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大全

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大全

篇一:

“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所以我们拥有现在。”

“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片子,全场只有我一个人,虽然哭的很爽但为片方心酸。”在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微博话题区,一位网友如此感慨道。

这部9月3日上映,讲述抗美援朝时期老兵故事的纪录电影目前豆瓣评分8.7,在今年上映新片中名列前茅。但在冷淡的大盘下,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该片首日排片1.2万场,占总排片的3.8%,到这周一时下滑到3453场,占总排片的1%。

9月5日中华慈善日,片方宣布将该片首周末106.9万元票房中归属片方的22.7万元全部捐献给帮扶志愿军老兵的公益组织。这意味着本就无多少商业空间的纪录片,回本的希望更加渺茫。

当天#1950他们正年轻票房捐老兵#冲上热搜,截至毒眸发稿日,该话题阅读量6702万,排片也从周一的1%上升至周四的1.6%个百分,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该片累计票房300.7万。

但相比市场回报,这部纪录片更重要的评价维度是社会价值。在几位主创看来,这部电影或许可以作为年轻人了解历史的一个契机,让更多人对这段历史产生兴趣。

导演宋坤儒介绍,为记录这些平均年龄近90岁的老兵故事,影片经历了和“时间赛跑”的过程。受制于制作成本、疫情等原因,电影经历4年才登上大银幕,这个过程中不少老兵相继离世。

“整个抗美援朝时期幸存、健在的老兵,全国范围内就剩三四千人了,这是一个抢救式的拍摄。”《1950他们正年轻》主出品公司少年派影业创始人刘仕儒告诉毒眸。

在这几年主旋律电影的拍摄大潮中,大多数还是强调剧情的故事片,纪录片所占角色很小。纪录电影本身具有一定的观影门槛,一部与老兵有关、年代久远的战争题材的纪录电影,想要吸引年轻人更为困难。

但作为一部“非典型”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在年轻群体中收获的不少正向反馈,或许能给“主旋律”创作提供了一些借鉴。

一个“抢救记忆”的过程

2018年,在拍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宣传短片时,宋坤儒开始接触老兵群体。四川省荣军院一位名叫“叶发坤”的老兵,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老人永远都是腰板站得特别直。”

后来在叶发坤家中,宋坤儒被一张“奇怪”的照片吸引:照片中的叶发坤不过20岁左右,“右肩膀上有一只手,很奇怪。”追问之下他得知:这只手是当年叶发坤战友的,在拍完这张照片当天,战友就牺牲在叶发坤面前。老人不愿再回忆这段往事,就把这张照片折叠了过去,再也没有打开。

“我当时就觉得心被撞了一下,这些老人隐藏着很多我们在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有温度的小事。”也就是此时,宋坤儒开始萌生出“纪录他们青春故事”的想法。

2018年4月份,宋坤儒和搭档李牧开始自费在沈阳、成都等地寻找抗美援朝时期的老兵。最开始是老兵间互相介绍,也有一些家属主动联系到他们。随着采访素材越来越多,宋坤儒手里汇集了一批珍贵的“非官方、非英雄主义”影像,开始考虑制作一部纪录电影。

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这已经不是他们自掏腰包可以完成的事,资金和审查立项等流程问题,都让他们“难以掌握”。

在长达一年时间里,倾听老兵群体回忆的宋坤儒也开始思考:做这个片子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倾诉的语言像炮弹一样砸在我身上,我没有地方倾诉、消解,很痛苦。”出于精神和现实的双重压力,这部片子在2019年上半年一度停滞。这段时间里又有不少老人相继离世。

这时候,与宋坤儒曾有过合作的刘仕儒,看过这些影像后决定加入,“虽然画面相对粗糙,但老人所讲述的那个真实感的东西十分打动我。”刘仕儒回忆道:“如果一段特别珍贵的历史让我们有这个机缘碰到了,我觉得就应该担起这份责任。”

在少年派影业加入后,曾出品过纪录电影《二十二》的五洲传播中心也参与其中,帮助影片立项。在经过一段艰难的筹资历程后,影片正式开始筹备。

因没有纪录片制作经验,宋坤儒最初尝试寻找专业纪录片导演来执导,但看过这些访谈素材后,多数导演以“更适合做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为由拒绝了他。

于是宋坤儒组建了十几人的拍摄团队,并计划在2020年初外出拍摄,但计划被疫情打乱。2020年6月,疫情得到控制后,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的拍摄。

