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亲子教育的小故事两则及感悟
故事1 天才与庸才
有人问天才:“您与庸才的区别是什么?”
天才回答说:“世上本无天才,只不过是勤奋再加点儿远见罢了。”
“两者总有点区别吧?”那人又问。
天才指着一只毛毛虫问:“那是什么?”
“毛毛虫。”
天才又指着一枚鸟蛋问:“这是什么?”
“鸟蛋啊?”那人答。
天才最后指着一个婴儿问:“他是谁?”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那人回答。
天才却摇摇头说:“那些分别是蝴蝶、雄鹰和天才,你却说是毛毛虫、鸟蛋与婴儿。这两者的不同回答,也许就是我与庸才的区别吧。”
【感悟】
天才与庸才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个人的观念和对事情所保持的态度。对于孩子的培养而言,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天才,或者说从教育的词典中把“庸才”画去。
故事2 可怜的父亲
吉姆金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父亲。他希望自己的儿子约翰认真读书,将来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因此,从儿子约翰上小学二年级开始,吉姆就开始对约翰提出严格的要求。他私自给约翰定立了几条规则:禁止他随便与街上那些孩子们一起逛大街,无所事事;不允许任何一门考试低于良;不允许看卡通节目;不允许玩电子游戏,等等。约翰只要偶尔违背这些规则,就会遭到严厉的斥责。可是,到了三年级的时候,约翰的成绩却已经连“及格”的档次都难以维持了。他似乎故意与父亲作对似的,偷偷地跑出去找孩子们玩耍。而且,他专门找那些被家长们视作无可救药的“坏”孩子,因为他感觉到自己与他们一样:在父母的眼里,是那种只会犯错误的孩子。
吉姆非常困惑,在与邻居们谈话时不断诉说自己的烦恼,可是,在他生活的那个小镇上,没有一个人可以给他指出错误。吉姆依旧采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对约翰实施更加严格的管教。结果,约翰在一次*发生后,被带进了青少年管教所。
可怜的吉姆始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花费了那么多的心血,到头来却落得如此结局。
【感悟】
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就会使孩子承受长期的心理负担,会给孩子带来压制、苦恼、反抗的情绪,不利于他们的行为向好的方向转变。对于个别孩子来说,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