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告诉你停止忧虑的最佳良方,让你快乐起来。  我们的人生中似乎充满忧虑,甚至忧虑已经变成一种摆脱不掉的习惯。忧虑会消耗精力、损害健康、扭曲思考,更能挫伤壮志,真的有办法克服忧虑吗?戴尔·卡内基在《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中证明忧虑是绝对可以克服的。他经过几十年的观察、搜集、整理,分析了各行各业几百万人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最经典的真实案例中,提炼出来一些最基本和关键的法则,这些法则不是什么艰深的理论,每一条都简单有效,经常实践这些方法,忧虑真的会离你远去。

  文摘:

  1871年的春天,一位年轻人拿起一本书,读到了影响深远的二十几个字。他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医院的医科学生,他担忧的是期末考、未来何去何从,及如何开业为生。  那天他念到的那二十几个字,有助于他成为当代名医。他后来创立了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他是牛津大学的钦定医学教授——大英帝国授予医界人士的最高荣誉。英国国王曾颁授爵位给他。当他去世时,两部1466页的巨著专门介绍他的生平。  他的名字是威廉?奥斯勒爵士(William Osler)。1871年春,他所看到的那二十几个字,也就是苏格兰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所说的:“我们的首要之务,并非遥望模糊的远方,而是处理眼前的事务。”

  42年后,在一个郁金香怒放的春夜,奥斯勒爵士在耶鲁大学向学生演讲。他告诉学生们像他这样的名教授,在四所大学授课,又是畅销书的作者,大家都认为他应该天赋异禀。他说那绝对是不正确的,他的好朋友知道,他其实资质平庸。

  那么,他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他认为完全归功于“活在今天的方格中”。在耶鲁演讲前的几个月,奥斯勒搭乘轮船横渡大西洋,他注意船长按下一个按钮,船上所有舱门立即封闭,彼此隔绝成为防水舱。奥斯勒爵士向学生们说:“你们在座的每一位,拥有一副比轮船精密得多的有机体,而且有更遥远的航程。我敦促你们确保航行安全,务必以‘活在今天的方格中’,学习驾驭这部机器。站在舰桥上,看看隔舱壁是否有效。揿下按钮,注意聆听,你生活中的每一层面都关上铁门,与过去隔绝——已逝的过去。再按一个钮关上金属门,隔绝未来——不可知的未来。现在你安全了,只为今天!与过去隔绝!昨日已随风而逝……明天的重担加上昨日的负荷,/一起要在今天背负,再坚强的人也会胆怯。未来与过去一样应该完全隔绝……未来就是今天……没有所谓的明天,人类的救赎就是现在。浪费精神心力,为未来忧虑焦灼只能拖累自己……所以,紧紧地关上舱门吧!练习养成‘活在今天的方格中’的习惯!”

  奥斯勒的意思是我们不用为明天作计划啰?不,绝不是的。他的演说中确实提到,为明天所能做的最佳准备,就是将所有的智慧、热忱积极地投注于今天的工作中。这是唯一能为未来做的准备工作。  奥斯勒劝导耶鲁的学生以耶稣的祷告词作为每天的开始:“请赐予我们今日之粮”。

  记住这旬祷告词,只祈求今日之粮,它并未抱怨我们昨天啃的老面包,也不说:“噢!主啊!最近田里这么干旱,可能又有旱灾,明年我哪来的面包呢?说不定我会失业,噢!主啊!到时候我吃什么呢?”  不,这句祷告词只教我们祈求今日之粮,今天的面包可能是你能吃到的唯一的面包。  古时候,有一位两袖清风的哲人,在他不毛之地的乡土上四处周游。一天,一群人把他围在小山坡上,他作了一篇后世最常引用的演说:“不要去想明天的事,明天的事明天再想。”

  太多人不遵守耶稣的这句话:“不要去想明天的事”,他们认为这太认命了。“我一定得为明天着想,”他们说,“我得为全家人投保,我得考虑退休后存钱,我一定得事先计划准备。”

  当然你必须准备,耶稣的那句话是三百年前翻译的,现在的意思当然不像詹姆斯王朝时所作的解释。事实上,它现在的意思是:“不要为明天焦虑”。  尽量为明天作好周全的计划吧!但是不要为明天担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军事领袖们为明天做准备,但是他们忙得没时间担心。“我已派出最优秀的人员与最精良的配备,”海军上将金(Ernest J.King)说,“也指派他们最明智的任务,这是所有我能做的了。”  金上将又说:“如果船舰沉了,我不能捞起它;如果它注定要沉,我也不能阻止它。我得善用时间解决明天的问题,不是昨天的。再说,如果我为这些事操心,那我一定活不长。”

  无论战时或平时,思想优劣的差异在于:好的思想处理原因与后果,它能导致逻辑、建设性的计划,坏的思想却常导致压力与精神崩溃。

  我有幸采访过世界大报之一的《纽约时报》发行人苏兹贝格(Arthur Hays Sulzberger)。他告诉我,第二次世界大战横扫欧洲时,他惊慌失措、担忧未来,几乎失眠。他常半夜起来,拿着画布与颜料,对着镜子画自画像。他完全不会画画,不过他还是动手画了,只想借此消除忧虑。苏兹贝格告诉我,他从未能真正消除忧虑,得到心灵的平安,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段赞美诗:

