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精选3篇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精选3篇

篇一:

电视剧《功勋》自9月26日播出以来,无论是演员的演技,还是品质内容都收获了观众的一致认可。看到豆瓣开出了9.0的高分,很哥忍不住感叹:这支电视剧的“国家队”果然不辱使命。

如今,《功勋》已播出过半,观众的口碑依然是不断攀升的状态。一位有品的网友这样评价说:该剧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为了祖国和人民奋斗的功勋事迹,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奉献一生的功勋精神,这样的电视剧应该多拍。

看到这位网友的评价,很哥真的好想大声说一句“你不是一个人”。有一说一,电视剧《功勋》除了导演给力,主演阵容强大之外,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严肃枯燥的故事讲述得喜闻乐见,老少皆宜。另外,在已经播出的四个单元中,八位黄金配角也同样奉献了高光演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导演—毛卫宁,主演—王雷

1、邵汶—剧中扮演三营长,毕业于上戏,1975年出生,46岁

不知为什么,三营长一出场就给观众留下了特别好的印象。可能是三营长眼神中的坚毅,也可能是他雷厉风行的作风,总之邵汶扮演的三营长绝对是剧中非常出彩的配角。因为扮演者邵汶的表演既做到了张弛有度,又不虚张声势,所以凭借出演三营长这个角色,邵汶成功圈粉了。

邵汶毕业于上戏96级表演班,和聂远、郝蕾是同班同学。虽然名气和两位同学比起来差点意思,但他绝对配得上黄金配角的称号,在《黑冰》、《京华烟云》、《欢天喜地七仙女》、《我们都要好好的》、《将军在上》等热播剧中,邵汶都出演过重要角色。

2、鲁诺—剧中扮演罗厚才,毕业北电,1987年出生,34岁

罗厚才是剧中的小人物,不仅擅长狙击还喜好研究各种武器。从开始时的落后到成为英雄,扮演者鲁诺把罗厚才的成长过程演活了,同时在剧中的东北话和口头禅更是起到了强化角色感染力的作用。

估计有不少观众已经认出了罗厚才的扮演者鲁诺,在于和伟主演的《巡回检查组》中他曾扮演过纨绔子弟张一苇,这个角色和战斗英雄罗厚才是不是反差挺大呢?虽然鲁诺是一位年轻演员,但演技还是不错的,在《老炮》、《百炼成钢》、《生逢灿烂的日子》等多部影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鲁诺的身影。

第二单元:《无名英雄于敏》,导演—沈严,主演—雷佳音‍

1、王骁—剧中扮演陆杰,毕业于加拿大大学,1978年出生,43岁

王骁扮演的陆杰刚出场的时候给我印象有点不苟言笑,而且还和于敏不对付。不过随着剧情的深入,你会发觉陆杰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角色,一口流利的南京话不仅听着舒服,而且还特别接地气,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

说王骁是黄金配角,我想没人会反对。在《巡回检查组》、《三叉戟》、《三生三世枕上书》、《光荣时代》、《暴风眼》、《流金岁月》等多部热播剧中我们都能见到他。虽然出演的角色大多是配角,但在每一部剧中的表现都能收获好评,这其实并不容易。

2、田小洁—剧中扮演郝所长,毕业于中戏,1970年出生,51岁

《功勋》播出过半,观众的口碑不断攀升,这八位黄金配角功不可没

田小洁扮演的老郝也是剧中备受好评的配角,一方面是人设讨喜,在于敏和陆杰遇到困难时他总能挺身而出;另一方面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到位,不疾不徐地呈现和表情管理的到位,都让我们见证了老戏骨田小洁的表演功底。

说起来田小洁也是热播剧的常客,在《中国式关系》、《楚乔传》、以及《老酒馆》、《沉默的真相》里,他都有过上佳的表现。不过田小洁给很哥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是《黎明之前》中的反派处长李伯涵,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

第三单元:《默默无闻张富清》,导演—康洪雷,主演—郭涛

1、罗京民—剧中扮演孙玉兰的父亲,1956年出生,65岁

罗京民扮演的角色在剧中出场时间加起来也不到五分钟,但却奉献了教科书式的演技。因为女儿一家要去艰苦的地方生活,他内心十分不舍,所以望着张富清一家人远去的背影,两行热泪眼泪在老人家雕塑般的脸上闪光。这一幕很多网友都忍不住跟着落泪了。原来深沉的父爱如此朴实,我想谁看了罗京民的表演都会由衷地钦佩吧!

