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选择在市场最好的时候抛售国内的物业,是什么原因呢?
时间拉回2015年9月12日,新华社发布了《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一时间舆论哗然。我们才知道,在中国房价疯涨的2014-2015年间李嘉诚先后卖掉了北京地标建筑物盈科中心、长园集团全部股权、上海的盛邦国际以及上海陆家嘴的“世纪汇”综合体等,名下的众多商业地产物业,总共价值1600亿元。
当时人们都笑话李嘉诚老了,卖掉了还能持续升值的超豪华物业,但现在回顾起来,想到这几年万达、海航和恒大等地产公司的各种危机,和国家限购限贷政策的出台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放缓,不由得佩服“李超人”当初的智慧。
那么为什么李嘉诚要在当时房价疯涨时候抛掉国内的众多物业呢,原因有三:
看到了国内房地产发展的瓶颈,中国特色的*下不会放任房价过度上涨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果实的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房价也随着经济收入不断升值。带进入2010之后,一线城市的房价逐渐和二三线城市拉开差距,且不断扩大。在2007年左右,杭州西湖边上的房价和北京房价还基本持平,而到了2014年,李嘉诚抛售资产时,北京核心区房价已到了10万+一平,领先全国,“北京一张床其实城市一套房”也几度成为流行语。
而高房价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过高的租金挤压企业的净利润,高房价剥夺了年轻人在大城市立足的机会,很多上班族辛辛苦苦劳动却一直再给房东和银行打工,更重要的是高房价让很多提前买房的人不用通过劳动就因为时代红利分享了超高额的资本回报,这样的贫富差距在老百姓中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打击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踏踏实实干活的人得不到回报反而是热衷于炒房等金融活动的人躺着挣钱。
国家不会放任这些现象过度发展,会从宏观调控上去着手,在保证人民收入不被影响的前提下遏制房价疯涨,要让更多的老百姓们安居乐业。
李嘉诚曾经在公共场合表示过,如果房价高到大部分的老百姓们都买不起,那么他将不会继续投资房地产。在商业上,他就是看到了这种趋势,所以乘着还有市场慢慢将手里的物业抛掉。
将资产换成码头、燃气水电等能持续产生现金流的民生基础设施上,有利于商业帝国的传承
我们看看李嘉诚抛掉内地物业后都转战了哪里。
实际上,从2013年末开始李嘉诚就开始一步步布局欧洲板块。在相继抛掉资产后,他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欧洲,先后于2013年和2015年投资荷兰废物再生能源公司、葡萄牙风电公司等新能源公司。
据统计,英国近三成天然气市场、四分之一电力分销市场和约7%的供水市场由李氏家族控制。
李嘉诚在一次采访中谈到他的管理之道,发展不忘稳健。现金流是公司最重要的环节。
房地产是一个有周期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便于积累原始资本。但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且单个项目资金投入量大,不方便现金流周转。李氏商业帝国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后,已经达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年净利润甚至超过了一些个小国家的GDP,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传承,很明显相比房地产,码头、水电燃气等这种不论战乱还是和平年代,无论哪个阶层都需要的行业更适合长久发展,且这些行业面向的受众更广,更能保证产生持续的现金流。
而在上世纪李嘉诚
李嘉诚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在将来,两个儿子能够抗住世界上的所有风波,所以索性安排好最稳妥的后=后路。
多年摸爬滚打的政治嗅觉提前做出判断
李氏集团的每一次壮大都是李嘉诚把握了机遇,其中最好的一次机遇就是97年回归时,积极拥抱祖国大陆,配合各项政商活动促进两岸关系。而上届*也支持李方方面面的商业活动,而在之前的反复打黑活动中展示了我们新一代*的高瞻远瞩和正派作风。以后的社会环境会更加规范,不允许灰色收入的存在,在老百姓中间收到广泛好评。
李嘉诚这类老资本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和这届*处理好关系,不排除反腐打黑活动中有和李相关的人物。灵敏的政治嗅觉让他果断撤离大陆保护好已有产业
综上分析,李嘉诚从内地撤资更多是基于他自身商业帝国发展的决定,这几年来大家对这个的讨论还是加上了太多悲观主义和个人臆想,没必要一直根据一个商人来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
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勤劳勇敢拼搏出来的,经济的繁荣来自于国内稳定的政治环境和高效的经济制度,李嘉诚撤资四五年了我们的经济还在越来越好,这就是最有力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