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故事(通用13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励志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春励志故事

  青春励志故事 篇1

  一次聚餐,一位朋友对我说:“在一个无人的荒野,有一位少女,一支笔,几张纸和一把锋利的刀。你想得到的是什么?”

  我说:“有点儿恐怖,这个少女不会是遇到什么想不开的事情要自杀吧?”

  “你错了。”朋友说,“这位少女正在创作。这是一个无人的荒野,但景色非常秀美。少女先用笔将眼前美丽的风景画在纸上,然后再用锋利的雕刀将画做成立体的剪纸,少女一边做还一边开心地哼着歌,蝴蝶在她的身旁无忧无虑地飞舞,鸟儿在枝头欢唱,少女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无忧无虑,就像飞舞的蝴蝶,就像欢叫的鸟儿,她已经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完美的画。”

  “这位少女真幸福啊!”我说。

  朋友说:“不,少女并不幸福。在她8岁那年,一次车祸中她的父亲就死了,母亲双腿截肢,整日卧床不能动。她从9岁开始就承担起所有的家务,照顾卧床的母亲,家里买食盐的钱都得靠*救济。”

  “她真的很不幸!”我说。

  朋友说:“不,她是幸福的,虽说她的家很贫穷,但失去双腿躺在床上的母亲是乐观的,她也是乐观的。母亲给小女孩讲故事,教她念书识字。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她14岁就在家里读完了高中的全部课程,后来自己学纸雕画。因为她聪明好学,她做的纸雕画栩栩如生。一个工艺美术厂家以一张20元钱的价格跟她签了订购合同。原来她家一直领着*的补贴,有了收入的她就主动跑到*说,自己有收入了,钱不领了,钱给那些最困难的人家吧。就这样她靠卖纸雕画微薄的收入养活着一个家。”

  “上苍还算有眼,小女孩真的很了不起!”我说。

  “不!”朋友说,“其实有时候上帝也会嫉妒好人。就在女孩17岁的那年冬天,她的右腿开始疼痛,逐渐加剧,最后无法站立。被邻居送到医院后,确诊为恶性骨肉瘤,医生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截肢,也就是说她的右腿保不住了。在场的人听了这个消息后都哭了,原本她的母亲就失去了双腿,动弹不得,如今她再失去一条腿,这个家庭还如何支撑下去啊?医生征求她意见的时候,她忍着疼痛笑笑说,不怕,只要我的生命还在。”

  后来手术做了,失去了一条腿的她生命能否保住,还是个未知数,医生说最怕的是病变。”

  “这也太不幸了!”我说。

  朋友说:“不,她很幸运。她靠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获得了新生,她又靠自己健全的双手还清了所有的欠款。如今,她的母亲依然健在,已经79岁,失去双腿的她身体依然很硬朗,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她的好女儿,是女儿用单腿支撑起了一个幸福的家。”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吗?我能否见到主人公?我想去见见这个了不起的人。她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不,她比保尔·柯察金还要让人感动。”我越听越激动,我想去见她。

  朋友说:“好吧!”

  我们开车走了大约两个多小时,朋友在一个十分阔气的标志性建筑楼前停下说:“这就是我上班的公司。”我很纳闷说:“你不是带我去见那个女孩吗?为什么到你上班的地方?”朋友笑了说:“你上去就知道了。”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女孩正是朋友的顶头上司,公司的董事长。她经营的新生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已经拥有上亿元的资产。然而当我走进她的办公室的时候,惊呆了,办公室除去一张普通的桌子,一个简单的书架,一盆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以外,简陋得让人无法相信。

  朋友很礼貌地向董事长介绍了我,我上去跟她握手的时候,她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只手吃力地撑着桌面。

  “听了您的故事,我很感动,你太了不起了!”我说。

  她笑着说:“你过奖了,我非常平凡。大家提到我的过去,都习惯用一个词是‘不幸’,其实这是错误的,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一直以来都是。在小时候的那次车祸中,父亲走了,很幸运我的母亲还活着。因为病魔我失去了一条腿,很幸运我的生命还在。我靠努力很幸运地拥有了自己的公司,现在我是900名员工的领导,是一个好母亲的女儿,是一个好男人的妻子,是两个乖儿子的母亲,你说我不幸福吗?”她说着开心地笑起来。

  之后,朋友说:“这么大的公司,你是不是感觉她很有钱?”

  “是的。”我说,“这是她努力的结果,是应该得到的。”

  朋友说:“你又错了,她挣到的钱全捐献给了社会,她现在已经建了300多所希望小学,80多个敬老院,她自己却一无所有,节俭得有点儿苛刻。”

  “不,她是富有的,她是这个蓝色星球上最富有的人。”我说。

  一个单腿撑起一片天的女孩,是她让我明白什么才是最富有的人生。

  青春励志故事 篇2

  1

  人常常会有夸大悲伤的习惯,就像我的同桌宋流年。我这样说他,他肯定会不高兴,摆出惯常的臭脸,一副你懂什么的表情。

  其实我什么都懂。我的生活也不是大家看到的那么完美。

  我妈生活的全部意义在麻将桌上,只要有麻将打,她的脸就笑成了一朵花,又是秧歌又是戏的。我爸喜欢喝酒,他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爸没啥本事,也没啥爱好,这辈子就爱喝两口,将来你若是孝顺爸,就给爸买酒。

  我讨厌透了这种生活。很多时候,放学后我不爱回家,在学校周围的小公园里转。也有流里流气的男孩上来搭讪,他们说:美女,陪我们去玩吧!

  但我是个好姑娘,我没有跟坏孩子一起混,我也没有离家出走。

  所以,我鄙视宋流年,我对他只是父母离异就摆臭脸表示了极大的愤怒。我见过他的继父,他对宋流年很好。

  2

  我把出事那天,我的左眼一直跳。我不迷信,但就是觉得有什么事不大对。后来证明是发生了不好的事,再怎么样,我都是他的女儿,有心灵感应的。

  我爸喝酒去工地,从脚手架上掉了下来。

  我很想恶狠狠地说他一句,我早知道会这样。但是,他闭着眼睛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我能说什么呢?

