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乘风破浪》观后感800字三篇
导语:与近几年颇多描绘八九十年代却本末倒置的电影不同,《乘风破浪》并没有贩卖情怀的嫌疑,不是生硬的旧物卖弄,韩寒把更多的镜头聚焦在了几位主角身上。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电影《乘风破浪》观后感,大家快来看看吧。
篇一:
《乘风破浪》之前,我对电影几乎没有期待。单凭“乘风破浪”四个字和海报上四个昂首挺胸的男人,完全想象不出这是怎样的电影;预告片是几个看不出剧情的画面,配上一首老歌,有一点淡雅的感觉,但还是不知道电影的故事是什么。
如果说韩寒的文字里有一点玩世不恭的话,那么他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就是一部文人气的电影。文人气是玩世不恭的另一个极端,韩寒年少成名,十几岁时的写作风格总带着一点文化人恃才傲物的劲儿,看谁都不顺眼,觉得只有自己心里明白人生应该怎么过,你放下身段向他讨教,他还得先舞文弄墨把你取笑一番,再看有没有教育你的心情。
《后会无期》没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暗示,没有很用力地给观众灌输处世哲学,只有一群看似是社会边缘人的小人物,偶尔冒出几句金句,漫无目的地一路向前。韩寒用《后会无期》展示自己当时的心情,来看电影的观众都有幸分享他的感受,至于你是不是接受真的无所谓,韩寒不强求。
所以看到《乘风破浪》的开场我就觉得挺意外的,我没想到韩寒会从电影的形式上做出改变。画面的动感大大加强了,之前的《后会无期》的叙事是匀速,这次的《乘风破浪》是加速和减速,韩寒想要用节奏的变化带动观众进入他的状态,他非常主动地想要让观众接受他的故事。
《乘风破浪》目的很明确,影片大年初一上映,喜庆的气氛要做足,整场故事都是用搞笑段子串联起来的。段子和金句不一样,金句是欲说还休,蕴含一点道理在里面,想一想才能明白的笑料,是讽刺和无所谓的态度。
但是大年初一的观众很挑剔,他们讲道理讲了一年了,这一天进电影院就是为了和家人朋友一起开心的,所以什么都比不上段子最实在。韩寒在段子上下了功夫,每个笑点都很有新意,没有老梗。
如果只是段子的集合的话,影片可能只会是一场高级一点的小品。《乘风破浪》则不是,它的段子很现代,情绪很怀旧。有段子的地方让人发笑,没有段子的地方让人感动。在曾经的劲歌金曲的伴奏下,二十年前的一切都历历在目。
我尤其喜欢故事和背景音乐的搭配处理,画面上是主角回顾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背景音乐很平静;画面上是热血男子汉为自己的兄弟打架出气,背景音乐很舒缓。如果这里的音乐用得过于慷慨激昂,这个桥段马上就会俗不可耐,老气横秋,这显然不是一部大年初一的合家欢电影想要的效果。
韩寒对音乐和老歌的运用让《乘风破浪》增加了不少浪漫主义色彩,他的处理方式非常契合怀旧的情绪。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犯傻的时候,都有过“本该更懂事,但还是做傻事”的十几二十岁。当年的我们做过很多让自己感动和振奋的事情,小男孩在家里贴满了当红摇滚乐歌星的海报,摆满了CD,和死党组乐队,想象自己将来也能成为这样的名人;小女孩每天都在想隔壁班玩摇滚的帅哥是不是喜欢自己,真的在一起了也会有分手痛哭的一天,放狠话却还忘不了他。
做出这些事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可厉害了,但是现在还有几个男人记得当初为了摇滚可以不吃饭不上课不做作业的感觉,还有几个女人记得当初和男朋友天天黏在一起,觉得这就是自己陪伴一辈子的人的情绪?
