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文/陈向东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性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习惯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不同人的理解会有不同,回答也自然会不太一样。但大凡做出来一些事情的人的回答都会有些类似。近年畅销的《罗马人的故事》提及的古罗马着名政治家西塞罗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力量的描述更加深入人心,沁人心脾,脍炙人口。“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也就是说,决定我们每个人命运的真正的王者居然是我们身上的习惯。坏习惯多,就会有糟糕的运程和痛苦的生活;好习惯多,就会有亨通的前程和幸福的生活。
我相信我们都能够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读到不少关于习惯的“心灵鸡汤”,我们也会对我们的孩子进行很多关于如何养成习惯的教育。不过,我想有三个困惑我们的问题:第一,既然我们都知道习惯的重要,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仍然会有差异?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优雅,有人懦弱?第二,对于企业而言,习惯是否同样重要?有的企业成功?有的企业失败?有的企业发展,有的企业挣扎乃至消亡?第三,对于社会而言,习惯是否仍然重要?有的社会和谐,有的社会动荡?有的社会祥和,有的社会不安?
读完了查尔斯?杜希格的《习惯的力量》后,我找到了对上述三个困惑的解答,同时,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不少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懂得习惯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懂得我们自己,让我们更加懂得企业,让我们更加懂得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
我们自己如何改变
我们之所以会是我们目前的样子,全是因为习惯的力量。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懂得习惯的重要性;似乎都懂得良好的习惯会有好的美德和成就;似乎都懂得要想做得更好,就得在好习惯的养成上下足功夫。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总会有两组斗士,另一组斗士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好习惯,一组斗士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坏习惯。我们成长的衡量和评判标准就是能否要地训练、指导、培养、激励、留引拥有好习惯的那组斗士,同时能否要尽可能地打击、呵斥、阻止、隔绝、消灭染上了坏习惯的那组斗士。每个人都会有偷懒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被激怒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失态的时候,有所不同的是,优秀的人总会迅速地从偷懒中走出来,的时间去努力和发奋;总会迅速地从愤怒中走出来,的时间去感恩和感激;总会迅猛地从疯癫中走出来,的时间去反省和思考。
“每天有数百种习惯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指导着我们早上如何穿衣,如何与孩子说话,晚上如何入睡。习惯影响着我们午餐吃什么,如何工作,是否锻炼或者下班后是否喝啤酒。”当我们感觉到我们做了一件特别棒的事情时,要知道是因为这个成功的背后的好习惯;当我们感受到我们做了一件受人尊重的事情时,要知道这份尊重的背后的好习惯;当我们感受到我们的生命特别有意义的时候,要知道这份有意义的背后的好习惯。我们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需要我们做出很多选择,而这些选择其实都是习惯的结果。以至于有人甚至鼓吹说,如果你的习惯对了,你就会无所不能。我们可以静下来好好观照一下自己:早上醒来后,我们是继续在床上迷糊一会,还是会立即起床?起床后,我们是直接回复邮件,还是先洗脸、刷牙,还是先到厨房吃一个甜点?吃完早餐后,我们是发呆,还是看会儿报纸,还是和父母、孩子聊会儿天,还是去健身,或者去上班??不少人可能认为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不少人也可能认为这些只不过是小小的决策,殊不知这些都是习惯,而恰恰是这些貌不惊人的习惯,累加累积、聚集聚和,从而决定着我们后来要走的路。如同英国古戏剧家德莱顿所说:“所有的习惯以不可见的程度积聚起来,如百溪汇于川,百川流于海。”如同英国法律史学家梅茵所说:“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无法弄断它。”
如果我们自己想要改变,我们就得从我们的习惯开始,就得从我们的习惯着手。习惯一旦形成,就会非常强大,因为它会促生神经渴求。作者在书中写道,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习惯的诞生有三个重要的步骤:第一,暗示。存在一个暗示,能够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惯常行为。存在一个惯常行为,可以是身体方面的,也可以是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奖赏。存在一个奖赏,让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慢慢地,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线索和奖赏交织在一起,直到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欲望出现。所以,如果我们要想改变旧有的习惯,描述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改变起来却往往非常艰难。比如说,戒烟、戒酒、戒掉暴饮暴食和其他顽固的习惯是“小菜一碟”,但真正的改变需要我们去了解驱动自己产生这样行为的神经渴求,并且改变任何习惯都需要决心才行。
朋友们,你想做出改变吗?你要做出改变吗?你会为改变而舍得付出吗?那么请记住,需要决心。只有决心才行!1994年哈佛大学对大幅改变自己生活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少人的改变是因为遭遇了个人悲剧,比如遭遇离婚、失去父母、丧子之痛、身患重病等。我们要改变,就得拿出改变的行动计划和方案才行,然后就是坚持、坚持、坚持!
