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开讲啦》励志演讲稿:这是我的选择
非常感谢大家的欢迎,但我得实事求是地说,我很不情愿地站在这,因为我很怕来到这里,又被贴上一个标签叫青年导师,我身上标签够多的了,用得最多的叫学术超男,我真的不想再贴上一个标签叫青年导师。我今天来只是想和我们的青年朋友们在一起探讨、交流、分享,如果说有导师的话,我希望你们也同时是我的导师,我们互为导师。
请问十八岁的时候,你们在想什么,干什么?高考?都在高考!我十八岁的时候干了什么呢?我十八岁的时候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参加*生产建设兵团,那么我为什么做这样一个勇敢的决定呢?读了这本书,这本书是苏联作家维拉凯斯特林卡亚写的,它的名字叫——《勇敢》,它描述的呢是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一批共青团员到西伯利亚,就是苏联的远东去建设一座共青城,我读了这本书以后热血沸腾,我说我也去,我也写一本中国的《勇敢》,我要成为中国的维拉凯斯特林卡亚,坚决去了。而且还非常幸运的是到了乌鲁木齐以后分单位,就把我分到了农八师共青团农场,我马上就想起了一首歌,而且我就是唱着这个歌去的,这首歌叫《共青团员之歌》,有会唱的吗?我们告别了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走了,根本没有考虑妈妈的感受,后来我爸才告诉我,我妈每天晚上哭,就是要去。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去了以后,才发现,那个被诗意地描述过的地方,证明了生活不是诗,等待着我们的是无法形容的寂寞,单调、劳累、纠结,我就住进了牛棚跟牛住在一块,第一天干活干什么?挤牛奶!我就上去挤,根本挤不出来。老职工就跟我说,不是这样挤的,你得先让小牛吃一口,把它奶胀出来,我说这小牛怎么弄呢?他说你把这小牛放了让它吃吧,小牛栓在旁边,我把小牛解开了,小牛冲过去,一口咬住了,就吃奶,我在旁边看着。老职工说,你怎么还看着?它都吃完了,你还挤什么?我说这怎么弄呢?你拽过来啊!好吧,我去拽那牛,根本拽不动!出生牛犊不怕虎,它还怕我吗?好不容易拽过来,又把它拴上,它又挣脱了。挤了大概这么多,母牛发现了,很愤怒地一脚就把奶桶踢翻了,然后顺便也给了我一脚,这老职工说你怎么这么笨!
后来班长过来说,要不你去放牛吧,班长给了我一根棍,这么长,很结实的棍,我说拿棍干嘛呢?打狼啊?他说狼倒是没有,打牛,牛不听话你就打它,我没管这个,我就带了本书,装在口袋里,赶着牛出去了,出去以后牛在那吃草,我就看书,看了一会,一看,牛没了!只有一头牛还在跟前,正准备往前冲,我赶快拎着棍子过去我就,你站住!你上哪去?牛看了我一眼,然后走了,最后我的跟前,一头牛都没有,然后只好拎着棍子一个一个去赶牛,然后就很快把我从畜牧班调出来,我到了大田班,然后在兵团干完了所有的,几乎所有的脏活、累活、苦活、比方说有一种活叫脱裤腿,就是棉花苗长到这么高的时候,要把棉花苗下面的两片叶子把它打掉,因为它苗只有这么高,你这样是够不着的,得跪下来,跪下来以后两只手去弄,然后膝行,一爬就是一天,兵团的田叫条田,那个条田叫一望无际,根本看不到头,你每天必须从这一头爬到那一头,然后把另外两行的叶子打完,再爬回来,这一天的活就算干完了,你要是速度不够,你回不了家,你根本回不来。那个时候我看着那一望无际的条田,我就想,我的希望在哪里,现在很多年轻人说,我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希望,你到条田去看看!
后悔吗?不后悔!因为那是我自己的决定,我不后悔,我到现在都认为,当我服从自己的内心最强烈的冲动的时候,不管它的结局是怎么样,不管将来我会吃多少苦,我无怨无悔。选择即负责!人生能有几回“二”,何不潇洒“二”一回。所以我到今天还很“二”,我的“二”劲一直保留下来,就是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我想我既然是做了这个梦,虽然生活不是诗,虽然生活没有像我想想象的那样,可以给我提供那么多素材,让我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但是我的梦我得继续做下去。所以我当时读了很多的书,而且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积累,最后让我考上了武汉大学。我毕业以后,住过办公室,住过筒子楼,一直很艰苦很艰苦地过来,我现在很清楚的记得1998年,厦门大学房改,学校分给我一套房子,因为那时候我已经是教授了,112平方,七打折,八打折,折下来,你们猜多少钱?三万!不是每平方啊,总价!我买不起!
我后来为什么要去做电视呢?我为什么要去上《百家讲坛》呢?不是那些媒体猜测的,说什么你上了《百家讲坛》,你就大红大紫,你就能出名,你就能挣很多钱!根本不是这样,那时候谁上《百家讲坛》挣钱啊?做一期节目,1000块钱,扣掉税,960,我算了一个很简单的账,一个月播四期,是4000块钱,一年做下来48000,就这么简单的动机就去了。我觉得我这一生好像很多事情我是没有想过的,我真的.没有想很多很多,我也没什么纠结,轻轻松松就去了,但总是有得有失,我就想明白,我既然是有得有失,我为什么不“二”一把,我绝不想我做成能有什么好处,那么我只考虑一个问题,一旦做砸了,我要承担的那个代价。我是担得起,还是担不起。如果这个代价我是负担得起,做!
2005年我上《百家讲坛》,2006年《品三国》,我也不想谦虚了,装谦虚,确实出名了!两件事告诉我,我 出名了!第一件事情,我在香港遇到一对老夫妇,过来说,你是不是易中天,第二件事情就是2006年,八月份,《品三国》在北京首发,当时西单图书大厦,被排队来签名的读者团团围住,把西单图书大厦围了一个圈以后,还排不过来,从地下车库穿过去,一直穿到居民区,然后居民打110报警,北京市西城区**来了一个副局长,17辆警车,100个警员维持秩序,这大概就是世俗眼睛里的成功吧,同样按照世俗的眼光,我易中天好歹也算是功成名就,同样按照这样的眼光,我应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但是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我决定要写一部三十六卷史的《易中天中华史》。就是像这样的一本书,要写36本,又是什么概念呢?两个月写一本,得6年,而两个月是写不了一本的,因此得8年,到8年,就接近李昌钰的年龄了,我不知道到那时候能不能像李昌钰一样,把小撒放翻了。当时消息发布以后,就有人表态说,这事如果不是易老师疯了,就是我疯了。可是我就是想做啊,我就是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我就是想写这么一部东西,我现在可以告诉诸位的是,已经出到第八本了,我还会写下去,一直到无能为力为止。
非常巧的是,前不久参加*电视台的一档纪录片的拍摄,纪录片叫《客从何处来》,到了湖北省图书馆,拍这个纪录片我才知道,图书馆里放着我曾祖父的一套书,叫《太平草木萌芽录》,而且最神奇的是,我发现这本书里面,我曾祖父给他的子孙有一条遗训,自叙平生志愿,荣华富贵皆在所后,惟望子孙留心正学,他年蔚为名儒,则真使吾九原含笑矣,群孙勉乎哉!我这个时候我才神奇地知道,我居然是在完成曾祖父的遗愿,通过这次拍摄我也才知道,我身上的这股劲,这个力量,被《客从何处来》剧组称之为血脉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