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观后感600字精选三篇
导语: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个发生在日本的真实的感人故事,被美国拍摄成电影,下面是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600字,希望能帮到大家!
【第一篇】
最近在家看了部电影,真的觉得很感人。
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故事:小狗八公被人遗落在车站,八公不知怎么的走到帕克面前,帕克见他它也顿生好感,八公便跟帕克回了家。尽管帕克的老婆一开始不怎么八公,但是渐渐地八公也赢得了她的青睐,帕克每天都得去很远的地方上班,而八公每天5点十分准时的在车站等着帕克下班回家。从一开始,八公十分不愿意去捡球,可是,十分平常的一天帕克上班时,八公吊着个球跟着帕克到了车站,帕克便把球让出去了,而八公竟去把它捡回来了,而就是那天,帕克在上班时突然猝死了,八公这天十分伤心。他还没回家了,晚上八公就睡在火车下,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奇迹出现而八公在车站等了帕克九年,一直到他死去。
咋看完这部影片,还没怎么,可晚上在床上,想到八公,眼泪止不住的绝堤,八公真可怜啊,他在火车站旁等了九年,九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对一只狗来说,那可是它一生的大部分啊,他多么想见到帕克,就连我们观影者也十分希望他们两能团圆啊,可实现世界又是这么的残酷,眼睛干燥了多久了啊,可这次不哭不行啊。八公,你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看完影片,,我真的十分不希望见到物是人非的情况啊,不管是别人身上还是自己身上。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现象最让人痛苦了。
就让我们好好珍惜自己与亲人相处的时光,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第二篇】
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讲述了一条名叫“八公”的狗,流落街头后在车站偶遇音乐教授,彼此“一见钟情”。“八公”在教授去世后,拒绝教授女儿所安顿的舒适生活,心甘情愿从此流落街头,十年如一日,天天守候在车站等候教授归来,一直到死去。。。。。。
相信每一个曾经经历过欺骗和背叛的人,都会对“八公”的忠诚而感动不已,我也不例外。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一个对宠物素无好感的男人,竟然会为一只狗的故事而流泪。。。。。。我想是因为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忠诚”愈加难能可贵,因此才会显得如此的美好感人。
“八公”让我哭,是因为忠诚这一质朴的情感和片中男主人公教授的钢琴声一样深深打动了我心,“八公” 的身影和教授的琴声与我内心深处对“忠诚”的企盼产生了共鸣。
但感动之后,静下心来回味之时,却又是另一种感悟。
如果“八公”不是条狗,“八公”是个女人,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看?你是否还会和电影里那个曾经试图劝“八公”不要再等待教授的男子一样,看着“痴情”等待的“八公”,感慨万千地说“好吧、好吧,我想也许你做得对”?儿那个安静的小镇是否也会为这样的痴情女而在车站门口给她立个雕像?
特别是在二十世纪末的美国,如果有一个女人在他的爱人逝去后十年如一日,天天去车站等待她的丈夫归来,那人们会怎么看这样如“八公”一样忠诚的女子?或者再人性化一点,不需要天天去车站等,只是因为对前夫的爱而守寡终生,这样的故事还会和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样感动你吗?还会引起你如此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吗?
我想在美国,人们多半会抱着关心和同情的心态劝这个女子去做心理治疗,寻找新的生活,而不会为她树碑立传。
而在中国,如果故事发生在几百年前,那国人对于这样的“忠诚”,社会是有其固定的评价及表彰模式的,那就是立“贞节牌坊”。
而如果是现在,那我想至少应该是不值得提倡的事情吧。
由此想到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在视*为人性*之本的美国,人们在寻找着儒家文化里的“忠诚”;而受儒家文化中“忠诚”理念熏陶了数千年的中国人,在向往“*”。但无论是“忠诚”还是“*”,都不能违反一些最基本的人性。
想到这里,不仅自己也要笑了,因为“八公”是条狗,为什么要拿人和狗去做比较呢?
还是喜欢“八公”,因为它是条忠犬。
【第三篇】
昨晚很想看一部让人流泪的电影。上网搜了一下,有一个名叫忠犬八公的电影,评价指数和催泪指数都很高,于是便开始看。
小八是一个被人遗弃在火车站的小狗,它被教授捡到的时候,应该出生时间不长。
教授无奈只能把这只可怜的小狗带回家中。教授的妻子是不喜欢这只狗的,你知道狗总是把家里弄的乱糟糟的,而且更让教授妻子生气的是,小八尽然把她两个月的工作成果,一霎间毁于一旦。正在妻子着急把小八送走的时候,妻子却发现教授是多么喜欢和亲昵这只小狗,妻子从教授的一个行为中,扑捉到丈夫的内心本意,于是她接纳小八,小八从此真正属于了这个温馨的家。
小八一天天长大,它似乎越来越有灵性,每天都要陪教授去上班,把教授送到汽车站,然后在晚上下班的时间段,再去车站接教授。教授从车站门口出来,第一眼就能看见小八。小八每次看见教授从车站门里出来,总是高兴的不能自已,一下扑到教授的怀里,他们亲亲,教授默默它的脑袋,小八总能兴奋的跳起来。这种模式一直延续着,偶尔有一次小八没有去接教授,教授总是很着急的去找小八,同样小八看不到下班的教授,小八也会一直等到教授出现。
小八在这个家成长起来,就像这个家的固有成员。
有一天小八粘着即将要去上班的教授,怎么都不想让他出门。但是教授还是要去上班的,教授不知道这次就是他最后一次上班,而小八似乎知道似得,那么舍不得教授走。教授那天在教室突发老梗塞,再也没有回去。
教授的亲人送走了教授最后一程。一袭黑衣、两行热泪、牧师的祷告,就这样教授离开了这个家,离开了小八。
小八不知道教授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它照样天天去车站等教授,天天去、天天去,无论酷暑、寒冷、冰雪、风暴,它总是在同一个地方,默默的等着教授。等待的眼神,包含着期盼和坚定,它觉得教授肯定会回来的。
车站附近的居民和摊贩都被小八的行为感动着,他们自发的给小八准备了每天的食物。
小八还是那么默默的等着,它甚至不愿意住在教授女儿那温暖舒适的公寓里,它只想去车站等教授回来。这一等就是十年。十年,小八已经从壮年变得垂垂老矣。眼睛似乎已经浑浊了,但是眼神里边还透露着期盼。
教授从门口出来了,他抱着小八,亲亲小八,摸摸小八的头,小八高兴坏了,使劲的往教授怀里扑,这是小八快离开这个世界时,模糊的眼神中出现的最后一幕。小八就这样走了,在等待中走了。
不论你选择了它,还是它选择了你,这是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