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作文1500字(一)

  周末,随手撷一本《老人与海》,我又一次悉读起这本令人感慨深思的名著。

  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4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去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海上,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在返回的途中,老人遇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这故事的内容如此简单,海明威选用了简单的词汇,简单的句型结构和简单的句间逻辑关系,显示出一种朴素的尊严。“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可你就是打不败他”。初读起来十分简单明了,但是细究下去,就会发现简单的故事却具有难以穷尽的内涵。

  最能拨动我心弦的就是老人的进取精神!即屡败屡战,永不言弃,在困难面前,尤其是在失败面前不轻言放弃。诚然,海明威笔下的“硬汉”都渴望奋斗,虽然他们都有辉煌的昨天,但并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更注重现在的自己,希望通过奋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文中,残破的小船,孤独的老人,与巨大的马林鱼,凶恶的鲨鱼群,形成鲜明的对此,面对强劲的对手,老人遇强更强,抛开个人的杂念,唯一的目标就是思考如何去奋斗拼搏。诚然,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困难面前,尤其是在失败面前不轻言放弃,是一个人最终能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尽管老人一开头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认为“倒了血霉”,而别的迂腐把他看作失败者,他“消瘦憔悴”,手上有“勒得很深的伤疤”,没钱买吃食,得靠那男孩给他送来,然而他的英勇正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第八十五天下决心“驶向前方”去钓大鱼。等到真的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明知对方力量比他强,还是决心战斗到底。“我跟你奉陪到死”他说,因为当渔夫“正是我生来干的行当”。等到鲨鱼再来袭时,他用尽一切个人手段来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桨把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丢掉了,他用舵来打。尽管最终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咀嚼著这些文字,我的灵魂被深深地震撼,同时,我也明了,老人并非为生存而战,生命对他已无足轻重,他更多的是为一种信念而战,为证明自己的能力而战。而“出海捕鱼仅仅成了桑地亚哥证明自己生存力量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别人的嘲笑、冷淡面前,他没有退缩;在连续八十四次的失败面前,他没有退缩;在第八十五次失败面前,他依然没有退缩。老人知道,未来的人生路上,肯定还会有更大的困难,更多的失败在等待著他,那么一个人唯一能做到的是不轻言放弃,才有最终取得胜利的可能,正如小说中写道:“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现在又像微风初起的时候那样清新了。”

  故事的末尾,老人在想什么?是自己一天一夜的成果?或是那大鱼的结局,或是其他的什么?妇人的笑是否让他厌恶?我都无从知晓,我只知道老人手里握的,不只是烟卷吧。是高于那堆白骨价值的东西。世事的流俗让人窒息,而老人也因此选择了海上的漂泊。或许,海上*自在的一生,要比在世俗中迷失自我更快乐。也正因为如此,老人吃不上饭,也不愿回头望望海的彼岸的那个村庄。《老人与海》带给我的,正是老人对于海的那份执著,那份爱,以及老人对于生活的执著追求和永不放弃。他默默地抽著烟,望著他所痴迷的那片海,或许他又想起了年轻时的绚烂,而面对现在,他只有一片海,一艘船,一块白骨,一个人,一支烟……

  插上耳机,MP3里播放的是歌手海鸣威的《老人与海》。

  合上扉页,我在老人的船上写下一句话

  海的爱,太深,时间太浅。老人的心,怎能搁浅?

  眼泪滑落……


读后感作文1500字(二)

  毕淑敏在她的散文集中说忧郁是一只近在咫尺的洋葱,散发著独特而辛辣的味道,剥开它紧密粘连的鳞片时,我们会泪流满面。

  看了《毕淑敏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让我了解了怎么去对待忧郁。

  文章讲的是,一位在联合国工作的朋友告诉毕淑敏,她到过战火中的难民营,抱起一个小小的孩子。她紧紧地搂著这幼小的身躯,亲吻她枯燥的脸颊。朋友是一位博爱的母亲,很喜爱儿童,温暖的怀抱曾揽过无数的孩子。但这一次,她大大地惊骇了。那个婴孩就像被火烤过的葱管,萎弱而空虚。完全不知道贴近抚爱她的人,没有任何欢喜的回应,只是被动地僵直地向后反张著肢体,好似一块就要从墙上脱落的白瓷砖。

  朋友很著急,找来难民营的负责人,询问这孩子是不是有病或者饥寒交迫,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冷漠。那个负责人回答说,因为联合国的经费救助,孩子的吃和穿都没问题,也没有病。她是一个孤儿,父母双亡。孩子缺少的是爱,从小到大,从没有人抱过她。因为她不知道“抱”为何物,所以不会反应。

