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乡小学作文(一)

  说起我的家乡,既不是名胜古迹,也不是旅游胜地。而是一个坐落在文登市内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埠口镇。

  它既不象上海那样有名并且富有,也不象香港那样人才辈出。它不象城市那样喧嚣,倒是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好有一拼。

  据传说,我家附近的一座工厂,以前是一片沙滩,沙滩下面埋着一件宝物,任凭有多大的风浪,海水也不会淹没岸边。不过,现在,那件宝物已经被运走了。

  我们那里有山有水,山上种者各种粮食,有玉米、小麦、白菜等等,远远望去一片金灿灿绿油油的,在春风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偶尔还有一阵扑鼻的香味儿,沁人心脾。

  小时侯,最喜欢和爷爷奶奶到山上去,因为有时还能捉到有趣并且奇怪的东西来玩,偶尔还能看见一条蛇穿过草丛。最妙的是,大雨过后,山上显得坑坑洼洼的,里面还有雨水,有时也能看见一些不知从哪里来的蝌蚪,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去捉蝌蚪。山上非常的寂静,不过,有时,还能听见蛙鸣声和鸟叫声。

  我家门前的右边,用不了5分钟的时间,就到了池塘,池塘的另一边就是广阔无垠的大海。夏天,钓鱼的人特别多,不仅人多,而且鱼更多。有时,鱼钩刚伸进去,就有鱼儿上钩,幸运时,还能钓上几只螃蟹。

  有一次,一位大叔居然捉到了一只野生王八,最终,将它放生了。

  我家的门前还有一片菜园和草地,我经常和小伙伴门到草地里捉蚂蚱,一捉就是几十只。有时,甚至在院子里也能见到蚂蚱。晚上,更是蛐蛐开演唱会的时间。

  我们那里的晚上没有城市的红灯绿灯,不过也是热闹非凡,尤其是在夏天。有的人在外面谈笑风声,有的人在海边散步,有的人摆起了小摊,好挣些养家糊口的钱。而那些小孩子们则跳皮筋、丢沙包、捉迷藏、防风筝、打篮球,就连小猫小狗都在玩闹嬉戏。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7岁时就搬到了这里,第一天晚上就和四周的邻居,坐在一起吃烤红薯,这是我第一次吃烤红薯。红薯是各位邻居的叔叔阿姨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有一位老奶奶是开小吃店的,有时,我放学回家或过年过节时,老奶奶就会给我送来一只新鲜的烤鸡,虽然,她的生意并不是很好。

  还有一位老奶奶,她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别看她的年纪有些大了,但她却是捕蛤的好手。她总是把捕到的一些蛤送给邻居,她捕到的蛤不仅干净而且新鲜肥美。

  我家乡的人十分热情厚道,相处的十分融洽,至于打架吵架之类的事更是少之又少。刚闹完矛盾,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和好如初。

  我们那里有一位修自行车的大伯,虽然算不上是顾客盈门,每天来和他聊天的人却很多,也算乐在其中。

  在商店门前,摆放着一个小方桌,专门供行人打牌、下棋。

  在我们那里,5天就能去一次集市,集市上的人很多,每次从集市上回来时,都是被挤出来的。

  我家乡山每、水美、人也美;我家乡空气新鲜;我家乡属于威海境内,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我爱我家乡。


  我爱我家乡小学作文(二)

  家乡是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是森林,有着绿树的清凉;家乡是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是雪景,有着冰晶的闪亮。

  回忆过去,家家户户为了不愁吃,菜园里满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种点什么,菜园里就会满满的,各种颜色掺杂交错,好拥挤,好杂乱的小菜园。现在,各家都不怎么种菜了,而是种花。一年四季,芬芳不断,花园般美丽的乡。

  再想起以前,村里村外都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了。到了夏天,在外边聊天的大人都顺着墙边坐,小孩们大多都躲在屋子里扇扇子。而现在,房前房后,街道两边,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夏天,大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们在树下嬉戏。茂密的树叶,送来了阵阵清凉。回首以往,我们村到处都是菜园,密密麻麻的,菜园里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那时人们的种植技术还不算高,虽然辛勤努力了,但收获却十分不理想。现在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遍地都是绿色无公害蔬菜,实现了机械化,省时又省力,农民的腰包却来却鼓,业余生活也非富了。

  回首往事,垃圾有一片乐土——街道,任意呆在每个角落,有时还迎着风翩翩起舞,甚至在水中游。现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垃圾场,街道整洁了,铺上了水泥路,成为了一个耀眼的亮点。

  家乡在不的变化着!在我心中,家乡如妙龄少女,越变越好看,我从心眼里热爱我的家乡!


  我爱我家乡小学作文(三)

  我的家乡很美,那里有清澈的河流,幽深的峡谷,有整洁的街道,友善的邻里。我生在那里的一个小镇,一条石板小街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我成长在区府所在的小城,一座古老而精致的小城。那里交通不发达,工业不发达,农业不发达,商业不发达,所有关于经济的一切,似乎都不发达。可那里也曾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炭产地,*还曾是交通枢纽,解放后,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也有过她的辉煌。但从我记事起,我身边的人们似乎都以冲出大山的包围,冲出家乡的怀抱为目标, “有本事的人”都以离开这座小城去大城市发展为荣,包括我自己也不愿意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去。

  那里曾经非常闭塞,在高速路通车之前,从家乡到重庆市区需要乘五个多小时的火车或者是四个多小时的汽车。每逢春运,客运车皮都要调到主干道去担任加班车的任务,留给我家乡人民的就是“闷罐车”,其实也就是装牲口的车皮。每年春节,我都会跟着父母坐在拥挤恶臭的车厢里像牲口一样地被运到重庆市里的外婆家来。(www..cn)

  在资源耗尽之后,家乡也曾试图发展旅游,但有限的旅游资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状况,闭塞落后的家乡终于还是走上了被撤区合并之路。撤区的提法已经有好多年了,但当家乡的名字从行政区划上被删去的时候,还是让我感到很难接受,我很难接受自己被称作“綦江人”,不,到任何时候,我都是“@@人”。因为有了这样的情结,我能够理解我的乡亲们那些“过激”的举动,我看到家乡传来的图片,人们拉出的横幅上写着“还我@@区”,我理解,这背后不只是利益之争,这里还有对于本土的归属感。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同一时间站出来向权力说不,为什么人们选择在这种时候站到政权的对立面去?

  看到老人儿童以他们的身体挡在警车前面的画面,我心里压着石头,眼里含着泪水。看到我熟悉的街道上冒起滚滚浓烟,我发自内心地为我的家乡感到悲伤。环抱着她的青翠的大山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美丽的“@@坝子”,那个精致的小城,我曾坚决要离开的闭塞之乡,也是我魂牵梦绕的归宿,你知道有多少身在他乡的游子在为你今天破损的容颜而揪心呀。

  人们只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只想要家乡更美,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家乡从地图上被抹掉,更没有人愿意自己的日子因此不如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