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将锦瑟记流年》读后感(一)
成往坏空,人生短长。并无别事。
——安意如《美人何处》
流年锦瑟,似水浸指。动则水花曼妙,潺潺载梦;静则波澜不兴,盎然惬意。流年的美,如一杯陈年美酒,醇香四溢,酒不醉人人自醉;如一书美文,诗词罗列,低吟浅唱;如一袭美人,曼舞阑珊,捏花恋蝶,浅笑嫣然。
锦瑟流年,执笔红尘,细细听说,凝字为安。让我想起一个江南的女子,安意如。韩式编发,淡色旗袍,珍珠耳坠;恬静的外表,文雅的举止;目似秋水,嘴角抿起衔着淡淡笑容。一个才华横溢,笔调缠绵悱恻的才女。
安意如,她的一生就如她的名字一般,安能事事如意。初生患疾,至今依旧拄着拐杖生活。人生终归不是完美的,行动不便的她渴望*,却偏偏又在红尘里翻浪。上天给予了她寂寞,可幸的是寂寞煎熬了她,也成就了她。2006年凭借古典诗词评赏《人生只若如初见》声名鹊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网络写手转身成为畅销书当红作家。
踱步在文字里的安意如有着天然去雕饰的婉约和美丽。她向往黄仲则“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般悱恻缠绵的感情。梦想自己可以是一位生活在古代有学识的大家闺秀。庭院深处,柳坞荷池,抚琴嗅香,翻书品茶。然而现实中的她,却是一个穿着旗袍拍桌子的女子。她喜欢旅行,向往拉萨和丽江。喜欢苏轼“诗酒趁年华”义无反顾般的洒脱;她喜欢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旅行;她孤傲,却不矫情,不故作清高。安意如,就是这样一个人,行走在尘世中,却不食人间烟火。叹时光漫漫,又何妨扬眉谈笑,心境从容。
一份诗缘,一场邂逅。偶然的机会,安意如与元稹的“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擦肩相逢,为之驻足停留。正是这句诗,触碰了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燃起了她对古诗词的热情,开始了一段温存的诗词之旅。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那些诗,那阙词,使安意如沉浸在古诗词的美池中,沐浴着古诗词人的情浓之美,思深之美。无论是诗经中唯美的爱情,还是宋词中的旷世韵味;无论是纳兰凄清婉丽,蕴藉自然的词,还是黄仲则志托付给知己的诗,都在安意如的笔端轻松绽放,美如火树银花。
安意如是一个不易激动的女子,虽然采拾在古诗词境深情长的花田里,却不会沉陷在诗词的凄婉怨念之中。正如她所说“情雅成诗,爱淡成词。凡心所向,皆是虚妄。从梦中的花畞走出时,我仍是我自己”如此态度,又岂是常人能及?
安意如用心去品赏,在古诗词中,找到的不尽是美妙与哀愁,还有打动内心更美好,更真挚的东西。与其说安意如是才女,不如说她是个被古诗词熏染的水边伊人;与其说谈诗词,不如说是谈风月。
最美不过古诗词,携一缕暖阳,绽一抹微笑,安意如是个纤手细腻的采诗拾词人。
于现代来说,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有才,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淡雅,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从容,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坚强,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安然,只有安意如做到了。
在流年中行走,不是过客,是归人。安意如,孑然抛却了现世中一切的繁华,恣肆地享受经年的美,啜饮岁月的好,在红尘中不羁。
《聊将锦瑟记流年》读后感(二)
《聊将锦瑟记流年》,可能是安意如迄今最好的书了!
写人物传记难,写诗人传记尤难,写古典诗人传记难上加难。更难的是:诗传。
首先,这天才诗人就不属庸常人类,不能用常人思维度之;其次,古典诗人的诗词于现代人理解起来,又隔了厚厚的一层意象与思维的障碍;第三,解读古典诗人及其诗词,不得不同时解读其身处的历史环境、身世及所遇之人与事。你看,够不够难?
但是,这当然难不倒安意如。不仅没难倒,反而激发得安意如提剑起舞,剑裹龙蛇,招招致命——
第一,选诗精准。黄仲则存诗千余,存词二百余,安意如一网下去,打捞出来的差不多都是精品。特别是扉页上摘出来的诗句,句句堪当名句之选。
第二,评点深刻。无论是评人评诗,那都是青眼加巨眼,既钟爱得王八瞅绿豆,又分析得理性加客观。只是有时,我有点担心,个别理性和客观评析的段落,会不会伤了黄仲则?