  我妈只会哭。于是,我去找医生,我去找工地的包工头。包工头很傲慢,他说:责任不在我,是他喝醉了酒。

  我知道,我不是不讲道理的姑娘,我没想赖你。但是,请把欠他的工钱都给我,我爸要治病。

  包工头没想到那个酒鬼有我这样一个女儿,他叫会计把钱开给我,然后拍了拍我的头说:好姑娘,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

  我回到医院时,我爸在喝粥,他穿着的睡衣上有一粒扣子松了。我让妈找针线给爸缝上。我说你:就是生病,也不能不像样子。

  我妈乖乖地去了。她弯腰缝扣子时,我看到她的头发都已经有些白了。她从前设想过的生活也一定不是现在这副摸样。

  那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说:妈,玩麻将有意思吗?

  我妈的目光看着公车外的某一处,好半天,她说:没意思,没意思透了。但是,生活总是要逃避,不然怎么过下去呢?

  那么久,我没有跟我妈好好说句话,我没有认真听她说过什么。她下岗,丈夫做很累的活儿,我伸手只是要钱,她的心里大概也落满了灰尘吧!

  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真的,人长大真的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3

  那天晚上,我抱着枕头睡在了妈的床上。我说:妈,你白天缝扣子时,我想,其实人可以像那粒扣子一样示弱。那粒扣子肯定是在衣服上被绑累了,它就松懈下来,告诉别人它累了,它想休息一下,而不是假装坚强,直到崩溃下来。

  我妈瞪着眼睛,我想她没明白我说什么。我说的意思是,我们是亲人,我们可以把自己内心最软弱的话说给批次听。所有的困难我们大家一起面对,然后想办法。

  我妈没想到我会突然说这些,眼泪涌了出来。那天晚上,她说了很多话,像我同桌宋流年一样,我想她的那些话肯定也像沉积的雨水一样积在心里很久了。我妈从前竟然是文学女青年,在学校里还是校刊的编辑。她长长地叹了口气。说:现在日子过程这样,简直不敢回头看。

  我搂住我妈的肩膀,说:你才40岁,还有大把的日子过,叹什么气。

  人家说塞翁失马,我没有想到我爸出事竟然是我家的转折点。我跟爸约法三章:再不许喝酒了,不然,我离家出走。

  我爸说他这辈子还就怕我这个宝贝女儿。我心里笑,怕就好。我成了他俩的监工。我跟宋流年说:我厉害吧,人家父母教育孩子,我是孩子管着父母。我妈偷偷去打麻将,我去了没客气,我说:马兰花,如果你想在你女儿心中做言而无信的人,那你就继续。

  我爸跟我商量可不可以少喝点,一顿只喝一小杯。我板着脸:能喝一杯就能喝一瓶,你看着办。

  我也会像一粒示弱得扣子一样,我跟他们说别人家的父母是怎么疼孩子的,我想去公园跟他们野餐,我想要条漂亮的裙子,我想跟他们去必胜客吃比萨……

  他们是爱我的,所以,他们会为我的愿望努力。这样就够了。

  我妈去做钟点工,一个月后,她去了一幢大厦做保洁员。再一个月,她的工作得到了部门的认可,她手下管了两个人。

  我爸不喝酒时技术本来就很好,他的奖金成了工程队里最高的。我生日那天,他们带我去吃比萨。群殴陈,我并不爱吃拿东西,那么贵,还不如街边卖的馅饼好吃。

  但是,我们3个吃得都很高兴。我爸说:姑娘,我们包工头一直夸你,说你会有出息。

  我笑了,那当然,我连父母都能领到好,将来,没准是做企业家的料。

  我不但是个好姑娘,我还是个自信的姑娘。我会常常对身边的朋友说:别总撑着装坚强,你会像一粒扣子一样示弱吗?

  青春励志故事 篇3

  10年前,在山西太原市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位名叫陈思的小姑娘,她酷爱跑步,只有12岁的她,却早已经为学校争回无数田径比赛的荣誉,做一位长跑女运动员是陈思最大的梦想。

  但命运似乎总爱和有理想的人开玩笑——在一次放学途中,一场车祸永远地夺走了她的双腿,陈思的跑步梦彻底破碎了!

  原本活泼开朗的陈思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看着同学们尽情地奔跑玩耍,她那幼小的心灵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在长期的孤独和自卑中,陈思读完了高中。毕业后,同学们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而她数十次求职都被拒之门外。陈思失落和无助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渐渐丧失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有一次,她在自己的手腕上连割了三刀,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后送往医院,才从死神手里捡回了一条命。在病床上苏醒过来后,她与家人相拥大哭。

  后来,太原残联的一位领导来看她,并开着车带陈思出门散心。那次,陈思见到了许多残疾朋友,他们都坐在轮椅上,有的能拉一手好提琴,有的能写一手好字,还有的甚至在参加劳务加工。在和他们的交谈中,陈思的脸上浮现出了久违的微笑,她在心里暗暗想:“我也一定能找到一件适合我做的事情!”

  这之后不久,陈思在网上看到了一段美国残疾人表演“轮椅舞”的视频。轮椅舞是一种残疾人在健全舞伴的辅助下与其合作表演的舞蹈,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后来被国际残奥委确定为残疾人运动项目,这项舞蹈虽然在欧洲、美洲以及亚洲的韩国和日本已经非常风行,但在中国却还是一个新名词。看着视频里舞者们优美的舞姿,陈思心里一阵激动:既然我不能奔跑,那为什么不坐上轮椅跳舞?

  就这样,陈恩悄悄地跟着视频学起了轮椅舞,虽然没有舞伴,但许多可以独立完成的动作还是让她练得有模有样。她还经常参加省、市各级残疾人活动,生活慢慢变得丰富起来。

  2008年12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使陈思真正与舞蹈结下不解之缘——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要来山西省招轮椅舞运动员。残联将陈思报送上去,到北京参加全国轮椅舞蹈集训选拔。陈思兴奋得大叫了起来。

  陈思在北京只参加了为期三天的舞蹈培训,就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参赛资格,然而开赛在即,她却连自己的舞伴也没有。回到家后的陈思只能干着急,这时,一位名叫孙吴的人走进了陈思的世界,他是一位已经有15年拉丁舞蹈经验的小伙子。他无意中听说了陈思的事情,于是决心帮助这位坚强而且有理想、有追求的女孩实现梦想。

  训练很快开始,陈思每天都坚持练十多个小时。因为陈思经常要在瞬间抓住高速旋转的*,她的双手被划得伤痕累累,长满血泡。有一次,孙昊拉着陈思做旋转四周的动作,由于力度没有把握好,竟将陈思连人带轮椅一起甩了出去,然而。被摔得眼冒金星的陈思,却面带微笑地安慰他说:“没关系,这点疼算什么呀!”

