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
文/张秀英
父亲走了近十年了,十年来,我不敢提笔写父亲,失去父亲是我内心深处的伤痛。
父亲自幼体弱,一颗残破的心脏伴他走过六十载的风风雨雨,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永远是文文弱弱的一介书生。
父亲生性善良,对每个人都抱着一种宽容、感恩的心。对老师,对同仁,对学生,无论谁给了他怎样的帮助,都会一辈子记在心里。对恩师孙犁,我切切实实感到父亲的惦念、感激之情。父亲的老师刘艺亭、张庆田、徐光耀等等我都不曾谋面,但这些名字与他们的作品我却能如数家珍,因为听父亲念叨了三十年。
父亲酷爱文学,从幼年时就喜欢读书,书读了一辈子,也写了一辈子。父亲视文学创作为生命,每天清晨4点就开始读书写作。父亲写作从不用书桌,抱一个大纸盒子,每张300字的稿纸上面能写上千字,字很小,也没有规矩,所以父亲的草稿不整理的话,能看懂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两三个人。父亲一生写了多少文字,我无法计算。父亲走后,母亲把父亲密密麻麻的草稿纸整理成捆,一张大床下面全部是父亲的遗作,每一张稿纸上都铺满了父亲的心血。父亲热爱文学创作,很想将自己的作品都变为铅字,每当有作品发表时,他都很兴奋,这个兴奋情绪能持续很多天。父亲一生也出版了许多专着与集子,父亲的作品如他的心一样,看什么都是美的。读父亲的散文,就如同在夏日的荷花淀中穿游,处处是清新,让人的心灵也得到净化。读父亲的诗,就如同在秋季的乡村小路上行走,处处是朴实的乡味,同时让你感到硕果累累。读父亲的小说,就如倾听一个长者娓娓道来,通俗的言语中告诉你许多哲理。女儿爱父亲,同时也爱读父亲的作品,不论是否成书、成册,它都凝聚着父亲的心血。
父亲是一个很重情感的人,但不善表达,尤其对我们姐弟三人。在我的记忆中,5岁以前对父亲几乎没有太深的印象,因为那时,父亲一年在家的时间不过二十天左右,但父亲却能说出那么多我幼儿时的趣闻。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感到父爱如山,当我懂得去爱父亲时,他却走了,留给我许许多多的悔恨和心痛。
父亲很希望孩子有出息,希望我们能读好书。我受父亲影响,从小喜欢读书,所以很得父亲偏爱。大学毕业后,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一些,父亲常常给我讲书,讲他读过的每一本书。长大成家以后,父亲经常给我选书,让我读书中精华。在后来的工作与其他人的交谈中,的的确确感到了父亲的用心良苦,书使我具备了许多能力,有了许多思想,同时也交到许多朋友。
父亲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一颗残破的心脏支撑着他那只有40多公斤的身体,有时看到父亲病痛的样子,心如刀绞。父亲很坚强,他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关口。他善待着每一个家人,祖辈、父辈、子辈、孙辈。每个人都被父亲记在心上,一个孱弱的病体要为一大家人的生活去奔波劳累。(感恩 www.yuwenmi.com/lizhi/)长大后的我,刚刚能替父亲分担一些忧愁,父亲却永远走了,留给我的是永远的思念与不尽的泪水。
我很爱父亲,也酷似父亲,无论脾气性格,还是为人处事。因得父亲偏爱,也常与父亲争论争辩,现在想起来,不免后悔,感到自己只是“孝”并不“顺”。父亲走时,我没有任何准备,我永远相信父亲能闯过去,坚信医生能使父亲转危为安,在父亲昏睡的最后两天里,我还坚信父亲不会走的,不会留下一家老小,不会留下他的半部红楼。直到父亲的心电图显示为一条直线时,我才意识到父亲真的走了,带着遗憾,带着不舍,带着无数的挂念……
在与父亲最后相处的几天里,父亲自己也相信自己一定会闯过去,他要将孙犁的世界写完呈献给他的恩师,然而没想到自己却走到了恩师前面。
父亲走了,永远的走了。留下了三部未成书的手稿:《雁飞潮白三十年》、《自然孙犁》、《孙犁世界》(未完稿),在王宏任、张中吉等父辈人的筹备下,父亲的自传散文《雁飞潮白三十年》已于2002年出版。为了纪念父亲,2007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父亲的遗着《自然孙犁》得以出版,了却了压了我六年的心债。我怀念父亲,每次读父亲的作品,面对父亲遗像,我都是泪水涟涟。
父亲谦和为人,在父亲走了以后,有那么多长辈在帮助着我们一家人,不时慰问我的母亲,并给了我许多父亲般的关爱。
秉承父亲善良、宽容的品质,我有了许多好朋友,好同事,他们都在不遗余力的帮助我,令我感动。我感谢所有帮助过父亲的父辈,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朋友。
父亲走了,奔波了一辈子的父亲最终属于自己的只有一尺见方的墓地和刻有简单生平的墓碑。但父亲又的确给我留下了许多,不仅仅是文学着作与未出版的书稿,更不能让我忘记的是父亲的光明磊落的为人,是父亲与人为善的品行,这些将使我受益一生。
7
