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选读

  再孱弱的花朵也能绽放美丽

  1984年,她出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德格县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在藏族地区,人们个个都能歌善舞,她耳濡目染,也继承了这些品格,对声乐歌唱更是情有独钟、酷爱有加。

励志故事选读

  她从小就立志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优秀的歌手,但是她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根本就没有能力让她读太多的书。到初二时,她就*暂停学业,跟着母亲去县城摆水果摊攒学费。等攒够钱重回学校后,她还得白天读书,放学后放牛,很多时候,她甚至连作业都是在牛背上完成的。尽管如此,她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歌者!

  读完初中后,她以甘孜藏族自治州第十名的成绩,考取了自治州行政中心康定市的一个中专,还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她没能继续升学。在知道自己不能接着读书的那个晚上,她哭了整整三个小时。“我们家穷,你就认命了吧,穷人家的孩子不能有太大的梦想!”她的父母含着泪劝她。

  几天后,她来到县城一家酒店里打工。有一次,在酒店里驻唱的乐队人手不够,她就自告奋勇地上去凑了一回人数,结果让乐队的人一下子就惊呆了,他们向酒店老板请愿希望能带走这个唱歌奇才,酒店老板也听了她唱歌,他觉得让她做服务员真是屈才了,但老板考虑到她毕竟年龄太小,不放心让她跟着乐队的人到处漂泊,就回复乐队的人说:“你们可以请她唱歌,但只能在我这里唱!”

  就这样,这个洗碗妹成了酒店的驻唱歌手。有一次,县里的领导来这里吃饭,他们发现了她独特的嗓音,便把她介绍给县艺术团,那年她20岁。此后的她更加努力勤奋,最终考入了甘孜藏族自治州歌舞团,而后又进入四川音乐学院深造。

  200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因参演舞剧《梦幻康巴》获得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声乐表演一等奖;第二年又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会演中获得独唱金奖。结果她被*军区文工团看中,将其招到*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此后的她经常去为驻守*的官兵们演出,她那浑厚醇美的歌声震撼了越来越多的人,她的名字也被人叫得越来越响亮。

  几年后,为了拥有更广阔的舞台,她只身来到北京闯荡,并最终以一曲《走天涯》红遍大江南北!到今天为止,她已经先后出了《这山·这水》、《金色的呼唤》、《金色的辉煌》、《东女国》、《中国之声》、《金色的诱惑》、《天下最美的女中音》等音乐专辑,没错,她就是如今被誉为“妙音仙女下凡来”的最美女中音——降央卓玛。

  “我的父母曾叫我认命吧,他们都告诉我穷人家的孩子不要有太大的梦想。”回望往事,降央卓玛经常会这样感慨地说,“但我不认命,因为梦想是人生的土壤,只要有土壤,再孱弱的花朵也能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给生活一个优美的身影

  她是受人尊敬的民警,有一个挺拔英俊的军人丈夫,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父母健在。虽然与丈夫聚少离多,经常带着孩子上班,很忙很累,但在外人看来,她着实生活得光鲜而幸福。

  她从来没有想到,曾经幸福平静的生活,会忽然有一天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先是父亲病故,家里为了不影响她工作,不肯打电话告诉她,结果,她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紧接着,因为聚少离多,沟通不畅,她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失去亲人和失去婚姻的双重打击,让她心如刀绞,夜不能寐,她大病一场,迅速地瘦下去。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这场病,将她的身体摧残得元气大伤。庆幸的是,身体垮掉的同时,她的意志却开始回归。看着一脸担忧的母亲和垂头丧气的儿子,她忽然明白,失去什么都不重要,但是不能失去自己,若自己都不爱自己,还有谁会爱你呢?而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爱自己和他人的根本。

  她大着胆子,第一次走进了健身房。那时她已年过三十,在一般人眼里,已经是中年妇女了,这个年龄的女人,都忙着做家务照顾家人,谁有闲心去健身啊。她看到,健身房里的人,的确大多是学生和年轻人,他们有旺盛的精力,有青春的活力,有绸缎一样光滑的肌肤。

  一个身体削瘦,练一会儿就大口喘气的中年妇女,夹在一群年轻人中间,确实挺扎眼,挺难为情的。

  她也觉得尴尬,但不管多尴尬多难为情,她从来没想过放弃。虽然她年纪大动作笨领悟能力也稍差,但是只要多练一个月,多练一年,笨鸟慢慢飞,也总能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结果,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练就是18年。健身房里的人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来来去去,总是崭新的面孔。只有她,数十年不曾走开,慢慢慢慢飞,居然成了飞得最高最远的一个。