因最初素材有些画质及声音清晰度上有瑕疵,所以拍摄团队在2020年6-8月集中补拍了一些镜头,而在这个过程中,更多老人的去世,也使宋坤儒意识到时间的紧迫。

如团队曾先后采访过4次的邯郸老兵“薛英杰”:2019年薛英杰家人找到宋坤儒称老人已患癌症不愿接受治疗,希望他们能劝说老人。宋坤儒和老人第一次见面聊了5个小时,而等到2020年7月份第4次见到老人时,老人消瘦地已与两年前判若两人。“现场完全是失控的,那一次老人情绪最激烈,可能他心里也有一些预感,采访之后不到半年,老人就走了。”宋坤儒说。

在影片中曾对导演说出“你要再来得晚一些,我可能就走了。”的女兵刘素谦,也没能等到影片上映。

等到影片上映时,影片中26位出境的老兵中已有3位不在人世。

一部“不专业”的纪录片

影片立项后,宋坤儒曾向一些专业纪录片导演请教创作方法,但他们的一些观点“都特别纪录片”,这让此前拍摄商业广告片及国家宣传短片的宋坤儒感觉“拧巴”。之后的拍摄和剪辑,大多基于宋坤儒以往工作经验和对纪录片视听风格的理解。

“我们内心并不想做一个纪录片,虽然现在它的形态是这样的。”宋坤儒说。

从何种视角切入这段历史,是影片需要思考的重点。在宋坤儒看来,以往的纪录片更多从宏观结果以及数据去描述这场战争,“但数据是缺乏温度的,老兵口述自己经历的故事是有温度的。”影片最终挑选了呈现亲历抗美援朝的26位老兵故事。

从人的角度进行历史记录,真实尤其重要。在拍摄阶段,人物选择及人物间的场景都没有特殊设计。如影片中出现的三位女兵刘素谦、熊朝瑞并非特意挑选的结果;老兵任红举和战友汤重晞时隔30多年的一次微信视频通话,并非前期策划,而是偶然发觉两人当年曾在同一个部队,现场拨通的电话。

团队也没有设置具体的采访问题,“因为我也不是一个专业的访问者,所以尽可能不设问题,就是让他们去说,塑造一个不介入的记录。”宋坤儒说。

为了电影能让年轻观众接受,宋坤儒也从叙事结构、视听风格进行了尝试。

在叙事结构上,宋坤儒和团队最初打算按照时间线,拍摄一部历史叙事性的纪录片。但由于采访素材、预算限制,最终他决定完全放弃以时间和事件为线索的叙事方式,以更“纯粹”的方式记录这些人的青春年代。

在叙事节奏上,宋坤儒借鉴了故事片创作中经典的“三幕式结构”。

影片开场,唯美的风景的画外音后是老兵任红举讲述的、战场上一位女兵被炸碎,只剩两只麻花辫缠绕在河中石头上的故事,迅速将观众带入影片所要讲述的故事氛围中。“它在结构上形成了特别强烈的对撞,一个美景跟一个残酷的语言的暴力。”宋坤儒说。

影片行至中途,叙事节奏舒缓下来,老兵开始回忆自己年轻时在战场上或有趣或恐怖心理体会。如任红举回忆了自己潜入敌人内部成功“偷取年糕”被记功开庆功会的场景。影片第三部分则将镜头对准老兵们的当下生活、以及他们的“希望找到当年战友骸骨”的愿景。

为还原老兵的少年时代,宋坤儒在剪辑方式及背景资料的补充上也做了一些尝试。

影片中不时出现的空镜头,就有“转场、休息、抒情、留白”等功能。在宋坤儒看来,当这些平均年龄在17、18岁的战士第一次出国时,出于年轻人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一定会在脑子里留住一些影像。此时的景色空镜头就有提示观众进行联想回忆的作用;而面对一个沉重的话题,观众也需要一定的情绪缓冲空间。

此外,英国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中有关“青春是彩色的”设定给了宋坤儒一定启发,于是团队将部分黑白历史影像进行了AI彩色修复后再使用,但因为财力有限,仅修复了3分钟。“光是这三分钟,我们的预算已经见顶了。”宋坤儒介绍。

影片同样引用了新影厂有关当年战争实录的一段历史资料,同样预算原因,仅能购买到其中一小部分。

年轻人需要怎样的“主旋律”纪录片?

