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成功人士承受的压力比普通人更大,但他们更懂得从压力中放松与恢复。分享一篇成功励志文章,欢迎阅读。
越高效的人,越懂得如何休息
文 | 苏林深
最近我发现,越会休息的人越聪明,也越贵。
举个例子说,比如在deadline来临之前你有两件事要做。
普通人会将自己一头扎进工作中,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不出来,一口气做完这两件事。吃什么饭?睡什么觉?听什么歌?娱什么乐?
我爱工作,工作使我快乐!
无论身体还是精神发出多么疲惫的信号,他们总能完美地催眠自我。结果呢?精神倦态,工作低效。既没休息好,也没工作好。
千万别企图用工作的时长,来弥补你工作的低效,这只会陷入死循环。
而聪明的人,会在集中全部精力完成第一项工作后,将自己从工作中完全抽离对,彻底忘掉工作,尽情地去玩,去嗨,去疯,去撒野。
玩够了,爽翻了,再投入下一项工作。一个不懂休息的人,一定也不懂工作,就是如此。
此刻,热爱玩命工作的你一定不高兴了,这凭什么?说好的笨鸟先飞呢?说好的勤能补拙呢?说好的努力必成富一代呢?
很好,保持这一腔愤懑,我们一起理性地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原因。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6—12分钟。
起初投入工作时效率很高,一个半小时后会达到顶峰,然后开始急剧下降,两个小时后会跌至低谷。
前几分钟你在蓄力,90分钟后你的精力条读完了,再怎么努力输出,效率都约等于0。换句话说,在疲惫状态下,就算你意志再强大,强迫自己继续工作,也都是无用的。
精力管理最忌讳直线式的工作方式,即一直工作,累到吐血也不停下。拜托啊,你的精力都已经枯竭了,工作还会有什么效果?完全没用!零付出零回报,就是这么残酷。
只有主动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让你更高效,也更值钱。
休息,也一样需要全神贯注。
倘若这时你依旧想着未完成的工作,一定会心怀愧疚。带着这种愧疚感休息,你做什么都是累的。不是身体累,是心很累。冰淇淋拿在手里,本该好好享受在味蕾翻滚甜爽滋味。
大脑突然飘出一个声音:工作没做完还在这吃吃吃!于是你开始很有负担地吃冰淇淋。刷微博,刷新了一条又一条消息,笑得前仰后合。
大脑突然飘出一个声音:工作没做完还在这刷刷刷!于是你开始很紧张地刷微博。
带着沉甸甸的负重感休息,实际上一秒钟都没轻松过。
休息时的负担和紧张感,会给你造成一种压迫:我这一刻在休息,但我下一刻要去工作。你会频繁盯着钟表,纠结休息的时长,多休一分是一分,于是一拖再拖。然而,聪明人,在休息的时候早就把工作忘光光了。
等休息结束了,回归工作就会很干脆。一个是“玩够了,该工作了”的积极态度。一个是“还没玩够怎么又要工作了”的消极态度。
所以,心怀愧疚的休息,比不休息还要更累。拖延和消极,同样导致了你的低效。
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最常见的休息莫过于周末和节假。如果你从一些书中留意成功人士的休闲娱乐方式,你就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有挚爱的消遣。
因为挚爱,所以能瞬间投入。《最成功人士周末做什么》的作者劳拉·范德克姆说,成功人士知道,周末才是取得职业成功的秘密武器。
“你需要为周一做准备。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利用周末让自己恢复活力,而不是弄得筋疲力尽或者感到失望。”
持续长时间的工作一定会耗费自己,休息可以让你恢复清醒与活力。
所以,比尔盖茨热爱桥牌,巴菲特钟情乌克丽丽,作家村上春树喜欢跑步,马云爱打太极,王健林醉心足球,胡歌执迷摄影。无论各行各业,哪怕再忙,也都有时间投入最钟情的休闲。
抛弃枯燥,忘掉烦恼,将最饱满、最热情、最富于创造力的自己交与它。
的确,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的世界里,争分夺秒,压力山大。今天你不跑,明天就有无数人跑在了你的前面。
每天刷朋友圈都觉得窒息——你的同学、朋友、亲戚、甚至是不太熟的同龄人,每个人都比你成功,且都比你努力。
或者每天起床,都恨不得再次昏过去长睡不起——现在的自己,距离理想中的自己还差十万八千里,除非筋斗云,否则直升飞机都撵不上。
简直无法直视,一秒钟都不能忍了!
然而,你大多数的时间都只是用盲目的努力来掩盖焦虑,不断地重复低效的工作。
最后再用“我已经很努力了”来总结自己的低效所带来的平庸。醒醒吧,自我驱动与自我逼迫是两码事。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成功人士承受的压力比普通人更大,但他们更懂得从压力中放松与恢复。
所以,导致你低效的不是工作太少,而是不会休息。
你需要调配你的精力——在精力最旺盛时做最重要的事,把琐碎的事固定一个模式,用最快的速度解决。
当精力耗尽,及时休息。
范德克姆说:“要有最佳表现就是管理好‘停机时间’,目的是给电池充电。”紧绷的弦,永远比松弛有度的弦断的更快。
当别人筋疲力尽也在跑的时候,也许你是时候考虑停一停,为接下来的奔跑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