真正的忘记是不经意发生的,是不需要努力的。回想起当初,我们心里的情绪就是《乘风破浪》音乐里的平静和舒缓,而不是慷慨激昂,当初再闹再傻也可以一笑置之了,时间可以让所有的激情趋于冷静。
影片难得地抓住了一种感觉:大人物获得成功之后,回想自己年轻时的状况,往往觉得青涩得不成样子,不敢相信这样一个只知道在路灯下面和狐朋狗友喝酒吹水的小屁孩,将来能够成为大亨,走过这么跌宕的一生。
《乘风破浪》的英语标题是“浮萍”(Duckweed):我们所向披靡走向成功的时候,乘风而进破浪前行;我们回味一生看淡一切的时候,曾经掀起波浪的水面上飘着几片浮萍,它无所谓你是不是知道曾经的慷慨激昂,因为一切都已成为历史。
篇二:
首先说说故事的脉络,就是车手徐太浪,成功了之后像父亲证明自己很厉害。父亲喜欢他做医生,有安稳的工作。并且父亲不善表达自己的爱,导致儿子徐太浪的误解。(父亲反对他,去学赛车,但是他还是爱开车,结果父亲给他安排了开救护车的工作这是前话,现在还是赛车手)简单庆功之后,向父亲炫技,结果在转弯处,撞上了迎面而来的火车,生命垂危。(副驾驶的父亲,就是彭于晏饰演的徐正太,带着头盔。)徐太浪在生命垂危之时,闪回自己的人生,并且发现了新大陆。那就是他没见过面就自杀的母亲。他加入了父亲二十多年前的热血生活,见到了父亲当年的弟兄,经历了一系列的热血事件,在抢救清醒过后,理解了自己的父亲。找回了自己误解的父爱。理解父亲为何想要他安稳做大夫的原因。故事的最后因为主角有安全气囊,父亲有头盔,俩人福大命大还能在21世纪做父子的故事。
整个故事是围绕邓超饰演的徐太浪展开的。据韩寒所说,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叫徐浪,觉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适所以加了一个字,电影中的角色就变成了徐太浪。同样取名于真实生活的还有电影里彭于晏的狗“木木”,韩寒养的第一条金毛就叫这个名字,得过狗瘟,后来活下来了,有点瘫,活了十多年。
韩寒对过去生活的依恋、长情不仅仅体验在他导演的电影角色名字,还体现在整个故事背景。《乘风破浪》整个故事都在“亭林镇”里发生,这是韩寒故乡的名字,实际场景是上海周边四个镇凑起来拍的。他还打趣地说过,如果想象的画面找不到,肯定是离家不够近,就像《乱世佳人》的郝思嘉最后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塔拉一样。“亭林镇”这个地方,已经成为韩寒的印记,是他建构的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立世界,充满了旧时光的印记,录像带、BB机、香港电影、白日梦、小镇青年,极具乌托邦的意味。
包括电影里每一个主要角色的名字:徐正太、徐太浪、小花、小马、六一等等,都有点像小学生写作文起的名字。看似非常随意,但又貌似很有含义。徐正太(彭于晏)是一个长不大的少年,徐太浪性子浪荡,小花的确美貌如花,小马心有野马,六一是个“儿童”,名如各人。
电影发生在1998年。韩寒的解释是:“因为还原98年好一点,还原再之前,美术的工作会大很多。没有那么大差别的情况下,那个年代会更好一点,那是移动互联网刚要起来的时候。当然会有一些怀念或者个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里面,肯定会有,或多或少,每个导演都会放一些自己情感在里面。”但我认为这暗藏“被遗忘的时光”的意味,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似乎1998年显得黯淡无光、可有可无。
也有人说998年是韩寒重要转折前的一年,“韩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2000年他就退学了。 在1998年的他,会感觉到一年两年后生活的巨变吗?”