对于罗京民,观众即便记不住他的名字,也会想起罗京民扮演的角色。他是《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父亲,也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善良的兽医,还是《山海情》中的老村民。另外,在《隐秘而伟大》中很哥也见到了罗京民,你能说出他在剧中扮演的角色名字吗?

2、迟蓬—剧中扮演张富清的母亲,1960年出生,61岁

迟蓬扮演的是张富清的母亲,虽然剧中的戏份有限,但迟蓬老师表演的层次感却让人叹为观止。和儿子一家人说话时,她是微笑的表情;但孩子们离开后,她的失落和担心的情绪又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状态。迟蓬生活化的表演,让人看不出表演的痕迹,我想这才是演员应该追求的境界吧!

对于迟蓬,我想观众应该不会陌生,在《安家》、《觉醒年代》、《温州一家人》等影视剧中迟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演技不仅征服了观众,还让她获奖无数。

第四单元:《黄旭华的深潜》,导演—杨阳,主演—黄晓明

1、王洛勇—剧中扮演于所长,毕业于上戏,1958年出生,63岁

王洛勇扮演的于所长一出场就让人眼前一亮,强大的气场非常符合角色的身份。剧中他不仅嗓音低沉,台词有感染力,同时眼神的坚定也让人物的代入感十足。我想很多观众都认出了扮演者王洛勇,但资料显示他竟然已经63岁了,看着也太年轻了吧?

于所长的扮演者王洛勇毕业于上戏,和孙淳、刘威是同学,出演过很多脍炙人口的影视剧,比如在《林海雪原》、《杨贵妃秘史》、《李小龙传奇》、以及《我和我的祖国》中,王洛勇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记得王洛勇还在《虎啸龙吟》里扮演过诸葛亮,形神兼备的角色呈现让很多观众都记住他。

2、黄小蕾—剧中扮演春玲,毕业于北电,1981年出生,40岁

春玲是剧中严保国的妻子,与陈好饰演的李世英都是都是科研工作者的家属。虽然戏份不多,但黄小蕾的表演非常自然,一点也看不到她以前角色的影子。

说到黄小蕾扮演过的角色,相信很多观众会想起《巡回检查组》中的方小灵,也会想到《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傻姑。另外,黄小蕾还在《武林外传》、《鹿鼎记》、《知青》等诸多影视剧中扮演过角色,称其为“黄金配角”,很哥觉得一点也不过分。

篇二:

国庆假期追豆瓣评分高达9.0的《功勋》,看得非常过瘾,非常感动。

《功勋》有八个单元,第二单元是《无名英雄于敏》,于敏大家都知道了,中国的氢弹之父。

其中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情节:

一天晚上,于敏正在在机房工作,突然听到了一个奇怪的声音,同事说是自己饿了,肚子叫了一声。

于敏说不对,马上起身去查看计算机吐出的长长纸带:

看了一会儿他说:这儿错了,从这儿往后都错了,机器坏了,让技术员来一趟。

然后就返回座位继续干活,注意下旁边一个人的表情,那是满脸的不相信:怎么可能是机器坏了呢?

技术员过来检查,果然发现一个加法器的元器件坏掉了,替换掉以后,计算马上就正常了。

这简直是太神了!人和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于敏看到的纸带上并不是数字,也不是文字,而是类似这样的东西:

这种感觉就相当于你看到了这样的图:

然后判断出这里边的数据有问题,计算机出错了,你说牛不牛!

电视剧可能需要艺术化的表达, 根据杜祥琬院士的的回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核武器的结构有很多层,各种材料爆炸以后,每一个时间点、空间点上,都有它的温度、速度、压力、加速度等物理量。于敏突然发现,某个量从某个点开始突然不正常了。

大家马上去查原因。杜祥琬去查方程、参数,没有发现错误;做计算数学、编程序的人去查原因,也没发现错误。

最后检查发现,原来一个加法器的原件坏了,换掉以后,物理量马上就正常了。

于敏厉害的地方在于,对物理规律理解得非常透彻,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他一下就能发现这个趋势不对,那个量错了。

然后排除方程和参数错误,程序错误,最后怀疑到了计算机的头上。

为什么能怀疑计算机呢?计算机怎么可能会出错呢?