4
文/张秀英
父亲走了近十年了,十年来,我不敢提笔写父亲,失去父亲是我内心深处的伤痛。
父亲自幼体弱,一颗残破的心脏伴他走过六十载的风风雨雨,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永远是文文弱弱的一介书生。
父亲生性善良,对每个人都抱着一种宽容、感恩的心。对老师,对同仁,对学生,无论谁给了他怎样的帮助,都会一辈子记在心里。对恩师孙犁,我切切实实感到父亲的惦念、感激之情。父亲的老师刘艺亭、张庆田、徐光耀等等我都不曾谋面,但这些名字与他们的作品我却能如数家珍,因为听父亲念叨了三十年。
父亲酷爱文学,从幼年时就喜欢读书,书读了一辈子,也写了一辈子。父亲视文学创作为生命,每天清晨4点就开始读书写作。父亲写作从不用书桌,抱一个大纸盒子,每张300字的稿纸上面能写上千字,字很小,也没有规矩,所以父亲的草稿不整理的话,能看懂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两三个人。父亲一生写了多少文字,我无法计算。父亲走后,母亲把父亲密密麻麻的草稿纸整理成捆,一张大床下面全部是父亲的遗作,每一张稿纸上都铺满了父亲的心血。父亲热爱文学创作,很想将自己的作品都变为铅字,每当有作品发表时,他都很兴奋,这个兴奋情绪能持续很多天。父亲一生也出版了许多专着与集子,父亲的作品如他的心一样,看什么都是美的。读父亲的散文,就如同在夏日的荷花淀中穿游,处处是清新,让人的心灵也得到净化。读父亲的诗,就如同在秋季的乡村小路上行走,处处是朴实的乡味,同时让你感到硕果累累。读父亲的小说,就如倾听一个长者娓娓道来,通俗的言语中告诉你许多哲理。女儿爱父亲,同时也爱读父亲的作品,不论是否成书、成册,它都凝聚着父亲的心血。
父亲是一个很重情感的人,但不善表达,尤其对我们姐弟三人。在我的记忆中,5岁以前对父亲几乎没有太深的印象,因为那时,父亲一年在家的时间不过二十天左右,但父亲却能说出那么多我幼儿时的趣闻。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感到父爱如山,当我懂得去爱父亲时,他却走了,留给我许许多多的悔恨和心痛。
父亲很希望孩子有出息,希望我们能读好书。我受父亲影响,从小喜欢读书,所以很得父亲偏爱。大学毕业后,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一些,父亲常常给我讲书,讲他读过的每一本书。长大成家以后,父亲经常给我选书,让我读书中精华。在后来的工作与其他人的交谈中,的的确确感到了父亲的用心良苦,书使我具备了许多能力,有了许多思想,同时也交到许多朋友。
父亲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一颗残破的心脏支撑着他那只有40多公斤的身体,有时看到父亲病痛的样子,心如刀绞。父亲很坚强,他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关口。他善待着每一个家人,祖辈、父辈、子辈、孙辈。每个人都被父亲记在心上,一个孱弱的病体要为一大家人的生活去奔波劳累。(感恩 www.yuwenmi.com/lizhi/)长大后的我,刚刚能替父亲分担一些忧愁,父亲却永远走了,留给我的是永远的思念与不尽的泪水。
我很爱父亲,也酷似父亲,无论脾气性格,还是为人处事。因得父亲偏爱,也常与父亲争论争辩,现在想起来,不免后悔,感到自己只是“孝”并不“顺”。父亲走时,我没有任何准备,我永远相信父亲能闯过去,坚信医生能使父亲转危为安,在父亲昏睡的最后两天里,我还坚信父亲不会走的,不会留下一家老小,不会留下他的半部红楼。直到父亲的心电图显示为一条直线时,我才意识到父亲真的走了,带着遗憾,带着不舍,带着无数的挂念……
在与父亲最后相处的几天里,父亲自己也相信自己一定会闯过去,他要将孙犁的世界写完呈献给他的恩师,然而没想到自己却走到了恩师前面。
父亲走了,永远的走了。留下了三部未成书的手稿:《雁飞潮白三十年》、《自然孙犁》、《孙犁世界》(未完稿),在王宏任、张中吉等父辈人的筹备下,父亲的自传散文《雁飞潮白三十年》已于2002年出版。为了纪念父亲,2007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父亲的遗着《自然孙犁》得以出版,了却了压了我六年的心债。我怀念父亲,每次读父亲的作品,面对父亲遗像,我都是泪水涟涟。
父亲谦和为人,在父亲走了以后,有那么多长辈在帮助着我们一家人,不时慰问我的母亲,并给了我许多父亲般的关爱。
秉承父亲善良、宽容的品质,我有了许多好朋友,好同事,他们都在不遗余力的帮助我,令我感动。我感谢所有帮助过父亲的父辈,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朋友。
父亲走了,奔波了一辈子的父亲最终属于自己的只有一尺见方的墓地和刻有简单生平的墓碑。但父亲又的确给我留下了许多,不仅仅是文学着作与未出版的书稿,更不能让我忘记的是父亲的光明磊落的为人,是父亲与人为善的品行,这些将使我受益一生。
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