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范文大全
导语: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议论文范文,大家快来看看吧。
篇一:
固守“群德”,尽献大我
一滴水,唯有穿行河海间,才不致干涸;一个人,唯有住进人山里,才无处渺小。德之不存,家之不家,国之不国。
固守“群德”,固守责任筑起的一方红色沃土,尽献大我,尽献短暂一生中永恒不朽的光。若要问,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首先需明确自身于世之价值。价值,似张玉滚此人,坚守乡村十七载,将山路形成通天大道,于教育之奉献;如邓嫁先等人,数十年隐姓埋名,为两弹一星身患重疾,于国防之贡献。价值谓何?价值即是奉献,实现价值即是固守“群德”。
做好自己,以群德构家国雄奇。前有岳武穆率岳家军,书写抗金护国佳话;以“群德”精忠报国;后有屠呦呦引科研团队,创造古书新药成果,以“群德”拯救世界。家国中的“群德”,是甘愿的,是忠诚的,亦是伟大的。当疟疾肆意侵入西非,中国医疗队大义凛然一路陪伴;当亚丁湾海盗出没,中国海军十年护航重塑黄金航道。群德,讲究奉献自我,而成就大我,用心中微弱灯火照亮人性的黎明。做好自己,以“群德”建立美好社会。梁启超言道,“群德”之德,绌身而就群也。何为就群?如何就群?以何就群?
我知道《攀登者》中真人真事改编的人梯战术意义,亦晓得大连救火官兵连写自己的一部电影也未来得及看完,便奔赴火场。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毫无危机的和平年代,我们所有的安乐,都有一群舍己为人的英雄固守“群德”,坚定守护。“群德”讲究奉献自己而成就他人,用眼中仅有的灿烂渲染整个社会的冬去春来。做好自己,以“群德”修自性梅香。群德带之于吾,亦非利益亦非功名。,而我仍愿为坚守“群德”自豪,此种深情,才是固守群德之气壮山河。当某一日寻到自我于群之价值,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无私奉献。习主席曾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周总理亦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奉献,可以无庙无语,无奉无碌,可以无人赞颂,无人歌咏,此之谓价值,比之谓“群德”。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狭窄的自我中走出来,观闻我们自性中流露出的梅香。群德,讲究奉献而成就奋斗,用井底有限的力量打碎天空的黑暗。
你不是一滴水,你是大海的一份子,你为干涸的沙漠而尽献自我,步履不停,像一束光。
篇二:
兼容并蓄,团结一致
和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人就提出了"和"的概念,可以说,"和"的精神渗透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人的工作和生活,小到家庭,大到整个社会,总是处于一定的团结之中,而团结之中的人们,又总是有着爱好、性格、利益的差异,古人所谓“致中和”,就是以和、团结为目标,在团体之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守道德的规范,各处其位、各得其所,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言行和情欲有所节制,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避免影响他人的利益和感情。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因为团体之中,差异和分歧的存在是正常的,要达到团结和谐,不是取消不同意见,而是在不同意见之中发现共同的东西,发挥个体不同的长处,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并使得集体事业发展。
而对于整个社会或是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团结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19年9月8日在郑州举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这次运动会的主题,这无不体现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兼容并蓄,团结一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很多民族中都普遍存在源远流长的“同根”意识,认为各个民族都是同源共祖,各民族都是兄弟姐妹,数千年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各民族对多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各民族是一家,各民族是兄弟”的朴素意识也就自然形成了。因此,此次运动会就是为了唤醒、加强各民族间的“同根”意识,加强民族团结,为*建设事业注入更加强大的力量。
伟大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数千年的内在力量,更是新中国繁荣昌盛的宝贵源泉。2018年3月2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总书记以大历史观的宽广视野,以民族复兴为历史坐标,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并将伟大团结精神作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不畏艰难险阻,前赴后继,奋勇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越。正如*总书记所说,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
团结才能凝聚力量,团结才能实现梦想。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终将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的中国也一定可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篇三:
阅读的三重境界
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而阅读,则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阅读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消遣性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热点新闻,搜集几件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
