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女人观后感范文3篇

  蒲剧《万荣女人》讲述的是万荣在外打工妹收养了一个孤儿,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婚姻,把孤儿抚养成人,大学毕业后又返回乡村当了一名乡村教师的感人故事。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万荣女人观后感范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万荣女人观后感

  万荣女人观后感范文一:

  万荣县的一部原创蒲剧现代戏《万荣女人》亮相并州。这是一个以“善文化”为主题线索,讲述万荣人大善大爱的故事。

  为什么要以“善文化”为主题线索?为什么要排这样一出戏?

  从浅层意义上讲,这是万荣县蒲剧经过半个世纪后的涅?重生;往深里说,这是要将万荣的“善文化”世代传承。

  李家大院的“善文化”

  在万荣文化中提及“善文化”,李家大院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如今,关于晋商大院有这样一种说法:“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而这其中的“李家”说的就是万荣的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于万荣县的闫景村,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当你来到李家大院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善门”三个字以及牌匾上姚奠中题词的“慈善世家”四个大字。

  据资料记载,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为了不与当地百姓争地盘,才选择了村东的荒地建宅院。后,李氏家族辛勤劳作,耕读传家,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壁”,用不同字体书写着365个“善”字,意在要求自己及后代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正因为一个“善”字,李氏家族繁衍不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家族家规,形成了代代相传的善文化。至今在当地仍流传着许多关于“李善人”助人的故事。

  据记载,1928年至1929年,山西接连大旱,李家“道”字辈先后赈济河东十七县灾区每县1000银元,给河东旱灾救济总会捐款10000银元,对本县、本村及原籍薛店村特别救济4000银元和2000银元。再设粥场,话说,李家的粥有标准:筷子插到粥里不许倒。凡闫景、薛店村因婚丧嫁娶困难者,李家均施舍钱粮;对特别贫困户的丧葬之事,李家亲送棺材一口,

  让其入土为安。当时山西省*主席阎锡山为李氏家族颁发“博施济众”牌匾一块,以示表彰。

  以善为先,一善染心。“善”让李氏家族富甲一方,“善”让李氏家族生生不息,“善”是李氏家族留给后人的最好礼物,也成就了万荣人世代绵延的“善文化”。

  讲述“善文化”,传承“善文化”

  “《万荣女人》就是这样一部戏。”万荣县蒲剧团团长王红妮说道。《万荣女人》以“善文化”为主题线索,故事讲述了外出打工的万荣姑娘李荣花为收养弃婴小花,不惧千难万险,面对人生的艰难苦痛,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爱情、婚姻甚至生命,历经了风风雨雨,终把小花抚养成人并考上大学。女主人公李荣花在经过生活的磨砺之后,更加善良坚强,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果品生产,并成立了苹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将万荣的优质苹果出口到国际市场。而大学毕业后的小花,也为了报答李荣花的养育之情,返回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母亲一起建设新农村。《万荣女人》不仅有深厚的万荣黄土地风情,也富有浓重的山西特色。剧中万荣小伙泉水为了和李荣花抚养小花到煤矿打工,煤矿事故中为救工友不幸瘫痪,终身残废。李荣花不离不弃,谱写了新时期的忠贞爱情,更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整部剧剧情意境高远,跌宕曲折,细腻流畅,恢宏大气,折射出了万荣女人大善大爱的美好精神,倡导善行大爱、弘扬时代主旋律。”作为这部戏的主演,王红妮的体会颇为深刻。

  国家著名编剧纪丁担任《万荣女人》的编剧。当被问及创作原因时,他回答说:“我小时候在万荣生活过一段时间,万荣文化对我有很深的影响。确实,人们一提到万荣首先想到的多是万荣笑话,可我却看中了万荣的‘善文化’,它的厚重感、时代感很强烈,极具现实教育意义。这是我选择这个题材的.重要原因。”

  这部戏开始创作于今年年初,历时仅半年时间,排练彩排仅1个半月。这部戏从7月份正式问世以来,在运城、临汾、陕西等地上演40多场,受到了一致好评,甚至在当地的蒲剧界掀起了一股“万荣女人热”。“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股热潮,是因为戏好,因为这是一部写给观众、唱给观众的戏。所以,每演出一场,演员、观众都会受到这部戏的感染,身临其境,痛哭流涕。这也是这部戏成功的最大秘诀。”纪丁解释说。

  而对于万荣县蒲剧团来说,对于王红妮一行人来说,《万荣女人》的成功让万荣县蒲剧团得以“涅?”。“因为,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万荣县蒲剧团打造的蒲剧《彩楼记》就曾轰动省城,在太原连续上演40余场,转战十多个剧场仍一票难求。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阵痛,我们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说到此时,王红妮已泪眼婆娑。

  戏中讲“善”,戏外也有“善”。

  作为一个县剧团,创作一部戏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节省开支,编剧、导演来创作,不住宾馆住宿舍;为了早日演出,全团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自制服装、道具。不足60万的花费,却创作出了这样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好戏。

  山西现代戏的成功典范

  记得在《万荣女人》召开新闻发布会当天,主办方的一负责人表示,这次来太原亮相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万荣女人》唱出运城,登上北京剧院的大舞台!