  陈思练得浑身是伤,却从没因此而想过放弃,她咬牙坚持着。也正因为这种刻苦训练,陈思的舞技得到了飞速提高。

  2009年3月20日,国际轮椅舞蹈公开赛在北京开赛。陈思和舞伴孙昊配合默契,以优美的动作、高难度的飞旋技惊赛场,获得了第三名。比分出来后,首次参加这种国际大赛的中国队沸腾了,这个成绩一举填补了我国在轮椅舞蹈领域的空白!初战告捷,陈思在短暂的喜悦之后,立即又更努力地投入到舞蹈训练中。

  天道酬勤!前不久,陈思又接到了在日本举行的国际轮椅舞大赛的邀请,陈思挂掉电话后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她的舞伴孙昊得知后,当即拍着胸脯表示无论如何也要陪她参加这次比赛。

  接下来的日寻里。陈思恨不能马上赶到比赛的地点日本,但是繁琐的出国手续直到开赛的前两天才办好。陈思匆匆赶到日本,连集训的时间都没有就开赛了。所以比赛时陈思心里有些紧张,生怕和舞伴配合得不够默契。这次国际比赛分初赛、复活赛和决赛,虽然没有经过集训,但扎实的功底还是让他们在初赛中拿到了第二名,直接进入决赛。决赛结束后,陈思稆孙昊在舞台上焦急地等待着比赛结果。这时。一名日本工作人员走过来对陈思说了一串日语,这让陈思听得一头雾水。一旁的香港选手却兴奋地拍拍陈思的肩膀,为他们翻译说:“你们得第一名了,一会儿颁完奖,主办方希望你们能上去展演一下。”

  不久,主办方宣布比赛结果,陈思和孙昊果然得了第一名。在*国歌声中,两人激动得相拥而泣。领奖之后,陈思和舞伴就上去进行展演,这让陈思觉得无比自豪。音乐声再次响起,陈思在轮椅上跳起优美的舞蹈,那种美妙的感觉,让陈恩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大鸟,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当展演结束时,她已经泪流满面……

  载誉归来的陈思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她又有了更新的梦想:希望将来自己能做一名轮椅舞教练,让更多的残疾朋友能和她一样,在轮椅上舞出精彩的人生!

  青春励志故事 篇4

  1987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两个邮递员汤姆·科尔曼和比尔·施洛特无意中看到一个小孩手里拿着一种能发出绿色亮光的荧光棒。他俩没有像别的成年人一样一笑而过,而是马上开始琢磨了——这玩意看起来很有意思,但能派上什么用场呢?这两个人开始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最后他们抓住了其中的一个好点子——把棒棒糖放在荧光棒的顶端。这样,光线就会穿过半透明的糖果,显现出一种奇幻的效果,而在夜间这种效果则更加明显。

  这两个人随后申请了专利,并把他们的“发光棒棒糖”专利卖给了美国开普糖果公司。

  这只是传奇的小序曲。两名邮递员继续往下想:棒棒糖舔起来很费劲,时间久了,糖还没吃完,小孩子的腮帮就酸了。如果棒棒糖自己会转,不是又省力又好玩吗?于是他们给棒棒糖安上了能自动旋转的插架,由电池驱动小马达,通过小齿轮转动糖果。

  结果旋转棒棒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超市以及自动售货机,在1993-1999年的6年时间里,这种售价2.99美元的小东西一共卖出了6000万个。

  开普糖果公司的*约翰·奥舍接过了这个神奇的“旋转接力棒”,创造了更大的奇迹。他在开普糖果被收购后离开了公司,并开始寻找利用旋转马达能解决的新问题。

  他和朋友们去当地的沃尔玛超市寻找灵感。当他们经过商品货架时,看到了品牌众多的电动牙刷,每支价格都高达50多美元。他们还了解到,因为价格太高,电动牙刷的销售量很小。但是如果用他们的旋转棒棒糖技术,制造一支电动牙刷只需花费5美元。

  美国市场上最畅销的旋转牙刷诞生了,它甚至要比传统牙刷好卖。在2000年一年中,奥舍团队就卖出了1000万支这样的牙刷,这下宝洁公司的老板坐不住了——他们的电动牙刷卖得太贵了,和奥舍的5美元牙刷相比,几乎没有竞争力。于是宝洁派出了一名高级经理来同奥舍谈判,经过讨价还价。2001年1月,宝洁决定收购这家小公司,具体的价码如下:由宝洁先支付1.65亿美元的预付款,以奥舍为首的3个创始人在未来的3年内继续留在宝洁公司。

  但宝洁公司提前21个月结束了与奥舍3人的合同,因为这家跨国公司发现旋转电动牙刷太好卖了,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这种产品通过沃尔玛,在全球35个国家销售,成为席卷全球市场销售最快的一款产品,这就意味着宝洁在合同期满后付给奥舍3人的钱也要远远超出预期。

  最后奥舍和他的两位拍档一次性拿到了3.1亿美元。加上原来1.65亿英元的预付款,共4.75亿美元,这是一个令发明者头晕目眩的天文数字。但是这一切都是从路边一根小小的绿色荧光棒开始的。

  青春励志故事 篇5

  从相貌上看,身型瘦小的吴怀尧还像个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实际上,今年26岁的他,早在17岁那年就告别了校园生活。

  吴怀尧高二下学期快结束时主动提出退学,起因是他贴出的一张“大字报”,那是2003年6月的事了。那一年,吴怀尧17岁,还是湖北某校高二文科班的一名学生。一天早上,因为几位同学没去做早操,校长竟当众对其中一位大打出手。校长的举动,让吴怀尧深感震惊,酷爱阅读写作的吴怀尧,随即在校园公告栏里贴了一张“大字报”,要求校长:“既然有当众打学生的决心,就应该有当众向学生道歉的勇气和担当。”结果,校长没有道歉,吴怀尧却一下子成了“刺儿头”,受到了一些老师的冷嘲热讽。这让吴怀尧对学校失望透顶,想到了逃离。

  听说儿子要退学,吴怀尧的父亲非常意外,但他并没有强迫儿子返校上课,而是一遍又一遍地给吴怀尧讲道理,希望他“迷途知返”。父子俩僵持10多天时间。爸爸急了,就跟吴怀尧立了个“军令状”:这个暑假,你可以不参加补课,如果你能不借助家里的帮助,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我今后就不再干涉你的生活,怎么样?

