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故事读后感(一)
——《*的袜子》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几篇关于廉洁的小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的袜子》。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现在想想,那时的*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廉洁。
读了*的廉洁故事,我知道廉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因为主席的生活简朴、工作劳苦,他才成了一名伟大的思想家。他廉洁自律,将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这样的好主席,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够像*那样,生活简朴,廉洁奉公,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加富强起来。
廉洁故事读后感(二)
——《于谦清廉故事》读后感
清廉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兴国安邦之源,是社会道德规范,是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今天我就认真地读了《于谦清廉故事》,读了后很有收获。
于谦,可以作为是清正廉明的代表了。他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上因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着,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嘱咐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正直,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www..cn)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了个罪名,撤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们小学生要学习于谦的,要有高尚的品德,做一个真人,才能为我们祖国争光。千万不要学腐败者,因为那些人是我们的耻辱,比如康慧军、潘玉梅等,虽然一时得意,但最终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廉洁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儿,是祖国的未来。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将来,我们要向于谦学习,要像他一样,做一个两袖清风的人,做一个真人。我们要经常告诫自己,要廉洁自律,同时还要敢于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为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可是,看看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同学对廉洁是不值一提的,他们就缺少一颗廉洁之心。个别同学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装大方,买东西大手大脚,不比学习比玩具……我们要让于谦廉洁正直的品格永远在我们心中扎根。
廉洁故事读后感(三)
——《以廉为宝》读后感
“俭以养德,廉以立身”。最近我读了一些《廉洁文化》这本书,深有感触。
有一个《以廉为宝》的故事。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人人尊敬他。有人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要送给子罕,子罕却不紧不慢地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您的玉,那咱俩岂不都丢了自己的宝,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明代的于谦,他可以作为清正廉洁的典范了。他曾经在河南、山西当过巡抚。当时,朝中大权都由一个叫王振的太监掌管。地方官进京办事,都必须给他送礼,留下“买路钱”。可于谦却不屑于这样做,笑着说:“我只有两袖清风,没什么好送的。”
周总理能受到人民的爱戴,并不是因为他的权利,而是因为周总理一心为国为民、生活简朴的优良作风。《一夜的工作》这样描写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我想更没有人想到总理的夜宵,只是一杯热腾腾的绿茶和一盘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吧!总理不但生活上很简朴,而且工作上也很劳苦。晚上,当我们进入梦乡的时候,总理还在他的写字台上批阅着那一尺来高的文件。面对着这么大的工作量,总理从不说一句怨言。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一个生活简朴、工作劳苦的*员。
在2005年除夕,*总理在山东济宁,与人民一起欢度春节。在这喜庆的节日,总理穿着的绿色羽绒服格外显眼,样式陈旧,一位记者透漏这件衣服温总理十年就穿过。这使许多人感动,难以置信:国家总理竟还穿着十年前的羽绒服。人们在网上留言:要向总理学习,总理在倡导艰苦奋斗时,他自己也身体力行。*总理勤俭节约,他提倡的“节能减排”,要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共同行动起来,他以身作则,做人民的榜样。清正廉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让我们学习这些伟大人物的廉洁自律,勤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