  健身给她的回报,是身体越来越好,脊背越来越直,身体曲线越来越优美,肌肤也越来越光滑。年近五十的她,竟比三十岁时更活力四射,什么衣服穿在身上,都让旁人羡慕不已。

  除了健身,她还开始学习跳舞。跳舞是她儿时的梦想,这个梦想,随着逐渐长大,随着结婚生子,随着忙不完的工作和家务,慢慢地被压到了尘埃里。压抑了那么多年,她想让梦想重新蓬勃发芽。

  她开始学肚皮舞,她觉得这个舞蹈充满了异域风情,充满了女人味。可同样因为年龄大,她的动作总是不到位,总是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新练习。

  慢一点就慢一点,她又没想过拿它得奖,只是想体验跳舞的乐趣而已。所以,她不急,也不躁,而是把自己家客厅的一面墙上装上大镜子,把客厅变成了舞蹈室,每天下班后,就对着镜子练,不对的姿势纠正过来,不会的动作多练几遍。

  没想到,她就这样不急不躁,没有任何功利心,到了最后,身边的人,有的半途放弃,有的学了点皮毛,只有她跳得最好。

  五十岁的她,比三十岁之前活得更精彩。而她的精彩,也感染了儿子,让儿子明白,不管你身边缺少谁,只要你积极努力地生活,就一样会拥有快乐和美丽。同时被感染的,还有很多朋友,不管是和她年龄相仿的,还是青春四射的年轻人,大家都愿意跟着她一起健身,一起跳舞,一起活出崭新的自己。

  她变成一个特别受欢迎的人,只要有时间,大家都聚拢在她身边,听她讲健身的好处,和她一起跳上一段。

  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自己的美丽,让更多人明白,美丽地生活着有多么重要,儿子上大学后,空闲时间多起来的她就开始筹划上电视节目。她优美的身影相继出现在《爱唱老情歌》、《我就是达人》、《中国梦想秀》。2015年第二季《出彩中国人》山西赛区,52岁的她以一个精彩纷呈的健身节目成功“出彩”,一举夺得冠军。

  她叫黄爱凤,一个普通的民警,一个普通的中国大妈,她让无数人羡慕,让无数人点赞,让无数人为她感到骄傲。

  她给了生活一个优美的身影,而生活回报给她的,是同样的精彩纷呈。生活就是一个回音璧,你若肯给它一个优美的身影,它必回报你一生的精彩。

  唯有努力,能化逆境为风景

  他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一个平凡的家庭,父亲是一位退休的天主教浸礼会牧师,所以很小的时候他就有机会在教堂排演的剧目中登台表演。八年级的时候,他开始为演技疯狂,立志以此为业。毕业后,像其他想当演员的年轻人一样,他只身来到好莱坞,想要开拓自己的事业。

  然而,追寻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起初的那些日子里,他只能在环球电影院做引座员来赚钱糊口,他甚至无法负担起一间公寓的费用,与别人在阴暗拥挤的公寓楼合租,不得不在无数个夜晚睡在衣橱里做着自己美丽的梦。

  没有人支持,没有人理解,生活中充满了嘲笑和打击,没有机会,没有捷径,梦想像是上帝对他开的一个玩笑。在那些充满了绝望和迷茫的日子里,他的生活被沮丧占据,残酷的生活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曾一度想要放弃梦想,他想,算了吧,他不过是个平凡的小角色,怎么能异想天开梦想成为大明星?

  偶然的一天,他打算从阳台上的杂货堆里捡些废物卖了以支付自己的房租时,意外地发现在露天的阳台一角,在那个堆满了杂物凌乱不堪的肮脏角落里,竟然生长着一株小草。只有两三片叶子,纤细得犹如婴儿的睫毛,嫩绿的叶芽,在灰色的杂物堆里分外显眼,柔嫩的身躯,哪怕是一阵微风也会让它为之一颤。

  这样一株小生命,竟然生在这样一个没有足够水源和养分的地方却依然昂首挺立着,他很是惊讶,几乎花了一上午的时间,蹲在这株小草旁边,看着它一次次骄傲而倔强地挺起头颅,并快乐地抖动着,像是在昂首挺胸地迎接下一轮强风的侵袭。他的眼睛湿润了,不过是一株渺小的草而已,竟然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坦然面对命运的一次次打击并努力给予最顽强的对抗。他心灵深处的某块柔弱被触动,他被生活的冷水浇熄的梦想之火又逐渐燃起。