  第二天,吴怀尧只身去了武汉。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到武汉的第二天,他就找到了一份推销化妆品的工作,同事中很多人都是武汉名校的大学生。一个半月后,吴怀尧带着自己的“第一桶金”回到家乡。当他把1000多块钱掏出来送到爸爸眼前时,爸爸兑现了承诺,不过还是加了一个“附加条件”:你可以先出去闯闯,要是闯不出路子,那就回来继续上学!

  2003年9月上旬,吴怀尧再次来到武汉,住在姐姐家里,当起了“专业作家”。

  12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在姐姐家楼下的小书摊前,吴怀尧碰上了到武汉修改小说《亲爱的苦难》的北京作家沙漠舟。经过一番长谈,在看了吴怀尧二十多万字的作品后,沙漠舟对这个“特有主见”的小家伙很是欣赏,当即鼓励他到北京去历练历练,吴怀尧也动了心。

  2004年农历正月初八,刚刚18岁的吴怀尧,怀着一种“天下任我行”的心情,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到北京后,吴怀尧先在表哥和沙漠舟家分别住了几天,便带着自己的作品,冲到一家文化公司去应聘。因为一无学历,二无实际工作经验,刚踏进公司大门时,吴怀尧心里一点都没底。没想到,在粗略浏览了吴怀尧的习作之后,所谓的面试便变成了朋友似的倾谈,总编辑很快便笑着伸出手来,欢迎吴怀尧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编辑。

  一个连高中都没读完的毛头小子,一进门就做图书编辑,能胜任吗?面对一些人质疑的目光,吴怀尧知道如何证明自己。

  吴怀尧所在的公司,当时是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合作伙伴,联手出版100多卷本的百花散文书系。这使吴怀尧有机会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最为优秀的散文名篇。进公司第一年读书量超乎常人。如他所说,不亚于在大学念了4年中文系。正因为勤奋好学,进公司的第二年,吴怀尧就成了“当家编辑”,他策划出版的《人类最佳读物》10卷本,至今还是各大书店畅销书架上的抢手货。

  天资聪慧的吴怀尧,就这样敲响了自己的人生第一锣。

  推出“中国作家富豪榜”,轰动全国

  2006年暑假期间,吴怀尧突发奇想:写一本全面反映中国学生现状的《中国学生调查报告》。选题顺利通过后,他兴冲冲地跑回家乡,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深入到各个校园,对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和学习生活状况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采访归来,吴怀尧很快就写了20多万字,可写着写着他却发现,无法将那些鲜活生动的素材变成“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守着一篮子好菜,却做不成佳肴,一位作家朋友看到吴怀尧为此苦苦思索,就建议他去做记者,学习调查报告的写作。2006年8月底,通过这位作家朋友的牵线,没有上过一天新闻学的吴怀尧,吹着口哨,以实习生的名义,走进了知名财经媒体《财经时报》的大门。

  走进报社之后,吴怀尧发现,相比社会上那些讲究论资排辈的单位而言,媒体似乎更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大凡新人入门,都要先写出一篇报道来,是骡子是马,一遛就知道。经过一番权衡,吴怀尧将目光盯在了同龄人中的商业新贵身上,并悄悄做好了案头准备工作。以前从未写过新闻调查类的东西,第一次写稿之前,他只好临时抱佛脚,跑到街上花两块钱买来一份《南方周末》,“从第一版读到最后一版,就知道该怎么写这类调查文章了”。

  进报社实习不到半个月,吴怀尧就交了一篇长达5000多字的新闻处女作,主标题为《80后新贵开始商业起跑》,交稿第三天,让吴怀尧大吃一惊:“没想到主编基本上没有改动,就作为文化版的封面文章重磅推了出来。”文章发表后,引发诸多文摘报刊和各大网站竞相转载。

  这是吴怀尧的第一篇新闻作品,发表于2006年9月16日。它像一块沉甸甸的敲门砖,让没有文凭没有学历没有资历的吴怀尧,成了《财经时报》最年轻的正式记者,让报社其他20多位毕业于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实习生目瞪口呆。

  那年的金秋时节,先锋作家洪峰上街乞讨的消息,让全社会为之震撼。报社里有人便跟吴怀尧开玩笑:写作没前途,趁早放弃哈!“洪峰乞讨事件”和同事那些善意的玩笑,深深地刺痛了吴怀尧年轻而敏感的心。曾经高高在上的作家们,如今被拉下了神坛,有些甚至成了市井取笑的对象,这究竟是社会评价标准的进步,还是沦落?

  吴怀尧想到了整个作家群体,他们在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究竟如何?他们在成为精神巨人的同时,难道就不能同时成为物质上的富翁?带着这个疑问,他开始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没想到各种平面和网络媒体上,居然都没有关于中国作家生存现状的报道。在一番慨叹之后,吴怀尧生出了一个非常强烈的念头,他要用一篇文章的力量,推翻公众对作家“穷酸”的固有印象,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作家这一特殊群落的生存现状。

  选题敲定之后,吴怀尧开始进行浩繁而又仔细的调查工作。先是选取几个大城市的几十家大型书店,一家家地让老板们列出当年作品热卖的作家名单,从中选出名字重复次数最多的前25位。接下来,圈定这些作家的作品。然后再查他们作品的印数,待跟相关出版社核实之后,再根据出版界大体的版税税率,换算出这些作家一年内的版税收入。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由吴怀尧独立调查并一手制作的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终于定稿。

  2006年12月15日,《财经时报》头版头条重磅推出了“中国作家富豪榜”。当天,几乎全国所有网站都在首页显著位置挂出了这个榜单。第二天,全国报纸纷纷热炒。第三天,*电视台和港澳台媒体开始跟进报道。后来,连美国媒体都对此展开了讨论。一时间,“中国作家富豪榜”几乎无处不在,作家的生存状态也首次成了最为热门的新闻话题,并被评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事件。

  转战出版界,思考,行动

  “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推出,不仅第一次把作家们变成了全社会热议的话题人物,也让吴怀尧本人一夜走红。2006年年底,也就是榜单推出后3个月,吴怀尧一跃成为报社的封面报道记者,开始深入报道各种重大选题,撰写报纸的封面文章。

  做了几个月的的封面报道记者,吴怀尧又有了新的念头:有没有一种可能,打造一档全新模式的媒体?不需要所谓的新闻由头,就可以*采写重磅新闻?正在这时,一位专做排行榜的网站老总找到吴怀尧,以非常优厚的条件邀请他加盟该网站。

