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是2017年逛庙会的文章,欢迎欣赏。

2017年逛庙会的文章

  篇一:2017年逛庙会的文章

  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时常坐在温静的时光中,就那样一直坐下去,任思绪飘飞,时光逆转,回到童年那快乐明媚的岁月,就那样回忆如涓涓河水流过千山万水,流过美丽的家乡,流过土地田野,流过家乡的戏台,流过那安详的岁月。

  我的家乡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小村,村里人虽不多,可每逢过节却是极为热闹。小村中最热闹的时节除了除夕前的置办年货,就数一年一度的家乡庙会了。村里的庙会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八这一天是正会,随后连续七天都是极为热闹的。至于为什么选在二月十八天,却是不得而知,不过这些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年庙会,学校都放假七天,虽然老师不忘给我们布置作业,但却丝毫不影响放假的快乐心情,我们一群小伙伴欢呼雀跃着奔向戏台前的那片宽阔的场地。

  二月十七那天已有几个别的杂耍团来到那片场地上,安营扎寨等待着明天庙会的到来。每年庙会村里都从外地请来唱大戏的戏班子、杂技团、歌舞团等各式各样的杂耍来给庙会增添热闹的气氛。二月十八终于在我们的巴望中如期而至,这一天村里自编的秧歌队,高跷队在一片喜庆的锣鼓声中从小村唯一的一条柏油马路上出发扭着跳着来到戏台前的那片场地上,此时,场地上有扭秧歌的、踩高跷的、卖冰棍儿的、村里的围观表演的老人小孩、男男女女,还有一些小摊贩好不热闹,庙会就在这一片热闹声中老开了帷幕。

  远远的,风中飘来戏子咿咿呀呀的唱音,连空气都变得婉转曲折了,吸引我们这群小孩子的却并不是戏台上的婉转演绎,而是那些个由军绿色厚重粗布搭建围成的类似蒙古包形状的杂技团,歌舞团的帐篷。想进去看表表演当然是需要买票才能入场的,这对于我们这群毫无收入的小孩子来说,口袋里有个三*这已经是父母看在庙会的份儿上给的额外恩惠了,怎么可能付得起三五元的门票!不过,凭票入内的规矩怎么可能束缚住我们这群调皮小孩的猎奇心,我们有我们小孩的特有妙招,一个字"钻",帐篷搭建的与大地并不是紧密接触的,有好多处都有很大的空间足够我们通过,这些缝隙就是我们小孩子的"绿色通道",当然前提是不能被发现。终于成功通过"绿色通道"打入内部,至今我还记得杂技团内的惊奇场景,对于从没怎么看过真人杂技表演的我们来说,那次真是大大的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哇,怎么会有那么神奇的人!居然生吞玻璃碎片!他会不会死啊?","快看快看,那个人竟然双足赤裸着凌空站在灯泡上,灯泡还是亮着的,居然没有爆掉!他是不是会传说中的气功啊?","唉?美女!那女的好漂亮啊,歌声真是太好听了!",台下谁家男子在扔小石子引起美女的注意,在一片哄笑声中这一场杂技表演结束了。出了杂技团的帐篷,远远的看见对面小胖妞家的冰柜,一群小伙伴集体奔去冰柜前,一人拿着一根二毛的冰柜开心的在这片场地中继续游荡。游来荡去终于来到在"鬼屋"入口处徘徊,你推我,我搡你,却是无人敢向前。单单是门口的那张宣传画报就够吓人的,虽然想去但最终还是没进去。一来,"鬼屋"的搭建比其他帐篷要严谨的多,二来嘛,怕鬼。最终好奇心被胆量给打败了。

