价高昂,有利可图,纷纷把米贩到宁波。宁波的老百姓们,虽然一时间将多年的积蓄消耗殆尽,却几乎没有出现饥民:对于无力买粮的人家,王安石就发给银两救助。

后来,宁波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慢慢降回到了1500文一石。

同江南其他地方比起来,宁波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

原来,江南不同于陕甘等贫弱地区。这里历来富庶,不仅鱼米丰饶,而且商业十分发达。普通人家几十年下来,也小有积蓄。因此,乍遇荒年,人们需要的只是粮食。就算米价高,俭省一点。也能坚持一年半载。

吕向高这才发现,王安石真有一套,实在是高。他马上嘉奖王安石,并通令江南各地提高粮价,每石3500文。

商人们一听,大受振奋,纷纷竭尽所能,马驮驴运水陆并行,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把米贩到江南来。江南民众家财散尽,却终于渡过了这一劫。

经此一事,王安石名声大振,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北宋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