当时中国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有两台,每秒运算5万次。 一台是计算所研制出来的119,位于北京; 另外一个是在119基础上仿制出的J501,位于上海,一南一北运行。

别看每秒只能运算5万次,却是当时最快的计算机,天文、气象、石油、核弹等都争着使用,机时非常宝贵。

于敏组就是因为北京的119计算机没有机时,带队去了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去使用J501。

但是119和J501都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很不稳定,他们的无故障运行时间我没有查到,可以用夏培肃院士主持研发的107机做个参考,107机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长超过20小时,这就破了当时电子管计算机的记录了。

碰到机器跳动,算出来的结果就不对,所以于敏就怀疑J501计算机出错了。

计算机出错,就会前功尽弃,浪费很多机时,于敏想了一招,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计算结果暂存到磁鼓中,如果出错,就从最近的计算结果重新开始, 这叫做“取鼓重做”,用这个办法来减少机时损失。

但这样一来,机器就离不开人,机器24 小时工作,人也要在一旁睁大眼睛,看着纸带上打印出来的计算结果。

对程序员来说,可能会好奇,这样的计算机用什么语言编程呢?

对不起,连汇编都没有,更别说Java、Python等高级语言了。

全靠手编机器指令来实现程序,一个二进制位搞错了都不行。

小伙伴们看看119计算机的机器指令,在这样的计算机上编程,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活儿。

计算机的操作控制台只有二进码的氖灯和扳键,和若干按键,仅能一人使用,而排定的程序调试时间仅5-10分钟,大家不得不各施其法来提高编程和上机效率。

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于敏等老一辈的科技工作者,依然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努力。1965年10月29日,于敏拨开云雾,提出了崭新的思路,让氢弹构型方向越来越清晰,和团队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理论的突破让人心情愉悦,笨重的J501计算机也变得可爱起来!时任九院理论部科研室副主任蔡少辉记录下了当时兴奋的情景:

1965年11月1日晚上,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J501机房,在柔和的灯光下,计算组组长汤敏君拨弄着计算机操作台上的键钮,台面上的小氖灯在欢快地闪烁着。我和孟昭利蹲在机房地板上忙着查阅纸带卷,检查输入、输出数据是否有差错。于敏在一旁拿着计算尺和铅笔不时地在算点什么又写点什么。

计算机在忠实地执行着主人的指令,它时而发出美妙的旋律,时而又发出数值求解叠代过程中所特有的沉重循环喘息声。汤敏君说:“你们听,现在到了最难闯的阶段了,能量方程老迭代不出来,得赶紧缩小时间步长!”只见她又在操作台上拨弄几下,渐渐地机器又奏出流畅的韵律,人们在喜出望外地交换脸色。纸带卷上缓缓地输出令人兴奋的数字,一切都是那么振奋人心!

现在读到这样的文字,真是感慨万千,向老一辈科学家们致敬!

篇三:

1952上海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与夫人李世英相识于1952年。

那一年,李世英第一次帮黄旭华理发。

此前我从未想到过:理发也能如此浪漫。

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

李世英帮黄旭华理发,这一理,就理了一辈子。

黄旭华潜心研究,从无到有造核潜艇,那也是一辈子。

就这样,他们两个人都用自己的一辈子成就了对方。

在这部剧中,黄晓明和陈好的表演都非常到位。

陈好时隔六年复出,真是顶起来半边天。

而黄晓明的演技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个人一辈子很长也很短,做有意义的事情最重要。

下面我就将《功勋》中,黄旭华篇章的故事概括起来分享给大家。

相信看完以后,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1958北京

黄旭华与李世英有情人终成眷侣之后不久,就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黄海燕。

这天,李世英刚拿到他们一家三口的全家福,还没来得及交给黄旭华,黄旭华就被一纸调令调到了北京。

来不及与妻子女儿道别的黄旭华,只能匆匆写下:临时出差,勿念。

令黄旭华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走,那就是好几年。

由于严格的保密原则,黄旭华在能与家人通信时,也什么都不能说,只能用:“勿念”二字,来表达思念之情。

以至于,李世英后来在与黄旭华通信中,都叫黄旭华为“勿念先生”。

3面镜子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研究国之重器的核潜艇那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苏联专家的撤走,摆在黄旭华等科研人员面前的那就是从零开始。