  咦,那边摊上聚集了好多人,去看看是干什么的,一个小板凳样式的架构上架着一块倾斜的带框面板,面板上被几块短小板隔开三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里分别写着五元、十元、二十元、零元不等的数字,最边上的隔间里一个黄色乒乓球放置其中,此隔间外侧有个可击打乒乓球的拉手,一拉一松间,乒乓球从该隔间击出滑落入其他隔间。规则很简单,玩者只需五元即可玩一局,一局二次,乒乓球击出落入哪个隔间就给相应隔间的钱数,如果是零元或还是落回最初的隔间则不给钱也不退还钱。但我们看摊主弹指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小球一次又一次的击入写有钱币的的隔间后,我们震惊了,大伙心中蠢蠢欲动,不乏有几个小青年出头去尝试的,却都是不幸落入零元或最边的隔间里,摊主笑着长叹:运气不佳呀运气不佳。还有不信邪的,一连试了好几局,最后连一毛钱都没捞回反而还搭进去几十块。大伙心里渐渐明白了:哦,原来此物大有玄机,此乃骗子一个。人群也就逐渐散去,独留摊主自个儿在那儿击打着乒乓球解闷儿,夕阳西下,摊主那儿光影好不萧瑟啊。

  篇二:2017年逛庙会的文章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人们历来赏花灯,逛庙会,观焰火,看秦腔的好日子。这也是天水古郡伏羲城历来的规定。民间有“朝人宗,祭伏羲”这样的说法。从正月十五一大早开始,天水人便有万人朝宗(伏羲)的传统。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烧香祭祀以求取平安吉祥。

  早闻天水古郡伏羲城的庙会独具色彩,又听闻今年请了十位“梅花奖”著名秦腔演员,便兴趣大浓,决定去伏羲城逛一逛这万人朝宗的庙会。早早坐上六路公交车,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愉悦,直觉告诉我这将是与一座古城最亲切的接触;我将会推开涂有油墨色的大门,闻见古色古香的楼兰,触摸那雕满花鸟的窗子;甚至,我能听见它的心跳。在它的面前,我像是得到了什么优势,竟成为它最可爱的孩子。

  终于来到了天水古郡,两岸粗大奇特的古老柏树展现在我的眼前,人们在上面挂满了红灿灿的大灯笼,远处看犹如红于晚秋的柿子。小路两旁摆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有端正和气的财神爷,有火红发亮的大花灯,有满身金黄的火凤凰,有六棱六角的小楼阁。但让我最喜欢的,就是弥勒佛花灯了。花灯是照着弥勒佛的样子做的,挺着胖胖的大肚子,笑眯眯的,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实在使人心胸开阔。花灯旁还有位捏泥人的老先生,戴着一副黑眼眶的老花镜,一手拿着熬好的糖汁,一手拿着长条竹签,神情专注地往面板上滴着糖汁,等凝固后,拿着刀片在底下一滑,这便就是一条龙的形状,买卖之人接连不至。

  等过了榆阳街,便远远看见一座高大威猛的三寰城门,上面用正楷大大地写着“羲皇故里”四个金光大字。下面走动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周围的旁边,摆满着各种各样的小吃食,这便就是有名的伏羲城,庙会就在这里举行。走进伏羲城,一股古色古香的气氛便瞬间而来,这是我梦境中所未看到的。两边是古时候遗传下来的房子,漆黑的木门散发出古老的纯香,窗子上雕有花鸟的图样,正屋子中间挂着一副孔子像的中堂。但大多数的屋子都摆满了古玩,书法和雕刻这种玩意儿。还有的变成了人们享乐的茶馆,要是到这时,能够大大方方走进去,大声叫道;“老板,喝一壶上好的龙井,”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挤,以致我不得不放慢脚步。伏羲庙的前方就是戏台,秦腔还没有开始,底下便坐满了老的,少的一大群人。——听说一会儿是李小峰主演的《周人回府》,很多痴迷秦腔的人都远道而来。咚咚恰恰的锣鼓声从前面传了出来,我好奇疑惑地走了过去,只见是两条舞龙从那面张牙舞爪地走了起来,后面几个高大威猛的男子抬着一个雕塑的神仙像,再后面紧接着便来了两头舞狮;几十个道士在那里拿着牛皮鼓边跳便唱。前面的道士则左手拿着一把斧头,右手拉着一把小刀,上面都用红布缠着,口中念着我们听不懂的咒语,一会朝这边画下,一会从那边劈下;最后问了周围的一位老人,才懂得这就是以前最古老的祭祀——开山攒神。

