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秋高气爽,秋风送凉,登高望远,遍插茱萸,吃糕赏菊,团聚敬老,重阳有“三宝”,指过重阳佳节必吃的食物,具体那三宝,你知道吗?下面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九九重阳节吃什么,重阳节有什么由来和习俗。

九九重阳节那天吃什么

  【重阳节吃什么:】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重阳糕有九层,糕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现在的重阳糕,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吃了比较吉利。

  饮菊花酒

  重阳要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 同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菊花酒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菊花酒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还有白菊花酒。

  吃羊肉面

  重阳吃羊肉面,“羊”与“阳”同音,要吃白面。羊肉性温,特别是冬季天冷时吃了防寒。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重阳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早在战国时期重阳节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吃羊肉面。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尤为兴盛,文人墨客重阳哎登高,所写的登高诗很多,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所谓登高,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是登高山,登高塔,举目远望,欣赏风景。

  吃重阳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讲究的重阳糕要有九层,像座宝塔,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插茱萸和簪菊花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在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之意。

  赏菊并饮菊花酒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据传赏菊并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并饮菊花酒之俗。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方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值收割的季节。陕北人晚上才过重阳节,因为白天忙于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吃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重阳节,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莆仙人还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农历九九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2.农历九九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3.关于重阳节全国各地的习俗介绍

4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5.2016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

6.2016年九九重阳节放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