  他开始付出更多的努力,兼多份职,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专业的表演理论,终于,他有机会在一些戏中获得一些无足轻重的小角色,没有人会觉得这个演艺生涯并不出彩的小伙子会成为好莱坞的明星。他不计较别人的评价,也不在乎眼下的得失,只是努力着,坚持着,当生活一次次打击着他的热情时他一次次地想起那株不畏风雨而努力挺立的小草,因为他相信,唯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努力,才能化逆境为风景。

  终于,在大小银幕上出演了一系列不起眼的角色之后,他终于时来运转,他加盟美剧《绝命毒师》并担任男二号,这部剧在2010年和2012年两度拿下艾美奖剧情类最佳男配角的荣誉。他就是亚伦·保尔,一个没有显赫背景,没有出众外表但却有着一颗愿为梦想持之以恒的决心的人。

  当2013年《绝命毒师》最终季的播出,人气一路飙升,亚伦·保尔也被选为商业动作片《*飞车》男主角,成为准一线的大银幕男主角。很多人说亚伦的成功,不过是取决于他的*运罢了,然而,当2014年《*飞车》一上映便取得成绩不菲的票房时,当电影院中,观众为主角亚伦·保尔开车滑过狭窄的街角,在一条封闭的高速公路上开到每小时200公里的精彩表演喝彩的时候,那些说他走*运的人都沉默了。要知道,大部分的飙车戏,都不是特技,而是他本人的真实演出,但在此之前,他并非一个专业赛车手。

  然而,这部以真实感博得眼球和喝彩的影片,也是亚伦取得这个角色的条件,在影片中多场激烈的追逐竞赛中他必须自己出境参与很多真实的飙车场景,而不用任何电脑特效。为了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做好拍片准备,他在洛杉矶外的国际赛车场专门训练赛车技术,从普通轿车一直练到野马赛车。开爆无数车胎之后,亚伦已经能做到把高性能赛车一个甩尾停在摄像机镜头前一步之遥。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龙套角色,到好莱坞的当红小生,亚伦·保尔用他坚定的意志力和强大的决心以及常人无法理解的努力一步步向自己的梦想靠拢,因为,他知道,人生向来如此,平凡的人追求梦想不会有康庄大道,仿佛一株破土而出的小草,等待它的也许有风和日丽,但也要学会面对狂风骤雨,更重要的是,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学会坦然面对,在逆境中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茁壮成长,那逆境,终将成为另一道美丽的风景。

  好姑娘,你配得起千秋万代

  公司有一个女孩子,新来不久,圆圆脸,披肩长发,长得小巧甜美,笑容也甜甜的。平时碰见,会对你微微一笑。我见过很多同事间打招呼式的笑,但大多是皮笑肉不笑。她那种笑容,是从心底升起来的,让人看了很舒服。于是很喜欢和她“偶遇”。

  我们是创意型的公司,公司群里相当活跃,聊啥的都有,大多以娱乐搞笑为主。我们是伺候甲方的,那帮小主脾性较不稳定,时不时赏赐个加班、重做什么的,大家还要大呼“谢小主恩典!”

  在这种环境下,人的压力其实是很大的`。所以同事之间就非常友爱,甲方不疼自己疼,谁叫咱都是自己人。于是就形成了在群里互相打趣的聊天模式。

  群里有一位讲话非常搞怪的妹子,不是我们部门的,应该是新入职的那波人中的一个,因为我之前没听过她的名字。这姑娘发的表情非常切合自己人互相打趣的聊天主题,损人也损得恰到好处,让人看了哈哈大笑。

  这两个妹子我都很喜欢,觉得公司就是需要这样的同事。后来吃下午茶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俩人原来是同一个人。

  公司休息区有个台球桌,算是全公司唯一的娱乐设施。公司在25楼,高处不胜玩,朝九晚六都被圈在办公室里做困兽。于是,休息的时候,打台球。累了,打台球。困了倦了,打台球。想不出点子来了,打台球……