最后,我们还要记住的是,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只有当好的习惯足够对我们有奖赏,足够有神经渴求时,好的习惯才能被塑造出来。如果我们保持一定的暗示和奖赏,就会慢慢植入一种新的惯常行为。不过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相信这种改变。如果有可能,最好融入一个社团或组织,形成信仰,改变就会真正成为现实。
企业如何改变
《基业长青》中探讨了不少优秀的企业,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企业有很多的共性,而不少的共性与企业的核心习惯有关。核心习惯具有引起连锁反应的能力,当它们扩散到整个企业时,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其他习惯随之改变。也就是说,核心习惯在重塑商业形态和生活方式上更有影响力,影响着人们的工作、饮食、娱乐、消费和沟通方式等。所以,如果一家企业要想做出改变,第一步必须要找出自己企业的核心习惯,然后在改变核心习惯上着手,其他习惯也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企业不需要做对每一件事情、解决每一个问题,而是要辨别出最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作为有力的杠杆。比如,不少人减肥多年没有成效,但却在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同时又能够准时下班回家和家人共进晚餐的情况下,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体重在下降,居然减少了40公斤。作者写道:“研究发现,当人们开始养成运动的习惯时,即使一周一次的运动,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改变其他与之无关的行为模式。通常说来,做运动的人们吃得更香,工作更有效率,更少吸烟,对同事和家人更有耐心,而且更少使用信用卡,压力也更小??运动就是引起广泛变化的核心习惯。”同样,对于企业而言,找到最重要的核心习惯,就是找到了改变企业的最好着力点。
优秀的企业需要激发让自律成为习惯的特质。“当被要求去做一些需要自我克制的事情时,如果参与者认为这是个选择或者因为可以帮助别人而让自己开心,那用到的意志力就会少很多。如果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自主权,只是单纯地接受命令,他们意志力消耗的速度就会加快。”赋予员工多少支配感,员工就能够在工作中表现出多少自律性。也就是说,仅仅赋予员工一种有所掌控、拥有真正决策权的感觉,就可以使员工将精力和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当自律变成习惯时,员工才可能静静地倾听顾客的要求,接受顾客的抱怨,用行动来解决问题,向他们致谢,然后耐心解释问题的原委。这样,企业才能够打动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优秀的企业会把危机当作转机,会把危机当作机会。来自外部的尖锐的批评都不是坏事,而是企业提升自我的一个开始。很多时候,企业内部清楚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但总是失败。很多时候,人们需要逆境的鞭策,而企业的这些危机就是巨大的逆境,却能给企业一个机会重新审视这一切。
最好的营销是能够预测、计算甚至操纵消费者的营销,而这所有的一切也是基于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洞察。在《习惯的力量》里,有让我感兴趣的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说的是20世纪40年代处于二战中的美国*游说本国民众接受动物内脏的故事;第二个案例是DJ说服听众喜欢听《嘿呀》的故事。我想说的是,完全可以说,读懂、读透这本书,你也就掌握了真正的营销秘籍。
社会如何改变
社会的任何可能的改变都孕育在可能的社会习惯的改变之中。在当今中国,民众的社会交往习惯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特别是微博和微信这两个具有媒体属性的载体的出现,使得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沟通、交往和交际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对于运动的三个过程的描述:运动的起因是友情或者亲密的熟人之间的牢固的联系所形成的社会习惯。运动的发展在于群体的习惯,以及社区与党派之间的脆弱的联系。而运动的持续在于运动领袖让参与者形成了新的习惯,树立了新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感。
作者在书里详尽描述的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事件的确发人深省。“研究表明,当看到一个陌生人受伤时,人们可以冷眼旁观,但是当一个朋友受到屈辱,我们心中的愤怒就会战胜内心的惰性,让*行动顺利地组织起来。”同时,“当友谊的强联系和同伴的压力的弱联系相融合,它们就能够创造出惊人的能量。这时候,大范围的社会变革就发生了。”而今天,微博和微信很容易构建强联系和弱联系,如果*相关部门在处理一些投诉和恶性事件时把握不好标准和尺度,后果就可想而知。基于这些考虑,我想这也是一本政治家或者政客们值得一读的书。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习惯的力量》确实是一本好书,无论对于个人习惯的改进,对于企业文化的优化,还是对于*进行社会管理服务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在这里,我还是想引用书里的两段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束。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性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2005年,作家华莱士在对一群毕业生演讲时说:“两条小鱼在游泳,恰巧看到一条大鱼在朝着另一个方向游去。这条大鱼对小鱼点头致意说,早上好,孩子们,今天的水怎样啊。两条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点,最后其中一条看着另外一条说,水是什么东西啊?”??水就是习惯。我们每天都被不假思索的选择和无形的决定包围着,而你只要看看它们,你就会发现它们。
为什么你至今还是小职员
你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就
为什么你不够优秀
-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文/陈向东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性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习惯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不同人的理解会有不同,回答也自然会不太一样。但大凡做出来一些事情的人的回答都会有些类似。近年畅销的《罗马人的故事》提及的古罗马着名政治家西塞罗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力量的描述更加深入人心,沁人心脾,脍炙人口。“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也就是说,决定我们每个人命运的真正的王者居然是我们身上的习惯。坏习惯多,就会有糟糕的运程和痛苦的生活;好习惯多,就会有亨通的前程和幸福的生活。
我相信我们都能够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读到不少关于习惯的“心灵鸡汤”,我们也会对我们的孩子进行很多关于如何养成习惯的教育。不过,我想有三个困惑我们的问题:第一,既然我们都知道习惯的重要,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仍然会有差异?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优雅,有人懦弱?第二,对于企业而言,习惯是否同样重要?有的企业成功?有的企业失败?有的企业发展,有的企业挣扎乃至消亡?第三,对于社会而言,习惯是否仍然重要?有的社会和谐,有的社会动荡?有的社会祥和,有的社会不安?