   缘于此,12月12日,《万荣女人》剧组召开了专家研讨会,省文化厅原副厅长郭士星、山西省孝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贾克勤、三晋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董葛、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副主任牛晓珉等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上,文化厅原副厅长,著名戏剧评论家郭士星说,《万荣女人》首先是剧本好,主题鲜明,有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故事情节编织的好,感人动人,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人物设置的好,既符合剧情所需,也为本团演员阵容量体裁了衣,剧本充分发挥了演员的作用。另外剧本结构紧密,文词优美,唱剧流畅,是一部好作品。这部戏的导演也很突出,手法新奇,处理细腻。

  山西省孝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贾克勤也认为,《万荣女人》不仅弘扬了*核心价值观、歌颂了人的高洁的情操,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副主任牛晓珉则表示,在诸多的戏剧作品创作中,现代戏的创作是最难的,如何让其具有持久性和穿越性则是难上加难,而《万荣女人》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戏的希望,这是山西现代戏的一个成功典范。

  著名戏剧评论家王思恭也曾表示,《万荣女人》不仅让万荣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纯朴向善、执着追求的“万荣精神”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同时也让万荣“善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当代*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实现了完美融合,值得观赏,很受教益。

  万荣女人观后感范文二:

  本报讯近日,由万荣县蒲剧团编创的大型新编现代蒲剧《万荣女人》在太原工人文化宫首演,获得各界一致好评。

  《万荣女人》是该剧团自建团以来第一个原创剧目,全剧以“善文化”为主题线索,讲述的是:外出打工的万荣姑娘李荣花为收养弃婴小花,不惧千难万险,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爱情、婚姻甚至生命,历经了风风雨雨,终把小花抚养成人。在经过生活的磨砺之后,更加善良坚强的李荣花,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果品生产,并成立合作社,将万荣的优质苹果出口到国际市场。而大学毕业后的小花,为了报答李荣花的养育之情,返回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与母亲一起建设新农村。

  连续两天的演出吸引了省城1900余名观众前来观看。

  万荣女人观后感范文三:

  在南宫剧场观看了新编现代蒲剧《万荣女人》。这部洋溢着时代气息和人间真情的作品,有几个鲜明特点令我感受深刻。

  名家领衔编剧。《万荣女人》剧本的创作者,是著名编剧纪丁先生。纪丁先生曾任山西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长期从事文学作品创作与研究,主要作品有戏曲剧本《土炕上的女人》《甲申红颜》《丁果仙》,话剧剧本《秋风秋雨》《风流饺子馆》,电影剧本《刘胡兰》《六月雪》等,是我国知名的剧作家。《万荣女人》系纪丁《土炕上的女人》的姊妹篇。

  时代气息浓厚。剧本以“善”为主题,讲述了万荣居善村年轻姑娘李荣花不顾世俗偏见、忘却打工妹身份、舍弃既定婚姻,毅然决然、含辛茹苦抚养另一个打工妹的“弃婴”李小花16年的故事,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善举发扬光大,并赢得社会认同和尊重的艰辛历程,触及到了观众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表现了万荣县善居村的男女老少说善言、做善事、不为名利的高尚品格。

  舞台主线清晰。剧作的舞台表现很有张力,它以一条红围巾作为线索,将抚养弃婴之大善、大真、大美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北京城雪夜拾弃婴,红围巾裹起小娃娃。风雪交加的夜晚,无依无靠的北京打工妹刘玉梅身患肺结核,打算丢弃孩子,盼好心人捡到抚养。古典蒲剧融合了现代舞剧,身着白衣的雪花姑娘翩翩起舞,表现出雪夜的寒冷,使观众感受到极大的视觉冲击。随后,同是打工妹的李荣花用红围巾裹起弃婴,顶着流言蜚语收养了弃婴。红围巾的第一次出现,预示着荣花16年的艰苦生涯从此开始……

  秋风楼前饥寒交迫,李家门口婴啼连连。3个月后,荣花用红围巾背起婴儿,只身回乡。红围巾的第二次出现,便是荣花决定自己抚养弃婴,爷爷因爱女而认弃婴为孙女之时。

  《万荣女人》剧照线。泉水哥在那头,荣花妹在这头,两人拉着象征爱的红围巾情意绵绵。红围巾的第三次出现,暗示着爱情,感叹天赐一对好姻缘。

  矿井塌方遭遇不幸,泉水救人致身残疾。小花长大了,荣花来探望泉水哥,将红围巾搭在泉水哥腿上为他捶腿。红围巾的第四次出现,纯纯的质朴的爱令人潸然落泪。

  16年母女同命,看今朝母女重逢。亲生母亲回来探望小花,泉水、荣花送小花去城里上学。红围巾的第五次出现,串起了几多不是亲生、胜却亲生的人间大爱。

  一去何日再相逢,后土祠旁再还家。大学毕业后,小花决定回村当一名人民教师,又将红围巾给妈妈戴上。红围巾的第六次出现,再一次掀起心澜阵阵。

  大爱主题鲜明。爱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有爱才是家,有爱才是国。敬业奉献,舍己为人,乐于助人,尊老爱幼,都是以爱作为前提。这部剧的弃婴,好像就是当今社会缺乏的爱;当有个人把她捡起来悉心呵护、养育的时候,好像就是重新呼唤起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爱;当她成长、逐渐成人的时候,就像是爱在蔓延;当弃婴回村做人民教师的时候,就是爱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