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阅读有相当的比重也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这总比无所事事、无是生非要好得多得多。
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趸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相关论文,然后挑灯夜战,快速扫描,从中筛选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品位。出于很近视的目的,其效果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听说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这不是坏事。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阅读的过程,也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与剧中人的命运相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惜的是,我还没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
篇四:
享文化之繁华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扎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 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墨香之间。
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秽。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寄予着心灵的世界,承载厚重的文化。
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张大千伏在洞底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那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着手画出的自然风物,亦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也刺激着美的神经。中国画中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
同样,龙飞凤舞的字亦为文化之腑脏;颜真卿规正而又洒脱的笔锋,王羲之隽秀玲珑的字体,张风子如带般拂过的清新之风,无一不是文化的符号。那挥洒自如之间掩盖不了中华文化之含蓄内敛,那笔锋回转之间亦彰显着文化之典雅深厚。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
文化如辽远的江海,包容着一切。既有张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飘渺烂漫。那篇篇诗词,字字珠玑,诗人惜字如金,落笔生花,留给世人一片芳华。 文化之美常浮荡于我心间。那里有轩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饰的绣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戏曲,那是中华之精髓,炎黄子孙之傲骨。它如枝头的梅花,傲吐芬芳。
愿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沧海,享那份美好与挚真,低吟文化之妙语,歌呤一生,幸福一生。
这样的行囊,希望我们共同拥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
点评:
1、怎样才能享受文化之繁华?自然是将文化作为一生的行囊。文章用丰厚的历史底蕴引出文化之是生命的行囊,然后在音乐、美术、书法、诗词、建筑、戏曲、服饰等之间穿行,具化了文化的内容,写出了它们对生命的意义。最后两段点题,照应题目。
2、文采飞扬。文章一开篇就是诗意盎然的呈现,后面写音乐,美术、书法,无论是人物,还是艺术的表达,都充满诗情画意。在句式上,整散结合,语言铿锵有力,古色古香。
篇五:
女排精神作文
奖牌有三种颜色,而传奇的写法却只有一种。回顾女排的里约征程,可谓跌宕起伏。开局不利,小组赛连续失利,跌跌撞撞晋级;淘汰赛越勇,一路突破终夺冠,演绎逆袭传奇。
这让人想起那句古语: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与强大的对手抗争、与自己的状态抗争,可谓有志气、有锐气,更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回顾30多年来写入国人记忆的中国女排,又何尝不是如此,两起两落,一路挣扎,却始终目光坚毅望着前方。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三连冠”到“五连冠”,振奋了一个时代;九十年代后,新老换代,成绩滑坡,女排在低谷中寻找未来的方向;新世纪初的十年,中国队卧薪尝胆再出发,重新回到世界一流强队的竞争队列,雅典奥运会逆转胜俄罗斯夺冠,让举国皆若狂;接下来,女排再陷低谷,一路挣扎;里约奥运,签运不佳,却是“紧紧咬住”,战胜了自己与对手,终于让国歌为自己奏响。
在国人眼里略显沉闷的里约奥运,在后半段被“女排精神”点亮,正是因为女排姑娘们让人看到,在历经繁华、走过低谷后,“女排精神”在里约写下了最新的版本。没有一场胜利是唾手可得,没有一个冠军不是经历风雨,恰如歌中所唱的,“梦想需要多久的时间,多少血和泪,才能慢慢实现”。多少人说着梦想,却不过是空想,唯有挫折中前行、不磨灭初心,梦想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郎平说,女排精神与胜败无关,它一直在那里。的确,女排精神,并不在胜负,而是从每一场球中抠出来的。说赢了才有“女排精神”,是一种结果论,是忘记了赢得这荆棘之冠充满血泪的过程。但,可以赢得潇洒,但一定要输得不甘心、输得有价值;满足于输,就可能永远也不会赢。我们说快乐体育、享受比赛,但最高的快乐、最好的享受,可能仍是战胜对手的那一刻。
今天,我们正需要重新叫响“女排精神”。从个人看,处身一个盛大的时代,有机会、有舞台,但也要看到,只有一步步地往前走,才能抵达远方;从国家看,发展不易,前行惟艰,击水中游之时,更需要鼓起精神与意志。的确,我们不能无限拔高“女排精神”,这对于平均年龄24岁的姑娘们可能不公平;但我们也需要理直气壮地赞美这种精神,因为只有有了强大的“精神力”,才能迎接光辉岁月,写下灿烂诗篇。
不止为冠军,不止于冠军!30多年,中国女排一直都在,我们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