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建议
1.根据联系,整合知识
第一轮复习要求狠抓基础,较全面地覆盖所有知识点,因此,其所花时间较长,知识点较多也相对分散,同学们不容易抓住重点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较高的应用能力。第二轮复习就应当根据知识间内存的联系,突出重点,突出主干,重组体系培养自身能力方面多下一些功夫。有的同学可能认为,这种梳理工作太费时间,不如多做几套试题实惠,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按照下面所列的要点在脑子里回顾一遍应该要不了很多时间吧?例如(这些东西在同学们手中的复习参考资料里都有):
(1)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重组:如:地球运动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季节变化-大气运动-大气运动-不同气候类型的季节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生产活动。
(2)结合空间分布,对具有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地理事物进行重组:如:大洲大洋地形特点一板块构造-全球地震火山带分布-年轻褶皱山脉的分布-年轻的高原的分布-古老高原的分布-某些矿床资源的分布-人类的活动等。
2.三类知识,区别对待
地理科知识结构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其在区域地理中的运用。
(1)自然地理,充分理解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分清地理概念,弄懂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题例和变化图,或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或原理的运用能力。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把握这些原理或规律的本质,而不能是只重表象。
(2)人文地理,应结合案例分析,培养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工、农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应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
(3)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复习某个区域时,可按如下思路展开:先确定其位置(包括经纬度或海陆位置)及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进一步分析其它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地理特征(河流、自然带、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等内容)。同时还应进行跨区域比较(就某个要素比较或综合比较),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不仅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对地理学区域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使思路更为开阔。
3.抓住共性,强化读图
地图既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经常以地图作为切入点,再设置历史、地理、政治3门学科相关的问题。读图、作图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近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或区域地图等等。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异,但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等),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
在做有图(表)题时,可以按以下步骤展开:先看图名,若是区域图,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计图,可知道其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观察图例或注记;最后观察图像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或图中信息,解决问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会透过现象(图的形态特点或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质(揭示这一现象的原因或内在规律)。
4.脱掉“外衣”,透视热点
近些的高考中,虽然常常对热点问题进行考查,可是如果透过热点问题的“外衣”,我们就会发现,它其实只是作为考查教材核心主干知识的一种手段,一种使试题新颖化的一种手段,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