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的叹息:我的孩子硕士毕业,竟然找不到工作
1
小姨家的陈东去年硕士毕业了。在亲戚朋友眼里,陈东就是我们未来孩子的榜样。我们每次听到的都是他考了年级前几名的喜讯,他一路重点学校,最后考入了重点大学。
可从去年到现在,陈东已经失业三次了。每一段工作都过不了试用期,便被单位以“不太适合这个工作”拒绝任用。
自春节以来,他就拒绝再找工作,现在已经在家呆了*个月了,每天都是抱着手机醒,熬到半夜不睡觉...
小姨十分不理解一个硕士毕业的高材生,难道没有能力胜任这些工作吗?于是托关系找到儿子前领导询问情况。可对方回答后却让她哑口无言,
“工作能力放一边,你的儿子根本不是来上班的。交给他的工作,他不想做的就不做;即便是做了也得不到任何回复,工作进度没有任何的反馈;批评他一次,第二天人家就不来上班了;而且他太不懂事了,开会顶撞领导,跟同事的关系也不好...真的不敢留他。”
这些抱怨让她很吃惊。她承认儿子确实有点自我,但没料到问题如此严重。原本引以为傲的孩子,怎么一下子变得这样了呢?
而事情肯定不是一下子就变糟的。
陈东的身上,肯定一向都有糟糕的特质——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敬他人、自私、暴躁、消极...这些我们称之为教养的东西。只是这一切都被成绩掩盖罢了。
2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父母,他们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学习好,便万事大吉;而忽视孩子道德水平方面的修养,而这恰恰是降低了教育的标准。
近几年,人们更多的在谈论教养。
那么教养究竟是什么?
俞敏洪这样说“教养就是当你走到一群人中间,你的行为恰当得体,让人感到礼貌和愉悦。”我是赞同这个说法的,而且家教培养要趁早。
清明节,高铁上,一对夫妻带着孩子上了车。也许是孩子太兴奋了,自上车就跟爸妈玩起了游戏,每次玩赢了就哈哈大笑,而且没有要停息的意思。
前排一位男士,想要休息,但每次快要睡着的时候,都被孩子突如其来的笑声打断,只得重新培养睡意。
三番五次的吵闹,让他无法忍受,转身看着孩子的父母“让小孩子小声点好吗,这又不是在家!”。
小姑娘安静下来,慢慢走向父母身边。我们心里都在为这位男士的仗义执言庆幸。不料,女孩在父亲的怀抱中大哭了起来。
这一哭不要紧,惹来父亲对男士的声讨“孩子还小,玩玩怎么了,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跟孩子一般见识?!”
因为孩子的哭泣,大家不便说什么,只是车厢中,充斥着唏嘘之声“还有如此不懂事的父母?”
“孩子还小”似乎成了所有熊孩子犯错的理由,也成为熊家长教子无方的挡箭牌。
但是要记住,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小就放纵。如果父母现在不好好地教育孩子一些为人的礼貌和规矩,那么,当有一天他走出家门,走上社会,再做出一些“熊”行为,那时便没有人会对他再宽容了。
3
俗话说的好“孩子的教养,父母的修养”。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父母的修养。一个人总是需要教养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
面对没有教养“熊孩子”,家长往往有这样的说辞:
“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
“你一个大人,怎么能跟孩子计较?”
“玩闹是孩子的天性,又没碍你什么事!”
一时间,我们看到了无理取闹的熊孩子,更看到了蛮不讲理的父母。
更关键的是,这些父母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孩子没有教养的丑态,认为孩子的世界“存在即合理”。并认为,孩子不守规矩,没关系,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我不相信在这样的袒护中能够培养出多少有教养的孩子,毕竟,孩子的教养,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一句话:教养是人前的操持,人后的慎独,每一处细节都是一次教养的雕塑。
细节决定成败,同样也决定教养。你做的每件事,说的每句话,只要被孩子看到,就会记住。
4
教养,是一个先教后养的过程。先有父母的言传身教,才能慢慢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
父母就是孩子前行路上的路标和灯塔,你现在的行为教养就是孩子的未来和远方。
如果你也想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那么请记住一点:先把自己的品行酿成酒,汇入孩子的生命之泉,这是树立家教门风的过程。
也希望孩子们能明白,这个世界不是由你说了算的,凡事也不会随着你的性子肆意胡来,成长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也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