  青春励志故事 篇6

  “牛仔大王”李维斯的西部发迹史中曾有这样一段传奇:当年他像许多年青人一样,带着梦想前往西部追赶淘金热潮。

  一日,突然间他发现有一条大河挡住了他前往西去的路。苦等数日,被阻隔的行人越来越多,但都无法过河。于是陆续有人向上游、下游绕道而行,也有人打道回府,更多的则是怨声一片。而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的李维斯想起了曾有人传授给他的一个“思考致胜”的法宝,是一段话:“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个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于是他来到了大河边,“非常兴奋”地不断重复着对自己说:“太棒了,大河居然挡住我的去路,又给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果然,他真的有了一个绝妙的创业主意——摆渡。没有人吝啬一点小钱坐他的渡船过河,迅速地,他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居然因大河挡道而获得的。

  一段时间之后,摆渡生意开始清淡。他决定放弃,并继续前往西部淘金。来到西部,四处是人,他找到一块合适的空地方,买了工具便开始淘起金来。没过多久,有几个恶汉围住他,叫他滚开,别侵犯他们的地盘。他刚论理几句,那伙人便失去耐心,一顿拳打脚踢。无奈之下,他只好灰溜溜地离开。好不容易找到另一处合适地方,没多久,同样的悲剧再次重演,他又被人轰了出来。在他刚到西部那段时间,多次被欺侮。终于,最后一次被人打完之后,看着那些人扬长而去的背影,他又一次想起他的“致胜法宝”: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他真切地、兴奋地反复对自己说着,终于,他又想出了另一个绝妙的主意——卖水。

  西部黄金不缺,但似乎自己无力与人争雄;西部缺水,可似乎没什么人能想到它。不久他卖水的生意便红红火火。慢慢地,也有人参与了他的新行业,再后来,同行的人已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在他旁边卖水的一个壮汉对他发出通牒:“小个子,以后你别来卖水了,从明天早上开始,这儿卖水的地盘归我了。”他以为那人是在开玩笑,第二天依然来了,没想到那家伙立即走上来,不由分说,便对他一顿暴打,最后还将他的水车也一起拆烂。李维斯不得不再次无奈地接受现实。然而当这家伙扬长而去时,他却立即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再次强行让自己兴奋起来,不断对自己说着: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他开始调整自己注意的焦点。他发现来西部淘金的人,衣服极易磨破,同时又发现西部到处都有废弃的帐蓬,于是他又有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把那些废弃的帐蓬收集起来,洗洗干净,就这样,他缝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牛仔大王”。

  青春励志故事 篇7

  马云的青春励志故事经历:马云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那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人。小鹿纯子的拼搏精神给了马云巨大的激励,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对马云的数学成绩失望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对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为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马云的青春励志故事经历:没钱,同样可以创业!

  我们到今天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在为自己找借口!成功者看目标,失败者看障碍!开始创业的时候都没有钱,就是因为没钱,我们才要去创业!

  马云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没钱,同样可以创业,同样可以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

  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当时是1992年,马云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青年教师,28岁,工作4年,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但没钱,不是问题,他找了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风风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成立起来了。创业开始,也是举步维艰,第一个月,翻译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当时每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劝马云别瞎折腾了,就连几个合作伙伴的信心都发生了动摇。但是马云没有想过放弃。

  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

  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

  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

  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马上决定回国做互联网。创业开始,马云仍然没有什么钱,所有的家当也只有6000元。于是又变卖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这才凑够了80000元。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是玩不转的。又有人说,如今的环境跟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截然不同了,那时10万可以,现在肯定不行。我说,这全都是借口。说这样的话的人,这辈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因为他们眼里看到的都是困难。对于中国黄页来说,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帐户上只有200元现金。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做到了几百万。

  当然,后来中国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了。但是我以为,中国黄页在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的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阿里巴巴曾经因为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下去的地步。

  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我没有钱。"他们都这样想。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

  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xx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特别感动,他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看完之后,你还会对自己创业没有资金或没有其他什么的找借口吗?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马上就去做!像马云那样,只要你努力了,世界上,其实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不要等到条件完美才行动,如果正在等待时机成熟才行动,你可能永远都等不到。就算你等到了,可能那时已经没有你施展拳脚的机会了。因此,你必须立即行动,问题一出现就去解决它。

  成为行动家,练习去做而不是去想,你想开始创业么?你想到了好的赚钱方法么?今天就去做它!想法停留在你脑子里时间越长,它就会变得越弱。也许过不了几天,细节就会变得模糊。一周过去,你已经完全忘记它了。

  光靠想象是不可能成功的。想法虽然重要,但是只有在实现了以后才会变得有价值。一个付诸实际的普通想法要比成千上万个不去实现的天才想法实际得多。

  用行动战胜恐惧,行动是治愈恐惧的最好良药。最难的阶段就是刚开始的时候。但在球开始滚动之后,你会变得自信,事情也变得简单。

  活在当下,关注目前你能做什么。你唯一能支配的时间就是现在。如果你对过去或者未来猜测太多,你不会完成任何事情。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成功之路不可以被模仿,但成功者的思想却可以拿来学习!

  青春励志故事 篇8

  选择的背后,往往都跟着一个词,叫代价。

  2005年底,老总找我,对我说:刊社决定明年把编辑业务重心转向北京,你们几个业务骨干也一同去,你回去和家人商量,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把家搬到北京。他的口气极其轻淡,好像不是在说一个重大抉择,而是在通知我“中午就订盒饭吧”那么简单。

  但是,这对我来说,实在太突然太重大了。彼时,是我在深圳生活的第15个年头,我已经有了户口、房子、车子、孩子,工作舒心,生活安稳。15年来,无论何时,无论我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归来,都有一种感情油然而生—还是深圳好!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可能被连根拔起,再次远走他乡。而北京留给我的所有印象都是“灰蒙蒙”和“路过”,从没有任何心电感应,我去那里干什么?