  进伏羲庙得有门票,但是不贵,人人都可付得起。我花五元买了一张去往伏羲庙的门票,走进伏羲院内,门口的两棵大柏树显得最为显眼。那是一颗长了百年的老树,树干的有的部位都枯了,但头上部却显得富有生机,人们认为它是有灵性的,便把庙中求得的红菱绑到老树上面,就会一年中都平平安安,财源广进等。等过完第二道门,便就走进了大殿,也就能看到伏羲的雕像。只见他盘腿而坐,手中护着八卦罗盘,身披一件黄色的长袍,双目和谐的直视着眼前的儿女。

  院中显得特别古幽,四周都是高大奇特的古柏。特别有一棵,倾斜着已经倒在了殿房上,却能够坚强地活着,这是我对自然的一种敬畏。有很多的风俗是我未所见我的,也是不认同的。比如,很多人都拿着把红纸剪成的小人放在树上,然后用香烛点燃干了的艾草,(你只在小纸人上把你疼痛的地方点一点,)那身体的部位便就会好了。或者有的人认为转动烧香的铃铛就会消灾减祸等。我认为,传承的文化是好的,我们应该呵护我们老祖宗遗留下的产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精彩。但是一贯的把全部的生命都给了虚无的世界,而自己又不好好的努力,那就是过于迷信。

  舞台下围满着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小孩子骑在父亲的头上,有的干脆站在凳子上,有的个子矮又挤不前去叫骂的,有的挤前去但挤的不舒服抱怨的。吵闹的叫嚷声在秦腔的锣鼓下显得惟妙惟肖。现在上演的正是李小峰主演的《周人回府》,他熟娴的演技在舞台上表现的活灵活现,那淳厚的嗓音像带有磁性的一样,浑厚有力,他吐字清楚,圆滑,使人听起来显得特别的震撼和舒适。底下不时响起一阵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几位老人都赞叹不绝地直夸唱的好。我虽对秦腔并没有什么经验,但李小峰主演的《周人回府》,我实在是完完全全的看完了。

  戏结束了,人多的犹如洪水般的退去。早在来的时候就打听到天水的凉粉最为有名,便打算在这里吃上一碗,再慢慢的回去。做凉粉的老妈妈表现的很是客气,她勤快而麻利地端上来满满的一碗凉皮,白白的凉粉在辣椒的衬托下,显得白里透红,用筷子小心翼翼的夹上一片,它便会像游鱼般弹来弹去,等放进口里,一股又凉有辣的凉粉条子便就滑入了我的口中,那是怎样难以形容的一种味啊!不免想起也给父母也带上几分,让他们也尝一尝这天水有名的凉粉。

  篇三:2017年逛庙会的文章

  声声炮竹打破清晨的静谧,第一缕阳光洒在大雄宝殿飞翘的屋檐上,古寺迎来鸡年第一天,2017年奉国寺庙会拉开序幕。

  无法说清义县奉国寺庙会始于何年,《义县志》(民事志第十一册中卷九)记载:“是日,城内大佛寺(奉国寺)庙会,花炮杂陈,食品玩具罗列成市,工商放假,游人塞途,男女往来,极一时香火之盛,勒金吾驰禁。”

  志书上这段文字,描绘了清代奉国寺庙会盛况,形象地用“勒金吾驰禁”来形容,意思是游人之多,巡城官们(金吾)不得不赶快跑来维持秩序。

  2017奉国寺庙会,再现了这种场面,县城东街被车辆“挤爆”,坐落在东街路北的奉国寺游人接踵擦肩。这届以“非遗”展示展演为主题的庙会,着实让民俗文化风光无限,参观游览人数突破30万。