  恳请慈光引我前行,

  照亮我的步履;

  不求看清远方,

  但求眼前清明。

  几乎同时,一位在欧洲服役的年轻人也学到同样的教训。他是来自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特德,忧虑已使他精神衰弱。

  特德写道:  “1945年春,我成天忧虑,终于得了医生称为‘横结肠痉挛症’的毛病——它是种会带来剧痛的毛病。如果不是战争及时结束,我大概也要崩溃了。”

  “我整个人几乎处于虚脱状态。我隶属步兵94师伤亡登记处,我的工作是记录作战死亡、失踪及受伤的士兵,也帮忙挖掘草率乱埋在战场上盟国及敌国土兵的尸体。我还得收集这些士兵的遗物,送回给他们的亲属,因为这些遗物都是他们所珍惜的。我老是担心出了差错,造成尴尬,我实在担心自己撑不下去。我怕自己再也没有机会拥抱我的独子——他已16个月大,而我还从来没有看过他。我心力交瘁,体重连续下降34磅。我老是恍恍惚惚,端详自己的手,完全是一副皮包骨。想到可能不能活着回去,我就惊恐得精神崩溃,哭得像个孩子,甚至只要一独处就忍不住流泪。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放弃了再过正常生活的希望。”

  特德说:“我终于住进了陆军诊疗站,一位军医给了我改变一生的忠告。全身检查过后,他告诉我毛病出在心理。‘我要你把人生想成一个沙漏,上面虽然堆满成千上万的沙粒,它们只能一粒一粒缓慢平均地通过瓶颈,你我都没有办法让一粒以上的沙通过瓶颈。你我每一个人都是沙漏。每天早晨,我们都有一大堆该办的事,如果我们不是一件一件慢慢处理,像一粒粒沙通过沙漏颈,我们就可能对自己的生理或心理系统造成伤害。”

  “听过这位军医的一席话后,我一直生活在这个理念中:一次~粒沙,一次一件事。战时,它拯救了我的身心,直到今天我身为公关广告部主任,它对我仍有帮助。我发现工作与战时的问题是相似的,工作繁重而时间不够用,我们的存货不多了、有新表格要填、安排订新货事宜、更换地址、开张或收拾办公室等等。为避免紧张,我谨记军医的话:一次一粒沙,一次一件事。一遍一遍地重复念它,我可以提高效率,完成工作,不至于像战时那般凄惨。”

  看看目前,医院内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是因为精神心理问题引起的疾病,他们被昨日的负担与对明日的恐惧,压得透不过气来。其实大部分的人根本不必住院,应该可以过着快乐有意义的生活,只要他们真正相信耶稣的话“不要担忧明天”,或是奥斯勒爵士说的“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你我正站在过去与未来永恒的交会点上。我们不可能活在过去与未来任何一种永恒中——即使一瞬间也不可能。但是如果你勉强要这样,只会摧残身心。让我们善用能把握的时间吧:从这一刻到今晚上床。“如果只是一天,不论多重的负担,人都能背负,”美国政治家史蒂文森(Robert1ouisStevenson)说,“如果只是一天,不论多难的工作,人都能努力完成。如果只是一天,任何人都能活得快乐、有耐心、仁慈与纯洁。其实这些也就是生命的真谛。”

  希尔德太太就因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陷入绝望,几乎自杀。希尔德太太告诉我她的故事。  “1937年,我先生去世了,我深感无望,又一文不名。我写信给过去的老板罗先生,回到以前的公司上班,以前的工作是向学校董事会推销世界百科全书。我丈夫生病时,我把车卖了,现在总算东挪西凑地以分期付款买了一辆二手车,再度推销书籍。

  “我以为再度到处销售书籍会消除我的忧虑,没想到一个人开车、一个人吃饭,简直要了我的命。有些地方几乎一套也卖不出去,我连小额的汽车分期付款也付不起了。

  “1938年春天,我到密苏里州的小镇去,学校都没有经费,道路又糟糕,我感到寂寞、挫折,甚至想到自杀。看来前途渺茫,我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每天早上我都疲惫不堪,无力面对生活。我担心所有的事:担心缴不出分期付款、担心付不起房租、担心养不活自己,更担心万一生病没钱看医生。唯一使我活下去的理由是想到如果我死了,我姐姐会很伤心,还有就是我连自己的丧葬费都付不出来。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的一篇文章,把我由消沉的深渊拉回来,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文中的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智者视每日为新生’,我把这句话打字在一张纸上,贴在车窗上,于是我开车的每一分钟都能看得到它。我发现一次只活一天,不会那么困难。我学着忘记昨日,也不去想明天,每天早晨我告诉自己:‘今天是全新的生命’。

  “我终于克服了孤独与匮乏的恐惧。我现在相当开心和成功,而且拥有对生命的热忱及爱心。我现在知道自己再也不会恐惧生命了,我知道自己不用担心未来,我知道一次活一天就好了——因为‘智者视每日为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