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教育所具有的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也将面临一种变革。正是因为这种变革,将艺术设计教育推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当前教育现状的尴尬
由于我国几十年来沿用的传统教育*,当面临改革时变得无所适从,再加上中国国情也不同,使教育改革显得异常艰难。作为前沿学科之一的艺术设计犹显突出。艺术设计是艺术、美学思想、创意思维与当代科学、技术、环境、材料等相结合的,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逐渐加大,艺术设计成为了一门“有利可图”的热门专业,很多院校群起而设之,从大城市到小城市;从省城到县市地方;从大学到中专几乎所有(不论专业与非专业)院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市场经济催生出来的艺术设计教育,必然有很多先天不足。首先是专业设置,教育结构,甚至名称雷同:有些学校不是根据自身条件,发展目标和学校性质来.办学,而是以先办了的学校为参照,你追我赶你办了我也要办。有的甚至找不到学科发展的终极目的,为了赶快上马,只好“拿来主义”,以至于考生在投考时不知该怎么办,专业设计差不多,专业名称差不多,教学内容差不多,毕业生也开始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其次是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有的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把关不严,为了钻院校重组的空档,盲目扩大教师队伍,只重视规模不重专业建设。再次是生源市场的不足与整体素质的下降。考生生源并未因艺术没计专业的增多而增加,应该说是相对缩小了。为了加快教育改革国家也将很多权力下放给学校,为了生存为了抓住生源,许多学校不得不放低了专业考试的门坎,以保证生源。拿四川的院校为例,为防止哄抢生源和防止考生只考大城市不考中小城市,只考本科院校不考专科院校的现象实行了联合招生。我认为这种联招和2000年八大美术院校的联招不同,他们是根据自身发展,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和条件形成的一种联合。而四川的这种联招只是一种措施,它并未考虑各院校的具体情况,虽平衡了生源,其代价是不断降低专业成绩。由于国家的文化高考并未降低门槛,就出现了以文化成绩取胜的现象,进校后对艺术设计并不感兴趣,目的只是为了好找工作或拿个文凭,这对学科建设是极为不利的。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素质的普遍下降,专业素质设计意识极差,这无疑加重了学校的教学负担,也给艺术设计教育雪上加霜,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负面影响将是长期的。
二、是学校本身对艺术设计教育投入不足
艺术设计教育与美术的不同之处在于设计既要符合审美性,又具有实用性,其特点之一就是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在美学上届应用学科,有了较为理性的一面,在很大程度上技术的参与性增大。如:立体构成、展示设计、建筑模型、包装、印刷工艺、工业设计……等课程都需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场地作为支持。
然而,有的学校只重视软件建设不重视甚至忽略 硬件建设。我以为应该是两条腿走路,这样的艺术设计教育才能正常发展,否则会有失偏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三:第一,有的学校赶一时之“时髦”,专业开设以后,后续支持跟不上,只好“慢慢来”。第二,对艺术设计的理解有偏差。除专业院校以外,现在很多艺术设计专业都是在综合类大学或理工类大学中开设,而这些大学都有诸如材料工程系,勘探机械系以及一些在边缘学科上相关的理工类专业或科系。再加上艺术设计有它理性的一面,在有些地方要使用到材料、工具、加工设备等,于是片面的将其理解为是相通的。如四川某大学艺术设计系要开设陶艺专业,而校方以无课程支撑和使用特殊材料为由,将其开设到材料工程系,由此也造成下面第三个问题,那就是重复设计。有的学校在同一所大学里已开有艺术设计,却在理工类的材料工程系又开设“室内设计”,在另一个系里又开有“工业设计”,其结果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也造成了矛盾,后两个系在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上与前者几乎是一样的。对内学校在投入上也产生了矛盾和分歧,也使得系与系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而不是相互促进发展;对外也让人不解,一个非艺术院校却开有那么多艺术类专业?只能让人不知所云。
由此可见,艺术设计教育已经走人了一个异常尴尬的境地。要摆脱这种现状,我们每一个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人都应该静下心来重新思考和审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今天,我们被推到了社会的前列,我们只能直面现实,办教育不是办企业,对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我们还应从教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能只看社会的需求。其实,从宏观上教育应是一种社会行为,不能仅仅是一种经济操作,即使是艺术设计教育也应当以文化传承的目标为第一责任,只有把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思考与人类对于“设计”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大主题结合起来,才能从中真正面对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教育的新起点。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设计史上大变革的时代,今天的设计教育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机制与教育观念仍制约着我们。然而,科技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已给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怎样融人世界艺术设计教育格局,符合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大趋势,我以为这才是我们思考的方向。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国家对艺术设计事业发展的需求,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人才,首先要转变原有的人才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加大加快教育结构的全面改革。从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来说,就是要把现在比较单一的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转变为进行知识、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教育,把专业教育和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既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的修养,又重视全面的专业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综合教育,增强其适应能力,逐步建立起厚基础,宽知识,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艺术设计教育不应仅仅成为高等艺术院校内的事业,而应普及向全社会的一项教育事业。