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教育部、共青团*、全国少工委8月3日下发《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有效发挥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等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的意义在于要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基于辛勤劳动之上。我们已经熟知,很多国家的国民教育注重实践能力,一个人修身立德所需要的一切,已经从学校里展开了训练,国民素养由此萌芽。古人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士大夫讲的话,劳动的价值是知识分子做的代言。劳动并非一味地只有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我们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袋上,也要装在身体里,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让青少年真正能“享受”到劳动教育带来的“实惠”,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重视。
记得儿时的我们都积极的争取做德、智、体、美、劳的先进学生,大家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活动。有些时候,劳动课比其它学科看起来更有看头。但是现在的教育机构,把分数放在第一位,劳动慢慢就演变成一种形式。有学校环境的因素,也有教育单位的不重视。只有教育机构充分认识到教育的真正意义,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培养出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才才是教育机构最大的成就。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娇生惯养是现在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父母心疼孩子事事包办,只有少数的家长会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重点是为了体现劳动的意义,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也是孩子长大成人后进入社会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
劳动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的结合体,需要人们用这全部的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劳动给人以聪明才智,劳动陶冶人的情操,劳动锻炼人的意志,劳动创造财富,要让学生在劳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接受。当学生在一次次劳动中大显身手时,那就是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之时。我们要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