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以下介绍一些关于科普类的书籍,旨在帮助广大读者对科学理论有大致的了解,为今后的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一、科学理论阅读】
科学这个大范畴中,各种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必须要有理论的支持与架构。正是千百年来无数科学理论的不断提出、验证或是推翻、深化以及发展,科学的世界才成为今天这样的多姿多彩,科学的建筑才成为今天这样的宏伟巍峨。
1.《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
[美]G.伽莫夫着,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乔治·伽莫夫(G.Gamov,1904~1968),俄国着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一位兴趣广泛的天才,早年在核物理研究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其后又在天体物理学上与勒梅特一起最早提出着名的“大爆炸”理论。在生物学上又首先得出“遗传密码”理论。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在他一生出版的25部着作中,其中18部都是科普作品。他的文风清新活泼,语言文字幽默明快,深受广大科普迷的喜爱。
该书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出版时,曾在国内引起非常大的反响,影响了一大批科普工作者,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普名着之一。书中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再用生动的比喻引进更深层次的内容,配以丰富的插图,将数学从“洪水猛兽”的假象下解脱出来,还其生动的本来面目,让很多读者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推理的迷宫——悖论、谜题,及知识的脆弱性》
[美]威廉·庞德斯通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
威廉·庞德斯通(WilliamPoundstone),美国作家。他长期为《纽约时报》等知名报纸和一些电视台撰稿。出版着作多部,其中该书和《循环的宇宙》获美国“普利策奖”提名。
《推理的迷宫——悖论、谜题,及知识的脆弱性》虽然只有300多页,但内容涉及逻辑、数学、计算机、物理、哲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对于每个话题的陈述都表现出作者惊人的见解。内容结构紧凑,每一章连接紧密却又似乎意犹未尽,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洛杉矶时报》在谈到该书时这样评价:“对于许多我们熟视无睹的事实,该书提供了原创性的新奇视角……庞德斯通的杰作堪称科学着作的楷模,专家和业余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3.《通向实在之路——宇宙法则的完全指南》
[英]罗杰·彭罗斯着,湖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6月版
罗杰·彭罗斯,1931年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亲是着名的人类遗传学家莱昂内尔·彭罗斯。罗杰从小就爱好科学,26岁时即被授予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他和着名数学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一起创立了现代宇宙论的数学理论。彭罗斯最有名的发明是与娱乐数学有关的“彭罗斯贴砖”。
在《通向实在之路——宇宙法则的完全指南》中,作者首先对目前关于宇宙的理解给出一个全面的概述,从亚原子的粒子的微小的运动到漫天星斗的运行。在此基础上,又进而对现有的理论加以思考,讨论了大量的问题、争论以及现象,全书渗透了作者对现代物理学的思考,充满了作者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4.《啊哈,原来如此!》
[美]马丁·伽德纳着,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
马丁·伽德纳(MartinGardner),1914年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1936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哲学系。l957年,他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开设了一个数学游戏专栏,这个专栏一直延续了整整25年,是杂志的一个招牌栏目。他的数学科普着作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得益于他在数学科普方面的贡献,1987年,他荣获美国数学会“斯蒂尔奖”和1994年“数学交流奖”。
《啊哈,原来如此!》是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生动有趣的例子来介绍和讲解数学知识,将原本枯燥的数字和定理讲解得简单有趣,激起了读者学习数学理论的兴趣。有人这样评价到:“搜遍全球,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以这么轻松有趣的方式,讲清楚这困难的数学和逻辑问题。”
