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师的帽子》读后感(一)

  今天,我一口气看完了《魔法师的帽子》这本书。《魔法师的帽子》是芬兰着名女作家图韦?杨松1948年创作的童话故事,也是她的被国外译得最多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世界各国儿童的欢迎。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这本书里讲的是“小木民矮子精”和他的朋友发现了一顶神气的帽子,这帽子可以把漂亮的东西变成丑陋的东西;也可以把凶猛的东西变成脆弱的东西;还可以变出5朵小小的云彩。但是这么好的东西却给木民家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原来那是“魔法师”的帽子。这时,魔法师正骑着他的黑豹带着他的新帽子在月球的火山口寻找他梦寐以求的“宝石王”呢。可是他忽然发现了宝石王,正在地球上某甲和某乙的手里,并且是用他的旧帽子换来的。于是他来到了木民谷给每一个动物都实现了一个愿望。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宝石王!看完这本书,我懂得了有付出就有收获。书里的魔法师以他那么强大的魔法完全可以把宝石王抢走,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他们,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以理服人,不能专横武断,应该克服自私自利的坏思想,从小培养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好思想,一定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自己不愿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应该对别人做这种事。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团结互助、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精神。


  《魔法师的帽子》读后感(二)

  这两天我一口气读完了《魔法师的帽子》这本书。

  书中讲的是小木民矮子精、小嗅嗅、小吸吸冬眠结束后在山坡上捡到了一顶帽子——魔法师的帽子。所有进入帽子里的东西都会在下一刻变成你意想不到的,和原来完全不一样的东西。鸡蛋壳进入帽子后变成了五朵可以驾驶的小彩云,蚁狮变成全世界最小的刺猬,几株植物标本变成大森林。

  木民家后来又遇到了两个不速之客——某甲和某乙,他们总是带着一只大大的手提箱。在八月来临的时候,木民妈妈举办的晚会也开始了。某甲和某乙觉得木民一家对他们实在太好了,为了报答他们,就在晚会的最后时刻,打开了手提箱。这个手提箱里的东西,竟然是魔法师梦寐以求的,寻找了百年的红宝石之王!此时在月球上的魔法师一眼就看见了红宝石之王,骑着黑豹飞向了木民家的花园,魔法师想用两座红宝石山和一座珍珠山来换红宝石之王,可某甲和某乙拒绝了。魔法师虽然心情很沮丧,但还是给木民谷所有的居民都实现了一个愿望,虽然他有这么多的法力,但却不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最后某乙不忍心看着魔法师沮丧的样子,便许愿:希望世界上能够出现第二颗红宝石之王,然后把第二颗红宝石之王送给了魔法师。晚会继续欢乐地举行了!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小木民矮子精、小嗅嗅、小吸吸他们三人敢于动手实践,冒着危险去抓蚁狮。在晚会上,魔法师拥有那么多的法力,却没有抢红宝石之王,而是打算与某甲某乙交易,以德服人。而最终,好人有好报,某乙把第二颗红宝石之王送给了魔法师。而且我非常喜欢木民家人的热情好客,在见到某甲和某乙的时候还让木民爸爸多准备了两张床,还让小吸吸端了一大盘食物送给某甲和某乙。我想:如果所有人都能够这样热情好客,人们走到哪里都有免费的宾馆住,那么,家,也不会遥远了吧。

  如果我们都能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那,这个世界将充满真诚和爱,这个世界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魔法师的帽子》读后感(三)

  星期天,我一口气看完了《魔法师的帽子》这本书。

  《魔法师的帽子》是芬兰着名女作家托芙·杨松1948年创作的童话故事,也是她的被国外译得最多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世界各国儿童的欢迎。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小木民矮子精一家人和住在他家的其他人的友爱、互助和乐天的性格、爱冒险的精神,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精采的一章要数第七章了。第七章讲,由于某甲、某乙把手提包还给了木民妈妈,木民妈妈便准备为工人开个晚会,某甲、某乙手提包内的宝石之王终于在晚会上同大家见面了。魔法师在月亮上发现了宝石之王,于是黑豹便驮着主人来到木民谷,他们成了黑猫和白鼠,来到晚会上,魔法师说明来意,但某甲、某乙不同意交换宝石之王。魔法师答应为在坐的每一个人变出想得的东西。某乙希望得到和宝石之王一样的宝石。魔法师变出了宝石之后,某乙便把宝石之王送给了魔法师,魔法师拿着宝石走了。从此木民谷的谷民都过着快乐的生活。(www..cn)

  看了这个故事以后,我想:魔法师有能力得到宝石,但他没有利用魔法夺取宝石之王。魔法师说过:“不能把宝石硬拿走,要不然就是抢了。不过你们不能跟我交换吗?比方说我用两个钻石山和一个山谷的珍珠跟你交换。”

  他采用满足大家愿望的方法,最后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同时,魔法师也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以理服人,不能专横武断,应该克服自私自利的坏思想,从小培养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好思想。一定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自己不愿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不对别人做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