  那张小小的台球桌承载了太多的梦想,导致我们每每路过休息区,都会对它情有独钟,深情地望一眼。

  有一回中午,我路过那里,看到是那位惹人喜爱的妹子和另一个女同事在打台球,不由自主蹭了过去。那女同事正在接电话,索性就把球杆给了我,于是乎,我这小菜鸟欢腾而上。

  令我惊奇的是,那妹子个头小小的,台球竟然打得很好,我这种几杆子都打不到球的人竟然第一次没有遭到鄙视和奉劝,以往我这种浑水摸鱼的人通常会被“行家”奉劝一句“乖别闹了”,但她没有。她微笑着给我示意打球的姿势和方法,嗓音甜美,无比真诚,我把球打飞了她也是微笑着帮我捡回来,摆在台球桌上说:“杆子离球近一点,这样会打得比较准一点。”于是我愉快地打了人生最长一次时间的台球。

  再后来,我听说这新人妹子搞定了一个非常难搞的项目。那个项目的开发商在深圳是出了名的难缠,难到让人想诅咒。诅咒归诅咒,人家的项目诞生速度以及销售量总是那么的遥遥领先。于是这样的开发商注定是财大气粗的,做他们的项目,姿态得放低,得哄得捧。可就算你低进尘埃也没用,他们照例想骂就骂,想返工就让返工,还时不时来个差评什么的,简直将甲方脾性的不稳定性发挥到极致。

  项目经理搞不定了。总监也烦了。老总也想他妈的解约算了。这时候,那姑娘站出来了,大家抱着“反正已经这样了试试也无妨”的心态,就让她上了。

  一个月后,我们惊奇而惊悚地收到了那难缠的开发商发过来的表扬邮件,赞扬我们的对接人做事有条不紊,勤勤恳恳,不卑不亢,最主要的是,态度非常好。

  不可否认这姑娘能力不差,可这年头,能力好的人太多了,但态度就不一定了。我想她打动甲方的一个很大因素就是她的态度,做事的态度,以及做人的态度。

  很快,她就升任见习项目经理了,但她依然是那副姿态,笑容可掬,不蔓不枝。

  这是一个宠辱不惊的姑娘,她的性格,远不止“善解人意”这么简单。她身上没有都市人共有的浮躁气息,也没有得志后的傲气,我想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会发生在她身上,晋升、加薪、寻得良人……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的,因为,她是一个好姑娘,心中有天有地的好姑娘,配得起千秋万代,一统岁月的江湖。

  这是一座承载了太多年轻人的城市,人们有着这样那样的梦想。然而,梦想太大,现实显得有些遥远,于是很多人变得急功近利,焦虑狂躁,却忽视了细小甚微的事情。

  奔跑的同时,对自己好一点,对身边的人好一点,让人在想起你的时候,嘴角会有微笑,该有多好。

  我们都是小人物,在钢筋水泥下,背着小小的包,怀揣小小的梦想与心情。不一定要吹皱一池春水,且当微风清徐时,漾出一圈水花,在水花中翩翩起舞,不就很好么?

  我的偶像李普曼

  2004年6月,我去哈佛大学当了3个多月的访问学者。肯尼迪学院为我安排的住处就在查尔斯河边上,每当日落时,我都会一个人去河畔的草地上散步。河水很清缓,岸边的乱石都没有经过修饰,河上的石桥一点也不起眼。300多年来,那里的风景应该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我每次走到那里,总会浮生出很多奇妙的想法。我在想,这条河边、这些桥上,曾经走过34位诺贝尔奖得主、7位美国总统,他们注视这些风景的时候都不过30岁,那一刻,他们心里到底在憧憬着什么?

  我还常常想起那个影响我走上职业记者道路的美国人。1908年,正在哈佛读二年级的沃尔特·李普曼就住在查尔斯河畔的某一座学生公寓。一个春天的早晨,他忽然听到有人敲房门。他打开门,发现一位银须白发的老者正微笑着站在门外,老人自我介绍:“我是哲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我想我还是顺路来看看,告诉你我是多么欣赏你昨天写的那篇文章。”我是在18岁时的某个秋夜,在复旦大学的图书馆里读罗纳德·斯蒂尔那本厚厚的《李普曼传》时遇到这个细节的。那天夜晚,一颗梦想的种子,不经意间掉进了我尚未翻耕过的心田中。