  庙会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展示展演内容分为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竞技和游艺、曲艺、传统手工艺和地方小吃等六大类。几乎每天都有独具本地特色的传统项目,内容之丰富为历年之最。

  从初三到初五,大榆树堡镇岔路沟村“契丹竹马、旱船歌舞团”,连续三天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义县社火”中的竹马舞和旱船舞,观众场场爆满。竹马舞和旱船舞是我国北方契丹民族留下的、有舞有唱的民间歌舞形式,岔路沟是原生地。两个舞蹈的内容《萧太后出猎》、《南北和》,都反映的是历史上宋、辽“檀渊之盟”后民族和解的故事,无论是舞蹈动作还是唱词内容、曲调,都保留了原汁原味,具有浓浓的地方特色。

  东北人最喜欢东北大秧歌。从初四到初八,有十八支秧歌队在奉国寺院内汇演。这是一次参加表演人数最多、活动时间最长,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盛会,有地秧歌、高跷、老汉推车、跑马、跑驴、三打白骨精、小老妈开店等传统民俗内容。*非遗项目“锦州三屯秧歌”也前来助阵,引来观众喝彩声不断,把汇演推向高潮。

  在奉国寺院内,还搭建了“2017年奉国寺庙会祈福大舞台”,邀请义县戏迷协会、二人转班子、老*演出队、文化馆歌舞团、民间鼓吹乐艺人、杂耍艺人等登台表演传承评剧、二人转、曲艺,演奏传统鼓乐曲牌、魔术等。在大舞台上,民间艺人各施其技,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拿手绝活。其中高家街的狮舞、东南街的“打花棍”等节目突出反映了义县本土的民间传统文化风格。特别吸引游人的眼球。

  大型仿辽祭祀表演“太后礼佛仪式”是庙会每年都必不可少的文化大戏,再现了辽代皇家佛仪的恢弘场面。表演从初七到十五,上午10:00准时上演。随着“太后”的圣谕“起驾”,八音齐鸣,古乐悠扬,伞盖旗幡交相辉映,“太后”带领200多人的表演队伍从三门浩浩荡荡走向大雄宝殿。

  奉国寺“义县民俗实物展”同样吸引了大批游客,这里展示了从民间搜集的独具特色的民间民俗用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1000多件。这些古老的民俗实物,让你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沧桑巨变。展品大多为从清朝到建国初期人们衣、食、住、行、生活、生产的必需物品,有大到上百斤的碾盘、石磨、织布机、绣床、八仙桌,小到轻巧的烟嘴、梭子、耳环、酒盅、扣子。正厅的展厅内,还模拟清朝晚期家庭布局,陈设了当时客厅、住室、厨房的一切生活用品,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原貌,生动地记录了义县的历史痕迹和发展脉络。令游人感慨万千,留连忘返。

  庙会期间,县图书馆到现场开展了图书展销和谜语竞猜活动,趣味互动贯穿活动始终。图书馆组织了多达5000条灯谜,设置了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猜灯谜”和由民间艺人手工创意制作的奖品。家长与孩子一同参加,不时有观众摘下猜得的灯谜字条。大家欢呼雀跃的同时,也不忘现前往工作人员处兑换奖品。

  在体育游艺活动区,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兴致勃勃地参与套圈、踢毽子、打陀螺等久违了的童年游戏,参加辽代风情的射箭游艺;在体验互动中回忆过往的时光和欢乐。

  在风味小吃摊铺,也围拢着许多观众,品尝“舌尖上的文化”。清真烧饼、全羊汤、黍米干饭水豆腐、艾艾糕、清真元宵……地方特色传统小吃,玲琅满目,色香味诱人,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欢笑声此起彼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奉国寺庙也融进了一些现代因素,但无论怎样,都不能改变它的传统文化基因,不能改变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