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泰龙刻苦励志故事

  导语: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演员、画家、导演、制片人,1946年出生于美国,1970年进入演艺圈,1977年凭借电影《洛奇》获得第49届奥斯卡和第34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编剧奖提名,1992年获得第17届荣誉凯撒奖。是小编分享的史泰龙刻苦励志故事。

史泰龙刻苦励志故事

  史泰龙刻苦励志故事一

  伏尔泰说得好:“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下面这个美国人的故事,正是成功从“必要性”走向“必然性”的真实写照——

  史泰龙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而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史泰龙他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

  因此,史泰龙他面相很不美,学习也不好。高中辍学,便在街头当阿混。

  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母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别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

  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企业去发展,学历和文凭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但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做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

  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决不放弃,一定要成功!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人……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显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

  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

  每被拒绝一次,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

  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

  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

  两年来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绝。

  他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

  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换一个方法。

  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了。

  两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

  因此,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

  普遍的反映都是,剧本还可以,但让他当男主角,简直是天大的玩笑。

  他再一次被拒绝了。他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作了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

  机会来之不易,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投入。

  第一集电视剧创下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现在,这个人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

  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龙。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如果史泰龙当初只是“想”成功,在茶余饭后做做明星梦,消遣一下,他就绝不会有今天。因为那样的话,他就不会付出,不会拼命。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史泰龙刻苦励志故事二

  1946年7月,他出生在纽约曼哈顿一所慈善医院里。不幸的是他被药用镊子伤到了面部神经,导致左脸颊部分肌肉瘫痪,左眼睑与左边嘴唇下垂,语言能力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幼年时期,他一直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只有周末才能见父母一面。因为长相的原因,大家都不喜欢他,也不愿意和他玩。他十分渴望得到友谊和别人的关爱,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重,可人们总是将他拒之门外。

  11岁那年,父母在不断争吵中分道扬镳,唯一让他感到温暖的母亲也离开了他。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那样温馨美好。父亲对他十分严厉,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稍有不慎,就会招来一顿斥责和辱骂。父亲经常朝他嘶吼:“你为什么不能变聪明一点儿?你为什么不能强壮一些?”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简直一无是处。

  15岁那年,他来到费城,与母亲和继父生活在一起。他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被人认为是一个带坏其他同学的典范。他一共换了12所不同的学校,常常待不了多久就被学校找个理由开除了。

  走过苦难的童年和少年,他渐渐长大成人,并且在体育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他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或足球明星,可是没有一所体育院校愿意录取他;他想参加海军,可是又不够年龄。无奈之下,他只好来到瑞士,一边给女学生上体育课,一边学习戏剧课程。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排演阿瑟·米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时,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一名演员。

  不久,他满怀信心地回到了美国,进入迈阿密大学,正式学习表演艺术。然而他的导师很不喜欢他,认为他不是演戏的料,永远也不会有前途,还劝他尽快退学。尽管他不相信命运,也不愿意服输,但还是以三个学分之差,被迈阿密大学拒之门外。

  随后,他来到了纽约。迷恋于星相占卜的母亲断言,他会成为一个明星,但不是演员,而是以作家的身份。于是他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暂时放弃了做演员的梦想,潜心研习剧本的写作。他想,人们总是在试镜时拒绝我——因为我的眼睑下垂,因为我的声音太过低沉。既然我无法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我总有能力去修改润色自己创作的剧本吧!

  1974年,他突发灵感,创作了一个叫《洛奇》的剧本。当时不少制片人都很看好这个剧本,但因为他坚持要求出演其中的男主角,而被所有的制片人拒绝。他不甘心,又带着剧本分别拜访了美国的500多家电影公司,终于,在被拒绝了1850次后,有一家电影公司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片子以很低的成本在一个月内就拍完了,可谁也没想到,这部电影会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的一匹黑马。

  1976年,这部电影的票房突破了2。25亿美元,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并获得最佳男主角与最佳编剧的提名。著名导演兼制片人弗兰克·科波拉由衷地赞叹道:“我真希望这部电影是我拍的。”

  一夜之间,他成了全球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就是观众心目中的超级偶像、单片酬金超过2000万美元、好莱坞武打动作巨星史泰龙。

  回眸往事,史泰龙感慨万千。如果不是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也许他根本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是别人的拒绝激发了他的斗志,磨砺了他的意志,洗礼了他的灵魂,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用史泰龙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干出点儿什么名堂,来为自己赢得一点儿自尊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