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多的高考生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点,因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可是不管怎样,从今天算起,离2017年高考倒计时只有200天了。

  此时此刻,有太多的考生被“倒计时200天”的宣誓阵容和口号感染和震撼;有太多的考生在摩拳擦掌,打算真的要好好干一把;有太多的考生重新拾起梦想……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的备考生活中,离2017年高考真的就剩下200天了,不同考生怎样做才更好利用这段时间,给大家一些建议供参考:

离2017高考还有200天,学生怎样备考最有效?

  一、拒绝“画饼”,回归务实。

  越来越不能靠侥幸去拼成功的时代,要想取得成绩,还是要少一些幻想,多一些务实。有很多学生想通过这200天的时间逆袭,有人把高考想得很简单,觉得只要在未来的200里,每天都能提升一分,那么也能提高200分啊,在总分上。可是往往现实告诉他们,等到里高考倒计时50天的时候,他们发现没有什么进步,于是有幻想,未来50天,每天能提升2分,也是能提升200分啊,可是到了离高考20天的时候,离高考10天时候,才发现,这个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样。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提分就得去改变,在原来的基础上,无论是想法还是做法,都要去改变,并非说任何一个学生,在备考中,多做了一些题目,延长了一点备考时间就能换来成绩的提升,因为提分有提分的规则,要找准提分的切入点,不同的考生切入点不一样,下文会列举一些例子去详细阐述。

  二、200天,需要一种视野去统筹。

  有很多学生抱怨,我努力了为什么 成绩没有提升,他们眼中的努力就是作业按时完成,自己也好好做题了,把时间都分配出去,结果成绩就是不能提升,其实他们没有弄清楚“视力和视野”有什么区别。有两只狮子来到草原上,一只狮子很失落,因为它没有看到猎物,而另一只却很平静,因为它知道,只要有草,就有猎物。一只是视力,一只是视野。

  没有视野的努力,很难让你达到一种高度,更很难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绩。

  例如说一个学生理综考试中,物理不及格,连续几次考试选择题都错了一半多,这个学生觉得理综差,物理差,可是这个学生只要仔细想想:

  理综卷的物理部分,有8道选择题,其中有6道是非主干知识题,所谓非主干知识题,就是例如光学、原子物理、简谐振动、热学、交变电流等等知识,这些知识理解起来并不难,只要花一定的时间,就很容易把这些题目拿下,可是很多学生没有想过,哪些是容易着手的,并且只要花少量的时间,能力所能及的拿下,并且下次考试中相关的题型成为自己的优势。

  考试的时候,讲把能拿下的分数都能拿到,那么备考就是为考试做准备,你力所能及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都没有清楚,也没有尝试,仅仅盯着考试不进步,对自己怀疑,抱怨这个,抱怨那个,这样无济于事。

  剩余的200天时间,需要一种视野去统筹。

  这个视野在思考的习惯里,统筹在不断的对比和尝试里。

  三、质量优先。

  备考是一种体系,体系的完备程度需要质量来支撑。

  备考的质量分为看书的质量、做题的质量等等环节。如果你复习的内容不考,在考试的角度上看,也许就是“无用功”。或者你看的内容,面涉及到了,可是具体的考点,具体的考法你没有重视,结果,一样不能拥有效率。举一个文科生看书的例子:

  很多老师建议学生多看书、回归课本、回归考纲。结果就拿看书回归课本这个环节来讲,学生之间的差距就很明显。例如说文综的政治学科涉及了一些概念:

  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消费水平

  书上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收入水平提高,则消费水平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物价水平降低,则消费水平提高;”那么在考试中,某选项“收入水平提高,则消费水平就提高”,缺少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实命题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考你对概念的掌握程度怎样,围绕一个重要的前提要求“准确理解”,从而导致那些“注重限制条件,说话严密,有依据”的考生脱颖而出,这样在命题老师眼里,叫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而不是靠自己的感觉去答题。

  再有书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那么在试卷中可能就会出现一个选项“国际之间不同宗教信仰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如果题目中,确实涉及到了“宗教”两个字,很多学生可能就会误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错误的背后就是不够明确,还是依靠感觉来答题,在命题老师的眼里就是真正的知识点没有掌握,张冠李戴了。

  由此可见,没有质量来支撑,回归课本、注重基础仅仅是空洞的口号。

  那么肯定有学生疑问,那么现在就剩下200天了,开始注重质量,时间还够用吗?那么现实中,时间是有限的,知识点也是有限的,政治学科的学科概念,不足40个,还有一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概念,那么再给大家明确一下,就是答题中常用的关键词,例如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科学发展观、、、

  此外,还有做题的质量,等等,由于篇幅的因素,我们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讲解。

  四、明确自己尽力最大努力都很难做好的事情。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是在接下来的200天中,要想最大限度取得提升,一定要明确,自己尽最大努力都不能做到的事情有哪些,这样一方面能理性审视自己,一方面还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从而达到提升的目的。

  例如说,一个学生从高三开学以来,语文成绩就是没有取得进步,那么他们依然幻想,我只要在剩余的200内好好努力,就能提高,如果这个学生不去自习分析自己尽力都做不好的事情有哪些,估计提升仅仅是一个梦。再如理综的物理,北京考生很难把握第24题,其实理综卷第24题,出发点就是拉开学生之间的距离,或者说这些题目不仅在考学生还在考老师,面对这样的一个题目,需要做很多工作,不仅仅让自己达到某种高度,还要面对教学的不足。还有生物学科,很多学生觉得知识点杂乱,现实中,学生自己可以理解知识点,但是普遍缺少对考点的总结,很多学生也觉得只要知识点总结了,考试就一定会好,对考点总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当然也是对教学的一种要求。如果学生现在来总结考点,他们很难做到,这些可以求助总结现成的东西,同时在做题的时候,学会构建考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五、对高考方向的把握。

  尽管平时考试试卷的质量还没有达到高考卷的标准,可是平时考试无论题型还是知识点体现形式,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这些年,各地高考无论是命题还是出发点都在变化,我们称之为新高考,就拿北京的语文卷来讲,面对新的高考方向,众多家长不知道新高考新在哪里,有的依然在后面“盲目”指挥;很多学生也没有明确清楚,新高考的特点,依然做一些旧题,旧资料,对于北京学生备考新语文,2013年之前的复习资料,起得作用越来越小了,很多依然在加大训练。

  那么新的高考卷有几个特点,考生一定要明确,继续北京的语文来举例:

  重实用。用语文知识、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语文问题,强化试题考查的实用性是北京高考的新特色。例如在微写作部分,将要求定到对“交际中沟通艺术上”,明显是加大对“情商”的考查。

  整体性。“语基阅读化“、”阅读多样化“、”名著交流化“等等立体式、多样式对学生进行考查,总体上看,语文越来越整体。

  开放性。重视审美、探究能力,无论是对阅读的谋篇布局还是对文言文多元性解读,都是一些崭新的形式,那么面对新的体系,学生怎样备考才合理呢?先不谈合理的方法有哪些,在探讨这些合理方法之前,至少,要明确高考的特点和方向,方向错了,后果不堪设想。

  六、信心,自己给自己多少,你就拥有多少。

  时间是有限的,但是高考涉及到的知识点和题型也是有限的。一个内心真正想改变的人,相信不需要动员,但是这个时代,越来越不能靠侥幸来促进成功的时代,你的未来,只有自己的书写。无论在经历怎样的困难,都是对你的考验,唯独自强才能应对,为自己将来奋斗,战胜目前的困难,本身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是吗?

  200天,又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祝愿2017届考生们,能更好的驾驭这2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