  因此,我告诉老总:不去北京。我心想:我可以辞了工作,但我不能辞了深圳啊。

  没想到老总看了看我,以更加轻淡的口气说:没想到你才30多岁就已经僵化了,人生的路你才走了多远就不想再探险了?怕了?闯过深圳算什么?一个文化人,要闯过北京才知道世界多不一样。

  我很气结。从骨子里说,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不欣赏活在一目了然的知道里。只是近几年的安稳,像酒一样,浸泡得我有点麻醉和懈怠。现在给老总一语击中,多少有点震动。搬就搬吧,有什么了不起,反正家在深圳,我随时都可以回家的。于是,2006年春节一过,我就把家搬到了北京。

  我想以10年为限,权当一次北京深度游了。10年期间,也刚好完成我儿子的基础教育,也让他有机会经历春夏秋冬。既然换城市,那就索性换个彻底:到大杂院租间小房,让儿子每天穿小胡同上学,经常到人艺看话剧,跟老公逛后海泡南锣鼓巷……总之,就像一出舞台剧,我的背景就此换过,下一场帷幕拉开了——我要一头扎到老北京人的生活里了。

  设想是那么美好而浪漫,执行起来却是那么艰难与痛苦。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我对要付的代价预估不足。我知道此行肯定要付出代价,但没想到人对“支付代价”的承受力,远没有对“闯世界艰苦”的接受力强。

  首先,让我们都难以适应的是大杂院老房子环境的脏乱差,本来冬春两季的天已经是尘土飞扬了,楼道里竟然黑麻麻的一片,墙是否是白的全凭推测。接着是让人崩溃的拥堵和低效,一天基本只能办一件事,从海淀去一趟朝阳搞不好要3小时,然后办公室的人告诉你:要找的人还没上班,等着吧。等了半个小时,再敲门问时,人家已经下班了……再是谈不上任何水准和职业道德的服务业,去酒楼吃饭,服务员都给你脸色,好像她的工作不是服务,而是给你赏赐。

  生活上的不适应还没来得及消化完,更大的压力又铺天盖地砸了下来:房价比深圳贵;孩子教育的问题更麻烦,小升初比考大学还难,老师每隔几天就提醒我“孩子的北京户口要抓紧”,更是打乱我计划,困扰我心灵……

  来京的第一年,我每天都活在不满中,我后悔搬家过来,每个月都下决心:这个代价太沉重了,我不能再错下去了,这个月就搬家回去。

  第二年,我每天怀念深圳花园般的马路,温暖的家,动不动三五个家庭驱车去海边嬉戏的舒适生活……我经常问自己:我付出这样的代价换取北漂的灰色生活,值得吗?

  第三年,每个周末,我几乎都和北京的小学家长们,在各大培训机构门前扎堆聚集,一边熬时间接孩子,一边讨论小升初的信息……我每天告诉自己:我已经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了,必须要让孩子的教育有一个好的结果。

  第四年,我买了新房,住进了新家,觉得付出的所有代价都是值得的。我对生命里意外地多了一个“北京”,多了三四年的艰辛充满感激,这是一份收获,一份来自上苍的恩宠。

  如今,是我来北京的第五年,我已经很平和很坦然了。人生的旅程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需要不断地去追寻,去创造。每一站的收获都不是用来囤积以显示成就的,也不是用来维系一劳永逸的,而是用来支付的,用来做代价不断换取下一种人生的。而代价一经付出,便不会再有回转的余地,剩下的就只有埋头和“不能让代价白付”的坚持了。在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告诉自己,我不是为了贪图安逸才活着的,我这样付出,也许收获的仅仅是两三个新朋友,或者一所好学校,一份好阅历……

  但,无论得到的是什么样的经历,都是与以往不一样,这就是价值,就是美好,就值了。

  青春励志故事 篇9

  终于熬到下课,辰盯住围成一群叽叽喳喳女同学中的老教授,好歹待女娃们散尽,他才跨前一步,把钱递上。这时,辰脑子嗡的一身响,大片空白,他感到一种灭顶之灾的降临,还好还好,老教授点点头,装在上衣兜里。

  辰这一夜都没有合眼,那钱是单独交的,万一老教授发现呢?为了进到这家文学院深造,他卖光了所有的药材,没有想到该死的药贩子在交款时夹了三张假币!他已经没有更多的钱了,逼急了才出此下策,但他又怕被识破。同学们个个都是贵胄公子,只有他一个穷孩子,假币的事如果抖落出来,他如何混得下去?

  辰决定主动坦白。

  次日,辰恭候在老教授上班必经过的路线,见到他说:“老师,昨天交的钱……”老教授立刻板起脸来:“别提你的钱!”

  辰魂飞魄散!却听老教授说:“早不交晚不交,偏我揣了你的钱,在市场上走被小偷割了兜。”

  啊呀谢天谢地!辰一边偷开心,一边回到教室,这贼其实是帮了我呢,辰想。

  兴奋之后,辰又陷如苦恼。毕竟老教授损失了恁多钱,并且直接怪他学费交的迟!想到老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他心里就凉了。辰想,好好努力吧,非出人头地不可,有朝一日我加倍报偿这位善良无辜的老人。

  辰勤学苦作,不断写出好文章,老教授时常当众夸赞。每当这时,辰就暗自道:等着,老师。

  学期满了,辰交了大运,一步登天,阔步文坛,名声大得吓人,辰从此再也不愁没钱。

  辰依然惦记着那可怜兮兮的老教授,该彻底了结这块心病了。他为老教授准备了一万现金,专程来到北京。

  老教授高兴:“学生出了大名,不忘师德,这就好”

  吃饭时,辰鼓足全部气力,向老师认错:“老师,我交给你的两千元学费中,混着三张该死的假币……”他眼圈红了,并结巴起来。老教授哈哈大笑:“三张假币你还没忘哪?在,我留着呢,如今积什么的都有,我积几张假币有何不可。”说着从一本影集中取出了当年的三张假币。

  “老师,您不是说被贼给偷了吗。”辰目瞪口呆。

  “假话,兴你假币就不兴我假话啦?”

  “为什么?您当时完全可以拆穿我?”

  老教授的脸立刻严峻起来:“揭穿容易,但是我更知道一个山里来的孩子该多艰难,这样做对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区区三百元灭杀一个人才,吾不值。”

  “老师。”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泪流满面。“不回去了。我还要跟您学几年。您一定要收留我!”

