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每回忆起高考时候的事情,觉得仿佛就是发生在昨天。我个人应该是属于高考人群中的比较特殊的吧,经历了复读,经历了两次的高考。2013年高考就要到了,对于我们这些已经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高考已成为我们的记忆,不管这些记忆是甜还是苦,他已成为我的高考故事。写下我的高考故事与即将复读的学生们一起分享。

  我的高考故事:复读也是成功的选择

我的高考故事:复读也是成功的选择

  现在每每回忆起高考时候的事情,觉得仿佛就是发生在昨天。我个人应该是属于高考人群中的比较特殊的吧,经历了复读,经历了两次的高考。

  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到高中一直都是读的重点学校,高中更是省重点学校,可是现在想起来,也许我并不适合省重点的教育模式。所谓省重点学校,自然是有不少人挤破了头皮想进去,特别是家长们,家长们认为省重点就一定好,却不知省重点的教育模式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当然茫然的还有学生们,省重点不仅是更好的教育资源,也有顶在自己头上的光环。我承认学校的老师水平确实高,学校的硬件环境也确实很好,但,那只适合自觉的学生。作为我自己来讲,承认自己不属于很自觉的,至少是到了高中之后。自觉的学生会去主动地找老师,老师会很耐心,不自觉地学生只求完成基本的作业,老师也不会强求更多的东西,各自相安无事。可是别人前进的时候你原地踏步就落后了。

  由于我初中读的是寄宿学校,所以虽说不很自觉,但是老师管的也多些,做闲事的时间也不会多,因为没有闲事做,而且一周回家一次,家里也管的多点。到了高中,学校周围的环境比较的不好,开始上网,逃课打球……总之是在做到清算的那天会后悔的事情。而且是到了高三下开始猛看小说,各种的小说。学习方法也不太对。不是推卸责任,家里的因素也有。母亲认为12点睡觉太早,我不得不熬夜,可是熬夜的那几个小时的效率是极其低下的,而且会影响第二天的上课,瞌睡不停。课上的内容消化不好,课下得花更多的时间,得不偿失。成绩徘徊在中上的程度,可是对于我自己的期望值来说,中上的程度是不够我理想的学校--上海交通大学。

  我不喜欢北京这个城市,因为那时的我觉得政治是丑陋的,而北京又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不仅仅是政治,也是经济、文化中心,样样都来,样样都不地道……而且北京的天气不太好,太干燥,而且,北京的风很大。那是上海交大就是我的梦想。可是等我在高考前4个月似乎是醒悟了的时候,已经晚了。高考成绩出来那天,我正在从西安回武汉的火车上,接到母亲的电话之后就一个人趴在床上,没有和身边的人说一句话,直到回了家。实际分数和估分相差了45分!

  面对这样的分数(不到一本线,大概差个10分左右),我有三条路走:1、托家里找关系,去武汉理工大学 2、出国,好像是说是姐姐帮忙联系的去德国的一所大学学建筑 3、复读。起初,我是完全没有考虑复读这条路的,因为复读这条路对我来说落差太大,一时还不能接受。

  有一天我躺在父母的床上在和母亲聊天,母亲劝我复读,我就是一个劲的摇头,不肯。这时爸接了个电话,当时的情景我记得很清楚:父亲电话响了,面对着窗外接了,我从来听见父亲用那样的声音和别人说话过,应该是托关系的人打的电话,看着父亲的背影和头上依稀的白发,突然间我觉得父亲老了。当时就很心疼,不忍心看见父亲这样。我坐起来,对着父亲说:爸,电话别说了,我去复读。 不记得母亲当时的表情了,总之是惊讶我的态度怎么转变的这样的快。

  复读的那一年压力是有的,可是父母给我的更多的鼓励没有太多的责怪,半个月回家一次,在学校里早睡早起,生活很有规律,也安排时间出来打球、运动。现在想起来感觉那一年过的很快,想起考现在学校的面试也有点后怕,班上湖北的就我一个人,这个专业当时考的怎么也有2500个人,只取了28个。当时去考也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感觉就是多一条路走,没有想太多。记得当时父亲还有点不太愿意靠这个艺术类的专业,怕耽误复习的时间,这时母亲后来才告诉我知道的。(复读成功的例子)

  第二次的高考结束之后紧接着就是估分,记得当初估的是550,这次估分反而比较有信心。之后正是分数和一本线公布之前就和GF去被北京了,去看了现在的学校,当时还叫做北京广播学院。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就笃信自己能来这里上学的。之后就是顺利的拿到了成绩单和录取通知书。(复读成功的例子)

  现在有时候放假回家,母亲都说那年就像一场梦一样,算是熬出来了,父亲也说我能来现在的学校读现在的专业他是从来没有想到的。

  所以说永远不要放弃,只要能在若干年后回头看的时候骄傲的说:我不后悔。就是成功了……(复读成功的例子)

  祝愿所有的考生考出好成绩,我也在这里回忆那难忘的4年高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