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年的六月,都是校园里最伤感的季节;今年的六月,同学们是在多雨时节里阳光灿烂的日子离别的。下面是关于2016届大学毕业典礼上教师代表致辞,欢迎参考。

  篇一:2016届大学毕业典礼上教师代表致辞

  尊敬的欧书记、林校长、各位担任和未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教师同仁们、自豪的父母们,亲爱的2016届全体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好!

  昨天上午接到学校有关部门的通知,要我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讲话。我的第一反应是:“不会吧!”。因为我清楚我并没有充分的资格作这个教师代表,我既没有给你们上过什么课以获得你们广泛的尊敬,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可以作为你们的表率。再者我也没有经历过这么大场面的考验,实在胆怯的很,担心讲不出像根叔那样既哲理深厚又让大家兴奋的话语,若有半点扫兴,岂不罪莫大焉!所以一开始也力图婉言推谢,但没有被批准。大家也都知道,上级安排的任务只有全力以赴去完成,哪有推脱的道理,领导说你行,你还不行吗?

  当天还有其它更急迫的任务要完成,只好晚间挑灯夜战,准备讲稿,直到夜半三更也没有想出什么宏篇大论的主题,最后决定放弃主题,随意识流说说心里话。讲稿也来不及送领导审阅了,讲得不对的地方,除文责自负的原则外,还请大家批评和指正。

  第一,我要感谢全体毕业生同学们,是你们的毕业才使我有这份荣耀向你们全体同学讲话。此时此刻,我站在台上,你们坐在台下,但我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对我是第一次在一个著名的大学,而且是我的母校的毕业典礼上讲话,而对你们则是即将离开学校,开启人生舞台的重大典礼,都是处女秀。二十九年前的今天,我也坐在这个风雨操场的某个位置,看起来其貌不扬的一个男孩,但内心充满着激情与期望。其后的二十九年间,从中国到欧洲再到北美,游学于哈佛等若干大学,走过了大半个世界,见识了无数美丽风光,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不断成长为两鬓斑白的中年男人并且又回到这片曾经熟悉的校园任教。我花了整整二十九年从台下走到台上,当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但我总是在努力一步步向上走来,这一点绝没有辜负母校对我的培养和期望。至少,我骄傲,我是重大人!我相信,今天在座的所有同学也会天天进步,许多同学进步的步伐会远远超过我,不需要很久,也许在母校90或100华诞时,你们中就会涌现出大批杰出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今天我为母校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自豪”的含义。

  第二,我想说的是,同学们就要离开母校了。母校对于我们每一个在此接受过教育的人而言就如同母亲一样永远割舍不掉。不管我们当初是如何来到这个学校的,我们在这里接受教育,获得生存必须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成长了人生的智慧。正如哈佛大学一个校门入口处刻写的“enter to grow in wisdom”----charles w. eliot, harvard president, 1901。所以可以说我们真正的人生是从这里开始的,也许有的同学的爱情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呢!我常常讲,人生大事如婚姻等都有可能不是唯一的,只有大学毕业典礼只此一次,不可再来。国内外大学,尤其国外大学对毕业典礼都是极其重视的,因为其不可重复性。许多父母、亲朋就算长度旅行也要亲临见证这一关荣的时刻。去年,我儿子从多伦多大学毕业,我也不远万里前去参加。而同学们毕业离去后,母校就像母亲一样永远关心、牵挂着你们,许多年后你可能会发现当年教过你或者你接触过的老师还记得你,你的故事还有人谈起,母校的发展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你的成就。这是在血缘关系之外的另一种母子渊源关系,其忠诚度有时甚至超过血缘的母子关系。所以,我们不可能忘记母校,更不可能不爱母校!

