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小说读后感1000字精选三篇

导语:《我是猫》不在于描写故事的情节,它更着重于刻画小说中人物的特定心理。它不是一部以单一叙述情节取胜的作品,而是将无数妙趣横生的对话连缀起来,犹如一串串珍珠。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我是猫》小说读后感1000字精选三篇

【第一篇】

“我是只猫儿。要说名字嘛,至今还没有。”这样亲切的一句话为我打开了一只猫的心灵大门。

这只猫,生活在教师苦沙弥的家中,看似是一支普通的猫,却有着人一样的思维,夏目漱石把他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只猫很富有哲理,语言精辟。夏目漱石在描写猫偷吃年糕年住嘴巴的场面时,一方面夸张地刻画了猫儿拼死挣扎的各种滑稽动作,一方面又述说猫儿在这过程中三次发现的真理。“真理嘛,倒是发现了两个之多,可年糕依然年在嘴巴上。”如此诙谐的语句读来让我忍俊不禁。这只猫甚至还能搬出牛顿第一运动律和第二运动律,真不愧是生活在教师家中的猫!

在它的眼中,人类是怎样的呢?主人苦沙弥现实、遇事不爽快、心情阴晴不定。他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真有点像契诃夫笔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这只猫嘲笑了主人的虚荣心、自负心、及知识分子的种种怪僻。另外一位常来住人家做客的迷亭君,他是个玩世不恭的人。每次来都要大大地吹嘘一番,自以为是多博学的人,常常咬文嚼字。还有寒月,讲究情趣,却不善于处事,研究些无聊的“知识”。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视知识,厌恶小市民所追求的荣利。因此,他们在一起聊天时往往以诙谐的语言表达所爱所憎,从中反映出知识分子的种种复杂心态。

读了这本书,我想:自负的人一直以为自己了不起,我们拥有最发达、最聪明的脑袋,可殊不知,在那些小猫小狗看来,人也不过如此,没有绝顶智慧,没有高尚品质,只知自命清高,有时甚至连它们都不如。但我们又能说什么呢?

在书的结尾,猫因为馋嘴喝啤酒而误入水缸。起先它还在挣扎,可渐渐地就放弃了,因为它觉得这样很舒服,远离了世界的喧嚣,进入了奇妙的、宁静的世界之中。“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感谢呀感谢。”这竟是那只猫的最后思想,可见它有多厌恶这个丑陋的世界了。

猫是夏目灵魂、思想的体现,他厌烦了这社会,在诙谐中带着消极,带着讽刺。好一个日本“鲁迅”!

转到文学上来,说起日本的作品。在很多的风格上很像中国的。

但近代,像村上春树、岩井俊二的作品当中不免带着些“性”之类的东西,看了感觉自己很不能适应。当然,当代日本本来就是这么一个特别的国家,观念与亚洲的其他国家都有很大差别。如果要看日本作家写的作品,就必须接受他们的文化背景。不过《我是猫》这部早期作品还好……

【第二品啊】

“我是只猫儿。要说名字嘛,至今还没有。”这样亲切的一句话为我打开了一只猫的心灵大门。

这只猫,生活在教师苦沙弥的家中,看似是一支普通的猫,却有着人一样的思维,夏目漱石把他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只猫很富有哲理,语言精辟。夏目漱石在描写猫偷吃年糕年住嘴巴的场面时,一方面夸张地刻画了猫儿拼死挣扎的各种滑稽动作,一方面又述说猫儿在这过程中三次发现的真理。“真理嘛,倒是发现了两个之多,可年糕依然年在嘴巴上。”如此诙谐的语句读来让我忍俊不禁。这只猫甚至还能搬出牛顿第一运动律和第二运动律,真不愧是生活在教师家中的猫!

在它的眼中,人类是怎样的呢?主人苦沙弥现实、遇事不爽快、心情阴晴不定。他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真有点像契诃夫笔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这只猫嘲笑了主人的虚荣心、自负心、及知识分子的种种怪僻。另外一位常来住人家做客的迷亭君,他是个玩世不恭的人。每次来都要大大地吹嘘一番,自以为是多博学的人,常常咬文嚼字。还有寒月,讲究情趣,却不善于处事,研究些无聊的“知识”。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视知识,厌恶小市民所追求的荣利。因此,他们在一起聊天时往往以诙谐的语言表达所爱所憎,从中反映出知识分子的种种复杂心态。

读了这本书,我想:自负的人一直以为自己了不起,我们拥有最发达、最聪明的脑袋,可殊不知,在那些小猫小狗看来,人也不过如此,没有绝顶智慧,没有高尚品质,只知自命清高,有时甚至连它们都不如。但我们又能说什么呢?

