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观后感推荐
导语:2010年,“天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又一手在《盗梦空间》之中缔造了他人所难以企及的想象极限,和带来滚雪球般越来越大的惊喜。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盗梦空间》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盗梦空间是我看过的最好电影之一,场景的设置十分多样,而且,我一开始,根本就没看懂怎样回事,直到影片进行到一段后,才开始慢慢地有些看懂,就是这个盗梦空间,让我开始对男主角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开始有了较深的印象,虽然在泰坦尼克号的片段里我就见过他,但是直到盗梦空间,我才开始真正感受到他的魅力,用枫的话说,是:他的眼神,很犀利。
盗梦空间的剧情进行地十分快速,一开场就把主角基本上都给出场了,此刻回想这个片,我忽然想起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总是有着不少逃亡的镜头,即使是狼狈的在逃跑,却在枪林弹雨中仍然表现地那么能干,有些画面很滑稽,比如在盗梦空间里,他为了躲过康柏的追击,被列车夹在墙里的那个难受样,实在好笑。
那个造梦者的女生的初次面试我觉得很经典,你看她的表情,她的眼神,多么的有意思,一副不肯被小看的样貌,她很厉害,而且十分的有个性,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
其他人物在剧中也是举足轻重,比如那个费雪小帅,比如那个伪装者,但是还是主角给我的印象最深,他的那份痛苦,他的那份内疚,还有,在刺客说的那句话:
在泰坦尼克号,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说:你挑我也跳,而到了盗梦空间,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则说:你跳我不跳,看到他成熟了,我们留下了欣慰的眼泪。
篇二:
《盗梦空间》又名《奠基》,编剧兼导演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这部影片获得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混音效果四项大奖。
《盗梦空间》以其极具想象力的空间,给观众打开了梦境之迷,让每个观众从影片中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脱离现实却又浮尘于现实之上,带领观众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盗梦空间》关于梦境的设计是:他们的第一层梦境是尤瑟夫的梦境,是在一座大城市里;第二层梦境是亚瑟的,在一座酒店里;第三层梦境是费舍尔的,在一个雪中要塞;第四层梦境是科布的,在科布和他亡妻曾经进入过的迷失域;第五层是潜意识边缘。每进入一层梦境,时间会慢二十倍(即大脑思考速度加快),10个小时的航程,1层梦要1个星期,2层梦要6个月,3层梦要10年……但可以用协同刺激来唤醒。
《盗梦空间》整个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思路严谨,兼具几何学、逻辑学、物理学、建筑学等各种学科,令人回味无穷。它那错综复杂的情节设置、眼花缭乱的动作编排、扣人心弦的陷阱转折、充满诡异的窒息氛围,就像一座精密纷繁的迷宫,即使徜徉数遍,仍能让人有意犹未尽、神秘莫测之感。
荧幕上,一首梦之跌宕曲喧嚣上演,分崩离析的高楼大厦、扭曲地心引力的街道、无迹可寻的颠倒空间,让我无比震撼。电影的各种精彩的镜头和精湛的拍摄技术让我难忘,让我对编剧兼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更加敬佩!
篇三:
我不得不承认,在表达上,我缺少了一种对读者的关怀,每当我结束肆意表达,总会引来和我预期所迥然的反应。文字在我这里,变得愈发难以琢磨。
现在,我把盗梦空间和这个杀手不太冷做一次正面的比较。
“也许那部片子是在一个对的时机被观赏到了,才使它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不可磨灭”,丁丁说。《这个杀手不太冷》之所以会找到对的观影时机,是因为那时的我很心仪这种亦庄亦谐的叙事风格。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里昂和玛蒂尔德的爱情让彼此发生了改变,里昂的生活不再只是低调、冷酷,玛蒂尔德不再是单调的忍受家庭暴力带来的生活。他们各自为爱情做一些傻事。
看着玛蒂尔德和里昂在房间里的装扮和表演,牛仔、梦露等角色的诠释的画面中,里昂显得憨憨的,而玛蒂尔德则演什么像什么。
这些画面是我需要的调剂,故事的主线依然是快速、冷酷的叙事风格,不过两条线索之间有一种很中性的东西在自如的做串联,比如里昂教玛蒂尔德在房顶狙击,两人一起去抓毒贩,都是不错的情节。
玛蒂尔德孤身前往警察局,准备向仇人复仇,却被仇人发现,走投无路之时,里昂适时出现,奉献了那个夸张的拥抱,玛蒂尔德被抱在空中,两脚离地。
这些小细节,对整个故事的叙事都是很好的补充,不但让人物立体化,也避免了人物的过于完美,避免了人物塑造的不真实。
而这些,《盗梦空间》做的都不够好。
盗梦空间中,盗梦者里昂那多的角色不够立体,他只有简单的想法,就是看孩子,对于我来说,这样的人物过于偏执,虽然这种人物性格,很容易被安置在电影之中,操作起来很容易,也不会给观众带来梦中梦创意之外,额外的脑力耗费。
但是,电影终究是以人物塑造为己任的。没有鲜明的人物,徒有创意和情节,都缺乏观赏性。
我把《盗梦空间》放置在仅次于《这个杀手不太冷》的位置上,同样是对这部电影的肯定,毕竟,他是在超越了诸如《阿甘正传》、《天使爱美丽》等一众经典影片之后,才获得这个地位的。