“票房捐老兵”热搜当天和其位置差不多的是一条国内粉丝为某韩国偶像生日应援定制飞机、1小时内集资230万的新闻。“说实话我有点‘羡慕’他们。”宋坤儒略带无奈:“前期我们做了那么多宣传,三天票房也不过120万。”

在宋坤儒看来“现在的年轻人需要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他把《1950他们正年轻》看作对历史的一种“抢救”,要抢救的不仅仅是逐渐逝去的老兵们,还有一种传承的记忆。“课本上的数字是没有温度的、只有真正当鲜活的生命对你进行讲述时,才有价值。”

“其实现在年轻人对这个世界有极大的热情和善意,如果我们能够提供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语态和进入姿态的东西,或许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宋坤儒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年轻人的审美也在发生变化。此时给年轻人的作品,不能为一个太过宏大、类似新闻宣传片的作品。

而在刘仕儒看来,“深入浅出,化繁折简,把门槛先拉低,让更多年轻人先进来”是主旋律电影的一个创作思路。

刘仕儒也认为,国内年轻观众并非不喜欢看纪录片。根据B站数据,纪录片区的年轻观众从2019年底的6000多万上升至2020年底的9000万。

此前2017年上映的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电影《二十二》也曾取得1.71亿的票房成绩,其中47.2%的观众年龄在20-24岁。《1950他们正年轻》的观众年龄在24岁以下的比例也占到近50%。

从某种程度上讲,并非年轻人不需要“主旋律”纪录片,而是目前国内的纪录片制作环境未能支持纪录片的创作。

对于年票房在600亿左右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纪录片在其中仅占很小的一部分。拓普数据显示,2019年一共25部纪录上映,累计票房过千万的仅有4部;2018年这一数字分别为14部、2部。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对于纪录片资金的投入必然不多,《1950他们正年轻》筹资的艰难便是例子。

但相对于商业电影更注重市场价值,“纪录电影其实在社会效益这个事情上承载更大的作用。”刘仕儒认为未来纪录电影会成为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后纪录片上院线可能会越来越多。”

为了让年轻人能够更多的看到影片也需在宣发上做努力,但对于一部没有多少商业价值的纪录电影来说,这个过程也并不容易。

早先《1950他们正年轻》原打算在7月底打算开展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路演,但随着疫情的反复,线下路演仅有4天,口碑并未得到好的发酵;片方在线上也做了一些努力,如抖音、视频号等其他自有媒体,热度也有限。

但在捐款行为之后,越来越多的官媒、自媒体和影视从业者开始进行影片的传播,使电影的热度得以小幅度提升。

刘仕儒希望这段历史被更多人看到,“290万人次入朝,19万人牺牲,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70多年过去了,我们希望更多观众能走进影院,看到这部片子,记住这些老兵。”

篇二:

9月2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以及遗物回到祖国怀抱。9月3日,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109名志愿军烈士英灵,在祖国的大地上安息。同日(9月3日),抗美援朝题材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在全国上映,该片上映首日便收获热烈好评,不少青年观众纷纷表示被打动,自发在网上推荐本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另一部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战争巨制《长津湖》,该片宣布定档9月30日,其制作规模、拍摄时间跨度、动用的演职人员数量都创下了中国影史之最。

相信大银幕上这些“最可爱的人”,会让我们从中看到信念、收获勇气。

观众: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才有了我们的现在

70多年前,百万青年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当年的战场究竟有多惨烈?在军力物力悬殊的那场战斗中,这些年轻人想的是什么?回来了的人现在怎么样了?《1950他们正年轻》历时4年拍摄制作,主创团队以“真实、珍贵、热血青春”的创作初心出发,走访了近50位志愿军战士,其中26位被收录在影片中。该片从不同军种、不同维度书写了志愿军战士的无悔青春。

区别于以往其他同类题材影片,《1950他们正年轻》以最为生动的,普通士兵口述的形式来呈现那段历史,许多真实、宝贵的细节非常打动观众。“电影里虽然是讲战争年代的事,但每一个老人都有自己可爱的一面,怎么跳上桌子要报名参加战斗,年轻的女战士们在爱美的年纪怎么适应战斗生活……让我们更看到了战争中的人物,是一个与其他抗美援朝纪录电影不同的角度。”

许多青年观众被影片深深打动。社交平台上,许多年轻网友纷纷留下对影片的感想,自发推荐这部影片。“正是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才有了我们的现在。”“影片没有刻意煽情,我却看得几度落泪,这些真实的讲述,往往是最为动人的。”