在书的结尾,猫因为馋嘴喝啤酒而误入水缸。起先它还在挣扎,可渐渐地就放弃了,因为它觉得这样很舒服,远离了世界的喧嚣,进入了奇妙的、宁静的世界之中。“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感谢呀感谢。”这竟是那只猫的最后思想,可见它有多厌恶这个丑陋的世界了。

猫是夏目灵魂、思想的体现,他厌烦了这社会,在诙谐中带着消极,带着讽刺。好一个日本“鲁迅”!

转到文学上来,说起日本的作品。在很多的风格上很像中国的。

但近代,像村上春树、岩井俊二的作品当中不免带着些“性”之类的东西,看了感觉自己很不能适应。当然,当代日本本来就是这么一个特别的国家,观念与亚洲的其他国家都有很大差别。如果要看日本作家写的作品,就必须接受他们的文化背景。不过《我是猫》这部早期作品还好……

【第三篇】

曾经有段中二的时间特别喜欢夏目漱石,现在想来也不记得当初没什么喜欢了。只记得对《吾輩は猫である》(我是猫)这个名字一见钟情。

什么是一见钟情?就是那个东西突然闯入你的视线,瞬间占据了你整个思维,除了那个以外,你看不见也听不见。心脏骤停,用零点几秒让思绪走过千山万水之后,心脏开始剧烈的跳动。

而且一见钟情从来不需要理由,就是电光火石之间就产生了,那种感觉会让人成瘾,挥之不去更忘不掉。

我对《我是猫》这个名字就是这样,说不出他好在哪,就是心动了。但是现实似乎与我开了个玩笑,我对《我是猫》动心,几经波折看了夏目漱石很多作品,唯独没看成《我是猫》。我甚至在网上找了日文版的,奈何还是没开始。

前段时间看完一套长篇小说,我终于开始看《我是猫》了,逼着自己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去看书,好不容易终于快看完了。也终于下了决心在看完之前说说自己的想法。

全文起始的那句我很早就记下了——(我是猫,还没有名字)。读来特别有味道,有着属于那个年代的韵味,尽管他其实充满了讽刺意味。

《我是猫》读后感1000字.jpg

书快看完了,但故事却没记住多少,人物的名字也没分得很清楚,只记住了经常出入那个家的人物性格,还有那个想把女儿嫁给博士的“鼻子”。其实出场的人物并不多,要想一个个记住并不难,只是我的全部注意力都在那只猫身上,对人名有所忽略了。

那是一只比人想得透彻却也比人蠢很多的猫。不管怎么说他就只是猫,还是一只不会抓老鼠的猫。

对于这只没有名字的猫,我记得最清楚的无非两件事,一件是牙齿上粘了年糕,在厨房“起舞”;一件便是他不会抓老鼠。无论他平时的论调有多么的“深刻”,这两件事充分体现了他不过是一只智商欠缺的猫。我甚至可以脑补出他滑稽的动作。

然而在平时,特别是面对他那个苦大仇深的主人时又显得特别精明。他知道落云馆的学生纯粹是为了气主人在行动,知道主人生气就是着了他们的道。读后感.他去“鼻子”家探过,知道铃木是他们的说客,想着提醒主人,想着把控全局,奈何他只是一只不会说人话的猫。

其实书里有很多我不甚理解的论点,读起来也比较费劲。一方面是文化的不同,在理解方面本来就会有偏差,比如他们写的新体诗、俳句,我知道有这种文化,却不甚理解,再加上语言本身的差异,读来其实少了很多感觉。另一方面是整个故事的基调是在讽刺,讽刺那个时代那些自称“吾輩”的人,但是我不知道那段历史,不知道让作者愤世嫉俗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无法理解。

之所以还没看完就忍不住说些什么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看一遍我是不可能完全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的。无论是文化还是个人阅历,都还没有达到去理解这个故事的层次。

这大概就是普通读书人与大家之间的区别。你知道他写得好,却说不出他哪里写得好,也读不懂他想诉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