《盗梦空间》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那个回环的结构,电影开头所出现的场景,在电影末尾再次出现,看到的时候,我会很自然的想到里昂那多在和筑梦者交流时,所画的那个双箭头圆周符号。
筑梦者在自己的梦境中拉开的两块巨大玻璃,衍生出来的无限重复镜头,同样值得击节叫好。
此外,这部电影的音效委实不错。里昂纳多被推进浴缸的那镜头,伴随着巨大的音响,在放映时,我就在那一刻被小凯拉住,听到说“本部电影最好的音效即将呈现”。
继两年前的《黑暗骑士》轰动全球,将漫画英雄电影在颠覆中推向巅峰之后,2010年,“天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又一手在《盗梦空间》之中缔造了他人所难以企及的想象极限,和带来滚雪球般越来越大的惊喜,观后感《盗梦空间观后感范文》。无论此前你是不是这个当今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年轻导演的拥趸,可经历过《盗梦空间》的光影瞬间,你都会不禁被其超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深深折服,对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克里斯托弗·诺兰肃然起敬。
《盗梦空间》以其复杂多变的剧情结构与故事内容,以及惊心动魄的动作场面与视觉奇观作为制胜关键。面对影片整体如此无与伦比的震撼效果,除了令到观众发出惊叹之外别无他言。
因此,如果说卡梅隆打造的《阿凡达》被奉为神作还有失偏颇的话,那么诺兰带来的《盗梦空间》则完全可称得上是科幻电影史上的一座新里程碑,甚至可以说,除却技术上的比较,它比蓝皮人更加接近神作的位置。
诺兰自《追随》和《记忆碎片》起,就在电影中展示出异于常人的叙事手法,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开拓着更多关于影像结构的可能性。随后的两部漫画英雄电影更像是在探索着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平衡点,诺兰继而取得了名利双收的惊人成绩。此次,诺兰面对好莱坞享誉已久的科幻题材自然不敢懈怠,《盗梦空间》的剧本他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来打造,于是,这个故事不仅显得富有对梦境的真挚情感,且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让人观之欲罢不能。
实际上,《盗梦空间》的整个故事并不十分晦涩难懂,只不过前提是你要聚精会神地接收影片每一秒的信息,并且在脑海里将这些信息进行组合分析。但是,由于《盗梦空间》的剧情结构过于庞大且复杂,又充满着许多出人意料的变数,其中更涉及众多科学层面的理论,许多严丝合缝的细节无从解释,加之这又是一部节奏奇快的电影,以致人们在观影时还无暇思考那些关键的信息便匆匆而过。而《盗梦空间》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渐渐将观众引入多重梦境,在完成“盗梦”任务的同时,多个空间交叉叙事并且产生互动,影片阐释着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刻画着多条纷繁复杂的情感线索。所以,全片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观众基本上都是被导演诺兰牵着鼻子走的。
然而,面对如此复杂构造的剧情,有些被爆米花电影惯坏的观众显然不会因此买账。所以,诺兰为增强剧情的观赏性,在梦境与N重梦境之间乐此不疲地徘徊。而每当观众感到“受骗”,便会意识到这是诺兰在跟自己玩捉迷藏,然后很自然地会心一笑。而《盗梦空间》就是以制造这样的悬念为乐,这种手段不但没有造成影院内的不满情绪,反而令观众获得揭开谜底后恍然大悟与畅快淋漓的奇妙观感,与此同时也清晰地区分出了多重梦境之间的差异进而深深入戏。
尽管诺兰说《盗梦空间》与《heike帝国》很相似,但在如何区分虚拟与真实的命题上,显然诺兰的“潜意识”作出了更深层次的解释与探讨。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诺兰对于梦境的解构与重塑已趋于完美。能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与知识建立出如此庞大的一个体系,再进行商业与艺术的完美权衡,很显然诺兰追求的更多是电影空间的开拓与挖掘,而不是严密的逻辑。于是,《盗梦空间》时刻走在观众的前面,环环相扣且引人入胜,在摸索之中不断创新。因此,作为一部枝节庞杂的商业巨制与极富想象力的奇观式影片,我们无须以科学或者逻辑学的角度对其深究与苛责。
再来看看影片硬件的成色。《盗梦空间》充满着对梦境的无限遐想,而诺兰在其中也有如神助般无拘无束,肆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依靠先进的电脑特效,有如《2012》般让建筑摧枯拉朽式崩塌气势十足。而在动作戏方面,雪地枪战和大雨追逐这两场重头戏保持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火爆特性,配合出色的剪辑与摄影,《盗梦空间》延续了诺兰在《黑暗骑士》的疯狂爆炸与翻车情结,带来无比刺激的观影体验的同时,也印证了如今诺兰在动作场面营造上的驾轻就熟。而在后半段出现的无重力状态下的打斗场面,也使人颇有身临其境之感,一切尽显光怪陆离无比瑰丽却又似乎没有破绽可以挑剔。
所以说,《盗梦空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佳作。它像是一场高智商的脑力游戏,又似一座巧夺天工的影像迷宫,并且有足够的资本让你乐此不疲流连其中。而至于如何区分现实与梦境,有时确实真伪莫辨,有时却又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