  青春励志故事 篇10

  夏云和夏虎是两兄弟,夏云比夏虎大了三岁,和所有的兄弟一样,两人在一起也打架,最严重的一次,夏云失手将夏虎的鼻子打伤,挂了好几天的吊瓶才好。但两个人的关系又很好,既是兄弟,又是哥们。

  夏云从小学习就不错,自己也像天上的云彩一般爽朗个性。夏虎名字里虽然有个“虎”字,可人却乖巧的像只兔子,长得也极帅气,可惜从小学习就不行,惹得老师们都说他是“气死老师爱死丈母娘”。为了生计,两人的父亲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出门打工,夏云是家里长子,干农活成了他放学后的必修课,夏虎瘦弱许多,当哥哥的便尽力照顾。可惜学习上的事情夏云实在没有办法,弟弟学习成绩一直不行,虽然他也努力帮他,但效果不大,小孩子没有耐性,他见弟弟几教不会,也就自顾自的玩去了。

  随着两人渐渐长大,小时候的一些不快都已成过往,加上两人都离家远走,相互之间更加知道珍惜对方,每周一次的通话成了不能割舍的必备节目,兄弟两个相互关心,相互鼓励,都希望对方能够过上好日子,两人奔波在外,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在为对方考虑上,却是从来不计成本的。

  夏虎初中毕业后上了两年技校就去了南方工厂里上班,那时候夏云还在上大学,夏虎开始拿工资后就给家里人说:“以后我哥的生活费和学费都由我来掏,你们不用管了。”这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夏虎真的做到了,直到夏云毕业,每月的生活费和两年的学费都是夏虎付的,每次打电话,夏虎总不忘问哥哥一句:“哥,你还有钱吗,没了我再给你打点过去。”为这事,夏云这个自诩坚强的男人曾在宿舍里偷偷地哭了,他为有这样的兄弟感到高兴。

  马上要过年了,两兄弟也早早地订好了回家的票。剩下的几天时间里,两人经常打电话聊天,都希望能早点见到,毕竟有一年时间两人没有见面了。夏云先到家,因为自家住的离镇上太远,过年的时候车也很难坐,等弟弟回来的时候,他便专门借了辆车去镇上接弟弟,可意外,就在这时候发生了。

  夏云接到弟弟后,便开车送弟弟回家,一路上兴奋地聊着,完全没有注意危险即将来临,山路颠簸,加上前几天下了场雪,道路更加湿滑难行,夏云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问题,可是突然前面一辆车失控般向他冲过来,他本能地打了一把方向盘,可仍然没有躲过去,脑子里只听见嘭的一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夏云和夏虎都受了伤,两人被送往医院后,交警在勘测完事故现场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夏云开的那辆车被撞的部位正好在车头正中间,而看地上的刹车痕迹,车应该是先向左避闪,然后又突然向右。

  按说一般发生车祸时,司机会向左打方向来保护自己,这是人在遇到危险时的下意识行为,而碰撞也一般就会发生在车子右侧,这辆车的碰撞位置根本就不符合常理。

  就在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一位老交警说道:“这样的情况我以前也见到过,司机开始的时候肯定是下意识地向左打方向,可立即想到副驾驶上还有人,便想着向右打方向来保护副驾驶上的人,可人的反应速度哪有那么快,还没等打好方向,两个车子就撞在一起了,所以这辆车才撞在了中间。”老交警叹了口气:“我上次遇到这种情况就是丈夫为了救怀孕的妻子,可惜车速实在太快,结果两个人都没能活下来。你们去调查一下,出事故的时候,这辆车的副驾驶上肯定有人,希望这两个人运气能好点。”

  调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当时坐在副驾驶上的,正是夏虎。

  医院里,夏云浑身插满了管子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生命垂危。夏虎虽然伤得也不轻,但好在没有生命危险。听完交警的分析后,夏虎的眼泪就下来了,他懊恼地捶打着自己的胸口,在病床前呼唤着哥哥的名字,希望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好在苍天有眼,悲剧没有再次发生,在度过了一系列的危险期后,夏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第一眼看到的,是被内疚和病痛折磨得消瘦了许多的夏虎。夏虎哽咽着叫了声“哥”后就再也说不出话来,夏云苍白的脸上扯出一丝微笑:“哭什么,你是我兄弟,为了你,做什么都值!”

  青春励志故事 篇11

  托斯卡尼尼原本主修大提琴,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只要练习过一两次的乐谱,他就能背诵演奏。

  在他十九岁时,他随团到巴西的歌剧院演奏。有一晚,正要上演威尔第的“阿依达”,由于一连串的临时事故,两位指挥都无法上台,同事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把托斯卡尼尼推上台。这一晚的演出,虽然观众都不认识这位年轻的指挥家,可是,全场都被他精湛的指挥能力所折服,于是一代伟大的指挥家就此诞生。正是由于这次人生演出中的意外冒险,使他发现了那个内心深处真正的自我。

  然而对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来说,认识自己的道路早巳展开在眼前,可是,要真正发现自己能够创造多么伟大的自我,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发明“二名法”为植物分类的林奈,从小就对花有莫大的兴趣,长大以后,他的父亲希望他做牧师,可是他不愿意。后来有一位医生愿意负担所有学费让他学医,可是,他后来还是改行教植物学。

  事实上,为了研究植物,他常常带学生到处去采集植物,不辞辛苦走很远的路。选样的工作远比现成的牧师和医生的道路要辛苦,可是,对林奈来说,若不是在植物的世界中,他就不是林奈。而没有林奈,我们对于广大的植物世界,恐怕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名以提供沟通和研究呢!

  因此,对于不满足于目前状况下的你我,是不是也该给自己冒脸的机会,看看完全展现热情话力的自己,能够如何发挥得淋漓尽致呢?!

  在我们之间,连那些最有勇气的人,也鲜少有勇气去认识真正的自己。因为“自己”并非隐藏在你的内心深处,而是在你无法想象的高处,至少是在比你平日所认识的“自我”更高的层次里。

  青春励志故事 篇12

  《老男孩》这部短片一定感动过很多人,很多个朋友告诉我,看完后他们泪流满面。我在旅途的疲惫里看完了它,很长时间都不想讲话。正巧赶上未央跟我要专栏的稿子,我说我就要写观《老男孩》有感之类的:写初恋、写友情、写我的同窗,用文字去祭奠和怀念已逝的葱葱流年;再听片尾曲,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被击中。我觉得我应该写梦想才是。对啊,我就是要和你们谈谈梦想神马的。

  百度对梦想的解释是:

  1、妄想;空想。有时等于理想,区别于理想。

  2、渴望。在我人生的字典里。梦想就是渴望。

  你是谁?你有什么梦想?你觉得它有可能实现吗?这是高中毕业的时候,班主任在我的同学录上写下的话。这些年我一直记在心里。高中的时候,我希望能读一所好的大学;大一时,我希望有一份好的工作;大四时,我希望有好工作的同时还有独立*的空间;研二时,我希望自己能有小的事业,有更大的*。托老天爷的福,我的这些梦想都成真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导师跟我对谈。他是个非常睿智和风趣的人。他带我去工体mix酒吧,在我们喝得差不多的时候,重重地说:文子,你是谁?你还有梦想吗?

