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观后感影评1000字精选三篇

导语:影片讲述了一位富有的贵族菲利普,在一次跳伞运动事故后下肢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无法自理,因此他找了黑人青年德瑞斯来家里帮佣。这是一位郊区的年轻人,刚从*出来。简单来说这是最不适合这份工作的人选。两个世界相互碰撞,融合,于是一段不可思议的、奇妙的友情诞生了 。下面是由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读后感,希望你们能喜欢!

《触不可及》观后感影评1000字精选三篇

【第一篇】

好莱坞对欧洲影视作品的翻拍并不陌生,仅在90-00年代,就有着耳熟能详的时代经典《真实的谎言》《闻香识女人》《香草的天空》《偷天换日》。但在续集/前传/翻拍大行其道的今天,美版翻拍却越来越鲜见,更不用提优秀的美版翻拍了——在《致命伴旅》《生人勿进》,以及《蛛网中的女孩》的对比下,大卫·芬奇《龙纹身的女孩》俨然成了皇冠明珠一样的存在。

而在2000年以来的好莱坞翻拍电影的坐标系中,美版的《触不可及》撑死了也只是在中游徘徊,和《天伦之旅》不先上下。

上映于2011年的原版《触不可及》,由于在法国本土收获了巨大的成功,自然也被海外的制片商视作潜力股。但就其本质而言,《触不可及》和其他广泛传播的“洗涤心灵”的法国电影类似,并没有逃脱“中产阶级心灵鸡汤”的范畴之外;2011年的世界政治环境,也要比数年后要简单得多。

但在声名狼藉的韦恩斯坦眼中,这一切都不是问题:法文翻成英文,好莱坞大明星补位,似乎就能在这个寻找希望和弥合间隙的鸡汤小故事身上,再榨出一笔钱——甚至还想着像《闻香识女人》,再拿几个提名也说不定。

但这出野心勃勃的大戏,被韦恩斯坦的#METOO绊了个趔趄,顺手坑掉了2014年以来好莱坞最热且多产的喜剧明星,凯文·哈特。

与大多数着急转型但并没有什么用的喜剧演员不同,凯文·哈特采取了和肥姐梅丽莎·麦卡西类似的策略,通过频繁地在同类型题材中的演出,来寻找观众的G点,进而尝试打破同质化的表演惯性。但《触不可及》温吞的节奏,并不适合凯文·哈特话唠和富有活力的表演风格。而对原始材料的空洞复制,也并未带来太多新意。

缺乏喜剧经验的《分歧者》系列导演尼尔·伯格或许是这部电影难以实现突破的重要原因,因为他尽管重置了原作中的特定场景和段子,但在面对像凯文·哈特和“老白”布莱恩·科兰斯顿这样富有才华的演员时,从来没能制造出像原版《触不可及》那样的魅力——而他早在2011年执导的《永无止境》,同样采用老少配的卡司阵容(布莱德利·库珀和罗伯特·德尼罗),也同样是一次令人惋惜的浪费。

这对于表现并不糟糕的几位主演来说,无疑是非常不理想的。作为调和剂的妮可·基德曼显然是最吃亏的那一个,在电影中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和《超大号美人》中的米歇尔·威廉姆斯一样,被动地成为了一个类型化的符号,忽视了演员为角色注入的完整性。

而作为主要叙事者的凯文·哈特,也并没有得到更好的待遇,在大多数时间里只是作为简单的喜剧形象出现,缺乏作为主角之一的自觉——真正得到了完整的角色弧光的,反而是布莱恩·科兰斯顿。这就与同类的双主角电影之间拉开了距离,因为美版《触不可及》中,绕着“老白”出现的所有角色,都被大量地简化,似乎仅仅是为了体现出这一角色成长而存在的工具。

曾经在弗朗索瓦·克鲁塞和奥马·希之间出现过的那种化学反应,在美版中消失在了过时而又刻板的种族关系印象,和生搬硬套的角色上。而电影在叙事上也没有什么挖掘的动力,只有一些标准化和模式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和经济冲突,其次就是老到掉渣的人生教化大讲堂。

这些问题其实也存在于原版电影中,只不过在缺乏灵感和编排生硬的美版电影中,被放得更大了。

与原版《触不可及》相比,美版更像是过于依赖狗血情节的精简版,并不希望在银幕上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有趣的点子,自满于肤浅的样子实在是令人失望。

要知道,几乎在同一档期,已经有了一部在弥合种族间隙方面,更加深入也更加有力的电影,一部男版的《为黛西小姐开车》:《绿皮书》。但对于美国电影市场而言,为了得到更好的票房,太多电影已经将尽力花在制造/追赶话题,和毫不掩饰的对奖项的野心。

但对于《触不可及》而言,美版并没能够为喜好鸡汤的观众们,带来不去看原版的足够理由。

【第二篇】

曾经的菲利普该是一个多骄傲的人啊?他英俊、儒雅、多金,追逐激情,但一次不幸的跳伞事故将他的后半生狠狠摔进轮椅里。他需要一位私人护理,优厚的工作待遇令应聘者趋之若鹜,但他的自尊心总是冷冷地将每一个应聘者拒之千里。

