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有深意的寓言故事两则
导读: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的小编给大家精选了两则长篇有深意的寓言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寓言故事1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随从到山中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狼。赵简子立即向狼射了一箭,狼被射中前腿,落荒而逃。赵简子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东郭先生前往中山国求官,这时候,他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边在路边歇息。突然,在他面前蹿出了一只狼,东郭先生吓了一跳。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有人追我,请赶快把我藏起来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的。”
东郭先生看着前面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便说:“我隐藏官兵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他们?但我也不能见死不救啊。那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又怕狼蜷曲着受不了,装了三次都没有成功。情况越来越危急了,狼赶紧趴在地上,恳求东郭先生绑起它的四只脚,然后再把它装进袋子里。这一次终于把狼装进去了。
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继续在路边休息。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问他有没有看到狼的踪影,东郭先生惊慌失措地说,没有看到。赵简子威胁他说:“你如果知情不报,就是犯了大罪。”东郭先生赶紧趴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读书人,但我知道狼是坏东西。这条路前面有岔道,我怎么能知道狼跑到哪条路上去了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听到车马走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吧!”东郭先生长出了一口粗气,把狼放了出来。可是狼一出袋子就露出了凶恶的本性,它改口说道:“刚才你救了我,使我没被猎人抓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救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狼跟在他身后紧追不舍。
东郭先生看到天色已晚,害怕遇见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于是他们往前走,但走了很久都没有碰到行人,所以他们就去问路边的一棵老杏树。
老杏树说:“种树人种下一颗杏核,没费什么力气照顾我,但二十多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的贡献很大,但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里换钱。看来人是不可以报恩的。狼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很得意。
接着,他们又遇见一头老母牛,狼又逼东郭先生去问那牛。老母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家。他用我拉车、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变得衰老了,他却想把我卖到屠宰场,用我的老骨头老肉赚钱。看来人是不值得报恩的。狼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更加得意。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对狼说:“即使虎狼也讲父子之情,你为什么还要吃掉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道:“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书简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能吃掉这种人呢?”
老人想了想,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我无法裁决。现在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看他是不是真的这样救过你,或者你真的被他虐待过。这样,你岂不是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吗?”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又照先前的模样被装进袋子里。
这时,老人严厉地说:“你这个害人的、说谎的家伙,竟然恩将仇报。现在你束手就缚,我们不会让你再出来害人了!”于是他用手中的藜杖狠狠地猛击袋子,一会儿就把狼打死了。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恶人就应该毫不怜悯,否则就会受其所害。
寓言故事2 施氏与孟氏
鲁国有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喜欢读书,一个喜欢习武。喜欢读书的儿子以治国之道游说齐王,齐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请他做太子的老师。喜欢习武的儿子到了楚国,以作战之法求见楚王,得到楚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军队的将领。这两个儿子的俸禄丰厚,因此家里变得富有。他们得到的爵位也很显赫,使他们的双亲备感荣耀。
有一户姓孟的邻居,也有两个儿子。也是一个学文,一个习武,但家里却非常穷困。他们非常羡慕施家,于是向施家的两个儿子请教。施家的两个儿子就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他们。
孟家的一个儿子来到秦国,以仁义之道去游说秦王。秦王说:“现在各诸侯国都在以武力兼并天下,我应该花大力气富国强兵才行。如果用你说的仁义之道治国,就会招致亡国啊!”于是,秦王下令对他施行宫刑,并把他驱逐出了秦国。
孟家另一个儿子去了卫国,以作战之法求见卫王。卫王说:“我们卫国国力弱小,又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对强国我们应该顺从,对小国我们应该安抚,这才是保全自身的办法。如果按你说的,兴兵讨伐别国,那么卫国灭亡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如果放你走,让你到别的国家去游说,那将成为我国的大患啊!”于是卫王命人砍掉他的双腿,把他送回了鲁国。
孟家的两个儿子回家后,孟家的人捶胸顿足,责骂施家。
施家的人说:“俗话说,得到时机就会昌盛,失掉时机就会消亡。尽管你家两个儿子的本领与我家两个儿子的本领一样,但遭遇却迥然不同。这是因为时机不对,而不是他们本身有什么过错。何况天下的事理没有一贯正确的,也没有一贯错误的。以前适用的,现在可能抛弃掉;现在抛弃的,将来或许还用得上。适用还是抛弃,不是一成不变的啊!因此要见机行事,顺应潮流而动,这才是聪明的做法啊!即使你的知识像孔子一样渊博,谋术像吕尚那样高超,如果无用武之地,哪又怎么能不受穷呢?”
孟家的人听了这番话,消了怒气,说:“这些道理我们明白了,不用再说了。”
【说明】 这则寓言发人深思,两户人家的情况如此相似,可遭遇却迥然不同,归根到底是时机不对。过去适用的,现在不一定适用;现在抛弃的,将来也许还能派上用场,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