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好希望的作文精选
导语:循着春天一束束温暖的阳光回来的,还有那些冬日里南飞的候鸟。它们成群结队,在蔚蓝的天空下,在明媚的春阳里,一路飞翔,一路欢歌,赶赴春天美好的约会。这就是希望的象征,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篇关于希望的作文,一起来看看吧。
作文一
在一片诺大的森林里,有一队探险员在小心翼翼地行走着,说是行走,倒不如说是爬行。他们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每个人的脸上、手上全是一道道被树枝、荆棘刮出来的伤痕,看上去血肉模糊,怪吓人的。
这支探险队已经在这片森林里走了五天五夜。他们的粮食早在三天前就已经全部吃完了,只剩下最后一块饼干,那是希望的粮食。如果在这瓶水喝完前,他们还没走出森林,就真的玩完了。
现在正是冬季,雪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血迹。本来,在冬季不应该有人探险的。但是,他们打破了规则,落得如此下场。事情要从五天前说起。那天,正是梅塔夫妇的小儿子吉尔的生日。吉尔已经12岁了,他有一个哥哥比尔。吉尔喜欢探险,在那天,梅塔夫妇带着吉尔和比尔来到这片森林里。于是,就有了刚才的场景。
吉尔冻得瑟瑟发抖,身上的伤口已经化脓了,一碰就疼的要命。哥哥比尔也没有好到哪儿去。他们饿极了,梅塔先生用小刀将树皮剥下来,给他的两个儿子和梅塔夫人吃。
就这样,他饿了就啃树皮,渴了就抓一把雪吃。谁也没有碰一下那块饼干。又过了三天三夜,他们就快走到森林的出口了,只是他们谁也不知道,再往前走三百米,就可以离开这了。
吉尔和比尔已经走不动了,梅塔夫妇也已经放弃了生的希望,准备等待死神的到来。又过了五六个小时,吉尔从昏迷中醒了过来。他呼唤着比尔和梅塔夫妇,却无济于事。吉尔拿出那最后一块饼干,下了一个赌注。吉尔将那块饼干全部吃完了,准备自己去找出口。
他每爬一步,身上的伤口就像一把小刀,在剜他的肉一般的疼。吉尔坚持走到了森林的出口,他做到了,还不等吉尔裂开嘴笑,他就疼的晕过去了。他晕过去时手还指着梅塔夫妇的位置。当吉尔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医院,他身边的病床上躺着比尔和梅塔夫妇。原来是路过的猎人发现了他们,并将他们送到了这所医院。
医生说,凭他们当时的身体状况,能走出那片树林并且活下来,真是个奇迹!吉尔笑了!当时,吉尔的赌注是,如果走不出那片树林,就得死。事实证明,吉尔赢了!
如果我们也能像吉尔一样努力,不放弃,也能成功。
不论多么渺茫的希望,只要敢于拼搏,就能创造奇迹!
作文二
花儿因为理想才开放;小鸟因为渴望才飞翔;春蚕因为希望而化蝶……
——题记
试问,这世上,有谁曾经没有过理想?又有谁曾经没有过希望?答案当然是否定。就算是一粒种子,也会因为希望破土而出,从而长成参天大树!
我是一只毛毛虫,一只又丑又讨厌的毛毛虫。
白天,我深居简出,藏在树叶里,悄悄地吃,静静地肯,我不敢抛头露面,怕遭人暗算,受人唾弃。
小鸟是美丽的,是人类友好的朋友,虽然我向往拥有小鸟般的美丽,也垂涎它婉转的叫声,可是,我永远是一只不敢露面的毛毛虫,不敢与它相见,因为,我怕它张开血盆大口将我一口吞下;蝴蝶姐姐很漂亮,它也不会嫌弃我,不会排斥我,但我还是不敢与她相处,因为和她在一起,我的自信就烟消云散,显得是那样自卑,显得更加丑陋……
于是,我选择了自闭。我用丝将自己裹起来,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我害怕,害怕,害怕那种令人恐惧的目光,所以,我将自己缠绕的很紧很紧,最后,我在硬“壳”中累得沉睡了,很久,很久……
直到有一天,被裹在壳中的我愤怒了:我何必作茧自缚?丑又怎么样呢?