5.《分子*》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编,知识出版社2009年3月版
该书是一本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师生原创的一本趣味科普文章合集,最早由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徐光宪院士发起。2006年的8月,徐先生在北大未名BBS上以“老顽童”名义发表一篇名为《分子*——开国大典》的帖子,号召全院师生开动脑筋,以幽默通俗的语言描写分子,共同构建“分子*”。这篇帖子反响热烈,化学学院的师生纷纷响应号召,开始了为期2个月的科普文字创作,最终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呈现为今天的这本《分子*》。
该书选题广泛,形式体裁多样,语言文字幽默通俗,想象生动有趣,充分体现了学子们对化学的热爱,同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原创歌曲《分子*》也同样赢得了如潮的好评。
6.《超越时空——通过平行宇宙、时间卷曲和第十维度的科学之旅》
[美]加来道雄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版
加来道雄(MichioKaku),美籍日裔人。世界着名物理学家、着名的科学畅销书作者,超弦理论的奠基人。他秉持着爱因斯坦的精神:探寻“所有事物的原理”。如同他的偶像爱因斯坦一样,加来道雄为物理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提出的超弦理论,虽然只有一个方程式,但也许就是解开宇宙之谜的第一把钥匙。
该书用幽默的语言阐述了作者对平行宇宙、时间卷曲和第十维度的见解,值得一读,读者或许可以借助书中的理论以及想象的翅膀,做一次奇异的时空旅行。同时,加来道雄的其他科普着作也广受赞誉,其中,《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平行宇宙》均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名为最佳科学读物之一。
7.《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anaturalhistoryofflowers)
[美]伯恩哈特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伯恩哈特(PeterBernhardt),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生物系教授,美国密苏里植物园、澳大利亚悉尼皇家植物园副研究员。
很少有人会不喜欢花,但很少有人去真正关注一朵花,关注一朵花的结构、生长与凋零。该书不要求读者具备深邃的植物学知识,语言优美,从花的基本结构开始介绍,涉及花朵的一生。该书出版后受到诸多好评,其中包括《科学》、《自然》。《纽约时报》更是赞该书为“一部关于花的引人入胜的植物学博览。”
【二、科学趣味阅读】
各种各样对自然、对科学的问题从人类出生起就不断产生,诸如天为什么是蓝色的,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大象为什么不长毛……千奇百怪的问题总是困扰着曾经的、现在的甚至是未来的我们。除去那些涉及最前沿科学,还未被解答或被完全解答的问题以外,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科普阅读的方式来解决。趣味的科普书籍不但能为普通人排忧解难,那些千奇百怪的问题更是激起了读者内心的共鸣与好奇,同时也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以下重点介绍那些读来有趣,可以激起大众阅读兴趣的科普书籍,希望广大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并能够建立与科学世界的感情。
1.《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
[美]卡尔·萨根着,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卡尔·萨根,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学教授,同时也是世界着名的科普作家。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他成为“唯一能够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卡尔·萨根一生研究成果惊人,是宇宙生物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他的一生着述甚多,除了各种科普文章以外,他还写了30本书。其中《伊甸园的飞龙》、《布鲁卡的脑》、《无人曾想过的道路:核冬天和武器竞赛的终结》、《被遗忘的前辈的影子》、《接触》、《彗星》、《宇宙中的智能生命》和《浅蓝色的点:人类在宇宙中的未来之展望》等书籍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伊甸园的飞龙》还获得美国普利策奖。该书虽然是科普书籍,但书中仍充满了对社会、心理、教育等方面的诸多精辟见解。同时,通过对该书的阅读,也能明白什么是科学,理解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从根本上扫清迷信的土壤。书中举例论证繁多,语言亲切,少了科学的严肃性,多了几分科普的亲和性,是一本值得好好品读的科普书籍。
2.《水知道答案》
[日]江本胜着,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1月版
