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牵萦着我,它们寄托着儿时的纯真情感。尤其是过年时,更是令我感触颇多。下面是春节期间回乡见闻的文章,欢迎欣赏。
篇一:春节期间回乡见闻的文章
转眼又是一个春节的来到,不过今年的春节跟往年有着大不同的变化。少了往年的繁华拥挤,多了一份简朴大方。由于今年的假日改动,大家伙回家也相对颇晚。好在我们离家不远,赶在年夜饭前与家人一起团聚。
回家途中,每个村庄前的产品展示宣传画树立在道路两边,这就是近年来县委县*针对农村全方位发展而打造的一村一品活动,针对当地地理环境,请专家现场亲临知道,指导群众有效地把土地资源发挥到极致,打造一个品牌。比如灵源的大棚菜、漠西的大葱已文明全省;临平的苹果以全国畅销;董城的养殖种植一体化更是把新的养殖种植理念和科学管理灌输到新农村中。达到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品牌致富的新景象。
乡间的道路上,近年来由省交通运输厅推出的“群众打底子,*铺面子”的农村公路建设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农民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各乡各村的道路,有些甚至于连田间地头也修成了水泥路。交通条件那叫一个便利,基本上告别了当年的“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情况。
近年来由于医疗*的改革,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鼓励农民办医疗保险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总额调高全面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补偿范围、改革支付方式。使农民有了医疗保障,不再让就医成为农民的一大民生问题。现如今的乡镇卫生院已经从以前的破破烂烂的危房,已经建成一座座门诊、住院、检查等多功能的医疗楼,就连好多村卫生所也相继建设成为标准的卫生所。让农民的就医环境得到彻底的改观。
水电设施的进一步提高,如今的农村吃上自来水已经不是梦了,而是得到真正的实现;电力设施也是大有改观,各村以前的木杆、破股线、萤火虫似的灯光已经再也看不到,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水泥杆,下户线也规范整齐,让农民用上放心电已经不是空话,而是付之于行动中,的开通,让群众故障报修更是有了直通车,只需一个电话,电力抢修就会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为之抢修。在用电密集区域和事故多发地段,总能看到黄色的电力抢修车停放在哪里随时待命对突发事故进行抢修。
县城大街上还是往年一样的张灯结彩,唯一变化的确实一个个喜气洋洋的灯笼不是新购置的,而是被清洗过后重新挂起来的旧等,但还是不能减少其喜庆气氛。
各旅行社门前,不再是以前过节打烊,反倒是变得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辛苦一年的群众,还有在外奔波一年的游子们,借着过节放假的机会,带着家人一起外出放松一年的紧张心情,和家人一起共享天伦。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已经成为老人们教育孩子的啰嗦话了。如今的新农村,不光是年轻人,就连大叔大妈们也一改传统观念,向年轻人看齐,穿衣也开始将款式、看时兴、讲质量、论品牌。服饰搭配也有模有样,穿着打扮一点也不输给城里人,城乡差别已经不能是服饰上的区别。“吃饭穿衣亮家当”,这句家乡的俗语,充分体现了如今的农村群众生活生平的一种展示。“人民生活的美好写照”一幅幅、一幕幕的改变,让我无不感觉到我们新农村在党的政策下的巨大变化。
篇二:春节期间回乡见闻的文章
临近春节,暂时抛下城市紧张忙碌的生活,回到久违的家乡,看看儿时生长的地方,心中甚是感慨。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牵萦着我,它们寄托着儿时的纯真情感。尤其是过年时,更是令我感触颇多。
在我们的生命经历中,年味这一种感觉似乎在那个纯真的年代最是难忘,它与物质无关,又与物质相关。在只求温饱的年代,腊八粥、买年货、蒸馒头、贴窗花、年夜饭、放鞭炮、逛庙会……,这些儿时的记忆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远。
思绪插着翅膀沿着儿时那条弯弯的小路一直飞回到那个年代,依稀记得,腊月二十八大扫除后,爷爷开始贴对联,姐姐站在后边指挥,看贴的是否端正,而我就在一旁不时地捣蛋;最开心的就是年三十,等不到天黑,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放鞭炮,为了使鞭炮能放得久一点,我们把鞭炮拆开,一根一根的放,看谁扔的高,比谁炮声响亮,自是乐在其中;除夕夜,全家围坐在炉火边一起包饺子,爸爸擀饺子皮、妈妈和姐姐包饺子,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气息;初一早上,小伙伴们天还不亮就早早起床,穿上妈妈做的新衣服、新鞋子,挨家挨户去拜年,我们小心翼翼的走路,生怕把鞋底踩脏……