“不——!”我大叫一声,于是,我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想试着挣脱这束缚,一天,两天……我不知疲倦地用力挣扎,挣扎,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徒劳……
这时,我心底传来一个声音:“不,那是一种欲望!那种想重见光明的欲望,十分的强烈,它告诉我:守住希望,你就有重见光明的日子!”于是,我用尽力气再次挣扎挣扎,“啪!——”的一声,一束强光照了进来,我终于挣脱了束缚,再次见到了光明,我高兴得想飞,于是,我在人们的赞叹声中翩翩起舞了……
守住心中的希望,你就会有希望!你就是胜利者!
作文三
巴金在《;总序》中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句话确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譬如《家》中那些被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所迫害,而最终命运悲惨的人们。像梅,像鸣凤,像觉新。
然而却又不完全是这样,《家》中还有另一群人。对于他们,生活也许原本是悲剧的。像觉民,觉慧,琴,他们也同样被封建的旧家庭所束缚,可是他们却不肯屈服于这仿佛被设定好的悲剧一般的命运。他们不屈,他们抗争,为着存在于他们心底的--
希望。
当生活出现一点点美好的迹象时,希望仿佛如影随形,让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当生活的阴暗面显露无疑时,希望又仿佛隐匿在黑暗之中,让人跌入失望甚至绝望的深渊。然而希望却从不曾消失。为着这真实存在却又虚无缥缈的希望,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生活,于是命运就此被决定。
比如《家》中的大哥觉新。
作为一个富家子弟,觉新的未来曾经充满了希望。然而作为一个长子,他注定要背负更多的东西。学业中断,爱情破灭,父亲去世,觉新*默默地承担一切,在一张欢乐的面具下悲哀的在高家这个小圈子里周旋。他的生活也曾被希望点亮,爱他的妻子、乖巧的儿子、如潮水般涌来的新思想、新文化……可是他却亲手埋葬了希望。他“阅读新思想的书报,继续过旧式的生活”,他选择了顺从一切,顺从这黑暗的不近人情的社会,顺从这顽固的封建的礼制。他以为他一个人的牺牲可以换来所有人的幸福,换来家庭的和谐,可是结果呢?爱他的梅和瑞钰过早的含着对这个世间的悲愤离开了人世,他所支撑起来的两个兄弟全都不理解他,而他自己,也只是孤独而悲哀的存在于这个看似坚固却支离破碎的家庭之中。
也许我们可以说他的悲剧来源于封建礼教,来源于人们几千年来顽固不变的旧思想。然而,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从来都不相信希望,所以成了无谓的牺牲品。他不相信幸福可以被自己争取,不相信凭自己的力量可以冲破封建旧家庭的束缚而改变一切,不相信这个社会的未来必将是美好而幸福的。
于是,希望之火在他的生命中一点一点的熄灭。
没有希望的人生,同灭亡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觉新的希望灭亡了。觉民和觉慧却爆发了。他们接受了新的思想与观念。一心想冲破旧家庭的牢笼。他们的生活中也曾出现不幸,他们的命运一开始也被设定成悲剧。觉民的婚事被高太爷独自订了下来,觉慧的学生运动也遭到了长辈的反对,甚至他爱的鸣凤被逼无奈而投湖自尽……可是希望却从来不曾消失。带着对未来的希望,觉民逃婚,觉慧离家。他们相信,只要充满希望,自己的反抗是可以换来幸福的,自己的力量足以改变这个陈旧的社会。
就像觉慧常念的那句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充满希望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生。
《家》的故事,带着我们在新思想与旧家庭的交界处穿梭,我们看见那些失去希望的人们悲惨的命运,那些含冤而死的人们,我们为他们伤心,不平。但我们也看见了那些顽强抗争的人们,那些为新文化的传播而勇敢前进的人们,我们因他们而对社会又充满了希望。
故事的最后,觉慧独自坐上了去上海的船,之前故事中的阴郁与灰暗的氛围都消散了,我们看见的是这个勇敢的青年充满希望的未来。光明最终属于心怀希望的人!
《家》的故事讲完了,可是我的思考却并没有停止。我想到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时代虽然没有了那时的封建礼制,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与独立。然而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它的阴暗面,有许多人仍然挣扎在生存的边缘,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可是我们不能放弃希望。环顾四周,我们可以看见捡垃圾的老奶奶满足的笑容,修鞋的老爷爷一脸祥和,步履匆匆的上班族眼中绽放着光明,背着书包的学生神采飞扬……各个阶层的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就像觉民与觉慧那样,凭着自己的力量,充满希望地与庞大的社会作斗争,与生活作斗争。
于是社会便充满了希望,正大踏步地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