  第三,我想说的是,同学们离开母校就要步入社会。我们重大办学的一贯宗旨就是“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我个人以为,这是我知道的全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宣言。而这里面,我认为前两条主要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如果我们不能产生一流的研究成果,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我们就辜负了同学们和你们父母对重大的厚爱,就不配做你们的老师,这一条可以说天天鞭策着我自己,不敢懈怠。而后两句,对于学校也是责无旁贷,但我认为更是同学们肩负的重任。因为同学们源源不断地从母校走出去,奔向五湖四海,通过你们的行为,服务于广大的社会,推动国家的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提高。前面说过的哈佛大学同一校门的出口面就刻着这样的文字“depart to serve better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意。

  当然,同学们走上人生旅途后会发现,前路可能并非平坦,还可能荆棘丛生。但这也正是人生的奇妙之处。人生的灿烂只有在回望中才在可能出现,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是前人反复咀嚼出来的味道。同学们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价值多元化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容易使人丧失对挫折和失败的抵抗力,尤其是对于从小受到宠爱和成长顺利的孩子。我在这里想告诉大家,没有经过挫折的人生注定是脆弱的,就像好钢是锻打出来的一样。同学们如果以前没有准备好,那从今天起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好将每一次挫折作为下一次成功的前奏。我最近看 到《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应邀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她就避而不谈她的成功经历,而是大摆她曾经受过的挫折的龙门阵。她认为,她通过挫折和失败才认识到和做回到真正的自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我自己对她的见解是感同身受的,因为也有过许多挫折和失败的经历,但精神上却是愈挫愈奋,最后还是收获多些的。

  过几天就是建党90周年纪念日了,*9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奋斗,才会有最后的胜利。有的同学可能看了最近拍的《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我就经常想,当年多么险恶的一个环境,这么一个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终成就一番伟业!其间的艰难和挫折我们现在绝对难以体会,如果我们有他们当年十分之一,哪怕百分之一的坚忍不拔的精神,那还有什么是我们不可以做成呢!

  最后,但不是最次要的,我想说,同学们行完今天的典礼后一定要坚持强身健体,保持心情愉快。这个话,有的同学会觉得婆婆妈妈的。但真理并不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说了一千遍的也不一定就是谎话。作为一个研究生物医学工程的,我认真地告诉同学们,有确实的科学证据证明健康要从青年时代做起,其效果才持久和高效,不要等到年龄大了,身体出状况了才觉得健康重要了,这方面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的。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础,保持健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大理石墙上就用包括中文在内的六种语言刻下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享有可以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基本*”的宣言。

  临别,送大家一句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同学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工作或学习顺利,并请大家常与母校老师联系,常回母校看看。

  谢谢大家!

  篇二:2016届大学毕业典礼上教师代表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从今天开始,就要离开校园,各奔东西了。你们将带走的,是美好的憧憬,四年同窗的友情,对未名湖的留恋,还有北大人那份特有的自信。

  我特别提到“自信”,是因为十几天以前我们学院的一位男同学来找我聊天的时候问道:“老师,我本科快毕业了,为什么还找不到自信?怎么样才能找到男子汉的感觉?”我回答说:“你能跟一位陌生的老师坦露自己的弱点,说明你有最起码的自信。作家王蒙说过,‘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乃至敢于自嘲,意味着清醒更意味着自信,意味着活泼更意味着真诚’。那些一天到晚说这也自信、那也自信的人,恐怕才真的是缺乏自信。”

  我没有更多的时间跟这位同学深谈,但他的问题却让我久久沉思。我认为,一个当代大学毕业生要获得自信,最重要的是发现并且拓展自己的相对优势。举一个例子。过去几年里,我访问过三个经济欠发达的南亚国家。在那里的中资企业中长期工作的一些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们带领着当地的工程团队,设计并修建了公路、港口、民宅、商厦,直到开发房地产,为所在国*规划首都建设布局。这些年轻人的言谈举止,充满着活力和自豪。他们不是毕业于国内著名高校,却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他们没有考过托福雅思,却克服了外语沟通的障碍;他们没有学过政治学、法学,却努力了解所在国的政治和法律,甚至写出了相关的调研报告。这些大学毕业生的自信,来源于自己的辛勤努力,也来源于他们找到的能够发挥自己特长和相对优势的工作岗位。我不由得想到,我们北大毕业生的相对优势在哪里?如果北大毕业生同我所结识的这些年轻人一起到同一个海外企业就职,会比他们干得更好吗?