忽然间,一阵鞭炮声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在,妈说,这是隔壁二婶在祈福,想讨个好彩头,希望来年能有一个好收成,全家都平平安安,健康幸福。起初听到妈的话还有点不以为然,觉得隔壁二婶的做法太可笑了,但是反过来想想,这何尝不是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憧憬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朴稚拙的年画和春联,给千家万户增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氛围,春联用工整对偶简洁的文字描绘着时代的背景,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记得小时候的春联都是家家户户买好红纸,找村里的李大伯来写,李大伯是我们学校的老教师,写了一手好毛笔字,一到过年可真是成了大忙人,要给家家户户写春联,不过内容都大同小异。可能是那时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比较强烈,记得大多以“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等求财、求富为主题的春联最受人们欢迎。如今的春联多是从市场上买回来的,烫金的字特别漂亮,内容也五花八门,像“团团圆圆千家暖,健健康康万象新”、“骏马腾飞成壮举,灵羊起步赴新程”等春联,主要以“团圆、和谐”为主题,内容更是与时俱进,反映了新时期人们精神文明的追求越来越丰富。
感受最深的就是小时候拜年,人常说,“大年初一拜个年,风调雨顺平安年”。我们小孩子尤其喜欢拜年,今天到姑姑家,明天到舅舅家,可以领到好多糖果和压岁钱,那是小孩们一年之中最快乐的时期。那时交通也不方便,基本都是土路,更谈不上公交车了,最风光的就是骑一辆“飞鸽”或者“永久”牌的轻便自行车,会吸引很多羡慕的眼光。
现在过年不一样了,一条微博可以向多位好友同时送出祝福,也可以用微信相互发送语音、视频,新的拜年方式即简单、亲切、又时尚。继家电下乡之后,我觉得下一个下乡的大型消费品将是汽车。10年前,摩托车、电动车在乡下彻底取代了自行车,如今的乡下,几乎看不到自行车的身影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婚嫁市场上,小汽车作为炫目的嫁妆开始流行,村镇之间都通上了公交车,走亲访友更加方便,不禁让人感慨社会的发展之快。
大年初二,天气暖洋洋的,整个村庄一片喜气,门前的水泥路面宽敞整洁,街道两侧是两排清一色的三间两层楼房,宽敞又明亮。午饭过后,我来到了村委会活动广场,广场上人很多,非常热闹。老头们有的在下象棋、有的玩纸牌;几个大妈正跟着村上的小媳妇们跳起了广场舞,还蛮有节奏感;一群顽皮的孩子,你追我赶玩的不亦乐乎;村东头的王叔正抱着小孙子乐呵呵朝这边走来,嘴里还不时哼着歌曲,真是一幅祥和、喜庆的画面。王叔说,现在农村的经济条件好了,村里去年修建了活动广场,还建了身后这六间两层的楼房作为村委会的办公场所及村民娱乐活动室,平时闲暇无事,村民们经常过来锻炼身体、休闲娱乐,老太太们几乎每天都聚在一起跳舞,有时还会吼几声秦腔,农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有味道了。
据村书记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我们村的村名为“安乐村”,村名的由来是村里以前有一座名为“安乐寺”的古寺院,旧社会以前,寺院的香火特别旺盛,解放后寺院被拆除。目前*计划恢复古寺重修工程,村里的大水库会被开发成水上游乐场和供游客垂钓,瓜果成熟时节会提供游客*采摘项目,预计这几项工程今年五六月份就可以开工,过不了多久,我们村会成为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好去处,村民就不用那么辛苦外出打工了,在家门口就可以自给自足,相信以后农民的经济收入会越来越高,生活会越来越好。
春节,最美好的节日,像一首华丽乐章,富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向往,带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怀恋。过年,最好吃的是饺子,而最好看的是烟花爆竹。在夜空中绽开的烟花,带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向往,飞向夜空,绽放出人们心中最绚丽的色彩。那响彻云天的鞭炮,驱赶了人们心中的乌云,带来了新春明媚的阳光,以一种展新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篇三:春节期间回乡见闻的文章
春节是在湖北乡下老家过的。回家第二天,就遇到下雪,不大不小的春雪洋洋洒洒地下了一整天,地上一片雪白。许久不见下雪,颇为兴奋。但是,更令我兴奋的是乡下这些年的发展势头,农民收入增长很快,甚至超过城市(印证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消费水平也几乎是爆发式的增长。
小汽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乡下过年经常堵车了。那些挂着粤、浙、苏等外地车牌的小汽车经常挤在狭窄的乡间水泥公路上爬行,到了十字路口,经常被堵死。通常只有在城里才看到的交警,在乡间的十字路口也开始忙碌了。这次返程赶火车,在一个十字路口被堵了半个小时,令人心惊肉跳,差点没赶上火车。