  那一瞬间,我被击中!我仿佛被拆分成两个自己,一个是沉重的肉身一个是轻盈的灵魂,我的灵魂飘在半空中看着另外一个自己说,嘿,哥们,你知道你是谁吗?你还有所谓的梦想吗?

  我还有梦想吗?是什么呢?

  我有些迟疑。梦想这次词语似乎遥远了,它不像过去,一直像使命一样存在于我的生命里。我脱节了,我似乎丢了它。从酒吧回来后我一直在自省。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自我剖析后,得出结论:我变得浅薄和贪玩,我缺失了梦想的信仰。我跟老朋友谈起自己的近况,她是个小学老师,她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班会课,那天下午我穿上自己最装嫩的衣服去了她所在的班级。黑板上硕大的四个粉色字:我的梦想。

  那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啊,他们戴着红领巾,穿着校服,眼睛里闪烁着天真和无邪。他们完全不惧怕我这个陌生人。争先恐后的上台,有人说我想当警察和剪纸家。因为当警察可以抓小偷,剪纸可以剪得很美丽。如果我当警察,妈妈一定会高兴的。如果我剪纸很美丽,爸爸一定会表扬我的;有人说我想当医生。别人不舒服,我就可以给他治病。我很喜欢当医生。别人掉牙了,我就可以帮他拔牙。我不怕苦,我不怕当医生;有人说我长大了,想当司机。因为司机可以把别人送回家,还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钱……渐渐的,眼眶开始湿润,我有些惭愧,我的梦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丢失的呢?。这些小孩子。他们像一颗颗小星星,充满了能量和激动。在梦想面前,闪闪发光。而自己,像角落枯萎的稻草,干涸毫无生机。

  你们呢?梦想都怀揣在心里吧?是考一所好的高中或者大学还是年底有更多的压岁钱;是希望暗恋的学长能和自己成为朋友还是希望老师和家长看得到你的坚持和努力。很多时候,我真心的羡慕你们。常常幻想在某个暖阳的午后,能坐到你们当中去变成你们。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的桌子上堆满了厚厚的教科书。我不停地做笔记、晨读,在学习里寻找进步和快乐。这该是多美好的一件事情。以前上学的时候,总是听人说:等你工作了,你就知道了做学生的好。那时,总是不屑长者教育式的口吻。现在我算是能体会了。做一个好学生,有一个好梦想,这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开端。

  那天,我在微博上表示对现在的自己很迷惘,觉得人生微妙,变数太快。有个读者给我留言:永远都不要变成自己不喜欢的人,就算一辈子颠沛流离也无所谓。这句话,我消化了很久,给了我很大的力量。

  而当下,我应该思考得很透彻了。

  这个春天,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分享,一起走在路上,我梦想着有一天,我们开着自己改装的豪华大巴车巡拍全国。我们开开停停。我们在车里吃饭,睡觉,听歌,讲故事。夜晚的时候我们停在野外的草地上,席地观天,看夜空里眨眼的星星,傍晚的时候,我们开着车朝着夕阳坠落的方向,想要追赶上太阳下山的脚步;白天我们呼朋唤友,引吭高歌——这些在大人看起来孩子式的耍法,却是我人生最纯真的梦想!你知道关于梦想那件疯狂的小事,让我们热血也让我们流泪和疯狂。

  青春励志故事 篇13

  刘月宁,现任*音乐学院民乐系扬琴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从8岁半接触扬琴至今,刘月宁用她手上的琴竹敲出了一曲又一曲美妙的音乐,也敲出了一段又一段传奇故事。

  从年少成名到如今走出国门,受到欧洲、印度等国家广泛的赞誉,刘月宁说:“我就是为音乐而生的。虽然我是一个性格很开朗的人,但是一听到音乐我能坐得住。我觉得冥冥之中我是有使命的,那就是这一生要把这一件事情做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刘月宁向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她与音乐结缘是在8岁半的时候。因为刘月宁的父母都很喜欢音乐,他们身边有很多喜欢音乐的朋友。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与刘月宁父母关系很好的喜欢弹扬琴的工人师傅认识了刘月宁,从此刘月宁就开始与扬琴结缘。

  “那时候父母都觉得我年龄太小,不适合学习乐器,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我去学。结果一试我就觉得很喜欢,弹起扬琴来也不觉得累。”刘月宁说。

  刘月宁的启蒙老师,也就是她父母的那位工人朋友名叫张五十,刘月宁总是亲切的叫他张叔叔。这位张叔叔让刘月宁从敲击凳子练习基本功开始,手把手教她弹琴的技法和一些小曲目。有一次,张五十给刘月宁布置了一个星期的作业,结果两三天后来检查的时候发现刘月宁居然已经全学会了,这让他十分惊讶。

  在刘月宁十岁半的时候,张五十遭遇到一次严重意外。从昏迷中醒来,张五十第一件事就是嘱咐刘月宁要坚持学习,不能耽误。刘月宁说:“我特别感动,因为他睁开眼睛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

  刘月宁回忆,因为当时家里边有三个孩子,家境不太富裕,“我父亲就给我做了一台扬琴,后来还把一台收音机改装成了一个节拍器。”

  后来,张五十把刘月宁介绍给了当时在河南省歌舞团的桂习礼老师。从此,刘月宁就每个月坐一次两个小时的火车从洛阳到郑州,再从车站步行到老师家练习扬琴。

  在刘月宁12岁的时候,她考入了*音乐学院附中。刘月宁说,她是1978年4月25日入学的,这一天到现在她都记得特别清楚。在这之前,刘月宁还参加了*音乐学院附中举办的“考生汇报演出”。这年的春节,对于刘月宁而言,尤其难忘。因为这一年,刘月宁第一次来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那时候我发现台很大,我走了好远好远,还能看见头上那么大的五角星。”

  随后,*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以刘月宁还有她的几位同学为主角的纪录片《春蕾》,记录了她们从入学到在校学习的情景。刘月宁告诉记者,《春蕾》曾在中国100多个驻外领馆播放过,片中,刘月宁以一曲《映山红》红遍了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