很难想象,研究核潜艇的人,居然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

为了尽快地出成果,黄旭华总结出了三面镜子,分别是:放大镜,显微镜以及照妖镜。

通俗地解释,就是要尽可能地收集一切有关核潜艇的资料,然后再进行研究,最终辨别资料的真伪。

在那个大干快干的年代,核潜艇的建设也被提上了具体的日程。

然而科学研究,那必须要按照规律进行,更何况对于核潜艇,当时我们欠缺得太多。

最终在黄旭华等人的坚持下,上级并没有给核潜艇研制成功定具体的时间。

1962年上海

时间转眼到了1962年,黄旭华被安排到上海继续进行核潜艇的相关工作。

尽管他十分想念家中的妻女,但深知工作保密重要性的他,只能过家门而不入。

但不久后,组织上考虑到黄旭华等人的实际情况,还是给他放了一天的假回家。

黄旭华回家后,李世英又给黄旭华理了一次发。

这样相濡以沫的爱情,真是令人既感动又心碎。

此时的李世英并不知道黄旭华具体在做什么工作,但她知道:黄旭华做的事情一定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她爱自己的丈夫,她明白:好男儿志在四方。

她爱自己的祖国,她明白:有国才有家。

所以,她并没有挽留黄旭华,而是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默默做好丈夫坚实的后盾。

1966福禄岛

随着核潜艇的研制从图纸变为实物,黄旭华也随着科研所来到了条件极其艰苦的福禄岛。

这一次,他不是一个人。

他将妻子李世英与女儿李海燕也带到了福禄岛。

现在的李世英已经知道了黄旭华所从事的事业,她深深地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傲。

她想告诉所有人自己的骄傲,但由于保密原则她又不能说。

这样的感受,相信每一个“无名英雄”的亲人都会有相同的体会。

在岛上,黄旭华为自己的女儿改名为黄燕妮。

至于他为何要为女儿改名,剧中并没有提及。

在我想来,我认为这是黄旭华觉得欠女儿太多了,他想要当好一个父亲,保护好自己的女儿,不想让女儿像海燕一样去大海中搏击。

这就正如他用尽自己的一生造核潜艇的目的是一样的。

造武器并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震慑敌人,保卫自己的家国,让人民安居乐业。

1970福禄岛

经过黄旭华,彭士禄等科研人员以及全国相关支持人员的不懈努力,1970年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潜。

这标志着:我国终于有了自己研发的核潜艇。

从1958立项到1970,这中间的12年,是何等的艰辛。

当然,这并不是黄旭华等潜艇人的终极目标。

作为总工的他,在庆祝了成功之后,又开始了“战略核潜艇”的研制工作。

相比于攻击型核潜艇,战略核潜艇那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1988南海

从1970到1988,又一个18年过去了。

当年因触电牺牲的余连长的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接过了父亲的枪,成了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

战略核潜艇的研制在黄旭华的带领下,也进入了最终的极限测试阶段。

只有经过了这样严格的测试,战略核潜艇才算是真正研制成功。

但在测试其中,所面临的风险,又是未知而巨大的。

战士们也都知道风险,但仍然义无反顾地要参加测试。

黄旭华不放心艇里的100多官兵,决定与他们一起下潜,去接受终极测试。

李世英猜到了黄旭华的心思,她自知反对无用,只能用理发来表达自己的爱。

终极下潜

黄旭华跟着官兵们下潜,这对全艇官兵来说,那就是一支最有效的强心剂。

尽管黄旭华对自己研制的核潜艇充满了信心,但漆黑和未知的海底,依然给了他巨大的压力。

在核潜艇出现漏水之后,黄旭华沉着冷静,在堵住漏水后,依然指挥继续下潜。

就这样,核潜艇一点点往下,终于下潜到了极限位置。

此时的黄旭华已经全身湿透,这足见当时他面临的压力有多大。

潜下去只算成功了一半,浮起来才是完全的成功。

就在黄旭华在潜艇里面经历生死考验的时候,他的妻子李世英的内心也正经历着无比的煎熬。

她盼望着自己的丈夫与战士们都能平安归来。

最终,黄旭华带领着官兵们驾驶着我国第一艘战略核潜艇成功浮出了水面。

从1958年算起,到1988年,我们足足走了30年了。

为此,黄旭华献出了自己人生中最好的30年。

2018青岛

时间走得飞快,又到了2018年。

黄旭华带着自己的夫人李世英来到了青岛的海军博物馆。

此时,那艘黄旭华花一生心血研发的核潜艇已经解密,就停在那里,供游人参观。

李世英称这个大家伙才是黄旭华的“老伴”。

随后,李世英让黄旭华站在潜艇前,她亲手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

总结

黄旭华的一生,都在为我国的核潜艇事业而奋斗。

父亲病逝,他没能回家;母亲去世,他也只匆匆见上了最后一面。

弟弟感叹他的劳累,认为他那些年一定过得很苦。

但黄旭华却说:自己这一生很幸运。

2019年,黄旭华被授予“*勋章”。

2020年,黄旭华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