相对于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的出走,《乘风破浪》的主题是回归。《后会无期》最终看到的韩寒文字风格版的电影,单独成句的台词,非整体的影像;而这次的《乘风破浪》明显是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没有那么Word文档电影,很多个镜头有借鉴经典电影,但值得赞赏,个人偏爱里面最好的巷子戏,非常带感。
最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乘风破浪》的打斗戏,竟然是用猪肉、锅碗瓢盆来当武器,生活化、漫画感又略带幽默讽刺色彩。让人觉得这场电影只是导演世界里的南柯一梦,我们是不小心驻足观看。
全程韩式笑点,这种笑点不属于扒段子的得到的。这种幽默感,让我感觉到韩寒之前小说里的那种感觉。
可能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并没有精巧的叙事结构,没有精巧的剧情,没有所谓的人文关怀。但是这部电影对我意义非凡,我觉得这是一部关于和解的电影,和父辈和解,和过去的自己和解,也和青春,和岁月和解。
我理解电影的毁誉参半,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并无贬义,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经历也都不一样。可以说我一直到现在,就是不停地在与这个世界和解。
我爸就是剧中的徐正太,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勉强算一个合格的儿子,他不是一个所谓的成功人士,因为过于刚直的性格,他和这个社会都格格不入,他不会表达爱意,他充满了一个男人的担当,很多时候却让我觉得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我以前也顽劣不堪,我讨厌和我爸说话,更准确地说,我讨厌我爸,和我爸关系紧张,放假每天和朋友呆在外面,就算到现在,我们逐渐能坐下聊天,我也试着对他说我的想法,有时可以坐在一起喝几杯小酒,我也开始多回家,但我对他也从没能够敞开心扉。从小我一直总想证明给他,他是错的,他的一生是失败的,虽然他从来没有要求过我什么,但我总要让他知道,我做的比他好,后来想来,我很多的性格和做事方式都是故意完全和我爸相反,久而久之,成了我自己的一部分。但是后来我才知道,我没有输,但我从来都没有赢过,我的一部分和他的一部分重叠了,而且那是我很珍视的一部分,所以我爸还是赢了,我不想变成他,但有了他的样子。
还算有个聪明的脑袋,虽然天天不做正事也考上了一个勉强的大学,慢慢长大,看东西不再偏激,想事情也不再那么情绪化,更多的是从其他人口中,对父亲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我总觉得我爸对我妈不好,总看到我爸对我妈大吼大叫,但我妈虽然不愿意和我爸生活,却从未说他一句不好,她总是给我说我爸是一个非常真诚和善良的人,父亲是他的朋友里最不如意的那几个,却有很多人把我爸当做挚友,尊敬我爸,有很多人都真诚地喜欢我爸。记得我舅舅给我说过,大意是当一个我爸这样的人,远比当一个有钱的人,要难得多,也要勇敢的多。
我想去了解他,我想去了解他们只言片语中透露出的那个岁月,我开始试着和他和解,我不再憋着一口气去生活,我知道了他爱我,我一直讨厌他明明爱一个人却不表达也不会表达,却忽略了我完完全全就是这样的人,我开始和我自己和解,和我回不去也忘不了的岁月和解,和那个并不完美,一直挣扎着的,但是可爱的少年和解。和过去和解不是否认过去,是接受。过去的岁月不再带着一股戾气,它成为了我生命中回不去但永远美好的一部分。
韩寒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导演,那他是一个真诚的人,喜欢韩寒的人不知会不会有这种感觉,回首过去,韩寒的观点我们可能不会赞同,但是他确实让我们成长了,或者说,我们和他一起成长了,他至此的一生难道不是一直与世界,与父辈,与自己和解的一生吗,所以他才会拍出乘风破浪。以前喜欢韩寒的人不喜欢这部电影,我认为正是韩寒的成功,因为喜欢韩寒的我们从来不是被韩寒牵着走的愤青,而是一个个独立思考的个体。不论对错,我们总算成为了一个个体,因为每个个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韩寒带给我的最重要的东西。感谢韩寒,感谢这部电影,也感谢自己的青春。
篇三:
韩寒式穿越有点棒噢!
“小伙子,汽车不能加柴油。”时隔多年,这仍然是我对韩寒的第一部作品《后会无期》最最深刻的印象,作为2017年大年初一看了四部影片的第一部,绿衬衣的警察骑着一边低一边高的摩托狼狈又有点和蔼的追逐,让我想到自己的爸爸和姥爷,啊,我是看过的呀。
儿子就这样重新走了一遍父亲的青春,也渐渐体会到在做出一些决定时曾经彻夜思量的苦衷和背后的故事 我其实特别感动那种小人物才会有的光芒,所以我很喜欢罗力,虽然只是小弟,但骨子里还是保留着对女人和规矩的赤诚。当单纯和愚钝的“六一式人物”已经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的时候,或许那种反派人物一点出其不意的可爱和善良才会显得弥足珍贵。就像本来一个特别坏的人,他但凡做一丢丢的好事,大家就会觉得他浪子回头对他予以宽容。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很开心,我笑了很久。
但我有那么一丁点的不喜欢赵丽颖,就像牛爱花这个名字,就算再怎么改成张素贞故弄玄虚的说着“我爸爸想看到明天的天空”我还是觉得她对阿力的作用也就那么一丢丢。嘘,其实是因为,我傻冒时期喜欢的一个男生,喜欢她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