不少观众对片中的战友情印象深刻。广州观众刘先生告诉记者:“老兵们在战场上的友谊令人动容,我看哭了好几次。例如,白清林老战士想起战友会控制不住地流泪,周继成老战士生动地回忆起了自己与战友黄继光共同战斗的时光。”有网友写道:“影片中印象最深的是薛爷爷讲述他一直未了的心愿——把战友的遗骸带回祖国。他们那种同在一个战壕经历生死的革命情感,现代人无法感受,却能够理解。”

导演:希望把和老兵面对面的现场感带给观众

影片导演宋坤儒在拍摄公益广告时认识了一些老兵,拍摄之余出于好奇和他们聊天,然后就产生了做采访的想法,想了解当时战场上的细节。随着采访的深入,他越来越被这些老兵的经历打动。很多次在听他们的叙述时会不由自主地流泪,也由此希望能有更多人听到他们的故事,更加深入地去了解那段历史。

宋坤儒表示,《1950他们正年轻》是第一部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普通人情感和故事的纪录电影。影片放弃了用时间线、章节、第三方旁白等形式作为引导的主线结构,选择用故事做链接,希望把和老兵面对面的现场感带给观众。

“电影中的他们虽然是近90岁高龄的老人,但讲的是他们的青春故事,因此片名为《1950他们正年轻》。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做成电影在院线放映?我觉得,做成电影是我能做的、对他们最高的致敬。”

篇三:

一部影片,将观众瞬间拉回到七十年前“抗美援朝”的炮火连天之中,去感受战场的残酷,去感受曾经一代年轻人的浴血奋战,这样的题材的影片,这样的观影感受,并不多。这部影片便是于9月3日公映的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

历史上的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8个月内,先后连续进行5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而这一场场战争的背后,是无数志愿军战士们的流血与牺牲,才换来了这场保家卫国之战的伟大胜利。由宋坤儒执导,宋坤儒及李牧编剧的的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便是用纪实的手法,为大家重温这段难忘的记忆。

时至今日,战争的伤痛依然存在,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和平的理想依然任重而道远,而当年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们,也在陆续“回家”:2014年,首批437具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得以回归祖国大地。在今年的9月2日,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定档于9月3日公映,无论是内容的稀缺性,还是题材的珍贵性,以及公映的社会意义,这部影片,都值得我们走进影院,来感受先辈们的平凡与伟大。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还原战争,除非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能够承载战争,除了战争本身”,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采访到多位在71年前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来为我们讲述那个年代的年轻的他们,是怎样的所感所想、所作所为。

他们来自不同的家乡,加入不同的兵种,在不同的时期参战……可以让观众们从一个客观又真实的视角,来缅怀曾经的过去,来激荡内心的共鸣。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够胜过最真实的讲述,和当年的纪录画面,来的更触动人心。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世的志愿军老兵们也将越来越少,《1950他们正年轻》的拍摄有强烈的稀缺性和紧迫性,俨然是在抢救性的挖掘采访素材,这本身就意义重大。

包月禄老先生,是影片中众多接受采访的抗美援朝战士的其中一位,他是当年奇袭白虎团特别行动小组的成员,勇夺白虎团团旗,在记者问他对我们熟悉的那部《奇袭白虎团》电影是怎样的看法的时候,他说“电影都是编的”、“自己也没感到什么英雄”。要知道,当年的“奇袭白虎团”是算是世界战争史上,出奇制胜的经典战例,但当年的战斗英雄,却觉得自己只是完成了一件理所应当的战斗任务而已。这便是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英雄,他们的谦虚、平和,无疑更让人感动。不仅包老先生,其他接受采访的志愿军战士们,也都如此。

当年,他们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距离这场战争过去了七十多年,他们也都成了耄耋老人,但只要一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依然能够记得清许多的细节,那里有战争的胜利之光,有战斗过程的艰苦与危险,也有为战友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遗憾与哀痛。有多位老人都表示,很多时候,不想回忆,一想起来,就忍不住流泪。不止他们,当我们坐在影院中,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又何尝不是眼中时时饱含泪水呢?我们被影片深深感动,被他们这些*最可爱的人感动,更是被那场正义之战所感动。正是他们,用对祖国最深沉的爱,和对敌人最切齿的狠,维护了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在观影过程中,更让人感到震撼的,是穿越这七十年的历史长河,几代年轻人在精神追求层面的碰撞。一代年轻人有一代年轻人的责任,当年他们以年轻的身躯投入到那场举世瞩目的战争之中,如今,他们已经垂暮,而我们却正当年轻,带着先人的期盼,带着前辈的嘱托,是不是也应为祖国、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呢?这应是在观影《1950他们正年轻》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