读完了查尔斯?杜希格的《习惯的力量》后,我找到了对上述三个困惑的解答,同时,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不少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懂得习惯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懂得我们自己,让我们更加懂得企业,让我们更加懂得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
我们自己如何改变
我们之所以会是我们目前的样子,全是因为习惯的力量。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懂得习惯的重要性;似乎都懂得良好的习惯会有好的美德和成就;似乎都懂得要想做得更好,就得在好习惯的养成上下足功夫。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总会有两组斗士,另一组斗士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好习惯,一组斗士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坏习惯。我们成长的衡量和评判标准就是能否要地训练、指导、培养、激励、留引拥有好习惯的那组斗士,同时能否要尽可能地打击、呵斥、阻止、隔绝、消灭染上了坏习惯的那组斗士。每个人都会有偷懒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被激怒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失态的时候,有所不同的是,优秀的人总会迅速地从偷懒中走出来,的时间去努力和发奋;总会迅速地从愤怒中走出来,的时间去感恩和感激;总会迅猛地从疯癫中走出来,的时间去反省和思考。
“每天有数百种习惯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指导着我们早上如何穿衣,如何与孩子说话,晚上如何入睡。习惯影响着我们午餐吃什么,如何工作,是否锻炼或者下班后是否喝啤酒。”当我们感觉到我们做了一件特别棒的事情时,要知道是因为这个成功的背后的好习惯;当我们感受到我们做了一件受人尊重的事情时,要知道这份尊重的背后的好习惯;当我们感受到我们的生命特别有意义的时候,要知道这份有意义的背后的好习惯。我们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需要我们做出很多选择,而这些选择其实都是习惯的结果。以至于有人甚至鼓吹说,如果你的习惯对了,你就会无所不能。我们可以静下来好好观照一下自己:早上醒来后,我们是继续在床上迷糊一会,还是会立即起床?起床后,我们是直接回复邮件,还是先洗脸、刷牙,还是先到厨房吃一个甜点?吃完早餐后,我们是发呆,还是看会儿报纸,还是和父母、孩子聊会儿天,还是去健身,或者去上班??不少人可能认为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不少人也可能认为这些只不过是小小的决策,殊不知这些都是习惯,而恰恰是这些貌不惊人的习惯,累加累积、聚集聚和,从而决定着我们后来要走的路。如同英国古戏剧家德莱顿所说:“所有的习惯以不可见的程度积聚起来,如百溪汇于川,百川流于海。”如同英国法律史学家梅茵所说:“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无法弄断它。”
如果我们自己想要改变,我们就得从我们的习惯开始,就得从我们的习惯着手。习惯一旦形成,就会非常强大,因为它会促生神经渴求。作者在书中写道,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习惯的诞生有三个重要的步骤:第一,暗示。存在一个暗示,能够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惯常行为。存在一个惯常行为,可以是身体方面的,也可以是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奖赏。存在一个奖赏,让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慢慢地,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线索和奖赏交织在一起,直到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欲望出现。所以,如果我们要想改变旧有的习惯,描述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改变起来却往往非常艰难。比如说,戒烟、戒酒、戒掉暴饮暴食和其他顽固的习惯是“小菜一碟”,但真正的改变需要我们去了解驱动自己产生这样行为的神经渴求,并且改变任何习惯都需要决心才行。
朋友们,你想做出改变吗?你要做出改变吗?你会为改变而舍得付出吗?那么请记住,需要决心。只有决心才行!1994年哈佛大学对大幅改变自己生活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少人的改变是因为遭遇了个人悲剧,比如遭遇离婚、失去父母、丧子之痛、身患重病等。我们要改变,就得拿出改变的行动计划和方案才行,然后就是坚持、坚持、坚持!