  显然,对这个问题不能做出一概而论的回答。我想,北大毕业生的相对优势,也许应当表现在更高的人文素质、更多的独立思考,更强的创新能力。或许是北大人个体的强势,造就了北大的相对优势。反过来说,北大的整体优势,在于学校能为北大人提供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条件。我们应当好好品味老校长胡适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救出自己的唯一法子便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

  有相对优势,就必然有相对劣势。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弱项,自信就是盲目的,而且会转化为自负、傲气,甚至戾气。其实,谦逊才反映自信,而傲气和戾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同学们在毕业以后,一定要勤恳扎实地做事,谦和包容地待人。否则,北大毕业生的光环就会迅速黯淡褪色,就不能在社会大熔炉中把自己铸造成器。

  认识到自己的相对优势和劣势,遇事就能把握住方向,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1990-1991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讲学,那是中美关系的一个特殊时期,*学生和学者想拿到美国绿卡很容易。但我选择了一家三口同时回到北京。离开美国以前,好几个美国人和中国人都提出疑问:“现在在美国的中国人几乎都选择留下,你为什么要回国呢?”我说,美国人极力倡导的不就是“独立思考”吗?绝大多数中国学子都留在美国,那我回到中国的相对优势不就更大了吗?这就是我的“独立思考”。20多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这个决定后悔过。对于在座的同学们来说,哪个地方最适合自己去,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自己做,什么学科最适合自己选,你们的同学、朋友、老师甚至家长,都不如你们本人清楚。经过独立思考做出的判断,即使将来可能后悔,也是值得尝试的。

  论才学,论德行,论贡献,论年资,论职位,我都远不如在座的一些老师和领导,所以我阐述北大精神和北大传统是不够格的。作为北大人,我惟一的、也许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之处,在于完整的北大履历。我1954年随父母来到北大,上了北大幼儿园、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初中、北大附中高中、北大本科、北大研究生,然后留校任北大讲师、副教授、教授,直到最后落叶归根。

  算起来,我进进出出北大校园已经历了59个年头,超过北大115年历史的一半。但是,在这59年当中,至少有27年我是游离在北大校园之外的。其实,我对于北大精神、北大传统的理解,是在几次离开北大又几次回到北大之后,才逐渐加深的。有了比较,才知道北大的相对优势,也才知道北大的相对劣势。知道了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才有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和努力方向。

  我家刚迁到北大时,住在朗润园175号,离我现今居住的公寓只有50米之遥。现在我每天去学院上班的路,就是当年上北大幼儿园走过的路。物是人非,感慨万端。在我眼中,这条路上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增加了蔡元培先生的铜像,而这座铜像是我所属的1977级、78级毕业生集资铸建的。无论酷暑严寒,时时有未留下姓名的人士,在树丛中的铜像前献上鲜花,每每提醒我们记住蔡元培校长的教诲:“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原则,兼容并包。”

  “在北大这个追求思想*的地方,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可能各不相同,但在这些梦想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北大的明天更加美好。”这不是我的话,而是在座的王恩哥教授就任校长时所说的话,请大家牢记。我对你们的希望,是当你们重返燕园的时候,无论自己铸造成器了没有,梦想实现了没有,都不要忘记到蔡元培校长的铜像前面,献上一束鲜花。

  谢谢大家!

  篇三:2016届大学毕业典礼上教师代表致辞

  各位领导老师、来宾、家长,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

  每年的六月,都是校园里最伤感的季节;今年的六月,同学们是在多雨时节里阳光灿烂的日子离别的。这样的时刻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年年相似;而对于你们来说,可能一生只有一次。不用的书卖了,往日的楼梯变短了,校园里穿班服的人多了,不会喝酒的醉了,难得流泪的哭了……这就是校园里分别的日子。一千多个的日出日落,给你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和不那么美好的记忆;春夏秋冬的几次轮回,记录着你们那些值得和不值得的喜怒哀乐。你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时光都是在xx大学度过的,我一直说,校友工作是从新生入学开始的。我们要让每位同学回忆起大学时光,总有那么一两件让他感到温馨的事情,有一两个让他心动的场景。