  朋友谈起往事,感慨地说,不知这孩子长大之后,将如何走过人生。

  没有人回答,但一点可以预见的,她的性格中必藏著深深的忧郁。

  我们都认识忧郁。每一个人,在一生的某个时刻,都曾和忧郁狭路相逢。

  我还小,今年才14岁,没有经历过什么生离死别,在我的人生中似乎一直都是很幸福的。

  我也不懂什么是忧郁,但在我那颗小小的心里,也藏著一些小小的忧郁。

  我的体育一直都很不好,可能是天生有哮喘的缘故,我的体育成绩也一直都是班里倒数的,我对自己很没有信心。一想到体育成绩,就很难过,感觉自己的心在不住的往下沉。我整天唉声叹气,叹气自己的体育怎么怎么的不好,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怎么改善,只能沉浸在忧郁中。

  就如毕淑敏所说的,忧郁如同一只老狗,忠实而疲倦地追著人们的脚后跟,挥之不去。

  可那一次,我却挑战了自己,摆脱了那只“老狗”。每次在学校里要跑800米时,我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逃避,就算跑了,也会半途而废。可那次要800米测试,我再也逃不掉了。让我去面临困难,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踏在那朱红色的跑道上,汗水浸湿了我白色的T恤,自己的脚仿佛有千斤重,每抬起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力气。我一次次的想放弃,但都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最后我成功了,我冲过了终点,虽然成绩仍是倒数,但是那一次让我明白了,原来我是可以的,我是可以坚持下来的。努力坚持了,我自己的体育成绩也是可以提高的。

  从此以后,我每天早晨都会起来跑步,让自己的体育一点点提高。我再也不唉声叹气。每当忧郁跟随而来,我坚持著不停步向前、向前,我知道只要我一直跑在它前面,不让它超过我,我就能甩掉它。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体育成绩会变好……

  而那篇文章的结局也是出人意料的。那个孩子长大了,就如同所有人所预见的那样,她是忧郁的,但她却没有被忧郁吓到,她在一点点试著摆脱它,最后她成功了,她不仅摆脱了童年的阴影,还成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们总是去逃避那些令我们感到困难的事。面对挫折时,我们总是沉浸在忧郁里,渐渐的,变得越来越自卑,经不起任何挫折。

  不要嘲笑忧郁,忧郁是一种面对失落的正常情绪。不要否认我们的忧郁,忧郁会使我们成长。不要长久地被忧郁围困,忧郁会使我们萎缩。不要被忧郁吓倒,摆脱了忧郁的我们,会更加柔韧且刚强。

  如果忧郁是一颗洋葱,那么我们就去把它切开,去正视它,不要被它吓到,泪水过后的我们会变得更坚韧,拥有更美丽的一片天空。


读后感作文1500字(三)

  《雅舍》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录。分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谈吃,海外撷英四个部分。

  文章给人整体的感觉多是用轻快,一本正经的语气来陈述事例等,却表现出讽刺的意味。有些幽默。总惹来无奈一笑。看得出来作者对于国学和外国文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可以随便拉出《尚书》一类书中的事例,句子,又可以引入外国文人或思想家的话语和做法。

  随笔描上写的都是本身所想,实际经历,世间百态。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其中所描述的很多现象与揭露的事实一直存至今日。作者选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在平凡不过的事物,却写出丰富的内涵,看见我们没有看见的东西,做出联想。可见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入,全面。和对事物的了解之深。

  我读《雅舍》并未觉出有多少晦涩难懂,却依旧觉得读得很累,或许是人生履历不够。没读一篇文章都要想许多,其中有问题,还有许多深刻的地方没能理解。

  雅舍品人与品世是最深刻的部分。品人中开头就有男人,女人,然后按年龄写,按职业写,再到具体的五个人。基本表达了他对人的看法,有些并不全面,是著重以讽刺去了。如男人这篇,开头一句便是“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下一段开头则是“对了,男人懒。”再如是“男人多半自私。”

  至于品世,作者选取的都是平常事物,说出自己的观点。举得事例是我们熟悉,却又不常用的。写得很真实。如“音乐”疑问。很是实在,“音乐的耳朵不是人人都有的。”看多了那些高雅艺术,什么歌剧,古典音乐会后,只能让人有些许愉悦,可是花了多久的时间,受了多少磨砺才会这样。我呢,没有什么艺术细胞,就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了什么,我真没啥感觉,连历史书介绍它时都是用的“据作者介绍”如何如何。如果听不懂,看不懂,就不必逼著自己,音乐和绘画都是宁缺毋滥的。(www..cn)

  再到雅舍谈吃,就多是一些没事的出处,做法以及世人对其的观点,还联系了许多生活上,作者经历过的事情。想想,也许作者是在怀念友人,回忆当初。看著,还觉得作者是享受生活之人,在入内就读不出许多了。

  至于海外撷英,多是写作者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语言风趣幽默。一“豆腐干风波”为例,描写的是作者踏上美国本土,与美国海关的一些故事。把当时美国人对中国的不了解写了出来。至于有个美国作家写的那本书,就像是个笑话,作者也仅是说自己孤陋寡闻而一笑而过了。有很典型的美国人形象。对于美国人的人情味,则有一种反讽的意味。

  这本随笔,对人生,对世间百态的看法。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也许再过很多年再去读,味道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