最后,我们还要记住的是,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只有当好的习惯足够对我们有奖赏,足够有神经渴求时,好的习惯才能被塑造出来。如果我们保持一定的暗示和奖赏,就会慢慢植入一种新的惯常行为。不过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相信这种改变。如果有可能,最好融入一个社团或组织,形成信仰,改变就会真正成为现实。
企业如何改变
《基业长青》中探讨了不少优秀的企业,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企业有很多的共性,而不少的共性与企业的核心习惯有关。核心习惯具有引起连锁反应的能力,当它们扩散到整个企业时,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其他习惯随之改变。也就是说,核心习惯在重塑商业形态和生活方式上更有影响力,影响着人们的工作、饮食、娱乐、消费和沟通方式等。所以,如果一家企业要想做出改变,第一步必须要找出自己企业的核心习惯,然后在改变核心习惯上着手,其他习惯也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企业不需要做对每一件事情、解决每一个问题,而是要辨别出最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作为有力的杠杆。比如,不少人减肥多年没有成效,但却在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同时又能够准时下班回家和家人共进晚餐的情况下,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体重在下降,居然减少了40公斤。作者写道:“研究发现,当人们开始养成运动的习惯时,即使一周一次的运动,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改变其他与之无关的行为模式。通常说来,做运动的人们吃得更香,工作更有效率,更少吸烟,对同事和家人更有耐心,而且更少使用信用卡,压力也更小??运动就是引起广泛变化的核心习惯。”同样,对于企业而言,找到最重要的核心习惯,就是找到了改变企业的最好着力点。
优秀的企业需要激发让自律成为习惯的特质。“当被要求去做一些需要自我克制的事情时,如果参与者认为这是个选择或者因为可以帮助别人而让自己开心,那用到的意志力就会少很多。如果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自主权,只是单纯地接受命令,他们意志力消耗的速度就会加快。”赋予员工多少支配感,员工就能够在工作中表现出多少自律性。也就是说,仅仅赋予员工一种有所掌控、拥有真正决策权的感觉,就可以使员工将精力和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当自律变成习惯时,员工才可能静静地倾听顾客的要求,接受顾客的抱怨,用行动来解决问题,向他们致谢,然后耐心解释问题的原委。这样,企业才能够打动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优秀的企业会把危机当作转机,会把危机当作机会。来自外部的尖锐的批评都不是坏事,而是企业提升自我的一个开始。很多时候,企业内部清楚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但总是失败。很多时候,人们需要逆境的鞭策,而企业的这些危机就是巨大的逆境,却能给企业一个机会重新审视这一切。
最好的营销是能够预测、计算甚至操纵消费者的营销,而这所有的一切也是基于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洞察。在《习惯的力量》里,有让我感兴趣的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说的是20世纪40年代处于二战中的美国*游说本国民众接受动物内脏的故事;第二个案例是DJ说服听众喜欢听《嘿呀》的故事。我想说的是,完全可以说,读懂、读透这本书,你也就掌握了真正的营销秘籍。
社会如何改变
社会的任何可能的改变都孕育在可能的社会习惯的改变之中。在当今中国,民众的社会交往习惯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特别是微博和微信这两个具有媒体属性的载体的出现,使得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沟通、交往和交际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对于运动的三个过程的描述:运动的起因是友情或者亲密的熟人之间的牢固的联系所形成的社会习惯。运动的发展在于群体的习惯,以及社区与党派之间的脆弱的联系。而运动的持续在于运动领袖让参与者形成了新的习惯,树立了新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感。
作者在书里详尽描述的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事件的确发人深省。“研究表明,当看到一个陌生人受伤时,人们可以冷眼旁观,但是当一个朋友受到屈辱,我们心中的愤怒就会战胜内心的惰性,让*行动顺利地组织起来。”同时,“当友谊的强联系和同伴的压力的弱联系相融合,它们就能够创造出惊人的能量。这时候,大范围的社会变革就发生了。”而今天,微博和微信很容易构建强联系和弱联系,如果*相关部门在处理一些投诉和恶性事件时把握不好标准和尺度,后果就可想而知。基于这些考虑,我想这也是一本政治家或者政客们值得一读的书。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习惯的力量》确实是一本好书,无论对于个人习惯的改进,对于企业文化的优化,还是对于*进行社会管理服务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在这里,我还是想引用书里的两段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束。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性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2005年,作家华莱士在对一群毕业生演讲时说:“两条小鱼在游泳,恰巧看到一条大鱼在朝着另一个方向游去。这条大鱼对小鱼点头致意说,早上好,孩子们,今天的水怎样啊。两条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点,最后其中一条看着另外一条说,水是什么东西啊?”??水就是习惯。我们每天都被不假思索的选择和无形的决定包围着,而你只要看看它们,你就会发现它们。
为什么你至今还是小职员
你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就
为什么你不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