德瑞斯来自一个黑人移民大家庭,生活拮据、压力繁重。他因一次偷窃坐了六个月的牢。德瑞斯毫无诚意地来应聘菲利普的私人护理,盘算着得到一纸拒聘书,好凑齐材料去申请失业保险金。出乎意料的是,他与菲利普谈话时的直率、爽朗叫菲利普眼前一亮,决心冒险试用这个乏善可陈的德瑞斯。

人们不能理解菲利普的决定,并提醒他:“别让什么人都能进你家,尤其你现在的状况。(此处,菲利普流露出不悦的表情)要当心,贫民窟出来的人可没有同情心。”菲利普回击道:“就是这点,我要的就是这点——没有同情心。他总把电话递给我,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忘了我不能动。他对我没有怜悯。”

德瑞斯磨合着慢慢进入护工的角色,但相处中,他视菲利普更似朋友而非病人。这是菲利普最需要的。虽然身体被禁锢在轮椅里,心一直向往着解放,就像院子里那辆不知被防尘罩遮盖了多久的玛莎拉蒂,当德瑞斯启动发动机,强劲有力的轰鸣声喷薄而出时,坐在副驾的菲利普开心地笑了,那是久违的激情。对啊!你忘了吗?生活本应是这样的。一点一点,菲利普重拾起生活的乐趣、尊严和勇气。而德瑞斯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

《触不可及》,有欢笑,有温情,也有力量。这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故事温馨、幽默,画面柔和清新,音乐的配合也很棒!叫人感动的一部佳片!

【第三篇】

我觉得《触不可及》很大程度上在缓和社会矛盾、种族歧视和激发黑人树立自信、寻找自我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实黑人这个种群中的大多数人的心理都是不太正常的,由于从小就生活在种族歧视的大环境下,所以他们有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于是长大后大多数黑人都自暴自弃,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贩卖毒品??《触不可及》的主人公德瑞斯在一开始就是典型的这种人,不过好在他的本性纯良,且很豁达、自信,还相当有幽默感。

“人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大抵上是这个世界对待他的方式:如果他收到礼遇和尊重,他便有可能礼遇和尊重别人;如果他感觉到自己是遭排斥和受诅咒的,那他最有可能的是也去排斥别人和诅咒这个世界,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不自觉的。”在招聘现场,菲利普面对那么多有文凭、有证书且彬彬有礼的人,谁也没有想到最后他会把机会给一个性情有点暴躁、插队、“横冲直撞”入门且说话声音很大、身材高大的黑人,最重要的是,他根本不是来应聘的,而是为了能齐集三个签名以领取失业金。

在试用期间,当伊冯娜发现德瑞斯的包里有各种危险性的刀具时,他的好朋友劝他不要再用德瑞斯,因为他查过德瑞斯的个人档案,得知他刚因抢劫珠宝店坐完六个月的牢,“贫民窟出来的人可没同情心!”而菲利普的回答是,“我要的就是这点,没有同情心。他总是把电话递给我,忘了我不能动。的确,他没有怜悯我,但只要他长得高大魁梧,有手有脚,能正常思考,身体健康,那么其余的,对于我现在的状况,我完全不在乎他的过去。”当然,这是他和(德瑞斯相处几天之后才下的结论,我想知道的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为什么菲利普会那么果断、坚决的选择德瑞斯呢?难道是因为德瑞斯的放荡不羁使他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某些影子?是因为他的幽默?自信? “难道你的生活就没有其他的追求了吗?”“当然有,这就有一个,(朝玛格丽抛媚眼)这品味不错吧!”还是因为他们都爱女人?不,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一进来就和菲利普说话,而不是只和玛格丽说话,他们自然的谈起了音乐,他喜欢“库尔邦”、“地球风与火乐团”,还跟菲利普说起了笑话,他一进来就没把菲利普当做残疾人,所以最终原因还是菲利普不想被人同情,也不想看不起他人,另一方面他也想给德瑞斯一次感受上等人生活的平等的机会。我想正是德瑞斯无意识的心理上对菲利普的平等,使菲利普也以平等的地位和心态来来对待他,而菲利普的这种态度逐渐的改

变了德瑞斯,让他变得更加自尊,自信。

“平等的尊重不同身份的人,较低身份的人同样有着自身不可侵犯的尊严。”别看德瑞斯外表看起来粗野、轻率,可他很注重对自己尊严的保护,他在保护自己尊严的方式上,及对待那些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的方式上,看起来也是粗野的,但又是很有必要的。比若说对待那个经常停车在菲利普家门口的邻居,他愤怒的跑到那人的车旁,然后“咚咚咚咚咚”的拍打人家的车,并粗暴的把那人拽出车,把那人的头摁在“请勿停车”的牌子旁,让他大声念出来??“这次应该有所改观了。”菲利普笑着说。菲利普带他去买了一副在他看来只有一滩血却价值41500欧元的画后,他很受刺激,于是乎也开始作画,但是不巧被菲利普的女儿看到了,“你不知道要敲门吗?”“你在作画?”“快出去!”??菲利普的女儿可能打断了他的灵感吧,于是他生气的跑去找菲利普,“你该管教管教她了,不然我就要把她往墙上撞了??十六岁就打扮的花枝招展??你对她什么也做不了,除非从她身上碾过去??我最受不了她说话时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他和我说话的态度,毫无尊重可言??”之后菲利普听取他的意见教训了他的女儿。

