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儿素养的培育与引导主题征文作文大全

导语: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青少儿素养的培育与引导主题征文作文,欢迎阅读。

青少儿素养的培育与引导主题征文作文大全

篇一:

之前,在新浪微博上,一则“别人家的孩子”的微博就有一万六千多条,并且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其中之一是这样的: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次次考试年级第一。研究生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这个小段子引起了广泛共鸣。别人的孩子如此优秀,自己的孩子呢?自己的孩子其实也优秀,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罢了。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也有各自的缺点。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竭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真心地赞扬、鼓励和引导他们。

我们往往会认为孩子需要的教育是训导与惩罚,对孩子的优点、长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要不动声色;而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动辄批评、指责,甚至惩罚。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他们会失落,会伤心,而在长期的抱怨和批评中,他们会丧失自尊和自信,甚至可能产生一些不良行为。

一次表扬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不能吝惜赞美之词,要肯定孩子的长处,放大孩子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肯定与赏识成为开发孩子创造力、加速孩子成长的催化剂,使孩子在肯定和赏识中变得越来越优秀。

著名“知心姐姐”卢勤有一次去*电视台谈“怎样教育淘气的孩子”,一个看上去挺“蔫”、好像并不淘气的男孩坐在那儿。一开拍这个挺“蔫”的男孩子冲着镜头说了一句特别精彩的话:“每次我爸说我的时候,都要说:瞧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瞧你怎么怎么差,瞧人家孩子多聪明,瞧你多笨……我心里很不服气,我老想你要觉得人家孩子好,你就给人家孩子当爸爸算了,干嘛给我当爸爸!”听了这话,孩子的爸爸眼睛瞪得跟豆包一样,嘴咧得老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等节目录制完成之后,孩子的爸爸流着泪来找“知心姐姐”说:“我是一个司机,就这么一个儿子。我对他那么好,挣钱全是为了他,他凭什么这么冤枉我?”卢勤说:“您爱您的孩子,可是您的孩子不知道。您没有表现出对他的爱和赏识,您赏识的只是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您的孩子认为您不爱他。”其实,这种烦恼的孩子和家长为数并不少。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家长和教师总是能一眼就能洞察别家孩子或者是别班学生的优点,却对自家孩子或学生的长处视而不见。我们也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夸赞别家孩子的优秀,却对自家孩子吝惜一句真心的赞美。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来看待,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多给予赞美之词,你会发现孩子变得开心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众多原因,每个孩子的发展速率、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孩子即时的、外显的行为没有优劣之分。聪明的家长和老师都是不断的表扬孩子,对于幼儿来说,他的自我意识最初是通过成人的评价获得的。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家长能够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你充满感激。

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那个孩子优秀的一面,其实有时候我们需要想一想,在其他的父母眼里,我们的孩子也是“别人家”那个优秀的宝贝。我们需要转化我们的思想,让关注的眼光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去发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充满自信地成长。

篇二:

和往常一样,我背着沉重的书包上了公交车,幸好没到晚高峰,空座位多的是。我选定了一个极好的,刚准备坐下来时,一个东西改变了我的主意。

那是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恶心的东西,总之这是一个垃圾,正好在座位前,我重选了一个座位,尽量离那个脏东西远些。

“这是什么没素质的人,走之前还不把垃圾带走,让别人怎么坐呀……,周记;正当我心中不停地抱怨时,公交车行驶到了下一站,一位时髦女郎上了车。她从那个原来极好的座位走过,瞟了眼那个脏东西,十分生气地嘀咕着:“什么没素质的人把垃圾放这儿,我还怎么坐呀!”

公交车行驶了几站,车上的人增多了,所有上车的人都会瞥一眼那个脏东西,然后尽量离它远些,没有人会把它扔掉。这时,我脑子里生出一个想法:“不如把垃圾扔掉,好让别人坐上去。”但自私心很快冲淡了我的好想法:“反正这垃圾又不是我丢的,我要是把它扔了,不仅弄脏我的手,还可能会让人误以为这垃圾是我丢的,觉得我是个没素质的'人呢!”我若无其事地坐在座位上,惬意地看着窗外的风景。

车厢越来越拥挤,可所有人宁愿挤在一块儿,也不愿意靠近那个脏东西。我坐在座位上,被众人挤在一个小地方,心情十分烦闷。

到了羊皮巷站,人流如潮,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拿着一张张公交卡,像是永远坐不上公交车似的,拥上公交车。车厢快挤不下了,有些人竟趁乱从后门进入。

这时,在人群中,我隐约看见一双小手向脏东西伸去,那是一个孩子的手,感觉他要把脏东西扔掉。

“脏不脏呀!”只见一只大手把小手拉住,这可能是一对母子。

“妈妈,说过了,我们应当保护我们的,身为有素质的市民,我们应当把垃圾捡起来!”一个稚嫩却又成熟的声音在我耳畔回响。一双小手把垃圾拾起,然后走向垃圾桶,把垃圾扔掉。

就在小孩扔掉垃圾的同时,一群人拥向那个空座位。可能是彼此发生了一些碰擦,两个女人吵起架:

“你挤我干嘛,还不道歉,没素质!”

“明明是我先抢到座位的,你抢了我的,你道歉了吗?”

……

在一声声吵架声中,我下了车。

我回想着在公交车上发生的情景,回想着自己的自私心,回想着那些批判别人没素质的人们,回想着趁乱逃票从后门上车的人们,回想着拥向空座位的人们,回想着那两个发生纠纷的女人,心想:他们难道比那个丢垃圾的人素质高吗!恐怕他们连一个小孩都不如。

那一天,一个小孩的行为告诉了我什么是素质。你也能捡起公交车上的垃圾吗?

篇三:

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面对新时期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一定要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华为在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可见,不只是今天,美育早已为人重视,古已有之。健全的人格怎能不懂感受美、欣赏美?而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能够创造美的人才。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学校将智育教育作为唯一培养目标;看惯了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切以分数为定论;看腻了还未成年的孩子被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抬不起头,匆匆赶路,走向一个又一个补课班……当一个社会太过急功近利,当人们内心被功利所缚,人们只能行色匆匆,眼光向前,急忙之中早已失去感受美的能力,何谈创造美?所以,不妨慢下脚步,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浓厚的美育氛围,以美育人,不止看重孩子的成绩,还应重视成绩之外更高层次的发展。“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如此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才能引导青年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显然,只有全社会重视美育培养,创新美育形式,重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学科的涵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价值,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美育人,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生活之中除了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让我们在奔波行走之中,驻足留恋,这生活本来就很美!这样的人,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的人才更有温度,而不是冰冷之躯,对生活冷眼旁观,处处是敌意;这样的人,也是时代所需。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既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期”,遥古畅今,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时代下,同样会产生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