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帮助孩子化解友谊中的冲突

孩子间的友谊冲突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渴望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孩子毕竟不如大人理性,有时会不知如何表达出他想要的一个东西,如果这个东西得不到,他们就会直接采取行动,比如有的孩子会与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抢、打斗。这并不能说明孩子就一定有暴力倾向。作为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替代攻击的方法,告诉孩子:如果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不可以打小朋友,而是去跟他说“让我玩玩你的玩具”。

有位妈妈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打了别的小朋友,之后,就过去先问一下这个小朋友痛不痛,再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打了这位小朋友,他的胳膊现在很疼。如果有别人打你,把你的胳膊打疼了,你会不会难受呢?”孩子低下头不说话了。接下来,这个妈妈又问:“今天你打了这个小朋友,他感到疼,他的妈妈知道了也会很心疼,对吗?”通过母亲这样的引导,孩子最终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妥的。

有的时候,孩子暴力的原因就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父母可以平静地对孩子讲道理:“我知道你想要那个玩具,但是我们不应该打人,对吗?”不需要讲太长的道理,孩子都可以接受。

1.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很重要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从小开始,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全部是他的,所以,相对比较自私,比较自我,这样个性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肯定是不适应的。然而,有些父母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一味顺从孩子,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

现代社会在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又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同样,人在社会上,如果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能力,那么,他不仅在事业上不会有所建树,就连适应社会都会很困难。

因此,孩子将来要适应的是充满挑战的社会,有责任感的父母应该摒弃“树大自然直”的懒汉想法,要未雨绸缪,在孩子的重要观念养成之初便进行必要的引导。

【正面管教秘诀】

孩子虽然年幼,但适应社会的重要程序却丝毫不能减少,无论是要想拥有现在的快乐童年,还是顺利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及必要的行为经验。

巧妙地帮助孩子化解友谊中的冲突

2.当孩子与伙伴发生争执时,父母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

融融4岁多了,骑车总是谨小慎微,一点也不比走路快。她一边骑车一边东张西望,邻居家淘气的小男孩跑过来朝车子前面扔了一颗小石子,融融的车子一歪,栽倒了。但融融反应敏捷,车还没着地,自己先跳了下来,哪儿也没伤着。可她不管三七二十一,边哭边跑回家告诉妈妈。她妈妈没制止女儿哭,却赶紧跑出来,对扔石头的小男孩大加指责。有了妈妈撑腰,融融哭得更凶了。从此以后,这个小男孩再也不跟融融玩了。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一点委屈,跑回家想找父母诉说时,父母一定要问清缘由,在原则范围内教育孩子:吃一点亏无所谓,让孩子具有宽容和忍让的美德。想让孩子一点亏也不吃的父母,其孩子将来也不会宽容别人,更不会得到别人的宽容,会逐渐地被别人抛弃,成为“孤家寡人”。那些“精明”的父母,不妨让自己的孩子不时吃点“亏”,在“吃亏”中培育其爱心。

【正面管教秘诀】

一旦不肯吃亏的心理占据了孩子的头脑,虽然他在很多小事上会占便宜,但同时不良性格会妨碍了孩子与同龄人的正常交往和建立友谊,慢慢陷入一种不良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一个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不被接纳、被冷落、被排斥的集体里,他的情绪常常是低落的。当他遇到挫折时,则不能获得来自同学的安慰与支持。

3.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生活环境有助于孩子交际力的培养

从小把花花带大的奶奶去世之后,花花把自己的心灵禁锢起来,不愿与他人接触,害怕被伤害,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戒备心理,凡事漠不关心,猜疑心极重。她越来越喜欢独处,与同学格格不入,在学校一个朋友都没有。父母只是觉得花花跟奶奶的感情太深了,过段时间就好了,所以没有特别在意花花的异常行为,却不知,时间长了,花花的性格却改变了。

如果孩子缺乏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就不能理解、分享他人的喜怒哀乐,就会形成对他人他事的淡漠情感,并难以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或宽容他人的心理调节能力。据调查表明,这种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孩子,成人后往往会表现出离群索居的孤独倾向。

为了避免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父母要有意识地改变家庭生活环境的封闭状态,要“敞开家门”让孩子从“自我”的小圈子中走出去,参与交往活动,体验并享受交往的快乐。

【正面管教秘诀】

为了避免孩子形成孤独的性格,父母还要把孩子带出去或把同事、朋友的孩子请到家里来,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交往的快乐,帮助孩子消除与人交往的胆怯,增加他们交往的兴趣,并以此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他人和社会,走出自我心灵封闭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