他不仅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也教别人去尊重他人。菲利普过生日那天,他的女儿被“鸡毛毯子”甩了,很伤心的在哭,并想吃药自杀,但被德瑞斯发现了,于是在她的请求下答应帮她出气。在放学的时候,他把“鸡毛毯子”拽到墙上,“你对艾丽莎说的坏话可不太好??现在你有男子汉的样子就说声对不起??每天早上给她送羊角面包??办的像样些,礼貌些??”然后就是对于顽劣的弟弟的管教,他都不断地重复“尊重、礼貌”这些字眼,因为对于他来说,只有这些是他最为珍贵的东西。

我们再来看菲利普与德瑞斯的深厚友谊是怎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首先,德瑞斯的性格比较爽朗、幽默,说起话来喋喋不休,笑起来毫无顾忌,又喜欢多管闲事,有时候确实很烦,可是对于菲利普来说,他太需要一个像德瑞斯这样能经常跟他说话或是拌嘴的朋友了。他身边的其他人,虽然平时对他照顾有加,但是都没有像德瑞斯这样敢于给他提意见且能在他面前开怀大笑或是破口大骂的性情中人。

菲利普第一次和德瑞斯一起外出坐车时,德瑞斯对菲利普说,“我可不想把你抱进车里,即使你是我老板,我也不能把你像马一样抱进后车厢里。”于是德瑞斯就把菲利普抱进他以前的爱车里。也许正是德瑞斯的这一句话打动了菲利普。之后,德瑞斯还帮他冲破了心理障碍,勇敢的面对和他通了六个月信却从未见过面的女孩。第一次是不顾菲利普的反对和生气,接通了电话,第二次是他走后又回来看他,并带他去看海的时候,帮她约了那个女孩,在走之前把曾经偷走的象征菲利普与爱丽丝爱情的彩蛋还给了菲利普,最后菲利普和那个女孩终于见了面??有一次菲利普晚上发病,德瑞斯带他出去看夜景中的巴黎,他们一起聊天,吃饭,就是在这一次菲利普跟他讲了他的过去??“我就像一块冰冻牛排被扔进了热锅里,虽然我身体没知觉,但还是能感到痛苦??”“我一直钟爱竞赛,极限运动,极限速度,飞得更快更高,跳伞满足我所有的要求,居高临下,一览无余,我从小就被教育成为一个万人膜拜的强者??”之后德瑞斯因为弟弟出了事必须要走的时候,把自己的过去也告诉了菲利普。这是两人秘密的平等交换,也是两人友谊真正的开始。

德瑞斯是整个影片的笑点所在,他总能给菲利普,给观众带来欢乐,像在音乐会上看到“大树”唱着德语歌而不顾周围人异样的眼光破口大笑,生日晚会上将那些高雅音乐鉴赏为“猫和老鼠主题曲”、“咖啡广告曲”、“失业补助中心电话铃声-等候时间约为2年”等都让人捧腹大笑。之后他给大家带来他喜欢的“库尔邦”、“地球风与火乐团”的歌曲,在他看来,“能跳舞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他的音乐感染了现场所有的人,菲利普第一次那么开心的大笑。还有他对于那副名画(有“污迹”的画布)的形容,则可以称得上全片里最高明的讽刺,及他心血来潮作画时的场景,在海边给菲利普刮胡子的场景,飙车骗警察的场景??总之是他为整部影片披上了喜剧的色彩。

喜剧有很多种,在我看来,装疯卖傻的无厘头喜剧,屎尿横流的重口味喜剧,“炮声”连绵的性喜剧,都比不上这种温馨的高雅喜剧--在谈笑风生间,带给你欢笑和感动,让你在无法触碰的距离之间,也能在心灵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这部电影在法国上映时,连续十周获得票房冠军,同时两位男主角也分获法国恺撒奖和东京电影节的影帝殊荣,可以说,两位演员的精彩表现,是这部电影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虽然电影没有在中国上映,但通过豆瓣和时光的评分我们也可以看出,好电影是没有国界的。

最后,不管是德瑞斯,还是菲利普,他们的人生都从彼此认识起就发生了新

的转折,实现了新生。如果没有德瑞斯,菲利普可能早就郁郁而终了;如果没有菲利普,德瑞斯的生活可能现在变得更加堕落。是他们彼此的尊重、平等、信任与真诚,帮他们开启了一场旷世罕见的奇特人生之旅,真实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