  漫长的岁月会使人忘记许多往事,而有些记忆无论经过多少时间的磨洗也不会消失。今日别离的忧伤将成为永远的甜蜜。几十年前,我和在座的许多老师,也曾有过此情此景。那是冬季的离别,我们抒写徐志摩的诗句——轻轻地我走了……那天在文学院的毕业生晚会上,同学们一句“我们总是说下学期如何下学期如何,可是突然间意识到再也不会有下学期了”——深深的打动了我和在场的所有老师。往事悠悠,岁月如歌。吉大校园真正是一片热土,希望在这里萌生,硕果在这里收获。只要是种子,就能生长;只要是花儿,就能开放。看到同学们由酸涩到成熟的过程,看到大家对于母校那种深情,作为老师,我们感到欣慰,觉得无论为学生付出多少辛苦给予多少关爱也是值得的。我想,如果能从头再来,我们一定要为同学做得更好。

  这里我送同学们几句寄语,是我的心声也是全体老师由衷的祝愿。

  第一,大爱无疆。大学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大师更要有大爱。李元元校长曾经对学生说“品格道德的高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同学们要永远怀有一颗宽容仁爱之心,在这个复杂纷纭的社会中,很多事情我们都无能为力,但是只有爱、善良和宽容是我们每个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大爱无疆,爱之所爱,爱之所不爱。爱可以温暖人生,可以化解仇恨。要宽容别人,宽容来自于心底的善,宽容使社会和谐丰富,宽容使你自己心平气和。

  第二,大任无怨。天降大任,忧国忧民,苦劳身心而无怨无悔。人生百年,雁过留声,适应环境而能改造环境者乃为担当大任者。历史的发展总是需要少数人走在前面,虽然走在前面的人往往要作出牺牲。但是,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义无反顾的奉献,因为我们是民族最精华的一部分,天生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志向高远也要从小事做起。每一件小事都是通往大志向的阶梯,细节反映本质,微小改变大局,瞬间决定命运。

  第三,大智若愚。四年过去,人生开始。四年校园生活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一个温馨的终点,一个艰难的起点。与社会相比,校园毕竟还是一个小世界,还算得上是一块净土。环境转换,人事皆非,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和反差可能会越来越大。在校时,有领导护着你,老师宠着你,同学帮着你。今后要有承受挫折和遭受冷遇的心理准备,生活需要最强忍耐的人。低调做人,踏实做事。xx大学的毕业生有一个两年不适综合症。批判意识过强,不善于见机行事。如果在一个平庸的环境里,个性和才华有时候就是你成长的障碍。到了社会,首先要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最后才能改造环境。

  最后,勿忘母校,情义无价。毕业了,让我们共同珍视过去。虽然四年的生活里,不一定那么完美,有怨言有误解,也爱过也恨过,但是此时此刻一切都将化为分别的惆怅。现在也许你还不太懂得毕业的含义,但是当你们走上社会体验复杂人生之后就会有别样的感受;也许你今天对此情此景还很淡漠,但是当你们10年之后再回首,就会觉得这是最难忘的时光!当你们走上社会大家天各一方,遥想当年而环顾周围现实时,你们会更进一步感受到同学和师生之间友谊的重要和纯真,除了亲人,人世间同学和老师是最亲近的关系,同学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不必讲任何条件和代价的,无论走到哪里,“吉大人”就是我们相见时最亲切的问候和称呼,“吉大人”就是我们相亲相爱的理由,希望今后同学们之间互相扶持互相爱护,不要让一个人掉队,不要让一个人孤单。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论我们多么不愿你们走,但是人总是要上路的,让我们在这里最后送你们一程!xx大学永远是你们的家,今后无论身处何处,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得意还是失意,你们都是吉大人。如果有一天你们伤了、累了,想回到学校深造,我们将张开双臂欢迎你们。

  最后,让我用写给校报的几句话结束我的发言:

  拿起又放下的是翻开的旧书

  放下又拿起的是酸甜的记忆

  最后一步迈出校门,你们便成了吉大的校友

  最后一声问好,相逢也许在步履蹒跚的时候

  今后无论你走多远,你仍得记住:

  我们在你的港湾里

  你在我们的视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