对于那种“大干快上”赶时髦的行为应该停止了,“时髦”的东西只能是昙花一现。同时还要制定出艺术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在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考试制度上也应改革,我觉得象报名这种单一机械的事可以划几个片区统一报名,考试的规章制度、原则可以统一制定,考试时间也可以统一,而考试内容和形式由各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发展方向和目标来定,这一点我觉得可以借鉴无锡轻工业大学的考试形式。在进行专业报名时可以填也可以不填志愿,也可以在拿到专业成绩后进行文化报名时再填,就有了一个参考。这样可以避免以往那种拿青春赌明天的悲壮,学校也有了选择考生的*。其他地区的学校可以自己独立招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情况自主联合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招生形式,切忌一刀切或大锅饭。我认为不论采取哪种形式,要有利于艺术设计的教育和发展。同时要有激励机制,优胜劣汰,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教育和品牌专业才是生存之道。 任何一种教育说到底都是人才的教育,只有好的教育结构和模式才能培养出好的人才。今天的社会进步,要求人才的素质全面提高;市场经济,要求人才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才有更高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高科技的兴起,要求人才具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基础和掌握现代技术的能力;加强与国际接轨,要求人才对世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批判吸收。总之,艺术设计教育要为现代化服务,教育思想首先必须现代化。
其次,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投入要加大。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虽说才刚刚起步,1998年国家教委才正式定名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然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却经历了从“工艺美术教育”到“艺术设计教育”的历史变革。如果说工艺美术教育是以工艺美术行业的技艺、生产工艺、传统创作设计的发展为一条教育主线的话,那么,艺术设计教育将是现代工业生产与传统工艺美术生产中设计活动的艺术内涵、科学内涵与文化内涵的实现为主线的。所以作为艺术设计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加强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内容,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知识面以及与现代企业经营,大众消费文化相关能力的培养。在现有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基础上,随社会与经济发展而及时调整和更新补充,以新观念新内容来充实教学。二是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能力型的人才是我们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因而,实践性课程应是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实习与实践来巩固和完善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如展示设计、包装设计、工业设计、印刷工艺、电脑辅助设计等课程都应加强其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由于这一阶段的学习带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质,对其设备、场地、工具等有一定的依赖性,再加上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加工手段与方法已日渐丰富复杂,因而对艺术设计这样的新学科专业应加大投入,特别是硬件设施,否则只有是“纸上谈兵”。也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项目形式来培养设计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能力,树立市场观念。这种形式在国外的设计教育中是很常见的,我们也不妨可以试试。一般由企业、学校(或专业)、学生三方组成合作形式。先由企业提出要求,教师根据考查后的结果提出思路,然后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考察,讨论,提出方案。最后三方(主要是企业和学校)确定一个最佳方案由学生进行设计制作或参与实际实施。由此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教学生实习和毕业实习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体现之一。一般分为教学生产实习(也叫基础实习)和毕业实习(也叫专业实习)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了解企业工作环境,艺术生产基本技能为主;后一阶段要求学生以一个准设计师身份参与企业的设计开发工作,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校企合作的形式把高等教育与企业职业培训相结合或与企业工作相结合,以此强化企业设计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这种形式应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走产学研一体化教育之路,是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打破现在较为单一的学习形式,使设计教学内容更为灵活多样,更具竞争力。三是要重视教学结构的完整统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也面临竞争与生存,对一个院校内(主要是非艺术类院校)重复设置的艺术专业系科,该合并的合并,该重组的重组,要有轻重主次,使其形成良性互动的健康发展局面。
我想,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也才能走出今天的尴尬局面。
综观世界各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不难看出,英国的设计教育比较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德国的设计教育富于理性设计文化的特色:法国艺术设计教育呈现着一种融于艺术精神的特色;日本艺术设计教育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面对企业及市场经济的相关性则更为明显,但总的发展方向上,各国艺术设计教育都在不约而同地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内涵,我们应从世界各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吸取经验,立足于中国的市场和企业的具体情况来优化我们的教育体系,尽快地培养出自己高水平的艺术设计人才。这些都构成了对现代艺术教育的挑战和压力,促使我们不得不对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加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