  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我一直沉浸在李普曼式的幻觉中。我幻想能够像李普曼那样知识渊博,所以我在大学图书馆里“住”了4年。我的读书方法是最傻的那种,就是按书柜排列,一排一排地把书读下去。我幻想成为一名李普曼式的记者,在一个动荡转型的大时代,用自己的思考传递最理性的声音。我进入了中国最大的通讯社,在6年时间里我几乎跑遍中国的所有省份。我幻想自己像李普曼那样勤奋。他写了36年的专栏,一生写下4000篇文章,单是这两个数字就让人肃然起敬。我也在报纸上开了自己的专栏,并逼着自己每年写一本书。我还幻想像李普曼那样名满天下。他读大学的时候就被同学戏称是“未来的美国总统”。26岁那年,正在办《新共和》杂志的他碰到罗斯福总统,总统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你了,你是全美30岁以下最著名的男士。”

  你很难拒绝李普曼式的人生。任何一个行业中,必定会有这么一到两个让你想想就很兴奋的大师级人物,他们远远地走在前面,背影缥缈而伟岸,让懵懵懂懂的后来者不乏追随的勇气和梦想。

  当然,我没有成为李普曼,而且看上去将终生不会。

  我没有办法摆脱自己的胆怯和生活的压迫。我躲在一个风景优美的江南城市里,早早娶妻生子,我把职业当成谋生和变得富足的手段。我让自己成为一个“财经作家”,在看上去舆论风险并不太大的商业圈里挥霍自己的理想。李普曼的一句话常常被我用来自我安慰:“我们都成了精神上的移民。”

  这些年来,我偶尔回头翻看李普曼的文字时会坐立不安。这个才华横溢的家伙著述等身,但被翻译成中文的却只有一本薄薄的《公众舆论》,这是他32岁时的作品。在这本册子中,他论证了“公众舆论”的脆弱、摇摆和不可信任。他指出,现代社会的复杂使得一般人难以对它清楚地把握。现代人一般从事某种单一的工作,整天忙于生计,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深度关切他们生活的世界。他们很少认真涉入公众事务讨论。他们往往凭印象、凭成见、凭常识来形成意见。正因如此,社会需要传媒和一些精英分子来梳理时政,来抵抗政治力量对公众盲视的利用。这些声音听起来由陌生到熟悉,渐渐地越来越刺耳。

  尽管遥不可及,但这个人让我终生无法忘记。我常常会很认真地思考这个国家的走向与这一代人的使命,这或许是李普曼留给我们这些人的最后一点“遗产”。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对大历史的苦思中而不能自拔,当物质的繁荣到达一定阶段,贫富的落差足以让社会转入另外一种演变形态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储备了足够的人才和理论去应对一切的挑战?我们对思想的鄙视、对文化的漠然、对反省精神的抗拒,将在什么时候受到惩罚?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个人来讲,这都是一些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

  这些年来,我把自己的时间大半都投入中国企业史的梳理和写作中,我想在这个极其庞杂却并不辽阔的课题里寻找一些答案。我想静下心来做一点事,为后来者的反思和清算预留一些略成体系的素材。我还企图证明,这个社会的很多密码或潜流可能会淹没在中国经济和公司成长的长河中。

  我倒是做过一件与李普曼最接近的事情。

  2005年,我在一次版权交易中偶尔得悉,我当年在大学时读过的那本《李普曼传》,并没有得到作者罗纳德·斯蒂尔的授权,是一本盗版书。于是,我设法找到了翻译者,竟又得知斯蒂尔还活着,隐居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上。我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上他,斯蒂尔对当年的盗版行为非常恼怒,得知我想得到授权,先是表示不信任,后又委派华人朋友到上海面谈确认。经历3年时间,到2008年11月,我终于购得中文版权,并出版了最新版的《李普曼传》。此事几经周折,结局却得偿所愿——我终于用自己的方式,向李普曼致敬。

  在我的生命中,李普曼式的梦想早已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一些听上去很遥远,却会让人在某些时刻产生坚定信心的声音。1959年9月22日,李普曼在他的70岁生日宴会上说:“我们以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的探求为己任,我们去推敲、去归纳、去想象和推测内部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它昨天意味着什么,明天又可能意味着什么。在这里,我们所做的只是每个主权公民应该做的事情,只不过其他人没有时间和兴趣来做罢了。这就是我们的职业,一个不简单的职业。我们有权为之感到自豪,我们有权为之感到高兴,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

  “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

  20多年来,时光让无数梦想破碎,让很多河流改道,让数不清的青春*,却只有它还在星空下微弱地闪光。