江本胜,医学博士,IHM研究所所长,IHM国际波动之友会长。1994年起,他开始在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来拍摄和观察水结晶,结果发现水具有复制、记忆、感受和传达信息的奇特能力。作者选取122幅风姿各异的水结晶,并配以文字说明,结集出版了这本《水知道答案》,向世人展示了这一惊人而又美丽的成果。该书一出版,即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更掀起了一波波水研究的热潮,同时唤起了人们对“爱”与“感激”的珍惜与赞美。
3.《动物必须刷牙吗?:动物园园长解答趣味问题》
[德]亨宁·维斯纳(HenningWiesner)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0月版
亨宁·维斯纳,1944年出生于奥得河边的小城尼斯。长大后在慕尼黑和吉森学习兽医学。现任德国慕尼黑海拉布伦动物园园长,兼任慕尼黑大学动物学教授,国际动物园和动物保护组织顾问。他每天都能接到热爱动物的人们给他打来的电话,向他询问关于动物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于是他就写下了该书。该书不仅仅适合对大自然、对动物有着无尽好奇的孩子,更适合一切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人们。书中的许多问题,都是我们曾经想过却又没有答案的问题,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又对动物们多了一分了解。
4.《没有我们的世界》
[美]艾伦·韦斯曼着,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8月版
艾伦·韦斯曼,是一名屡获殊荣的新闻记者,他的报道在《哈珀斯》、《纽约时报杂志》、《大西洋月刊》、《发现》和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等地方发表或播报。《没有我们的世界》是他对一篇文稿《没有人类的地球》(发表于2005年《发现》杂志)的扩充,被评选为“2006年度美国最佳科学写作”。该书引导我们在脑海中勾勒一个没有我们的世界,从全新的角度来探讨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值得一读。他将告诉我们人类留下的建筑会怎样,人类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会怎样,同时也将告诉我们人类的哪些活动将永不磨灭,成为这个星球上的独特印记。
5.《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科学松鼠会编着(姬十三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1月版
科学松鼠会,由姬十三创办于2008年4月,是一个致力于在大众文化层面传播科学的非营利机构。松鼠会汇聚了当代最优秀的一批华语青年科学传播者,这些科学传播者绝大多数都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旨在“剥开科学的坚果,帮助人们领略科学之美妙”。该书精选自科学松鼠会百位松鼠近三年创作的上千篇文章中的54篇,内容天马行空,从口腔溃疡到国际空间站,从玫瑰花到数学思想实验,文字灵动活泼,一改传统科普的严肃面孔。梁文道称赞说“他们的科普小品简直有点像是带甜的凉茶”。
6.《全民防灾应急手册》
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组织编写,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
冰岛火山的爆发,云南、日本的地震,印尼的海啸……我们的地球最近处于不安分的时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共同组织编写了这本《全民防灾应急手册》,系统、生动、科学地讲解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人身意外、公共卫生事件等发生时的各种危险和应急措施,并配以丰富的插图,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种防灾常识和自救技能,简练易学,实用性强,为普通民众做好了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灾难的准备。
7.《古地图密码:中国发现世界的谜团玄机(插图版)》(mysteryofancientChineseexploration)
刘钢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刘钢,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现为知名商务律师、收藏家、地图史学爱好者。2006年1月,作者将收藏的《天下全舆总图》公布于众,引起很大反响。《经济学人》、《时代周刊》、《纽约时报》、CNN、BBC、路透社、法新社等数十家国际知名媒体相继报道,引起全球轰动。也因此引起了新的一轮关于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第一次环球航行等历史问题的讨论。该书配有100多幅插图,图文并茂,悬念迭出,一步一步慢慢颠覆现代人关于那段历史的普遍认知,一点一点揭开中国人发现世界的谜题。
【三、科学史阅读】