安意如,对天才不妨悠着点,理解理解再理解,回护回护再回护,慎责戒苛。作为艺术家和诗人,他已经为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贡献巨巨多了,他应该是巨巨成功的人了!对他的理解和品评,绝不可低于其友其师其幕主呢。
第三,思语如诗。《聊将锦瑟记流年》,其对人对世对诗的思考,比之安意如的其它书,更深刻更精到更系统,并且一如既往的以散文诗般的文句,把那些思考组织编结起来,如织锦或刺绣,一幅幅流光溢彩,委实好看得紧。
第四,谈艺有识。这是艺术家和诗人之传记,最难着笔处。不符合艺术史和诗史的高评也妄,低评也怠,批评者的识见非常重要。
安意如基本上是遵从前人评赞来评章黄仲则的。比如,她与前人一样,认为黄生的豪情承继的是李白,集中体现在其古体诗中,尤以《太白楼醉中作歌》之七古歌行为最。我读了之后,也是深以为然。
又认为他的律风承继的是杜甫,其近体七律,有清以来,无人能及。安意如谨慎地提出一己之见:黄仲则的七律是杜甫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此后再无高峰。此议,即是安意如独特的个人识见。当然,有待学界认同。我读黄生七律,只觉自然无凿,真难以企及。
黄生的那些名句,多出自其七律。
《聊将锦瑟记流年》,是书三部分,四十六节,加上序跋,共四十八节。这样的组织结构与数字表征,我想是经过安意如考虑后的安排。
而每一部分里都有写得相对更好的章节。如第一部分的锦瑟流年、武林旧事,第二部分的青衫落拓、清梦难寻、名噪一时,第三部分的倦眼繁华、流光欲转、不系之舟、空念绮怀、浮萍落花,等等,计十节。
我要感谢安意如,为我们感性又理性地推介了黄仲则。诗人、鉴赏家、读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品鉴古典诗词,没有鉴赏来昭昭,多数读者只能昏昏。我猜,安意如用了黄仲则这个名字,而未用黄景仁这个大名,也经认真思索了的。黄景仁,俗了点。黄仲则,有味道,堪玩味。
当然,安意如不是古典文学的教授,她的解读带着强烈的你侬我侬的色彩。也正因为如此,这样子的解读与读者靠得更近,更容易走入读者的内心。
教授的解读和安意如的解读,是使读者深入古典的互为补充的两条路径。虽然,安意如的解读,很多是建筑于专家研究的基础上,但是,我个人认为,安意如努力以赴的路径,至少在诗性文采及可读性上,比一般专家的研究更为独特,更为辛苦,也更值得肯定。
君不见,有的所谓教授,对古典的解读,简直就是胡诌八扯,也居然长期占有话语权,长期地荼毒一般听众、读者……想及此,我衷心地对安意如的审鉴品德,表示我个人的十分的敬意!
读安意如的过程中,忍不住想,这女子怎么这么让我们须眉汗颜呢!这样子的好文字,眼下有哪个男人写得出呢!有点像鉴赏界的李清照吔。气馁,真气馁。
《聊将锦瑟记流年》读后感(三)
利用一周的业余时间,断断续续的阅读,终于将安意如的新书《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2月版)阅毕,颇有收益。
此书为安意如蛰伏三年之着,能从文友处借得此书一阅,亦算是一种书缘。按一般的阅读经验,我读书的速度还是较快的,但也许是受到书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影响,边读边思,阅读之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作者对此位清代诗人赞赏有加(仲则诗,纳兰词,双璧生辉),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但此书所书的有关文字仍能引起我诸多共鸣,现将读完此书后,有关经过“自我消化”的文字略陈如下,以飨同好,欢迎赐教。
1、郁达夫的小说《采石矶》虽以黄仲则为主人公,其实是“夫子自道”。
2、黄仲则是黄庭坚的后嗣,虽生活境况无法与先祖同题并列,但观其诗文成就,绝对无损于先祖之声名。
3.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两句诗合在一处看,方才得见黄仲则之心气高昂。与其先祖黄庭坚“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有异曲同工之妙。
4、 有心向学之人,遇到良师殊为不易,良师得遇慧根好的弟子亦属机缘。黄仲则与其恩师邵其焘即是典型一例。
5、所谓的盛世,在某种层面上,仍属虚妄之构想,社会及个人现状之差异决定了没有绝对的公平。“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见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即使就当下之现状而言,亦大体不谬。
6. 佛门亦非真正之净土,(www..cn)有慈悲为怀、一心参禅的高僧方家,自然亦有虽批僧袍、尘心仍炽的俗流败类。当下的一些着名的寺庙可证,套用鲁迅《拿来主义》的话语,在此我不想举出实例。
7. 面对人世之艰辛,最好还是“暗夜沉吟”,不可细与人言。苦,自己品尝;乐,邀众共赏。知世故而不世故,方为一种难得的人生成熟境界。
8、王荆公曾云:“白头富贵何所用,气力但为忧勤衰”(见《凤凰山》一诗);清代学者毕沅曾云:“高才无贵士”;王国维曾云:“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人才”。此三人之说,均为沉痛之语,非有丰富之人生阅历者不能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