继家电下乡之后,我觉得下一个下乡的大型消费品将是汽车。当然,唯一阻碍这个进程的是乡间狭窄的公路。10年前,摩托车、电动车在乡下彻底取代了自行车,如今在乡下,几乎看不到自行车的身影。现在,汽车正逐步走进农村人的生活。虽然,节日期间乡下公路上行驶的大部分还是外地车,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富裕起来的当地农民跃跃欲试,准备购买小汽车了,特别是在婚嫁市场上,小汽车作为炫目的嫁妆开始流行。
商品房。农民也开始买商品房了。这里说的农民是真正种地的农民,不是在外打工赚了钱在本地县城买房的人(这批人早已是县城商品房的主要买方)。如何看待农民买房,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由于农民常年要和土地打交道,商品房买来几乎是不住的。但是也很少出租,实际上也租不出去,因为这样性质的空房大量存在。那么农民为什么要买而不是自建住房呢?首先,需要申明的是,这些在城里买房的农民,在乡下已经有了不错的住房,再继续建新房的必要性已不大。买房不是为了住,而是出于其他的目的。这个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投资。由于持续的高通胀,就连农民也不大愿意把钱存银行了。显然,城市里面商品房持续升值的讯息也传递到了乡下。一些富裕起来、思想比较先进的农民就开始尝试在城里买房了,由于这些人的示范效应,买商品房就成了一种流行行为。一些地方婚姻市场上,女方甚至把男方是否在城里拥有一套商品房列为必备“硬件”之一。另外,在城里有一套住房,在农闲的时候,农民也可以进城体验一下城里的生活,找找城里人的感觉。
农民投资意识的觉醒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当一个地方的房地产依赖来自农业收入支撑时,这个地方的房地产也基本上发展到头了。这些县的房地产建起来,也卖出去了,但是一年大部分时间是没人住的。我担心,这些刚积累了一点钱的农民,成为县域房地产市场的最后接棒者。这是很令人心痛的。
超市。超市在乡村开始兴起,每个乡镇都有比较大的综合性超市,县城个别较大的超市已经不逊色于大城市的超市。我观察了下,超市的兴起是与乡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分不开的。由于*推行“村村通”工程,乡下小路都变成了水泥路,摩托车也成为农民出行的基本交通工具,这为超市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美国沃尔玛取代乡村杂货店也是伴随着美国汽车市场的兴起而兴起。
家电。乡下几乎家家户户屋顶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远远望去,蔚为壮观。这几年做太阳能热水器的估计都赚发了,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电冰箱已经在乡下普及,部分农村家庭已经装了空调。估计未来两年,农村的空调市场将迎来爆发。
烟花。以前过年,乡下只是燃放鞭炮,烟花很少见。现在,乡下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烟花成了标准的配置,地位比鞭炮还高。烟花比普通鞭炮贵多了,烟花大规模走进乡村,说明农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礼品。农村走亲访友,免不了要提点礼品。十年前,二三十块钱的礼品是标准配置。现在一般都在百元之上:一瓶五六十块的白酒、一箱三四十块的饮品(凉茶、牛奶、果汁等)和一包几十块的糖果。礼品档次的提升说明乡亲们收入水平确实提高了不少。
乡下收入的提升来自于务农和务工两方面。
务农方面:新的播种技术以及收割机械的推广,大大地节约了劳动力。以前两个青壮年劳动力种10亩地都很吃力,现在可以种50亩地。高产种子、高效低毒农药、高质量化肥极大地促进了粮食增产,现在水稻亩产比十年前增加了近50%。人均耕地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出去打工)、亩产增加,再加上粮价近十年持续上升,种粮农民收入提升很快。据种地的亲戚朋友讲,一亩地一年种一季,不算人工,纯收益有千元。对于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忙活3-4个月,年纯收入就有10万。
务工方面:发现周围出去务工的亲戚朋友,特别是男性,绝大部分是从事与房地产建筑相关的工作。那些赚了大钱的,也是多从事这个行业。这几年建筑相关工资上升很快,一个在深圳做室内装修的表弟说,现在找人干活,一天给两三百的工资还不一定能找到人。
以上是此次回家过年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应该说,家乡的喜人变化坚定了我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中国的最底层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都从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得到了切实的改善,我们有理由期待更美好的明天。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5.关于2017鸡年过年的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