历史的厚重使我们常常在面对他时表现得恭谨严肃,但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即便是现在最前沿的科技、理论,也依然有他们的历史根源,这样他们才能有生命,才能继续发展,才能向未来进发。历史上的成功,可以促进人们模仿、改进;历史上的失败,可以激励人们尝试,努力获得成功。只有这样不断地进取,整个人类文明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以下主要介绍与科学历史相关的书籍,以科学为敲门砖,叩开历史的大门,徜徉于往昔的那些峥嵘,意图激励自身,以科学为利器,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1.《上帝与新物理学》
[英]戴维斯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保罗·戴维斯着名的物理学家,长期从事科普工作,曾入选澳大利亚“十位最有创造性的人物”,并被《华盛顿邮报》誉为“大西洋两岸最好的科学作家”。上帝、新物理学,看起来是完全对立的事物却在这里“并肩”,成为书名。该书既不是关于宗教与科学的战争,也不是纯粹的宗教批判,而是阐述现代物理学对宗教产生的影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如今,原本很多属于宗教的问题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科学与宗教能够和平相处,达到“和而不同”。
2.《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
[英]西蒙·辛格(SimonSingh)着,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1月版
西蒙·辛格,曾在伦敦帝国学院学习物理,并获得剑桥大学粒子物理学博士学位,于1996年为《地平线》系列节目合作制作和导演了关于费马大定理的获奖记录片。在该书中,费马是谁,其实不那么重要。他提出的定理是怎样的,其实也不那么重要。费马和他的定理更像是一块敲门砖,带你进入一段长达358年的历史,用类似侦探小说的写法,讲述那些惊险又离奇的故事,让你手不释卷,非要一口气读完,在领略数学魅力的同时,又感叹于几百年来人类知识的进步。
3.《黑洞与时间弯曲》
[美]基普·S·索恩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月版
基普·S·索恩,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1994年获得美国物理学联合会(AIP)科学着作奖。该书讲述的是人类在时间及空间问题上的探索及其重要结果,有些问题至今都还不甚明朗。虽然书名看起来十分高深,但其实语言非常通俗平实,并不艰深难懂。与其说是科普读物,倒不如说是有情有景的物理故事,读来有趣,扣人心弦,吸引着人一步一步读下去。
4.《万物简史》
[美]比尔·布莱森着,接力出版社2005年2月版
比尔·布莱森,世界知名的非小说类作家,作品主要包括旅游类随笔、幽默独特的科普作品横跨多种领域,皆为非学院派的幽默之作。从宇宙大爆炸到量子理论,从猿人进化过程到现代社会每天发生的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你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各式各样的信息。百度百科、*等也为大众的知识摄取提供了便捷。人们再也不用随时随地记得那么多那么复杂的知识点了,只要随时随地能上网就好。可是,网络信息的最大缺点是缺乏系统性,也无法自主地剔除那些低水平的信息。而这本《万物简史》或许并不能像互联网那样包罗万象,但无疑去粗存精地生动描写了从宇宙大爆炸以来历史上那些伟大而又影响深远的瞬间,让读者在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中得到许多知识。
5.《逻辑的引擎》
[美]马丁·戴维斯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6月版
马丁·戴维斯,计算机科学发展史上的先驱人物,曾对希尔伯特第十问题有过深入的研究。《逻辑的引擎》讲述了位于计算机发展背后思想层面的历史,引人入胜的描写了莱布尼茨、布尔、康托尔、希尔伯特、哥德尔、图灵等天才的生活和工作,讲述了数学家们如何提出那些让人惊叹的思想。通过阅读该书,读者不仅能够更加了解计算机之后的精密,同时会对抽象思想的价值多一分肯定与尊敬。
6.《疯狂实验史》
[瑞]施耐德着,三联书店2009年8月版
施耐德(RetoUSchneider)获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后入灵吉尔新闻学校学习,以科学方向通讯员身份供职于瑞士及德国媒体。现为《新苏黎世报》的期刊编辑,同时在该报开辟专栏“实验”,其文章屡获殊荣。该书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疯狂的实验历史,有些人因此断送了婚姻;有些实验虽然曾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但从未进行过;有些实验令人作呕,堪称恐怖;有些实验却引起了无休止的道德论战。不论实验本身怎样,这些实验都反映了人类对知识的不断追求,以及对了解世界的强烈愿望。
7.《贪玩的人类——那些把我们带进科学的人》
老多着,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
严肃的风格,严谨的语言,很容易将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下的读者推得更远。相比之下,在愉悦与会心一笑中获得的知识更能保存长久,同时吸引读者去获得更多的知识。《贪玩的人类》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批判反思的视角阐述了科学从无到有进而彻底改变人类生存状态的过程,情景再现的还原了千百年来科学大师们探求真理过程中的奇闻趣事。此外,作者还亲手绘制了数十幅精彩插图,直触心底地传达了科学的乐趣,适合各种年龄层面的人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